傳承井岡山精神踐行兩學一做心得體會3篇
結合當前“兩學一做”,做一名合格黨員,以實際行動發揚好革命傳統并傳承、踐行好井岡山精神。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了傳承井岡山精神踐行兩學一做心得體會,供你參考。
傳承井岡山精神踐行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篇1
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體驗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觸摸黃洋界的迫擊炮,追憶硝煙彌漫的革命歲月;瞻仰無名英雄紀念碑,近距離感受革命先輩的博大胸懷……近日,財政部機關黨校第64級黨員干部進修班38名學員,帶著由衷的向往、高昂的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踏上了井岡山這塊神圣的紅土地,進行了為期4天的革命教育學習培訓:重走紅軍路,感悟井岡山精神,接受井岡山理想信念專題教育。
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今年春節前夕,第三次上井岡山,他指出: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他同時號召: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為進一步加強黨員干部黨性修養,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突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礎在學、關鍵在做”的實質,財政部機關黨校與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認真準備,精心設計課程,為64級黨員干部進修班舉辦了“傳承井岡山精神、做合格共產黨員”主題培訓。
當學員們踏上這片孕育了中國革命勝利的熱土時,他們帶著這樣的疑問:是什么力量讓共產黨人能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創造出世代相傳的井岡山精神?是怎樣的一種情懷能使廣大人民群眾義無反顧地跟著黨走?又是怎樣的信念讓先輩們不怕犧牲,前赴后繼?
“一次現場教學就是一部活教材”。井岡山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大課堂”,,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親手開創了第一個農村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也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4天時間里,學員們先后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茨坪革命舊址群、黃洋界哨口、朱毛紅軍“挑糧小道”、小井紅軍醫院、小井紅軍烈士墓地等革命圣地接受了現場教學,聽取了曾志、張子清、王佐、袁文才、甘祖昌等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跡。一幕幕艱苦卓絕、悲壯慘烈的革命場景,一位位為理想信念視死如歸的紅軍戰士,深深觸動了每位學員的心靈。
“一堂互動教學課程就是一場精神洗禮”。在井岡山精神代代傳的訪談教學活動中,曾志、袁文才、王佐、甘祖昌4位紅軍的后代,用樸實和感人的講述把學員帶入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讓學員領略了先輩們對黨無怨無悔、堅貞不渝的執著追求。最讓人感動的是,革命者不僅為新中國的建立奉獻了熱血和生命,還將這種精神代代相傳,讓革命的光輝永存人間。
“一次井岡行,一世井岡情。”4天的學習,行程緊、身體累,卻激發出學員們的高昂斗志。無論是專題講座、現場教學,還是激情教學、訪談教學,也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的教學,學員們都全身心投入,將本次培訓視為一次徹底的、全方位的革命精神洗禮。有學員感慨:“只有親眼去看親身去體驗,才能體會歷史的厚重和井岡山精神的內涵。”
“不忘本初,方有未來。”學習井岡山精神的步伐永不停息。在學習總結大會上,財政部機關紀委書記李繼庚強調,“井岡山精神”不能丟。它既是歷史的,也是現在的,更是將來的。今天,中國共產黨肩負著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重任,財政部作為經濟綜合管理部門,在新的歷史使命下,需要財政干部尤其是黨員干部將“學”與“做”有機結合,帶頭弘揚和踐行井岡山精神,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用新思路謀求新發展,以實際行動使井岡山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傳承井岡山精神踐行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篇2
20xx年5月10日至13日,財政部機關黨校第64期進修班全體學員赴革命圣地井岡山,結合“兩學一做”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培訓。短短4天時間里,學員們心懷虔誠敬意,在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現場教學、激情教學、體驗教學、訪談教學等課程培訓,一路高舉紅旗,唱起紅歌,聆聽英雄故事,憑吊烈士墓園,瞻仰先輩戰斗遺跡,訪談紅軍后代,實地體會和感悟了井岡山精神,全身心接受了一次紅色教育的洗禮。
瞻仰革命遺址 追憶崢嶸歲月
現場學習體驗是進修班本次井岡山之行的最重要一環。全體學員組織有序,先后赴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茨坪革命舊址群、小井紅軍醫院舊址、小井紅軍烈士墓、黃洋界哨口等地接受現場教學培訓。學員們現場聆聽學院老師講授革命歷史,近距離接觸了大量的歷史文物和翔實的歷史資料,追憶那段艱苦卓絕的斗爭歷史,深深被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勇敢無畏、樂觀豪邁的精神震撼,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和洗禮。大家走進氣勢恢宏的博物館,跟隨一幅幅歷史畫卷,見證星星之火如何燎原;駐足于黃洋界哨卡,觸摸那門居功至偉的迫擊炮,猶覺號角爭鳴硝煙未盡;靜默于小井烈士墓前,頓感悲壯交加,忍不住揮淚祭奠英靈。4天時間里,每到一個地方,學員們無不肅然起敬,銘記在心,感觸良多。
唱響紅歌 體會革命情懷
走上井岡山,最愛唱紅歌。“紅米飯那個南瓜湯喲咳羅咳,挖野菜那個也當糧呦咳羅咳”,一首首源于井岡山革命年代的歌曲飽含深意,歷久彌新,引起學員們傳唱的極大興趣和熱情。初到井岡山之夜,進修班學員在學院老師的帶領下,采取分組輪唱、學員領唱、小組賽唱等形式,充滿激情地唱響了《映山紅》、《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十送紅軍》等經典革命歌曲。隨后幾天里,學員們興致高昂,課上課下紅歌不斷,歌聲中滿滿蘊含了對革命先輩的懷念和對偉大的井岡山精神的贊頌。培訓期間,學員們還有幸欣賞到來自江西省于都縣長征源合唱團蕩氣回腸的《長征組歌》,一曲曲經典的旋律、一幕幕生動的畫面,加深了學員們對革命先輩壯舉和自強不息、百折不撓革命精神的理解。
重溫歷史 傳承不朽精神
專題教學以課堂講座和解讀歷史的形式,引導學員們重溫眾多革命先輩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一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歷史。學員們專心聆聽了學院老師講授的《井岡山革命斗爭史概述及幾個重大問題》,認真觀看了《理想信念高于天》、《黨的紀律要牢記》、《蘇區干部好作風》等三部音像教學片,從而較全面了解這段光輝難忘又曲折復雜的歷程,深刻理解了我黨干部的優良作風和井岡山精神實質,進一步堅定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大家都認識到,正是在井岡山這片紅色土地上,我黨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開啟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偉大征程,中國共產黨人在這里用生命和鮮血凝聚、培育出了“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創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的偉大井岡山精神,一定要把這種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重走挑糧小道 感受革命艱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體驗式教學中,學員們穿上紅軍衣、戴上紅軍帽、背上紅軍槍,重走朱毛紅軍的挑糧小道。當年朱德軍長年過四十,堅持親自挑糧,留下了“朱德的扁擔”美談。如今小道四周草木蔥蘢,仍留有當年陡折蜿蜒的痕跡。帶隊領導李繼庚書記率先垂范,走在隊伍最前列,學員們滿懷激情,互相鼓勵。大家走在3公里的小道上,雖然人人汗流浹背,但一想到當年紅軍戰士挑上百斤糧食走幾十里山路的斗志,都被深深打動著。革命先輩這種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永遠激勵大家前行。
訪談革命后人 感悟浩然正氣
在訪談式教學環節,袁文才的嫡孫袁建芳、王佐的曾孫王華生、曾志的嫡孫蔡軍、甘祖昌的女兒甘公榮,分別講述了家中先輩的英雄事跡,追憶了先輩們的革命情懷。他們真切、哀婉又釋然、樂觀的訴說,感染著每一位學員,大家為袁文才和王佐兩位烈士被錯殺而惋惜,更為老紅軍曾志為了革命事業舍棄孩子、甘祖昌將軍兩袖清風棄官務農的事跡所感動。每一次講述后都掌聲雷動,一股股浩然正氣在教室中流動,引發了聽者深深地思考和共鳴,全體學員對革命先輩為理想信念而犧牲個人利益的情懷涌出無比崇敬之意。
立足本職 傳承井岡山精神
最后一天訪談式教學結束后,進修班學員做了交流和小結。五位小組學員代表分別做了重點發言,有的結合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解讀井岡山精神,談到了新形勢下如何做合格黨員;有的在重走挑糧小道中感悟出了艱苦奮斗的樂趣,緬懷先烈的同時更加篤定奉獻青春;有的在訪談中感動不已,對革命精神永駐和世代傳承倍加珍惜;有的結合自身工作和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談到了黨員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和正確領導的重要性。班長陸建橋主持交流并代表全班學員對本次培訓教育活動做小結,在簡要回顧梳理4天學習情況基礎上,他特別談到本次井岡山之行也是踐行“兩學一做”的重要內容,有助于學員們更加深入了解黨的重大歷史、加強黨性鍛煉,今后學員們應踏踏實實持續不斷地把本次活動所思所悟體現到行動上。
李繼庚書記在總結發言時指出,本期進修班赴井岡山教育培訓很有成效:一是主題突出,全體學員緊緊圍繞井岡山精神接受教育,對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和實質都有了新的認識,大家觸動深,感悟真;二是井岡山干部學院安排的教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講座、有參觀、有訪談、有實地體驗,每一節教學、每一個故事生動形象,大大調動了學員們的學習熱情,有效引導了每一位學員認真學習和積極思考的自覺性;三是進修班學員們展現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學習主動性很強,能夠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學,學習中交流互動多而且深,同時大家的團隊協作精神也很強。李繼庚書記強調,本次教育培訓結束后,大家要認真總結經驗成果,結合當前“兩學一做”,立足財政崗位,做一名合格黨員,以實際行動發揚好革命傳統并傳承、踐行好井岡山精神。
傳承井岡山精神踐行兩學一做心得體會篇3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之際,為了更好是學習“兩學一做”,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培養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操,外科黨支部精心組織和安排了這次紅色旅游黨性教育之行。曹盛生院長、楊軍副院長特意參加了本次活動。
當車子緩緩的駛上井岡山區的那一刻,對于長期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們來說,是一種震撼,不僅僅是從感覺上的:層巒跌幅,郁郁蔥蔥;更重要是心靈上的顫動,當年我們的黨就是在這里經受不斷地考驗,一點點成長起來,發展壯大。讓我由心底迸發出一種神圣而又自豪的感覺。
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和對革命圣地的敬仰,我們參觀了茨坪舊居、五龍潭瀑布、井岡山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
首先我們來到茨坪革命舊居,它坐落在茨坪中心的東山腳下。來到茨坪革命舊居,看著青瓦黃墻、殘檐斷壁,撫摸著屋里的舊桌椅和每一件家什,尤其是茨坪的三件寶物:一塊石頭,一堵墻和兩顆樹。,我無限感慨,當年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就是在這樣簡陋的起居環境中學習和生活,與敵人做最艱苦的斗爭,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無不見證了那段艱苦的革命歲月,無不記載了那段激情燃燒的紅色歷史。小井紅軍醫院同樣是設施簡陋,傷藥匱乏,一間
間傷病員和醫護員的木屋,無不是木板鋪地毛草當被。我們真真實實地目睹了這里的一切后,才能由衷地體會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句話的份量和深刻意義。體會到井岡山精神的寶貴,這種精神不僅在當年是井岡山軍民克敵制勝的強大精神支柱,而且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仆后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