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中國心得感悟范文
歷史文獻紀錄片《筑夢中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主題鮮明突出,內容豐富精煉,故事生動感人,下面是關于個人對筑夢中國的感悟體會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筑夢中國心得感悟范文一: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它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
實現中國夢還要筑夢天下,不能閉門造車,中國夢與世界發展與進步息息相關,實現中國夢,意味著約占全球1/5的人口將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中國實現夢想的過程,也是進一步擴大開放、與各國分享更多發展成果和發展紅利的過程。
上任后的訪問第一站就是俄羅斯,第二年的第一站依然是俄羅斯中國領導人像俄羅斯發出了信任與友誼的信號,普京也及時回復與我國簽訂了具有重要意義的能源軍事與經濟合同。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與普京總統坦誠相見。雙方表明,中俄互為最主要、最重要的戰略協作伙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依然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俄要更加緊密地加強全方位戰略合作。 中非雖然遠隔重洋,但我們的心是相通的。聯結我們的不僅是深厚的傳統友誼、密切的利益紐帶,還有我們各自的夢想。發展中非關系意義重大,因為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大陸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有待于發展的大陸,兩個古老大陸攜手發展,意味著兩個古老大陸共同的復興。
當鏡頭搖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時候,中國夢的人文價值與和平力量同樣得到極大彰顯。中國與拉美發展階段相近。進入21世紀以來,中拉經貿增長遠高于中國整體對外貿易增幅,可謂進入“黃金時期”。 人們欣喜地看到,中國已是拉美地區第二大貿易伙伴,拉美則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海外投資目的地之一。 毋庸置疑,中美兩個大國的關系走向,直接影響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影響著世界和地區的和平穩定。與奧巴馬總統在安納伯格莊園會晤,就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達成重要共識,向世界昭示了中國和平發展的信念。用三句話對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內涵進行了精辟概括:一是不沖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兩場會晤,一場晚宴,一起散步,既談合作,也不回避分歧。 中國夢使我們有了奮斗的方向和動力,中國夢正在喚醒我們這個沉睡了多年的民族,這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國家定能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而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正是預備黨員的我來說,是社會的棟梁,實現中國夢的重擔就落到了我們這一代身上。毛主席帶領我們的祖輩浴血奮戰趕走了列強,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推翻了殖民統治為我們創造了國內和平的環境,鄧小平在十三屆三中全會上敢于冒險劃時代意義的提出了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帶領我們的父輩不斷趕超,不但解決了十三億同胞的溫飽問題,還實現了工業現代化,實現了經濟的騰飛,用三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一百多年的發展之路。而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這一代手上,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跨過超越發達國家的鴻溝。讓我們懷揣中國夢,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團結十三億同胞一起像世界吶喊我們的時代到來了——一定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筑夢中國心得感悟范文二:
以前,只會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至于為什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卻不得而知。看完《筑夢之基》,我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對新中國的成立和新中國的發展是不可替代的。中國共產黨取得現在開天辟地的偉大成就,靠的是什么?是人民實現夢想而奮斗的力量,這樣的力量創造出了無數的奇跡,譜寫了永載史冊的恢宏篇章。
筑夢之基,基,講的就是人民。中國共產黨成立近120xx年,始終都把人民捧在心里:革命也好,建設也好,改革也好,人民的利益始終都是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使得一個山河破碎的國家日益強大,身陷水深火熱的勞苦大眾翻身做了主人。由此可見,堅持走群眾路線是最快實現中國夢的途徑,也是唯一途徑。
黨的群眾路線既充分體現了黨的性質、宗旨,又精煉概括了黨的基本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90多年來,我們黨就是遵循著“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條群眾路線,帶領人民群眾,克服了各種艱難險阻,奪取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實踐證明,一切為了群眾,黨的工作就有了目標和基礎; 一切依靠群眾,黨的事業發展就有了動力。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始終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才能真正了解到群眾的所思、所想,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民生疾苦,才能更具體地知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要求,從而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作為年輕的黨員員工,我們要明確自己的人生價值,培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行事準則,不管自己“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應憂國憂黨憂民,須得弄清我們的工作重心,要圍著普通群眾轉,而不是圍著領導轉。其次,對待工作,對待群眾須得真心真意,容不得一絲溜須拍馬,弄虛作假,搪塞推諉。知行能合一,我們與群眾之間自然就緊密聯系在一起了。結合企業的實際,與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成長于人民當中的客戶便是我們工作的根基。一切從維護客戶的根本利益出發,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才能得到客戶的擁護和支持,企業的事業才能在建設和發展中取得新勝利。
筑夢中國心得感悟范文三:
黨的報告提出,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這對于我們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促進黨員干部做到求真務實、清正廉潔,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我們黨之所以能從小到大,領導全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奪取全國政權,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黨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也是由我們黨的性質決定,中國共產黨是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的政黨。而目前我們正面臨著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歷史關鍵時刻,這一切的力量來源于植根群眾,聯系群眾。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夢的實現存在著一定的危機,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有所存在,如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問題還相當嚴重。
其實我校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現象,其中形式主義和享樂主義更為突出。下面我就幾點談下個人的意見:
一、 學生管理方面。之前我校搞了一個準軍事化管理,一開始大家都是信心滿滿,后來由于各種原因,慢慢的流于形式,直至現在幾乎看不到準軍事化的蹤影。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我想當初我校學習別人的經驗時,更多是一種形式主義,而沒有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作出一些相應的調整。目前來說,由任課教師擔任班主任存在著管理班級和教學之間精力有限的沖突,是否可以考慮每個班的班主任由生活班主任和學習班主任兩人組成,而每個生活班主任可以兼任多個班的班主任,學習班主任擔任一到兩個班的班主任。其中生活班主任由具有部隊經驗的人員擔任,待遇從優。
二、 工作方面。以這次寫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例,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規定所有人員都必須寫,同時也不要規定一定的字數。若需要每個教師員工了解群眾路線,做個一兩次講座就可以了,其中有感想的可以自由投稿到院辦,同時可以對學院的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的良言良策進行獎勵。像這樣一刀切,人人要寫,并且字數要在 800-到1000之間,就成了形式主義,最后很多人會敷衍了事。
三、 生活方面。像我們學校一直在提倡節能減排,但有些教師員工卻沒這方面的意識,辦公室的空調調到很低的溫度,白白浪費電力資源。為了減少學校員工的浪費現象,學院應該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同時設立懲罰和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