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孔繁森》后有感
《孔繁森》是由王文杰導演的一部電視劇,高惠彬、宋春麗、左右、頓珠多吉等人參演,該劇講述了孔繁森進藏工作到意外犧牲的故事。下面是一些觀后感,歡迎閱讀借鑒,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繁森觀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孔繁森,里面講的是:家在山東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里海拔高,地廣人稀,但孔繁森卻沒有退縮,兩次赴藏,為阿里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到了阿里后,孔繁森以身作則,給人們送去溫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職。
孔繁森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在孔繁森同志工作過的地方,人民群眾深切地懷念著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將留在我們的心中。他可以稱為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典范,我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為人民服務的人。
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無私奉獻的精神。放棄了舒適的生活,不遠萬里來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設中去。想想看,我們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們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們的援助。從孔繁森的身上,我體會到了他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以大局為重,國家與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質。我也要向他學習,要以集體的利益為重,個人的利益先放在一邊,先幫集體解決困難,再去解決自己的困難。
我們還應該該學習他艱苦奮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開拓進取,不管身處何處,擔任何職,他對自己的標準都沒有降低過。他在擔任阿里委書記后不畏艱苦,親自去實地考察,為建設阿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他的帶領下,阿里地區的情況有了顯著的改善。新一代的我們沒有經歷過長輩們艱苦的奮斗時代,一直是在黨的呵護下降成長的。國家的建設和發展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認為只要有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夠克服任何難關,長大后就能夠為國家獻出一份力。
記得在小時候,我做事情一直沒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下去,只要一有累人的活,我就不想去做。只有在媽媽的威嚴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現在看了這部電影后,我感到很慚愧,孔繁森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都沒有說苦,而我出生在這么一個幸福的時代,這么一個幸福的家里,連這么一點活都不肯做,真是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啊!我應該要想孔繁森一樣,做一個不怕吃苦,再累人也要堅持下去的人。
孔繁森同志的事情看起來都是平凡的小事,但這些事情體現出了他偉大的人格。孔繁森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是艱苦奮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我要以孔繁森為榜樣,努力學習,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孔繁森觀后感
雷鋒曾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作為一位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了。
在西藏高原,在齊魯大地,在全國各地,一個響亮的名字傳遍城鄉。這個名字就是孔繁森。孔繁森生前兩次赴藏,歷時十載,為西藏的建設、發展和穩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94年11月,時任西藏阿里地委書記的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職,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獻之歌、奮斗之歌。
西藏高寒缺氧,自然條件差,工作、生活條件都十分艱苦,阿里地區又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可是,孔繁森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對待這些困難,忘我工作。他嚴以律己,清正廉潔,從不利用職權為個人謀私利,相反他還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長期收養藏族孤兒,經常為患病的藏胞送醫送藥,為有困難的藏胞慷慨解囊。
每到一個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崗巴縣工作期間,他和群眾一起收割、打場、挖泥塘;在拉薩工作期間,他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鄉辦、村辦小學;擔任阿里地委書記后,他跨高山、涉深谷、過草原、訪藏胞,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全地區106個鄉他跑了98個。他團結和帶領當地干部和群眾為改變貧困落后的面貌而奮斗,贏得藏族同胞的愛戴和尊敬。
孔繁森同志是新時期黨員干部的模范,是阿里人民的好書記。在阿里期間,孔繁森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加快阿里的經濟發展,加強民族團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殫精竭慮,忘我工作。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是天下的人要為天下人著想為天下的人謀福利,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為西藏地區人民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不但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努力學習專業科學文化知識,要關心國家大事、國計民生,做到身在校園心系天下,爭取成為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
孔繁森觀后感
古往今來,有多少清正廉潔、務實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他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們的故事久久傳頌。在西藏高原,在齊魯大地,在全國各地,一個響亮的名字傳遍城鄉。這個名字就是孔繁森。孔繁森同志一生以黨的事業為重,以加強民族團結為己任,兩度奔赴雪域高原,不畏嚴酷的自然環境,為藏族同胞嘔心瀝血謀福祉,一腔熱血都傾注在阿里高原上。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塑造了新時期黨的領導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具有時代精神的奮斗之歌、創業之歌、奉獻之歌。孔繁森同志的事跡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蘊含著偉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風是樸實的 ,但樸實中映射出奪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質上是清貧的,但在精神上卻是富有的。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他對黨和人民赤膽忠心,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同志滿腔熱情,對自己嚴格要求,這一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又一次經歷了靈魂上的洗禮。
家在山東的孔繁森同志要去上任的地方是環境極為艱苦的阿里。那里海拔很高,地廣人稀,艱苦的條件令許多人都望而生畏。但是孔繁森卻沒有退縮,他牢記自己的使命,兩次赴藏,為阿里的百姓們帶了了溫暖,也對阿里的發展做出了極大地貢獻。到任后,發現阿里缺電,缺少一切舒適的東西,很多干部紛紛想調走。孔繁森以身作則,帶著教委主任孟志華去看望山村小學的師生。給孤寡老人治 病、送溫暖。在兵站,他與戰士們一起唱說句心里話。每到一個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崗巴縣工作期間,他和群眾一起收割、打場、挖泥塘;在拉薩工作期間,他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鄉辦、村辦小學;擔任阿里地委書記后,他跨高山、涉深谷、過草原、訪藏胞,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全地區106個鄉他跑了98個。他團結和帶領當地干部和群眾為改變貧困落后的面貌而奮斗,贏得藏族同胞的愛戴和尊敬。
孔繁森同志是新時期黨員干部的模范,是阿里人民的好書記。在阿里期間,孔繁森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加快阿里的經濟發展,加強民族團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殫精竭慮,忘我工作。
學習孔繁森同志的事跡,就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就要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無條件地服從黨的利益;就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共產黨人的本質要求;就要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就要心理時刻裝著群眾,努力為群眾謀利益;就要發奮學習科學文化和經濟、法律、歷史等專業知識,當好人民的公仆,努力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一切為人民服務。
孔繁森觀后感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東聊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18歲參軍,在部隊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剛到西藏,他又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以此銘志。 孔繁森為了結束尼木縣續邁等3個鄉群眾易患大骨節病的歷史,他幾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頂水源處采集水樣,幫助群眾解決飲水問題;他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工作之余就給農牧民群眾認真地聽診、把脈、發藥、打針。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強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還領養了3名藏族孤兒。
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無私奉獻的精神。他放棄了舒適的生活,不遠萬里來到西藏,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設中去。身為一名黨員,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了黨的根本性質。從孔繁森這一名黨員干部的身上,折射出了黨無私奉獻的光輝。
他為了制定把阿里地區的經濟帶上新臺階的規劃,專門帶領有關部門,親自到新疆塔城進行邊貿考察。可當他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的艱苦奮斗的精神。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沒有經歷過父輩們的艱苦時代。一直是在黨的呵護下降成長,但這并不代表這我們可以忘記,可以舍棄這樣的精神。國家的建設,黨的建設需要我們,長大后我們應為黨和國家的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孔繁森觀后感
孔繁森同志一生以黨的事業為重,以加強民族團結為己任,兩度奔赴雪域高原,不畏嚴酷的自然環境,為藏族同胞嘔心瀝血謀福祉,一腔熱血都傾注在阿里高原上。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塑造了新時期黨的領導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具有時代精神的奮斗之歌、創業之歌、奉獻之歌。孔繁森同志的事跡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蘊含著偉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風是樸實的 ,但樸實中映射出奪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質上是清貧的,但在精神上卻是富有的。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他對黨和人民赤膽忠心,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同志滿腔熱情,對自己嚴格要求,這一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又一次經歷了靈魂上的洗禮。
孔繁森同志走了,可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將鼓舞人們的斗志,凈化人們的心靈,鼓勵全黨同志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奮斗不息。作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們要向孔繁森同志學習,學習他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學習他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自己也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個生命不可能延緩到永遠,但他的精神卻可以永世長存。孔繁森同志以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深入到阿里地區——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以崇高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群眾的生活奔忙。為了摸清實際情況,他親自深入高原地區的部隊、村寨、學校、牧民家中調查研究,解決困難,尋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為了解決雪災中牧民的生活問題,他用普實的語言和行動溫暖鼓舞著廣大群眾,用無私的愛心向人民奉獻一切。影片中他滿腔熱忱為群眾服務,為國家利益不計較家庭個人得失的感人事跡,催人淚下。
孔繁森同志的一生,是一個共產黨員不懈奮斗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自己所熱愛的祖國。淡泊名利的孔繁森就像一面鏡子,折射著人世間最真、最善、最美的光輝!
學習孔繁森同志,就要從他那種認真務實的“螺絲釘精神”學起。電影中的點滴小事,卻反映了他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記得我的一位老師說過,“人生在世,要又滿足又不滿足。哪個崗位都能有所作為,不要總是挑剔,要滿足。自己并不是做得那么完美,永遠有努力的余地,要不滿足。” 孔繁森同志之所以成為全國共產黨學習的榜樣,他的螺絲釘精神是成就這一切的關鍵。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就必須具有像孔繁森同志那樣的“螺絲釘精神”。毛主席他老人家對共產黨的先進性有過一個通俗的解釋:他說,什么叫做先鋒隊的作用,就是帶頭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隊伍的前頭。孔繁森同志正是用他那種“螺絲釘精神”實踐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要取得實效,關鍵是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要像孔繁森同志學習,樹立“螺絲釘精神”,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種責任感表現在我們每個人對黨員身份的珍惜,對黨的形象的愛護,對黨性的忠誠和對黨員要求的自覺。
機器再大,沒有螺絲釘或者螺絲釘松松垮垮不行。人再有本事,沒有螺絲釘精神也不行。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過,“什么叫不簡單?能夠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什么叫不容易,把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認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任何黨員,不管是黨的干部還是我們普通黨員,作為無產階級先進組織的一分子,就像一部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就要意識到自己承擔的一份責任。我們黨的先進性、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都是靠我們隊伍中的每一個人的力量來組成的。
我們每一位黨員,都應該像孔繁森同志那樣,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權力觀,打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基礎,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真心真意為人民服務,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為浦東新區在更高的起點上更快地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孔繁森觀后感
孔繁森同志是新時期黨員的楷模,孔繁森精神是我們黨培育起來的共產黨人的時代精神的縮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我們黨創立的革命文化,現代先進文化相結合的價值表現。當前繼續弘揚孔繁森精神,就應當進一步深刻挖掘,認識和把握孔繁森精神的內涵,不斷豐富新時期共產黨人新進行的時代特征。
孔繁森的魅力究竟來自哪里?“孔繁森精神”為何如此的順應黨心、民心?
站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長河邊,仰望孔繁森這顆璀璨的明星,我們深深的感到“孔繁森精神”,不僅體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和品格,而且積淀著數千載中華民族的美德。更加準確地說,正因為孔繁森具備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才有可能拾級而上,進入共產黨人的崇高境界,成為當代共產黨人的楷模!
孔繁森克服個人和家庭的困難,兩次進藏,歷時十載,不正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生動體現嗎?
孔繁森是家中的“孝子”,是“慈父”,在西藏,他傾心照顧孤寡老人,悉心收養藏族兒童,不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最好實踐嗎?
孔繁森為了西藏的經濟建設和群眾脫貧致富,嘔心瀝血,直至以身殉職,不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光輝范例嗎?
有人說,孔繁森生與孔孟之鄉,是孔子的后裔,這無需過多的考證。但孔繁森不愧是吸泰山之精氣,吮黃河之乳汁成長起來的堂堂中華男兒。
這里我們當然不是說“孔繁森精神”僅僅是中華古老文明的簡單答復;而是說“孔繁森精神”的本質是共產主義的精神,使這一偉大精神的點燃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以升華。在人類歷史上,只有共產主義者,引起動的歷史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和把握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并能組織和帶領人民群眾為之而奮斗,能夠使個人的“以天下為懷”的優良美德和品格,在其改造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最大限度的得以實現。同時,孔繁森的事跡和精神中,我們還感悟到,共產主義的精神,共產黨人的境界,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人類文明歷史高度發展的產物。一方面它使以往的人類文明有了質的飛躍,另一方面她又蘊含著整個人類文明最輝煌的成果。正如列寧所說的,只有了解人類創造的一切財富以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
有首歌唱得好:中國人說話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中國人寫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向他……“孔繁森精神”,正是誕生于中國這樣的國度,它有著中華五千年優良品德和傳統文化的根基。
公益無私、團結能群、剛嚴方正、德厚涵深、誠實守信、勵志自強、親敬相愛、克己省身……這些傳統美德,祝酒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之魂。
人類歷史進入到二十世紀,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并為“斷代”,相反,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子孫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繼承了這一燦爛文化,并使之升華,使之在新的歷史時期發揚光大。孔繁森,正是這千百萬優秀子孫中的杰出代表。
我們今天學習孔繁森,首先要學習他崇高的共產主義精神,大力倡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時候,在加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結合中國的國情,特別是中華五千年燦爛的歷史文化。理想、道德是分層次、分量級、分環節的,不可能統而化一、千第一篇范文律。學習先進典型人物,也應該注意分析他們的事跡和精神中所具有的各種層次,以便因人施教。這也是溯源“孔繁森精神”的意義所在。
現在正處在“黨員先進性教育”的學習階段,廣大黨員處在基層一線,直接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素質如何,表現如何,不僅直接關系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各項任務的貫徹落實,而且直接影響黨的形象和威信。黨的先進性教育最終要靠黨員的先進性來體現。深入推進先進性教育活動,需要廣大黨員在本職崗位上忠實實踐黨的先進性。
學習先進,重在學習精神,我想這也就是我校在“先進性教育”這一階段學習開始就弘揚“孔繁森精神”的原因所在。學習先進,要學習他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為黨的事業不懈奮斗的崇高信念;學習先進,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情懷;學習他是早吃喝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的高尚情操;學習他們始終保持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解放思想,干事創業,加快發展,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的進全神。
孔繁森觀后感
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將不斷證明,有一種精神永遠不會失落!崇高、忠誠、奉獻,將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恒的追求。
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在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中共阿里原書記——孔繁森。
假如人生是汪洋中的一條小船,那么,志向是方向盤,工作是發動機。沒有志向則船無往,只能在大風大浪中暈頭轉向,隨波逐流,終無所成;不努力工作,縱然有了方向,也只能是守株待兔,停滯不前。立志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有樹立遠大的志向,才能有目標有方向地去學習,去工作。孔繁森也正是為了西藏阿里,獻出了自己的一生。
記得他來到西藏,第一次主持會議的時候,他不是侃侃而談,不是氣宇軒昂,不是決心如山倒,也不是誓言重重。他只是平淡地說了聲:“你們會在我心中。”正是這個看似平凡的志向,拉開了他西藏工作的序幕。為他光輝的歷程抹上了濃重的一筆。
爺爺曾指出,領導干部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利益觀,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孔繁森就是這樣的典范。
忘不了多少個夜晚,他在屋角沉思;忘不了多少個白晝,他在黃土沙中奔波;忘不了他踏遍了每戶人家的門檻,慰問了每個老人,鼓勵過每個孩子,幫助過每個家庭;也忘不了他曾收養過兩個孩子,對他們關懷備至,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他的心中裝著的始終是藏族的孤兒,藏族的老阿媽、老阿爸。
他“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奶和血。”孔繁森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的精神永遠刻在藏胞的心里,他的光輝形象在全國人民心中永存。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一定要有顯赫的聲譽,但必須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抗美援朝的老英雄李玉安、井玉琢,引功埋名幾十年,默默奉獻。他們雖名不顯世、譽不驕人,但又何嘗不是具有崇高精神的共產黨員呢?
無私奉獻是時代的需要,是孔繁森給我們這代人——乃至世世代代都留下了一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呀,指引我們向前向前再向前。
“冰山愈冷情愈熱,耿耿忠心照雪山”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詩中所寫,他把自己的一顆火熱的心獻給了西藏高原,獻給了黨的事業。他對藏族同胞的愛,他對祖國人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