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三同心得體會4篇
今年寒假,我回到我的家鄉,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大學生“三進三同”活動,這也是我大學的第一次社會實踐
活動,隨行的還有西華師范大學的幾名同學。在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也切身體會到了何為“三進三同”。
雖然這次活動的時間很短,但是卻使我感悟許多。首先 ,讓自己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在“三進三同”期間,住在農戶家
里,和他們同住一個屋檐下,同吃一鍋飯,吃著農村家庭自家種的青菜、芋頭、土豆、花椒、自制的臘肉等農家菜,盡管生活條
件較為艱苦,但是使我得到了很好的鍛煉,鍛煉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次期間,我們還一起慰問了當地的孤寡老人,他們是需
要大家關心和幫助。但還有那些在背后默默工作的人更值得我們敬佩。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一定要學會感恩,學會奉獻。短短
七天,卻可以影響我的一生。其次,我也了解到現在新農村建設發展之迅速。在黨近來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下,和一系列
惠民政策的鼓勵支持下,現在的新農村與以前我們大多數印象中的農村不一樣了,F在的新農村有了很大的改觀,很多農民住的
是洋房,家里用的是自來水,也有必要的生活電器,村里的公路路面硬化程度也很高,各個村的公路相通,農民們的出入方便了
很多,也能享受低保、醫保等惠民政策。
隨行的村里干部也給我們講述了許多,通過和他們的交談,我認識到,“三進三同”已經成為新時期黨群干群關系的“推進
劑”、“潤滑劑”。通過深入農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與群眾“零距離”的交流溝通,去深刻感受群眾的淳樸與善良
,深切體會到群眾對黨員干部的信任與厚望,就能進一步推動干部群眾心與心的交流和融合,喚醒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強化了
黨性修養。通過開展“三進三同”活動,在與農民群眾的朝夕相處中,增強干部們與他們的感情,了解了他們的期望,體察了民
心民情,進一步增強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實踐證明,“三進三同”不但是歷練黨員干部的良好平臺,更是黨員干部落
實科學發展、推動農村文明進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有效載體。通過與群眾之間親切攀談,群眾自然而然敞開心扉、打開話
匣把干部當成自己人,讓干部們深刻感受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真諦,就是要切切實實地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
行動上深入群眾,真正把人民群眾的愿望和呼聲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群眾路線的根本,就是要保持與群眾血脈
相通、心氣相連,密切聯系群眾,多渠道與群眾溝通,為群眾想問題、辦事情。只有這樣,黨群干群關系才能避免“油”、“水
”分離,實現“魚”、“水”情深,黨的事業和工作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長久支持和擁護。
再者,三進三同”活動是黨員不斷改進工作作風的“傳家寶”。通過開展“三進三同”活動,使黨員對基層村社干部有了更
加深刻的認識。在我們與村支部書記的交談中,我深切體會到了農村工作的艱苦,親身感受到基層干部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工
作作風。艱苦奮斗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財富,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既是工作作風和思想作風,也是凝聚黨心、民
心,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只有真心貼近群眾,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和生活
語言,才能不斷提高與群眾打交道的能力;只有認真傾聽群眾聲音,保持與群眾進行經常性的面對面交流,才能找準解決各種困
難和問題的方法途徑,做到真正取信于民。
在“三進三同”的這一個星期的時間里,讓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得到了不少啟發,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將讓
我受用終生。“三進三同”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它留給我們的影響卻沒有結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一定常懷著一顆真誠
、感恩的心,努力深造自己,將來為國家服務。
綿綿細雨,洋洋灑灑已近數日,驟降的氣溫,寒流來襲。相比夏日驕陽的燥熱,時至今日已憑添了些許蕭條的景象;野档奶炜,讓周圍的景色都黯然失色。工作和生活中的瑣屑,自己雜亂無章的處理方式,讓本已昏暗的季節的心緒也增添了絲絲神傷之感。
回想近兩日的下村生活,真的是讓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一回,做官難的感覺。作為村支部副書記這個職務,直到近日我才深深的體會到了這個職務的工作實質。
“走家串戶”的開展工作,是群眾真正需要的,坐在干凈明亮的辦公室里,我們只能“紙上談兵”,唯有實踐,才是我們基層工作最需要的。脫下漂亮的高跟鞋,穿上雨靴,冒著小雨,和村干部徒步進村入戶,往返于村路,田間,山路,小徑之間,踏踏實實的感受村干部的職責和工作方式。一路的經歷,一路的聽聞,讓我真正了解了部分群眾的生活條件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由于此次進村工作,主要圍繞低保問題開展,而我們工作中也發現,低保分配平均是很難的,太多的群眾的條件幾乎相當。群眾中太多的人,對于此項工作的開展存在一定的質疑,如“部分干部私心”、“情況調查不準確”、“漏報”等等,群眾也確實需要我們聽聽他們的心聲。一路走過,農戶的熱情和積極參與的態度,讓我們看到了此次進村的良好效果,對于我們的進村調查工作,群眾表示滿意并歡迎,對于他們而言,在某些工作開展中,就需要我們這樣的走訪方式。從群眾那里,我們了解了他們的所需,所急,所盼,這些生活總的問題,確實讓我們覺得作為村干部,我們肩上的擔子很沉重,我們做的確實太少了。工作一年以來,下村的經歷很少,而且下村也多是因為計劃生育問題,所以在一些接觸過的人的眼中,我是一名計生專干。而此次我是以村支部副書記的名義走訪,下村的第一天,聽到群眾熱情的喊我為“支書”時,心里的感覺很踏實。確實感覺到了群眾的那份淳樸的感情,很溫暖。
而在兩天的進村工作中,對于我最切實的感受有二:
1、過去比富,如今比窮。我們經常用淳樸形容辛勤耕作的農民,但由于近些年,農村現狀的改變,讓一些農村淳樸的風氣,受到了不良的影響。以往的農村生活,群眾間喜歡比勤快、比哪個家里先致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一些優撫政策出臺,本意是想扶助一些發展較緩慢的地區以及生活條件落后的群眾。由于私心作祟,在現今的農村中出現了一種“比窮”的態勢,一些農戶家中樓房寬敞明亮,家庭用品現代化,衣著光鮮,但調查問及“那家比較窮困”時,他首先就說自己,問及“比他還窮困的有沒有”時,他會毫不羞澀的說:沒有。聽了這樣的言語不得不令人汗顏!人有私心不為過,人可以自私,但怎么能這么自私!還存在一部分人,他會協助調查說出一些他了解的貧困農戶,但是三句話不理本體,總要把自己放在里面,頭痛、感冒、發燒,也能堂而皇之的說成自己是長期服藥。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讓人很無奈。
2、老黨員需要關愛。對于黨齡幾十年的老黨員,在當時他們都是很優秀的。并且大部分都擔任過村里的干部,而今他們已年邁體弱,對于他們以前的貢獻,是永遠都不可能否定的,所以作為后來人的我們,需要給予這些老黨員關愛,讓他們體會到黨組織沒有忘記他們。走訪中,村干部帶我去了一位老支部書記家中,觀其生活狀況,簡陋的木房,房內漆黑,角落里老支書孤獨的坐著,而今他已是九旬老人,家中唯有老伴相伴,兒女為了家庭生計外出務工。老支書如今已雙目失明,雙腿高位截肢。當我們與其攀談時,他一直在表示對黨組織的感謝,并表示他對于擔任幾十年的村干部無怨無悔。從他微弱顫抖的聲音中,我讀懂了他那顆為群眾服務的心。當我們表明我們此行,也因為低保問題,考慮到他的家境,經黨員會決定為其家庭的兩位老人解決低保,而當老支書聽到時,他卻極力推辭,他說他的兒女都在外面務工,家庭生活可以正常維持,他建議我們把這樣的名額分配更需要的人。面對這樣一個老人、老黨員、老支部書記,對于我們在場的人員,聽了不得不為之感動。與那些年紀尚輕,自私自利的人,老支書顯得那么的高尚。對于這樣的一位老黨員,他不是一個特例,而是老黨員精神的體現者。而他們年邁,如今已經算是一個弱勢群體,所以需要我們給予一定的關愛,讓他們在這樣的年紀也能體會到黨組織對他們的關愛。
這些就是近日進出入戶中的點滴體驗,走訪工作暫時結束。到這里,我也可以暫時的放下手中冰冷的鍵盤,偷個懶,給自己的心情放個短暫的假期,不能曬一曬發霉的心情,總還可以讓風吹一吹,吹去浮躁和煩亂。為自己準備一份雜志,一杯散出微微熱氣的水,讓自己的心態像杯中的睡一樣純凈,散盡心緒中的傷,牢固心中的責任。再去體會書中鏗鏘的詞語、柔美的詩句、唯美的篇章,體會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故事情節。
按照縣局開展“三進三同”黨性作風實踐鍛煉活動的要求, 5月24日——5月30日我與所里其他同事在所長帶領下,來到光明村與基層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通過多次深入走訪、自覺融入農民的日常生活、作息,深刻地了解到農民生產、生活情況,真實地感受了農民生活。給我的觸動很大,有了一些膚淺的想法:
第一,勤當頭,勤勞致富。
我們住在光明村村長家,在向村長了解了光明村的大致情況(包括生產、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該村的幅源狀況)后,經過一周翻山越嶺的走訪,感覺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耕已經遠去,絕大多數農民都是勤勞的,在黨的富民政策引領下,通過勤勞的雙手,一家人日子過得還很實在。該村村民杜正龍幾年前還住在鄰近一個偏遠的山凹里,家里十分貧寒,經常為生計而愁。如今的杜正龍舉家搬遷出深山,不等不靠,來到交通和取水較為方便的光明村,辦起了一個仔豬養殖場,年純收入達到20多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養豬專業戶。難能可貴的是杜正龍的豬場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注重可持續性發展,用豬糞生產沼氣,沼氣池沼渣種蔬菜,蔬菜除向市場銷售外,部分粗菜葉用于養豬,實行了良性的循環生產,F在杜正龍已蓋起了一座小別墅,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在談到今后的發展時,杜正龍侃侃而談:還準備向農民租更多的土地,發展大棚蔬菜;還要走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路子擬成立養豬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合作社、農作物運輸合作社,帶動周邊的農戶一起發展共同致富……
杜正龍為何能夠在短短四五年時間內,實現由窮到富的轉變,成為農村小康路上的致富帶頭人?最為主要的是杜正龍意志堅強,憑自己的勤勞,用好黨的富民政策,不怕窮,不怕累,不怕臟,白天跑市場,轉豬場,晚上自已專研養豬技術。很快從一名養豬“門外漢”成為了“行家里手”。
第二,以窮吃窮,只會更窮。
公允地講光明村的交通相對不便,山高路險,耕地偏少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我們注意到該村多數農戶房前屋后空地較多,草叢較闊,且不適宜耕種,作為發展養殖業是有較好條件的。但該村極少數村民坐地等花開的思想比較嚴重,近幾年,相關單位為扶貧,送來部分雛雞,為支援生產送來化肥,而部分農戶不去領來喂養,即是領來喂養,也任其自由生長,導致80%左右的雛雞死亡。對支援的化肥領了后,當場買掉,以得現錢為樂。這樣的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以窮吃窮,只會更窮。
第三,大實話的我們不是“扶貧專業戶”。
按該村村長的說法“你們不是扶貧專業戶,要致富,還要靠我們自己”,他一句樸實的語言,深深震撼了我們的心,的確對我們而言,對他們的落后、對他們經后的發展,我們的確愛慕能助。我們帶去的一點救助金和一點點日用品,對他們的整個貧窮、落后而言,當然是杯水車薪。相信他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一段時間內,能夠基本改變落后、貧窮的面貌。
第四,不容忽視的貧富差距問題。
貧富差距問題依然存在,在村里我們還走訪了一些農戶,但總體感覺是貧富差距比較大。富裕的一些農戶有的住別墅,開小車,資產可上百萬。但一些貧困的農戶還存在吃飯、住房、看病、上學、飲水、交通等一系列的困難。
光明村的貧富差距也許只是我們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罷了。作為一名不怎么懂農村工作的國稅新進人員,確實也無力解決這個重大問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今后的國稅工作中,我會更認真履行職責,竭誠為納稅人服務,宣傳好稅法,用好稅收的優惠政策,同時認真搞好稅收征管,做到應收盡收,為國家聚集更多的財力,使國家能有更充足的財力投入到農村養老、醫療保險、救濟等民生工程保障中,為實現共同富裕、縮小社會貧富差距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按照區委開展“三進三同”黨性作風實踐鍛煉活動的要求,我到x鎮烏崗村開展了為期一周的“三進三同”活動,通過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與村社干部、群眾代表一起座談,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同時,還結合開展了“結窮親”活動,到“親戚”家走訪、慰問;顒又,我深入到農村一線,了解民情,使自己受益匪淺,感受頗多,使我對“三進三同”活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進一步增進了與群眾之間的感情,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黨性觀念及黨性修養,改進了工作作風,提升了工作能力。
一、 “三進三同”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推進劑”
“三進三同”已經成為新時期黨群干群關系的“推進劑”、“潤滑劑”。通過深入花溪街道農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與群眾“零距離”的交流溝通中,深刻感受到了群眾的淳樸與善良,深切體會到群眾對黨員干部的信任與厚望,進一步推動了干部群眾心與心的交流和融合,喚醒了我們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強化了黨性修養。通過開展“三進三同”活動,在與群眾的朝夕相處中,進一步增強了群眾感情,了解了群眾期望,體察了民心民情,進一步增強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堅定了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同時,在“三進三同”中,協助鄉村制定發展規劃、幫助農戶制定增收計劃,化解農村信訪問題和矛盾糾紛,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和諧發展。實踐證明,“三進三同”不但是歷練黨員干部的良好平臺,更是黨員干部落實科學發展、推動農村文明進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有效載體。通過與群眾之間親切攀談,群眾自然而然敞開心扉、打開話匣把我們當成自己人,讓我深刻感受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真諦,就是要切切實實地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真正把人民群眾的愿望和呼聲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群眾路線的根本,就是要保持與群眾血脈相通、心氣相連,密切聯系群眾,多渠道與群眾溝通,為群眾想問題、辦事情。只有這樣,黨群干群關系才能避免“油”、“水”分離,實現“魚”、“水”情深,黨的事業和我們的工作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長久支持和擁護。
二、“三進三同”活動是改進工作作風的“傳家寶”
“三進三同”活動是我們不斷改進工作作風的“傳家寶”。通過開展“三進三同”活動,使我對基層村社干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鶎哟迳绺刹孔顦銓,也最辛苦,所謂“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各項工作任務重、頭緒多,紛繁復雜。體力上的勞累自不待言,遇到不了解情況、態度不好的群眾埋怨怪罪,心里頭的辛酸只有自己默默吞咽。在與村支部書記的交談中,我深切體會到了農村工作的艱苦,親身感受到基層干部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反躬自省,優越的物質條件不經意間反而養成我們時不時坐在車里“察”民情,會議室里“搞”調研的不實作風。感受勝于說教,農村群眾和基層干部身上的優良傳統和品格深深地教育了我。艱苦奮斗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財富,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既是工作作風和思想作風,也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求真務實是黨永葆蓬勃生機的法寶,只有真心貼近群眾,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和生活語言,才能不斷提高與群眾打交道的能力;只有認真傾聽群眾聲音,保持與群眾進行經常性的面對面交流,才能找準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的方法途徑,做到真正取信于民。群眾是最真誠的朋友,朋友之間才能說真話、知真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黨員領導干部都應改變關門坐堂式、走馬觀花式工作作風,每月抽出一定時間,走訪1-2個院落或村(社區),深入基層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切實了解人民群眾的意愿,真正了解群眾的冷暖疾苦,掌握群眾生產生活的真實情況。同時,通過向群眾公布個人的電話號碼,建立為民直通車,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切實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
三、“三進三同”活動是提升工作能力的“助推器”
作為一名信訪部門的領導干部,“三進三同”活動無疑是我們提升做群眾工作能力的“助推器”。現實工作中,一些干部職工總是拘限于書本和理論學習,認為理論知識比較扎實,方方面面都比群眾強,沒必要深入群眾、沒必要向群眾學習。部分領導干部在制定決策、計劃或決定時,習慣于憑自己的閱歷和經驗出主意、起辦法,沒有根據形勢的變化去開展慎密的調查研究,沒有深入地聽取群眾的意見,集中群眾的智慧,沒有認真去總結群眾實踐的經驗和辦法,缺乏“眼睛向下的決心”和“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信訪工作是長期與人民群眾打交道的工作,當前,交通出行、城市拆遷、社會保障、環境保護、農村產業發展等諸多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都需要亟需解決。我們信訪干部只有“撲下身子”、“放下架子”,真心與群眾交流,拉家常,才能真正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真正了解群眾的疾苦和困難,才能真正了解一些長期上訪群眾的真實訴求,才能真實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才能真正不斷提高我們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做一名真正為群眾辦事情、謀福利的信訪干部,不僅要掌握指導工作的理論武器,奉獻群眾的滿腔熱情,而且要有服務群眾的真實情感,具備扎實做群眾工作的實際能力。我們信訪干部要以“三進三同”活動為契機,并將其作為一種常態機制,才能不斷提升我們與群眾打交道、解決突出信訪問題的能力,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