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史問廉心得體會
【篇一】
看了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片后,我從中看到很多東西,也想到了很多東西。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國民經濟正在高速發展,黨風廉政建設、反腐倡廉是加強黨風建設的重中之重。新情勢、新任務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在這布滿機遇與挑戰的新時期,廣大干部職工都應當認真自覺地學習、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政策方針,大力加強反腐倡廉工作,建立良好的行業作風,切實履行好監視職能。
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與自己對客觀事物的思惟趨向和對客觀事物的反應密切相干。因此,作為一位預備共產黨員的我,要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必須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而作為一位黨員,我們工作的目的是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好下一代,為進步我國的綜合國力,保持社會的穩定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所有這一切就要求我們必須立足崗位、踏實工作、愛崗敬業,把做好本職工作作為我們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實際行動,讓理想和信念在崗位上閃光。
我覺得我們還應當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是每名黨員干部的必修課,也是我們老師儲備知識最好的方式。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進步本身素質和能力,不學習思想就沒法進步,能力就沒法進步,就不能把學生教會、教好。有的時候我們在學習上總是靜不下心來,總是以工作忙為借口,推三阻四,走情勢主義,結果是“只聞學習口號響,不見學習水平漲”。很多東西只有靜心研讀,才能有所思,有所獲。活生生的事實還告知我們,不學習,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不靜,心不靜,欲看就輕易膨脹,就謝絕不了,一碰到就輕易亂了方寸,就輕易被繩索絆倒。因此,我們必須要常常認真學習,從書本上學,從實踐中學,學到真本領,努力做一個新時期優秀的黨員。
另外,我們還要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良好傳統。最近幾年來,有一部份黨員干部,淡忘了艱苦奮斗作風,貪圖享受,熱衷于尋求個人和小家庭的安樂,拋棄黨紀法規,貪污腐化,走上犯法的道路。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恪守黨的宗旨,提倡節約勤儉,反對浪費浪費,始終不渝地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良好傳統。
我們應當向優秀的黨員學習,如: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看了《生死牛玉儒》后,讓我深有感慨。牛玉儒同道具有堅定的革命信念,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始終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質,他把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動身點和落腳點,把群眾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當作第一選擇,善于捉住關鍵環節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不就是我們最好的楷模嗎?
我們要把奉獻在崗位,看做是自己天經地義的事情,勤勤奮懇地做好本職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確地熟悉自己,真誠地對待他人,表現出做人的人格魅力,以此來鼓勵自己,影響他人,共同進取。
【篇二】
西晉的富豪官員們為何喜歡斗富?唐朝何以從“貞觀之治”演變出“安史之亂”?北宋為何從一個空前富裕的盛世消失在歷史深處?
眾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可謂源遠流長,從先秦典籍《周禮》中提出的“六廉”概念,到魏征、包拯、海瑞、張養浩、孫嘉淦等清官廉吏的不斷涌現,廉政文化幾乎貫穿了一部中華文明史。梳理這些豐厚的廉政文化資源,對于雷霆反腐的當下而言,不無現實意義。
和“廉政文化”相對應的就是“腐敗文化”。腐敗文化嚴重損害著黨風、政風和民風,在這種情況下,以廉政文化提高官員的防腐拒變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曾指出,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利于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在此意義上而言,中央電視臺、河南省紀委和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拍攝的《鑒史問廉》,無疑是具有深刻現實意義的文化力作。如果說,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旗下的河南影視集團之前推出的電影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為我們呈現了一位現代“廉吏”的榜樣,那么,《鑒史問廉》則深入歷史的肌理,讓我們從歷史的鏡鑒中尋找到反腐的文化力量。從這一點而言,這部紀錄片的拍攝把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鑒史問廉》的制作和播出正當其時,它將為建設風清氣正的官場新生態吹響嘹亮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