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烈憶傳統強黨性正作風心得體會
自開展“學英烈、憶傳統、強黨性、正作風”大討論活動以來,本人嚴格按照要求參加單位組織的學習認真學習了《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材料匯編》等材料,觀看了紅色影片《焦裕祿》等。通過集體和個人學習,本人對革命歷史和英雄事跡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個人的思想認識有了進一步的升華,自己的政治思想有明顯進步,工作作風有明顯改進,為民服務的信念更加堅定。
一、學英烈,黨的革命精神不能忘
憶往昔,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里,中華大地上無數優秀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為了國家的和平統一,為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了民族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無數英雄兒女不畏艱難,前仆后繼,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舍生取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和青春年華,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他們身上體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了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體現了勇于獻身、甘于奉獻的大無畏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種精神在祖國建設發展的各個時期顯示了極大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也為實現國家發展提供了巨大精神動力。從他們身上,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了斗爭之殘酷,信念之堅定,深深感受到了革命成功的來之不易。對比英烈,對照自身,在當代快速發展的經濟時代,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勤奮工作呢?毛主席的一段話今天想來仍然回味無窮,頗受教育: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讓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心里就非常難過,難道我們還有什么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么錯誤不能拋棄嗎?
二、憶傳統,黨的政治本色不能變
“憶傳統”,并不是要我們走回頭路,并不是要我們搞過去“階級斗爭”那一套,并不是要我們糾纏于“左右”之爭。我們“憶傳統”就是要學習傳統的精神。就比如我們的沂蒙精神來說,愛黨愛軍,是沂蒙精神的靈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場堅定、方向明確、追求執著的崇高政治信仰。我們憶傳統就是要學習老一輩人的堅定信念、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敢闖新路、依靠群眾、愛護群眾、勇于勝利 的崇高理想與高尚品格,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三、強黨性,堅決抵制不正之風
作風體現黨性,關系黨的形象和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持之以恒糾正“四風”,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舉措,深入民心。指出的慵懶散、奢貪私、蠻橫硬等問題,在有些單位和部門甚至是我們身邊是不同程度存在的,“四風”不但違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而且受到群眾深惡痛絕,也極大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四風”之害如果不徹底清除,黨員領導干部在民眾心目中的公信就很難重塑,群眾路線也不可能真正貫徹下去。作為一名黨員,就要堅持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解決阻礙自身素質提高的思想問題。勇敢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有力武器,堅決抵制“四風”問題,勇于同各種不正之風作斗爭。
四、正作風,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
通過學習,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必須加強黨性修養、增強責任意識,嚴格履行個人職責,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的宗旨,做到大公無私,要把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融于自己內心和實際工作中,從而增強搞好工作的責任心和能力,做一名合格的黨員干部。培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情操,時刻把學生的學習成長安全成人作為己任、急學生教師之所急,為學生、教師、學校謀發展;必須以艱苦扎實的作風真抓實干,努力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到實處,給老師學生看得到、摸得著東西。要牢記學生事無小事的道理,始終把學生的事老師的事放在第一位,不斷增強為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從學生教師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入手,工作做細、做好、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