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群眾文化團體促進社區和諧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與此同時,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人群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歸口社區管理的人群日益龐大,要求社區承擔的社會責任也不斷增多。創造一個溫馨、舒適、適宜居住的生活環境,包括加強社區群眾文化體育團隊建設,也就成了推動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文體團隊健康發展
發展和建設社區文化體育團隊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社區團體建設和管理工作,于XX年專門召開了普陀區社區團隊建設管理工作交流會議,區委、區政府領導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講話中指出,加強社區團隊建設和管理是新時期賦予我們的一項具有探索性的新任務、新要求,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對該項工作的領導,將社區團隊建設和管理工作納入提升社區管理的范疇中,組織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健全和完善管理體制和機制,創造出更好的管理辦法和經驗,推動全區社區團隊更健康地發展。為此,區政府還于XX年專門成立了普陀區社區體育健身團隊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分管區長親任領導小組組長,并制定了相應的管理條例。
社區文化體育團隊對社區居民,特別是中老年居民的文化娛樂、強身健體、交流信息、擴大交往、增長知識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區居民自我價值和文化權益的直接體現。幾年來,我區各社區的文化體育團隊得到了可喜的長足發展,文體團隊的活動受到社區居民的廣泛歡迎。石泉路街道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擁有100余支5000余人參加的群眾文化體育團隊,諸如聲樂、器樂、舞蹈、時裝、鑼鼓、腰鼓、扁鼓、書畫、編織、交誼舞、文藝創作、讀書、插花、戲曲、攝影、健身、拳操等琳瑯滿目的文體團隊活動的身影覆蓋了石泉地區的角角落落。有的團隊負責人說,街道出面組織文化隊伍,他們就象找到了自己的娘家一樣。長壽路街道于XX年初開展了“迎新年創品牌”——群眾團隊展示系列活動,分別開展了小區普及型自娛自樂團隊展示、“一委一品”群眾團隊展示、特色群眾團隊展示和社區教育學習型團隊展示等活動,社區居民踴躍參加,群眾參與率達90%以上,居民們歡聚一堂,共享社區文化大餐,共同營造其樂融融的社區大家庭氛圍,反映了新長壽人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和群眾團隊取得的豐碩成果。曹楊新村街道的老年合唱隊、長風新村街道舞蹈隊表演的《多彩的社區》等團隊和節目為我區多次爭得榮譽。
二、文體團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當前社區文體團隊建設和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與問題:
首先是認識上的問題。社會發展到今天遇到了新問題:物質生活富裕以后,精神上的依托何在?人口老齡化以后,老年人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社會保障完善后,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滿足?現在,社區是大家庭的觀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人除了是單位人,還是社區人,需要在社區體現人的價值,包括人際交往、情緒情感宣泄等,這些都是社區團隊產生的文化背景。現在社區中普遍存在的人際關系隔膜、社會活動失范等社會現實問題,通過社區文體團隊來幫助解決往往不失為一個好途徑,社區團隊還能協助基層組織做好很多工作,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因此社區工作者,不能象以往那樣,停留在只把群眾文體團隊當作是唱唱跳跳的隊伍的層面。
其次是運作機制問題。社區文體團隊建設是構建和諧社區、和諧社會的重要紐帶,社區文體團隊的發展有利于建立很好的社區氛圍,順應了政府職能轉變的發展趨勢,是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文體團隊的繁榮符合廣大社區居民的利益,成為廣大居民走向社區的有效載體,有助于提高社區成員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拓寬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的渠道,有效地促進社區管理。社區團隊建設是提高社區管理效果和市民素質的兩全其美的好事,如何提高社區文體團隊的組織化程度,正確處理政府組織與團隊組織的關系,積極為社區文體團隊搭建服務平臺,這方面,宜川和石泉等街道作出了在團隊建立黨支部的有益探索,但整體還缺乏較規范化的運作機制。
再次是投入模式問題。文體團隊要健康發展,文體設施和活動經費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各社區的文體設施還不能滿足社區文體團隊的需要,很少的經費投入也形成了單純依賴政府的單一模式。單一模式的投入是有限的,也難以持久適應社區團隊快速發展的需求,如何整合社會資源,充分發揮社區內其他資源的利用率,鼓勵社會資源參與社區文體團隊建設與發展,既缺乏輿論導向,又缺乏有關政策扶持。
三、加強社區文體團隊建設的對策建議
1、整合社會資源,引導、支持社區文體團隊建設。當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建設社區文體團隊,不僅是和諧社會的標志,也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途徑。街鎮黨政領導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理念,把團隊建設放在重要的工作位置,正確引領社區文體團隊開展弘揚主旋律,積極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為社區文體團隊建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過街鎮的有力調控,整合社區資源,構建社會支持系統,為文體團隊提供活動空間。同時,多方籌措資金,給社區文體團隊一定的經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