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農村就要致力改善民生
xx村新一屆支、村兩委班子XX年上任以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從村情實際出發,著力解決農民群眾熱切期盼的子女教育,人居環境改善問題,農民就業,取得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成效。
一、附城村建設新農村的主要做法
——以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大力拓展興村富民新產業。
近兩年來,他們結合村情實際,緊緊圍繞又好又快發展主題,全面實施了支柱產業做法強做大,民營個體上檔升級戰略,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村兩委充分利用上級關小改中建大的產業政策,對煤礦進行了股份制改造,落實了資源整合措施,多方籌措資金上交了資源價款和安全風險抵押資金,擴大了煤炭儲量和煤田面積,增強了支柱產業的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還采取集體搭臺,群眾唱戲的辦法,積極引導,大膽啟用能人,努力創新一社一企發展模式,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目前全村8個分社,已發展了6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比較好的集體企業,其中包括兩化工廠、兩個鑄造廠和兩個免燒磚廠。全村新增個體經營戶50多戶。在個體企業發展方面,圍繞做強做大“附城牛肉丸”這一傳統產品,給予大力引導和扶持發展,培育了一批大戶,開拓了農民增收的新空間。
——以實施三項工程為突破,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新水平。
鳳山寄宿制小學建設工程。原先的村小學是在一座破廟里,一住就是幾十年,人民群眾怨聲載道。村兩委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建設新農村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項上馬修建全縣第一、晉城一流的鳳山小學。工程于XX年10月規劃立項,總投資700多萬元,新建三棟三層辦公樓、教學樓、住宿樓共三棟160間,總建筑面積5457平方米,可容納1000多名教職員工和學生。工程經過近兩年的施工建設,于XX年8月竣工剪彩投入使用。同時他們還立足于建設新農村,培育新農民,新修建了鳳山人民劇場,創建了德育教育基地和農民培訓中心,為人才興村、豐富人民群眾文體生活、提高農民素質提供了活動場所,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老西街拆遷拓寬改造工程。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大力度投入的思路和要求,共拆遷單位和農戶81個,房屋296間,廁所38個,拆遷面積3100平方米,補償資金130余萬元。總投資745萬元,新建房屋412間,安排個體工商戶169戶,改造硬化街道和道路9公里,鋪建下水道500米。改造后的街道設計新穎美觀;街道寬闊整潔,基礎設施配套,美化鎮容村貌,擴大了商貿場所,成為了富民強村的商貿產業街。
新建路開發建設工程。該路地處附城集鎮西街與晉陵一級路接軌地段,全長500米,寬34米,工程經過城建部門的合理規劃,總投資1100萬元,建成三層單面樓280間,經過兩年多的施工,目前工程主體工程已經完工,硬化、亮化、美化、綠化配套工程也已基本完成。新建路的開發與建設,必將成為全村甚至全鎮對外經濟交流的平臺,大大提升招商引資的外部環境。
——以優化人居環境為目的,實現環境衛生狀況新改善。
附城村是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作為一個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就是要在“村容整潔”上為全鎮做出示范。為此,他們首先是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動員農民群眾開展了“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認真落實各級沼氣建設扶持政策,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短短5個月時間,全村就有200余戶用上沼氣這一清潔能源。其次是建立了一支專門的環境衛生清潔隊伍,并組建了一支由離退休老干部組成的環境衛生監督隊伍,常年對集鎮環境衛生進行治理和管理,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干凈、健康、舒適的人居環境。第三是突出治理亂堆亂放亂設攤點的不良習慣,設立了40個高標準的垃圾池,配備了10輛三輪車,做到了主要街道天天掃,小街小巷三六九,較好的實現了規劃科學、設施配套、道路暢通、村容整潔的目標。第四是強化制度,規范了村民的生活行為,開展了“愛我家鄉,建我附城”的文明創建活動,新建了村民活動中心和門球場,配備了20套健身器材,并種植了多種花卉,突出展示了新農村的新形象新氣息。
二、 基本經驗及幾點啟示
附城村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探索和實踐,既有令人鼓舞的成績,也不乏可資借鑒的經驗,同時也還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新農村建設要有最廣泛的群眾參與。在舊街拆遷過程中,涉及面廣,利益重,政策強,村黨總支和村委會全體成員分兵把口,和群眾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零距離的接觸,公開公正操作,為了拆遷不拆心,做好群眾的工作最重要。在修建學校過程中,他們又發動群眾舉行了“家鄉情感功德之旅”的捐資建校活動,僅短短十天時間收到捐款210余萬元,捐款人員廣泛,氣氛熱烈動人,解決了資金短缺的問題。
二是必須要找準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建設新農村是一具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千頭萬緒都需要干,但從哪里取得突破呢?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熱點問題是什么?附城村選準修建學校作為突破就選對了,經濟發展要靠人才,誰家的子弟都要上學,所以,群眾就非常擁護。
三是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無論是在修建新小學的過程,還是在開發新建路施工中,大大小小的工程現場,都能夠體會到黨總支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了進一步加強對“三項工程”(修建學校、西街改造、新建路開發)領導,他們成立了強有力的工程辦公室,主要領導親自負責,兩委干部部分包工程,老干部負責質量監工。在七百多個日日夜夜里村兩委一班人同舟共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增強了友誼,鍛煉了班子,經受了考驗,用實際行動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