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成才與女性參政
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女性的社會地位日益提高,女性人才輩出,女性參政議政的意識不斷增強。然而,同男性相比,我國女性人才仍遠遠少于男性,女性參政的現狀與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有較大差距。本文僅就女性成才與女性參政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女性成才是女性參政的前提
女性成才,是參政議政的前提和保證,而女性參政,又是女性成才的標志和體現。我們不能拋開女性成才這個前提去空談女性參政,只有女性具備了參政的基本素質和與之相適應的能力,才有資格有本領去參政議政。
女性參政,是指女性參與政治決策和政務管理的活動,它通過直接與間接的兩種形式而實現。女性自身素質是女性參政的先決條件,否則,女性從政則是一句空話。首先,女性參政是一種直接參與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管理的活動,它要求真正掌握和運用法律所賦予的權力,從而達到不僅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實上的參政。而掌握和運用法律上賦予的權力,則需要廣大婦女具有較強的與之相適應的能力。事實上,女性獲得參政權,僅僅是在法律上得到了保證,只有當女性真正懂得了并掌握了這些權力,真正在現實生活中實施和運用了這些權力,才是真正的婦女參政。而實現事實上的女性參政,就要求廣大婦女具備參政的本領和能力,直接參與到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活動中去這樣才能有效地行政參政權。其次,女性參政是通過間接的渠道,對國家社會的事務管理提出有意義、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運用各種輿論媒介,發表對社會各類重大問題的見解,提出合理化建議。這也同樣要求參政女性具有較強的能力與之相適應,否則怎能談得上提出“有意義”、“有價值”和“合理化”的建議呢?作為主體化的參政是一種質的要求,要求參與者在有明確政治方向的同時,具有比較成熟的政治思維能力和較全面的專門知識,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條件,才能真正達到參政議政的目的,正如一位成功的女部長所說:“就我個人來說,我主要是靠了我的才學當上部長的”。還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蔡暢、康克清、鄧穎超、宋慶齡,她們無一不是憑著自己的才華,進入國家決策層的。由此可見,女性成才是女性參政的先決條件。
1、影響女性成才的障礙:
影響女性成才的障礙不外乎三方面,即社會影響、家庭制約和自我壓抑。
首先,是社會的影響,它包括社會偏見和社會制度兩方面。我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男主女從”的思想觀念對全民族影響很深,至今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在社會上還有一定市場,成為女性成才的一大障礙。女人從一出生就被視為“低人一等”:有的家長不讓女兒上學,理由是:“長大也是人家的貨”;有的高等學校招生時公開提高女性的錄取分數線,限制女性的名額;有的單位認為“強女不如弱男”,不愿意接受和安排女畢業生;有的領導認為,女人“頭發長見識短”,不放心把關鍵性的崗位交給女同志, 出現了女性“上學難”、“分配難”、“提拔難”的“三難”現象,影響了女性潛在才能的發揮。
社會對女性功過是非過于苛求,阻礙了女性對事業的追求。同樣是外向性人才,男同志被認為是思想解放,有開拓精神,女同志則被看成是不穩重,太張狂;同樣是埋頭工作,不拘小節,男同志被認為是事業心強,有進取精神,女同志則被看成是不會生活,缺乏女人味;男同志成功了,提拔晉升,社會贊許,家人高興,成功者像進了加油站,加大“馬力”向更大的成功進發,女同志成功了,則槍打出頭鳥,桃色新聞紛紛出籠,偏見、非議,不良的社會輿論壓抑著女性。為了保護自己免受中傷,保護家庭免受離散,多數女性只能默默無聞,不敢在事業上有新的作為。
社會制度對女性成才影響更為深遠。在輕視女性,把女性當作玩物的社會里,女性完全處于被壓迫被奴役的地位,成才道路極為坎坷。歷史上雖然也出現過班昭、李清照這樣有才氣的女子,但同男性人才相比,卻是鳳毛麟角。新中國的成立,提出了“男女平等”,一大批女性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中各條戰線的骨干力量,女性的獨立觀念日益加強。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更加重視女性人才問題,繼1990年江澤民部書記闡述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后,1995年他又代表我國政府向世界明確提出了男女平等是促進我國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這5年之間,我國頒布實施了婦女權益保障法,公布了到XX年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成功地履行了聯合國的國際義務。平等參與和發展的性別意識,已經納入決策主流。由于黨和國家對女性人才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使我國女性人才如雨后春筍茁壯成長。近幾年我國女科技人員總數已達1000多萬人,占科技人員總數的40%左右;女干部占干部總數也接近40%。現在,全國所有的省、市、自治區的黨政班子中,都有女性。這些充分顯示了社會制度對女性成才的影響是極其重要的。
其次,是家庭制約。中國的傳統觀念,一直把“男主外,女主內”作為界定家庭分工的分水嶺,把女性固定在家庭主婦的角色位置上。男子重事業,女子重家庭,被看成是天經地義;男同志不料理家務,被看成是情理之中;女同志家務干少了,卻被看成是“失職”。女同志既要在工作中與男同志同挑重擔,又要在家庭中當賢妻良母,常常是“超負荷運轉”。在農村,下地回來。男人抽煙休息,女人卻得做飯、洗衣、喂豬、哄孩子。在城市,女人在八小時工作之余,也是如此。據有關資料介紹,我國女職工一般用于家務勞動的時間,平均每天為3.7個小時,休息日為7.3個小時。一些中年女性家庭負擔更重,她們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顧。許多人白天忙公務,晚上干家務,一天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由于家務勞動耗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很少有時間坐下來看書學習,搞智力投資,也就影響了她們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降低了她們成長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