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風整頓建設心得體會
我們黨把黨風問題提到黨的性質、宗旨和世界觀的高度,這是其他任何政黨所沒有的。也許有人會以此反問:這豈不是說明了共產黨的黨風問題非常嚴重嗎?誠然,我們黨的黨風存在很多問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還是將來,問題是不可避免要出現的,但是正因為我們敢于正視問題、敢于揭自己的短、敢于治療瘡癤,所以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們的黨仍然是人民的黨、是一個先進的黨。
黨的作風是指在黨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為,是黨的性質、宗旨和世界觀在黨的活動中的表現。說到黨風,我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延安整風,然后會不勝唏噓地感慨今非昔比、世風不再。其實,何必這么悲觀呢?社會本來就是在變化的,而且總的說來是在進步的,隨著社會發展和進步,必然會出現與從前大不一樣的情形,否則,生活就像copy一樣,一點新鮮沒有,又有什么意義呢?那么,既然總要面對變化,不管變好還是變壞,我們與其惶惶等待或者憤懣怨責,倒不如主動出擊、樂觀對待,把壞事變好、把好事做得更好。
坦誠地講,如果不是這樣的主題活動要求必須學這許多篇目,我肯定不會把學習讀本和文件上要求的這些內容都學全,不管是因為懶惰還是因為不重視、或是因為不知道。但是學習真的是一件很有必要而且也是快樂的事情。盡管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是我興趣所在,也因為自身水平的原因不可能所有篇目都學得透徹,然而學習的過程中,總是能夠引起對實際工作的聯想,對不熟悉的工作的想象,對理論知識的溫習,對文字的斟酌體會。有時候某些語言深得我心,或者讓我豁然開朗,或者啟發我舉一反三,真是特別喜悅,甚至有一些成就感。
我著重學習了胡錦濤同志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的重要講話中提出的要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引發了一點感想,把粗淺的認識總結歸納如下。
一、談學以致用
感覺很多領導干部在學習上有一個誤區:往往津津樂道于咬文嚼字,試圖揣摩上級意圖,非得在字里行間尋找言外之意,甚至“無中生有”“搬弄是非”,而不是真心實意地理解、領會。
“向群眾學習”常常掛在嘴邊,但是恐怕很多人內心是瞧不起群眾的,認為:群眾若是真有智慧和見識,他又怎么會是群眾而不是什么官什么家呢?
在“用”上,似乎更片面強調“對自己有用”,但凡可以用來為自己說話、增色的就盡力賣弄文采、引用名人名言、政策方針,否則就避重就輕、輕描淡寫。
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確只能學當前需要的。所以我們更要珍惜這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學就學得專心、認真,以免虛度光陰。
二、談心系群眾與真抓實干
我相信絕大多數領導是想干大事、干好事、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但是局限于個人能力和客觀形勢,不得不有所選擇,放棄更正確的,選擇更需要的——形勢所需要,而不一定是老百姓的需要、事業的需要。
在我看來,縣處級以上領導是宏觀領導,而鄉科級領導的作為是落實的關鍵,因為我們既直接指揮一線工作人員,也直接面對老百姓。和縣處級以上領導相比,與老百姓接觸得更多,是樹立領導形象的前鋒;最終決定工作成效的是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能否辦好事情,又在于我們如何安排、指導和監督。
我感覺我們的鄉科級領導干部存在一些心理現象:要么太把自己當領導,擺官架子,不屑于與基層和群眾打交道,不想親歷親為;要么礙于同事情誼,凡事過得去就行,說重了怕挫傷積極性,說輕了無濟于事,總之是懶得操心;要么看著看著就看慣了,也不覺得不好了。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病癥:剛從成都回到縣里,看到很多會議和活動總是那么拖拖拉拉,看到很多人開會時不關閉手機鈴聲、很不禮貌地大聲接打電話、一會兒出去一會兒進來,很是看不慣。可是漸漸的,還沒等我幫助身邊的同事糾正過來,似乎就習以為常了。這也警醒我,此類事情不能麻木呢。
三、談艱苦奮斗
晾衣服的時候不知為何就想起那個關于周總理在國外出訪時每晚有個神秘的箱子送到使館的故事。講的是總理只有兩件換洗襯衫,而且都是有補丁的,為了不讓外國人看到以免有損國家形象,所以每晚由工作人員把衣服裝在箱子里送到使館請一位女同志洗凈,第二天再送回住地。每次想起這個故事,總忍不住有一點辛酸,更忍不住肅然起敬和無限懷念,這種情感從未麻木過。而今,自不需要再如此,若真的如此反倒是做作了,我們并不倡導清教徒、苦行僧似的生活。只是走向極端的卻也不在少數。
常常講《漁夫和金魚》《神筆馬良》的故事教育三歲的女兒。小小的孩子竟能很快理解,問我“我們家窮不窮?”,說“馬良沒錢買筆畫畫,我們拿一點錢給馬良吧”,還給別人講“老太婆太貪心了,要了一樣還要一樣”,我說要給她買雙鞋子,她說“媽媽不要買,我的鞋子補好了還可以穿”。我既感到欣慰,也感到茫然:孩子的可塑性強,幾個故事、幾次訓斥就能教會她勤儉。可是如何教育成年人艱苦奮斗呢?
我們需要也應當享受合理的物質利益。不必在“合理”二字上咀嚼,我相信即便是一個略同文理、略知事理的人都懂得“合理”的分寸,何況應該是社會精英的領導干部呢?以家中用水為例:洗澡當以舒服為標準、洗衣洗菜定要干凈,這是生活之必需,用不著惜水如金,但是要“擰緊水龍頭”,即使一年也節約不了一方水,卻必須養成這樣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