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校園暴力遠離校園欺凌心得體會(精選8篇)
拒絕校園暴力遠離校園欺凌心得體會 篇1
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校園欺凌行為的預防應該從更長遠著手,推行規則教育。多年來,與知識教育相比,我們的規則教育嚴重缺失。雖然有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標準等,但內容相對簡單,宣示性的內容較多,且缺乏對各種情形后果模式的設定。除此之外,在學校中,越來越多的老師“不敢”輕易批評學生,“不敢”指出學生在行為規則上的錯誤。而規則意識正是在不斷矯正錯誤的過程中被強化的,沒有批評和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對一些家長來說,也需要改變對學習成績的過分強調,提高對子女規則教育的重視,不能把這一責任全部推到學校。總之,應該通過建立一套行為規則及其教育體系,鼓勵家庭、學校和社會承當應有的教育責任。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部門需要制定一個內容詳盡而具體,且含有相應后果模式的行為標準,讓學生養成底線意識,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同學、老師、學校和社會不能接受的,以及這些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一些成熟的經驗,比方有的國家對幼兒園至5年級學生,以及5年級至12年級的學生,分別設定了60類和62類禁止性的行為,其規定極其詳盡,包括推碰他人、投擲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時,每條標準都設定了學校的多種指導干預措施,以及可以適用的處分,比方學校教學員工予以告誡、逐出課堂、勒令停止、開除,等等。
由于校園欺凌事件涉及較多學生,在案件的處理上,學校應該占主導,同時應該賦予學校一定的懲戒學生的權力。在目前的九年制義務教育框架下,對一般的校園欺凌行為,有必要找到一些適宜的、有效的懲戒與教育相結合的措施,讓學生更有規則意識、校園更平安。
拒絕校園暴力遠離校園欺凌心得體會 篇2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學校發揮主要作用。學校是維護學校安寧和和諧秩序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制定完善的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制度和措施。我們還需要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教職工的職責。此外,我們應加強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利用心理咨詢室提供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等服務。然而,單靠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建立一個“聯合部隊”。
這個“聯合部隊”包括家長部隊、社會司法部隊和鏟除社會暴力文化部隊。首先是家長部隊,因為孩子在學校欺負人,家長是主要責任人。我們需要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家長學會如何教育孩子,讓孩子走出暴力陰影。家長部隊的存在對于轉變暴力孩子至關重要。其次是社會司法部隊,我們必須在校園建立校園警察。一方面,他們可以對校園欺凌現象形成震懾;另一方面,及時制止校園欺凌行為。同時,我們還應該建立司法教育強化培訓班,對暴力孩子進行強制教育。最后是鏟除社會暴力文化部隊。校園欺凌的土壤來源于社會暴力文化,如暴力影視、暴力游戲和暴力文學等。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專門部隊來清除帶有暴力文化的影視、游戲、視頻和文字,以鏟除校園欺凌的土壤。
校園欺凌現象是由家庭和社會共同孕育出來的,對學校造成了威脅。如果要治理這種現象,必須從學校入手,去除問題的根源。
拒絕校園暴力遠離校園欺凌心得體會 篇3
校園應該是和諧的,安寧的。在和諧、安寧的校園里,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常常可以感覺到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包容,互相諒解的濃厚氛圍。
然而,我們也會時不時聽到,或從電視、網絡上看到在學校里也存在一種不好的現象——校園欺凌。有的同學總是出口成臟、惡語傷人,把臟話都變成了口頭禪,殊不知這些表現都顯得很沒有素質、很沒有教養。有些同學總是橫行霸道,以大欺小,喜歡欺負弱小的同學,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校園欺凌事件的起因都是一點小事,有的甚至沒有直接原因,通常是無意碰撞、出言不遜等等。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學生個人修養差;比如,有的學生受一些影視作品的影響,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校園欺凌不僅造成同學身體的傷害,而且會給他們帶來心理傷害,影響他們的學習和健康成長。
那么,作為一名初中生,我們每個同學應該怎樣做才能遠離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呢?我們應該加強道德修養,提高自控能力,做一個文明的學生,說話不盛氣凌人,不講臟話、粗話,不給同學取“外號”。與其他同學發生矛盾時,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管住自己的手腳,凡事要考慮后果。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盡量與同學集體外出,不要單獨外出,身上也不要攜帶太多的錢或貴重物品。尤其是,當我們看到即將發生校園欺凌事件時,要及時報告家長老師、必要時報警,去阻止事件的繼續發生。
讓我們齊心協力,互相幫助,拒絕校園欺凌,共同創立一個和諧的校園。
拒絕校園暴力遠離校園欺凌心得體會 篇4
今年以來,網絡上屢屢頻現有關校內暴力大事的視頻和圖片,這種以強欺弱,以多欺少的暴力行為觸目驚心,施暴手段傷盡天良,深受其害的同學遭受看的我是心如刀絞,為之又看的我怒火三丈。誰家的孩子不是寶,不知道到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朗朗乾坤和法治社會里,在育人子弟的書香校內里,竟然還在患病慘無人道的摧殘時,將會是這個家庭永久的痛。而那些從施暴現場過路人的冷漠,更是讓人心寒。
青少年是祖國的將來,是民族的盼望。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供應一份沃土,撐起一片藍天,是社會的責任,也是我們共同的職責。但是,由于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全國各地從學校到中學乃至高校消失了不同程度的.校內暴力大事,并且有擴散之勢,甚至致人死亡等惡性案例有增無減。
同學之間正常的磕磕碰碰,小沖突小摩擦,混同于以強凌弱成性、拉幫結派成癮的暴力摧殘,這種暴力傾向已經嚴峻影響了學們的正常生活和學習,身心健康也受到嚴峻威逼,更減弱了學校的訓練成果,應當引起家長、老師、社會、學校高度的重視。或許你我身邊的校內還算穩定,誰也不敢保證這種惡劣的擴散趨勢會不會影響到我們身邊的學校和同學。因此,無聲呼吁全社會樂觀行動參加到反對校內暴力,拒絕社會冷漠的行動中。將我們身邊還沒有發生類似大事的狀況下,重視防范于未然。
首先,盼望訓練部門要努力提高對訓練戰線的教學質量,明確老師的責任擔當范圍的學教授徐光興認為,對于被欺凌者來說,假如心理層面得不到準時疏導,可能會陷入兩種極端:陷入抑郁中不能自拔,甚至會產生自殺想法;或查找比自己弱的目標,將心情轉移到弱者身上,被欺凌者變為新一輪的欺凌者。
拒絕校園暴力遠離校園欺凌心得體會 篇5
校園欺凌行為的預防需要從更長遠的角度出發,重點推行規則教育。長期以來,規則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對較低,遠遠不如知識教育受到重視。雖然學校有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但這些規定內容較為簡單,更多是宣示性的,缺乏對不同情況下后果的具體設定。此外,在學校中,越來越多的老師因為“不敢”批評學生而保持沉默,不愿意指出學生在行為規則上的錯誤。然而,規則意識正是通過不斷矯正錯誤而逐漸形成的,沒有批評和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對于家長來說,也需要改變對學習成績的過分追求,提高對子女規則教育的重視,不能把這一責任完全推給學校。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行為規則及其教育體系,鼓勵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承擔起應盡的教育責任。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部門需要制定一個內容詳盡而具體,且含有相應后果模式的行為規范,讓學生養成底線意識,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同學、老師、學校和社會不能接受的,以及這些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一些成熟的經驗,比如有的國家對幼兒園至5年級學生,以及5年級至12年級的學生,分別設定了60類和62類禁止性的行為,其規定極其詳盡,包括推碰他人、投擲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時,每條規范都設定了學校的多種指導干預措施,以及可以適用的處分,比如學校教學員工予以告誡、逐出課堂、勒令停止、開除,等等。
在處理校園欺凌事件時,學校應該承擔主導責任,并賦予學校一定的懲戒學生的權限。在當前的九年義務教育體系下,針對一般校園欺凌行為,有必要制定一些有效的懲戒措施,結合教育引導,讓學生樹立規則意識,確保校園安全。
拒絕校園暴力遠離校園欺凌心得體會 篇6
近日,本人參加了由學校組織的渾南校園欺凌講座。此次講座旨在引導同學們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避免成為欺凌的受害者或加害者。本文將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談一下此次講座對自己的啟示和體會。
在講座中,工作人員呈現了欺凌的各種形式,既有言語上的攻擊,也有肢體上的威脅。同時,欺凌者還可能通過網絡進行持續的辱罵。聽到這些,我發現自己之前對欺凌的`認知過于簡單了。而了解不同形式的欺凌,能夠使我們更加警惕和防備。
講座提出,防范成為欺凌的受害者,首要的是要有一個強大的自我意識,學會說“不”。同時,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不隨意泄露個人信息。如果成為了欺凌的受害者,要及時跟家長或者老師溝通,不要自己承擔過多壓力。這些建議,實質上都是希望同學們能有更好的保護自己的方法。
除了關心自我保護,講座還強調了“珍惜生命,遠離欺凌”的理念。成為欺凌的加害者,不僅會引發道德上的譴責,更會有身心上的風險。講座告訴我們,欺凌往往是一個滾雪球式的過程,初次欺凌之后,加害者很容易就失去控制。反觀他人的痛苦,再回頭自己的錯誤,不難看到并非采取欺凌行為才能證明自己為人勇敢。
參加講座之后,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欺凌的危害。并不是“小打小鬧”的搞惡作劇,而是涉及到人性底線,對他人造成如此嚴重的損害。我們需要認識到,不同的身份都有自己的責任。作為學生,我們需要有自我保護意識,成為一個良好的群體成員。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更要從做人的角度去審視欺凌行為,萬眾一心,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
拒絕校園暴力遠離校園欺凌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11月16日下午,為了加強學生的法制觀念,促進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我們四年級舉行了以“嚴防校園欺凌”為主題的班會活動。
校園欺凌是指在校園內發生的欺凌行為,包括肢體暴力、言語傷害以及網絡欺凌等,其目的是通過惡意行為對他人造成傷害或困擾。校園欺凌不僅會給受害者造成身心上的創傷,還可能導致加害者走上犯罪道路,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造成嚴重影響。最近我們舉辦了一次校園欺凌專題活動,同學們觀看了相關教育片,深刻認識到校園欺凌的危害性。活動中,我們強調了當朋友受到欺凌時,應該選擇正確的方式去幫助他們(比如向老師、家長或警察求助),而不是通過報復來解決問題。同時,我們也提醒同學們要糾正一些不良行為,比如打架、揮霍金錢、盲目維護所謂的“兄弟情誼”等,以免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們教育學生要聽從老師和家長的教誨,遠離游戲廳和網吧等不良娛樂場所,做一個守法的好學生。主題班會結束后,同學們主動制作了手抄報,將自己對校園欺凌的認識和心得總結成文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本次主題班會,同學們深刻領悟到了“遵紀守法為榮,違法亂紀為恥”的道理,增強了反欺凌意識,為預防校園欺凌事件敲響了警鐘。同學們學會了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不僅明白了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而且讓法律意識在全體師生心中扎根、發芽、開花、結果!
學校需要認真對待校園欺凌問題,這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學校應該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鼓勵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引導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努力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
拒絕校園暴力遠離校園欺凌心得體會 篇8
最近,我在校內發現了一些同學出現了欺凌的情況,這讓我非常不安。因此,當得知學校將開展關于校園欺凌的講座時,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在講座中,我深刻認識到了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和影響,同時也意識到預防和制止欺凌所需要的各種方法和策略。
講座的主講人詳細介紹了校園欺凌的幾種形式,如人身攻擊、言語攻擊、網絡欺凌和排擠孤立等,讓我們對欺凌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此外,講座還介紹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范和應對策略,如認識欺凌者的心理、勇敢地說出來、尋求幫助等。這些策略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應對和處理各種欺凌事件。
在講座中,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作為學生,我們不應該沉默對待校園欺凌。我們既要關注受害者的遭遇,也要幫助欺凌者改正錯誤。此外,講座還提醒我們要堅守初心,不斷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和自我意識,讓自己在面對欺凌時不被擊敗。
此次講座不僅讓我了解了校園欺凌現象的嚴重性,而且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作為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到防范校園欺凌的`工作中來。同時,講座還增強了我的應對欺凌事件的能力與信心,讓我更加自信地面對各種問題和挑戰。
通過此次講座,我認為我們的學校已經在防范和制止校園欺凌上做了很多工作,有了更多的意識和策略。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校園欺凌就完全消失了。我希望更多的同學能夠加入到校園欺凌防范和制止的工作中來,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欺凌、制止欺凌,并敢于談論和揭露欺凌,讓更多的人關注校園欺凌而不僅僅是關注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