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實驗心得體會(精選3篇)
植物實驗心得體會 篇1
記得在大一剛開始學習植物學的時候,學姐就跟我們說之后會有一次的野外實習,從那時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認為終于有了一個機會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20xx-10-23,實習的日子終于到了!在興奮與期待中我們踏上了旅途。真正實習時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難的多。爬山時又要穿上長衫長褲,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雖叫苦連天,大家在野外實習時卻絲毫都沒有馬虎。每認識一種植物,大家就先認真采集植物或拍照,然后見到不認識或聽不清晰的就拉著老師問個不停,為了弄清晰一個問題把老師都問到煩了也不肯停下來。在這次的實習生活中我們收獲了許多,覺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即使下雨天,依然沒使我們停下實習的腳步,依然撐著傘,一路認植物。
在這短短的幾天植物學野外實習中,我親身體驗到了植物的自身魅力,在這個過程中,我領會了野外實習對專業的鞏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檢驗理論的一塊試金石;是課堂內與課堂外的互補;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教與學的互動;是感性和理性的升華。這幾天的實習過程,也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我們的綜合與分析能力,讓我們產生了對大自然的新奇與美麗的贊嘆與熱愛之情。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團結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實習鞏固了我們的課堂知識,我們在實習過程中積極運用課堂知識去觀察、識別各種植物、仔細辨別類似植物之間的不同之處。這樣理論聯系實際,不僅加深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印象,而且培養了
我們對課本知識的運用能力。我們親眼看到了百合科、豆科等各科屬的代表性植物,也看到了與恐龍統一時期的桫欏,還有以板狀根聞名的紅拷樹。有的同學還采集的了有藥用價值的金毛狗及唯一的寄生植物菟絲子。
在實習過程中,我們去了福建出名的南靖熱帶雨林,那里山色秀麗,風景怡人,我們看到了很多從來都沒有見過的花草樹木,有些花開得特別艷麗、有些果長得很奇異、每當這時同學們就特別興奮、問題也特別多。這很好地激發了大家的學習愛好,還擴大視野,增長了我們的見識!由于這次實習差不多都在野外,條件比較艱苦,所以這次實習也很考驗大家的體力和意志力。在實習過程中雖然大家都又苦又熱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都互相幫助、互相協作、互相團結,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實習任務。實習中大家忙中偷樂,有說有笑,實習的道路上不僅留下了同學們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當然還有很多難忘而美好的'回憶!
這一次實習已經歸來了,我們在實習中也遇到過困難,也有苦悶的時候,但是在我不斷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實習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實習經驗,不過在野外有的時候怕怕的,真的是有點發怵,不過我都克服了。
但是,今年的野外實習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1)野外實習經費不足。交通費、住宿費、實習物品費等,明顯高于往年。希望校方今后酌情增加野外實習經費;否則,經費問題將會顯得十分棘手;作為其結果,全盤考慮、重新選址也許迫不得已。
(2)野外工作壓力大。帶隊教師必須帶領學生為采集多種動物標本而跋山涉水,時刻操心野外安全事宜并及時排除事故隱患,故野外工作負擔實在太重。為保證野外實習的順利執行,請校方考慮酌情增加人力以緩解野外實習工作的高壓。
通過參加野外實習,學生們鞏固了已學過的基礎知識、學到了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了植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初步認識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了自我鍛煉與提高。總體而言,野外實習基本上實現了預期目標。感謝老師的指導
植物實驗心得體會 篇2
大三下學期,在學習了會計、審計等基礎專業課的基礎上,我們開設了審計模擬實驗這門課。其主要的操作方法是上機對一個模擬的制造業企業進行審計,從初步了解和評價客戶、風險評估及業務承接、制定審計計劃到實施審計、出具審計報告,讓我們熟悉了一個整體的系統的審計過程,以下是我對這次模擬實驗的總結及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實驗目的
審計學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在這之前我們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基礎會計》《《審計學基捶《財務審計》等包括這學期正在學習的《內部控制》和《管理審計》,但是同學交流的時候都很明顯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覺得學的東西太系統,認為不會進行實際型的操作,而這次實驗課的開課雖然只是計算機系統中的一個模擬企業審計,仍然可以讓我們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了具體的應用,通過實驗操作還能發現自己在專業課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也了解到工作的實際需要,使得學習的目的性更明確,得到的效果也相應的更好。
二、實驗操作過程
1、初步了解和評價客戶。主要是了解客戶經營的業務性質、經營情況、經營風險和所屬行業的基本情況;了解其組織結構和內部控制情況和以前年度審計情況。
2、風險評估及業務承接。主要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了解內部控制、對風險評估和審計計劃討論的基礎上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3、制定具體審計計劃。包括審計目標、審計方法、審計范圍和內容以及審計小組分工。
4、實施審計。這一階段包括實施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
5、編制審計報告。在前面幾個步驟的基礎上,對被審計單位出具一份合適的審計報告。
三、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我們也認識到了存在的問題:
1、基礎知識不牢固。審計學這門課是在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學科的基礎上開設的。由于在過去的日子里,有些基礎知識還是不夠牢固的,因此給現在的這門課程帶來有些不便。但是,亡羊補牢,為期不晚。通過這次的實驗,我發現了不足之處,給予及時的復習鞏固,基本順利的完成了這次的審計實驗。
2、在實驗中也遇到很多不懂得問題,但是卻不知道從何問起,不像上學期的會計模擬實驗,具體到每一筆經濟業務,審計是在一個大的系統下實施的一系列步驟,有時候問指導課程老師,老師引導我們可是還是會有些茫然,所以現在回頭想想還是覺得要多問。
3、審計這個工作很復雜,涉及的工作量也很大,做到后面就可能忘記前面做的測試中發現的問題了,將全程串接起來顯得困難,另外,在實施審計階段編制的調整分錄讓我們糾結了好半天到最后還是云里霧里。
四、實驗總結
1、經過一學期審計實驗課程的學習,使我們切身體會到了將審計理論實際應用于審計實務操作中的重要性。平時,我們只能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紙上談兵,思維的認識基本上只是局限于課本的范圍之內,這就導致我們對審計知識認識的片面性,使得我們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這次雖然我們已經歷了審計實驗的磨礪,但那畢竟只是個虛擬的業務處理程序,其與實際的業務操作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這是審計實驗所替代不了的,是要我們“走出去”才能學到的。
2、同時,令我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審計過程是一個浩瀚的大工程,它的完整實現需要審計人員的細心和很強的分析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特別是對于團結協作的問題,我深刻地體會到“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因為對一個企業進行審計是一件十分繁重的工作,一個小組必須要有一個有序的分工,然后再綜合大家的工作成果,最后才能做出最后的結果。
3、總之,這次的模擬實驗課讓我們了解到了審計基本要求,掌握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過程,熟練掌握了審計操作的基本技能,將審計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增加了我們對審計實踐運作情況的認識,為我們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矗
五、課程建議
首先,覺得課程組還是按照當初選課那樣一個老師帶一部分學生,那樣一小組人數較少,老師引導的時候效果會更好一些,現在整個專業同時一起上,有很多同學醉翁之意不在酒浪費了課時;其次,老師還是多引導我們去操作,畢竟一個注冊會計師等專業水平高的人士們才能很好完成的工作讓我們這些初生牛犢去做,肯定會無所適從。希望課程組在可以改進的情況下予以考慮以上建議。
植物實驗心得體會 篇3
我在組的xx有限公司擔任的是出納職務,以下是本人對于此次工作的崗位總結和一些心得體會,出納實習心得體會。
其實,以前對于出納這份工作究竟是干什么的,以及怎樣干有過一定的了解,只是實操之后才會發現很多實際的工作和自己以往想象的是有很多不同的,這需要重新學習。當然很大一部分還是一樣的。
很快我們就開始了公司的運營,通過開會討論,我們確定了公司的名稱,經營方向,各個成員的職務,應該做的工作,并且明白實習應該按章程準則經營公司。而我的工作崗位是出納。
計算印花稅以及登記日記帳等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注意,比如就整個出納工作流程而言,我們要登記憑證,但憑證不是隨便登的,就記帳憑證而言,它是由出納對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或匯總原始憑證,按其經濟業務的內容加以歸類整理,作為登記帳簿依據的會計憑證。記帳憑證按其反映的經濟業務內容或者按其反映的內容是否與貨幣資金有關可分為收款憑證,付款憑證和轉帳憑證。。我們填制記帳憑證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格式和內容進行,除必須做到記錄真實,,內容完整,填制及時,書寫清楚,心得體會《出納實習心得體會》。此外,還必須符合下列要求:摘要欄是對經濟業務內容的簡要說明,要求文字說明要簡煉,概括,以滿足登記帳簿的要求。應當根據經濟業務的內容,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確定應借應貸的科目。科目使用必須正確,不得任意改變,簡的化會計科目的名稱,有關的二級或明細科目要填寫齊全,記帳憑證中,應借,應貸的'帳戶必須保持清晰的對應關系,一張記帳憑證填制完畢,應按所使用的記帳方法,加計合計數,以檢查對應帳戶的平衡關系,記帳憑證必須連續編號,以便考查且避免憑證散失,每張記帳憑證都要的注明附件張數,以便于日后查對。
憑證就已經應該注意這么多了,作為出納整個全面的工作要注意的事項顯然很多。以印花稅為例,公司在年初都要計算公司業務購銷合同的印花稅,以便及時繳納國家統一規定的印花。(我們是虛擬印花)。課本上說,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領受憑證征收的一種稅,其特點是征收面廣,稅負輕,由納稅人自行購買并粘貼印花稅票完成納稅義務。而我也是作為出納第一次去購買250元的印花稅,我才第一次明確了印花稅這樣一個概念。
但事實上,我們操作得并不是很規范。因為在實際操作中,貼印花稅時,公司的產品購銷合同的統計按業務部門的編號來統計,比如公司有幾個業務部就分幾個表來一一統計,且公司產品購銷合同的業務員屬于哪個業務部,這個公司產品購銷合同就被統計在業務員所屬的業務部,以便查找。產品購銷合同須統計序號,業務員,供貨單位,合同編號,商品品名,合同金額,稅率,然后根據合同金額及稅率計算印花稅額,現在公司的印花稅率是千分之三,最后在統計表格的下面寫上填寫制表人的姓名,這樣這項統計工作就結束了。之后公司的財務人員還要做在合同的背面貼印花稅票的工作。但顯然我們沒有這些程序。不過,我們還是比較嚴格地按照金額貼了印花稅,并且給稅務部門審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