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通用9篇)
大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本學期的工作即將結束。在我班三名教師的共同發奮下,根據園內的教研計劃和安排,結合班務計劃,各項工作開展得較好;仡櫭β、緊張的一學期,那點點滴滴,都記錄著我們大班這一個學期來,所有的歡笑,所有的快樂,以及所有為了執著而付出的發奮。讓我們重拾那走過的每一程,細數所有的姹紫嫣紅。在本學期學習生活過程中,幼兒在各個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以下是我班這學期的工作總結。
一、本學期取得的成績:
。ㄒ唬、教育教學方面:
我們根據《大鋼》精神及大班幼兒發展目標,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狀況制訂了一系列主題活動,如:《花兒朵朵》,《廢舊物品大比拼》《美麗的葉子》。透過多次的談話活動,提高了幼兒的自我意識,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潛質,使主題活動開展的十分有好處。我班主題墻面上都是孩子們的作品。在教育教學方面主題活動是主線,我們還用心開展了區角的活動。在數學區加強幼兒數的分解、組成的練習。各種棋類的學習,排序、推理、觀察的訓練。語言區中引導幼兒識字教學和鞏固拼音教學,利用飯前活動培養幼兒朗誦唐詩的習慣。到此刻我班有98%的幼兒都能夠到前面來單獨表演。
幼兒的戶外活動是幼兒強身健體的重要環節。我班在確保幼兒戶外活動時刻的基礎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競爭游戲,貼人、占四角、切西瓜、等群眾游戲。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潛質。根據幼兒潛質的不一樣,在自由活動時組織這部分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力爭使每個孩子提高抵抗疾病的潛質。
(二)、保育方面
作為班長的我個性重視工作人員之間的合作與溝通。我認為一個班干得好并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三個人共同勞動的結果。個性是在生活護理方面要做到保教結合。就要經常溝通,不光是在班務會上的溝通,在平時交接班時就要及時和保育老師或是另一位老師進行溝通。我班保育老師任勞任怨地做好每一項清潔消毒工作,對孩子的關心,體弱兒的照顧都是一絲不茍的,我們兩位老師也是大力幫忙她做好保育工作,就是正因我們有高度地職責心。我們班的家長才很滿意。
。ㄈ、家長工作
開學初,我們以滿腔地熱情接待家長,認真對待每一位幼兒的家長,從家長方面了解幼兒的一些側面。主要是更全面的了解家長急于解決的問題,也就是面臨十分頭疼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提高我園的知名度。在幼兒正式入園以后,我們十分關注宋程宇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情緒變化,透過早晚家長接幼兒的時候交流幼兒在園、在家的狀況。透過半個月到一個月的觀察。了解他的狀況“對癥下藥”有一天宋程宇的爺爺笑著跟我說:“此刻他個性愛上幼兒園,我這塊石頭總算落地了,沒想到,他此刻有這么大變化”。家長的滿意就是對我們的工作的認可。
俗話說:“眾口難調!蔽蚁胗迷诩议L工作中再恰當但是了。有時是家長提出要求我們去照顧,有時是我們主動找家長反映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活動狀況,請家長協作教育。根據我班家長的特點,我們經常利用休息時刻給家長打電話,以誠相待,因此幼兒園舉行的兩次“家長滿意度測評”活動,我們的工作得到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滿意率都到達95%以上,這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ㄋ模、環境創設
在幼兒園教育中,環境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新學期初我班教師根據主題活動資料來創設了與主題活動相適應的環境,設立了“語言角,美工角,益知角,表演角,結構角!睘榱耸褂變簼撡|的多方面的發展,我班老師不斷的在活動區內豐富活動材料。個性是美工角我們準備了超多的材料。
。ㄎ澹、班級管理
我比較提倡民主,團結的合作氛圍,這學期偶爾會碰到班上老師的意見不統一的時候,發生了一點小矛盾,我就應起調和劑的作用,多與大家交流,說清誤會,爭取沒有矛盾發生。但是班上的物品,大家都很愛惜,共同保管,總的來說,兩位老師都使十分支持我的工作,也能按時完成園里叫給任務,我十分感謝他們的配合,使我順利完成班級管理工作。
二、學期中存在的不足與措施:
我班的區域活動存在的不足:
1、幼兒活動時刻不能很好的保證。
2、區域活動的材料豐富得還不是很好,在數量上還有一些缺少。
3、教師投入到區域活動的時刻、精力還不夠,對幼兒在區域活動時的指導也不夠深入。
措施:在下半學期中制定出具體的區域活動時刻,并嚴格遵守。根據月目標制作區域活動的材料,制作時注意材料的數量。在幼兒玩的時候,要加強具體的指導。例如:對訓練觀察力的活動材料加以說明,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探索材料的玩法。
我班家長工作存在的不足:
我們自認為對家長工作做得盡心盡力了,但是還存在著家長有一些推薦,這說明我們的工作做得還不細致,還存在不足:
作業布置的問題,有的家長要求回家還要做家庭作業。
措施:
針對幼兒的吃飯問題,我們能夠做好有針對性的分析工作,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還能夠利用電話、網上、早晚談話對個別幼兒的問題和家長進行溝通。針對布置作業的問題,我想尋找一些有關幼兒園布置作業弊大于利的實例說給個別家長看,讓他們真正了解幼兒園的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區別。
我堅信只要我們懷著一顆執著的童心,繼續發奮把我們的班群眾完善起來,時刻把孩子放到首位,下學期我們的各項工作肯定會更上一層樓,也祝愿明天會更好!
年輕的一代即將揚起飛翔的翅膀,揚起期望的風帆。
大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 篇2
幼兒美術教育最富有意義的,就是發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引導幼兒發現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圖像,表達自己的認識,是創造性美術的活動的重要特征。期間,教師的積極有效的引導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從幼兒己有的知識技能水平出發,遵循幼兒在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幫助幼兒不斷克服障礙。
幼兒知識技能水平與其生理特點有著密切關系,例如,3歲幼兒一般畫頭手人,是由于觀察力較籠統;4歲幼兒常畫正面直立兩手平舉的人物,又是由于對空間的判別還停留在上下、左右兩個度上;6歲幼兒開始畫側面人的簡單動態,反映了幼兒對傾斜、透視和前后關系的初步認識。幼兒從一種認識水平發展到另一種認識水平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的教學過程即在兩種認識水平之間為幼兒搭建一個個距離不太大的階梯。幼兒每前進一步,既是上一步的發展,又是下一步的準備,為此,我們必須觀察和研究幼兒在兩個階段之間面臨哪些問題、困難,按難易程度進行安排。
2、改變傳統的運用范例、示范和講解等由教師單向傳授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教師運用范例統一圖像,這用教師單向的示范與講解來阻止矛盾沖突,要求幼兒按自己的步驟與方法,這種看來既省時又簡捷的方法,似乎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卻抑制了幼兒的創造,會使幼兒產生沒有自己的想法,盲目服從權威的心態,不利于健全人格的發展。
幼兒時期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幫助幼兒積累各種經驗,比形成概念更切合幼兒的需要與可能。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必須認真地設計提問,組織討論,變教師單向地傳授知識技能為師生創造性地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在討論中培養幼兒將過去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景中,養成他們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認識,樂于表現不一般的認識的習慣。
二、幼兒美術教學活動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選材應適度新穎
幼兒的學習是非常情緒化的,與興趣有極大的關系,要使幼兒對學習保持穩定的興趣,教材必須新穎,教師在選擇教材時,應十分注意把握每一個教學活動中所提出的問題是否適度,要力求既與幼兒己有的經驗有關,又有足夠的新鮮感,使幼兒感到既不陌生又很新奇,愿意主動去獲取新的經驗。例如,3歲幼兒尚未具備有目的地選色意識,教師可從鼓勵幼兒大膽地調換顏色入手,使幼兒逐步體會五顏六色真好看,從而使幼兒對顏色產生興趣,進而有目的地選擇顏色。有些小班教師擔心幼兒選錯顏色,就給幼兒規定用某種顏色畫某種東西,甚至為了怕幼兒涂錯顏色,把其它顏色都拿走,結果幼兒對并沒有對顏色產生興趣。到了中班,在己具備選擇與物體相似的顏色的能力時,卻對顏色刺激的敏感性明顯下降,仍機械地按小班時老師規定的顏色去選色。由此可見,超越了幼兒的認識,過早地教給他們一些今后自主發現的東西,就會使幼兒失去主動學習的興趣。
3、引導幼兒思考
我們?吹皆诿佬g活動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后,總希望幼兒作出正確的回答,如果答錯了,教師就采取不置可否的態度,再請其他幼兒回答,直到答對為止,并把少數幼兒,有時甚至把一、二個幼兒的正確答復當作全班幼兒已經掌握的知識,這種提問的方式,對答對的幼兒來說,只不過是重復己有的經驗,對答錯的幼兒來說,仍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對沒有機會回答的幼兒來說,更沒有參與到討論中來,卻毫無收獲。因此,老師應明確提出問題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幼兒回答一個正確的答案,而是要調動幼兒的思維、引導大家來參與討論,積極思考,在比較中,建立新的知識。就美術來說,同樣老師不要怕幼兒畫錯或做錯,應鼓勵幼兒大膽地畫,即使畫錯,也可在判別中逐步糾正。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一幅沒有想象的作品,不會是幼兒的作品,更不會是好的兒童畫,幼兒總會冒出許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他們常把自己想象成最喜愛或最崇敬的大人,如爸爸、媽媽、警察、機器人、邊畫事物,幻想著上天入地、變大、變小。這種幻想反映了幼兒急于快快長大,更多地認識世界的需要。幼兒之所以喜愛美術正因為它是一種最直接、最簡單地表現幼兒豐富想象的活動。幼兒的豐富想象又與成人的態度有密切的關系,如果老師經常用“像”或“不像”去評價幼兒作品,或用標準圖像去要求幼兒,那么幼兒的想象就會受到抑制。
幼兒美術活動,不僅能激發美感、陶冶性情,而且涉及到幼兒興趣、態度、情感、意志、智能、知識及身體發育諸方面,所以任何一個美術活動都應從培養學習興趣出發,重視課程的綜合性和整體性,力求使對幼兒終生有益的多種因素得到發展,使整個活動過程成為幼兒不斷探索發現、不斷創造的過程,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獨立性,使他們逐步地成長為一個有能力、有信心、有意志的人。
大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 篇3
10月22日我步入了幼兒園,開始了幼兒教育工作。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教學我覺得作為幼兒園教師并且是小班的教師,我覺得自己最需要的是調整好心態,對待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小班的孩子還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時刻都需要教師的幫助,這些瑣碎的事,作為老師是絕對不能視而不見的,這并且需要老師耐心的引導。這階段小班孩子的理解能力較差,好奇心又特別強,什么東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時候孩子之間為了搶玩具要動手打人、鬧矛盾,遇上這種情況的時候,老師要熱心的幫助他們,并妥善的解決好問題,不能冷落了某個孩子,要把溫暖送給每一位孩子。對于剛入園愛哭愛鬧的孩子,老師沒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對陌生環境需要適應,老師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們交流,多帶他們熟悉環境和周圍的小朋友。還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愛好,先和他們交上朋友,讓孩子喜歡和老師一起玩,讓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開心,這樣,他們會很快適應的。哭鬧孩子的情緒很快就會安定下來,再慢慢地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作為幼兒園老師,最大的過失莫過于對孩子沒有愛,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失去了對孩子的愛。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愛心的體現無所不在。幫忙孩子系好帶子、穿好衣服、蓋好被子是愛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是愛心……愛心是重要的,有了愛心,我們就會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這種博大而寬宏的愛心不斷地轉換成日常保教活動的耐心,責任心。從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不斷加強自身幼教專業素質的提高,精心設計好每一個教學活動計劃,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地成長。
大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 篇4
一、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
只有樹立“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實現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進而喜歡數學。如:多翻閱報刊雜志、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多到兄弟園參觀學習、多利用網絡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無止靜的,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教師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
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游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游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游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采用游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多采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
三、在數學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護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提供一個愉快、和諧、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如:教“果汁吧”活動中,課前在數學角里布置一個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擺滿了空果汁瓶數個、白開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樣大小的紙杯10個、彩色筆等等。老師當果汁店的老板。選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讓幼兒輪流當老板和客人。這樣使幼兒在愉快、寬松的環境中學會了瓶子和杯子之間的容量關系,從而又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大家分享了開果汁吧的樂趣,使數學知識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內容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點選擇,要相似于幼兒生活,相似于幼兒心理發展,相似于動物性,相似于幼兒的好模仿、好戶外活動、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稱贊、好動、好游戲。
四、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了解幼兒行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兒自發的學習數學的良好動機
教師應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傾聽孩子們的談話,了解幼兒表面看似錯誤行為的真正目的,避免誤解和傷害幼兒,保持他們永久的樂于探究身邊數學現象的欲望。幼兒的認知、體能、語言表達、社會技巧等能力的發展都是漸進的,經過學習而不斷積累、發展、成型,因此,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五、根據需要創編體育游戲
根據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游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游戲呢?因為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實踐證明,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編一些易組織的體育游戲是可行的。
六、結合幼兒感興趣的特例設計數學游戲
幼兒由于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于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一次,組織幼兒看魔術表演,我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說明,小班幼兒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一點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如:小班學數字“4”。我講了《4的故事》:小白兔問媽媽:“媽媽,今天我們認什么字呢?”兔媽媽拿起一張寫有“4”的卡片,說:“教你認‘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說:“媽媽,我會認4了。”兔媽媽說:“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張桌子。桌子問:“小白兔,到哪兒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數一數我的腿吧!”小白兔鉆到桌下數起來:“1、2、3、4,你有4條腿,對,你是4的朋友!敝v到這里,我開始問:誰還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條腿,都是4的朋友。這樣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總之,只要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他們就一定能夠自覺地、毫無負擔地、積極地接受知識。這樣,既開發了智力,培養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大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 篇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鋼琴的人家越來越多了,許多父母也開始讓自己心愛的孩子學鋼琴,學談鋼琴不僅豐富了生活,促進了身心健康,增加了音樂修養,還能從美好、高尚的音樂之中不知不覺的陶冶了性情。通過彈奏的訓練,也能鍛煉孩子克服困難的毅力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彈琴必須要手指動、耳朵聽、眼睛看、腦子想……,這就發揮了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綜合作用,刺激了腦細胞的發育,提高了孩子的觀察力、理解力、聽辨力、記憶力、想象力等等,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提高。面對如此多的孩子和家長,如何教孩子們正確的演奏鋼琴是很重要。我翻閱了很多資料查到,通過彈奏的訓練,能夠鍛煉孩子克服困難的毅力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彈琴必須要手指動、耳朵聽、眼睛看、腦子想……,這就發揮了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綜合作用,刺激了腦細胞的發育,提高了孩子的觀察力、理解力、聽辨力、記憶力、想象力等等,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提高。因此有人說學習音樂,練習彈鋼琴能使孩子更聰明一些。使孩子可以通過學習鋼琴受益一生.我以自己教學的經歷,以及自己在不斷學習中總結的一些經驗和心得體會,總結出幼兒鋼琴當前三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第一個方面是幼兒鋼琴教學中兒童的心理,第二個方面是幼兒鋼琴演奏時常見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第三個方面是要根據兒童的區別來進行不同的鋼琴上課方式。
首先來談在幼兒鋼琴教學中兒童的心理,因為幼兒時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現,所以幼兒鋼琴教師必須熟悉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學 。只有這樣,才能根據幼兒心理特點搞好鋼琴教學。
一、培養幼兒音樂興趣的重要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超過責任感。”學習音樂也是如此,只有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樂的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學指出,興趣對于人的學習、工作等一切活動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它可以成為學習與工作的巨大動力,又可激發一個人的創造性才能。對于幼兒來說,興趣的培養則更顯重要。因為幼兒時期心理發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與責任感。雖然他們的好奇心很強,但如果不能及時將好奇心轉化為對音樂的濃厚興趣,久而久之必然對枯燥的指 法與音階練習等產生厭煩情緒。有些家長和教師不注意對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硬學,結果有的孩子不堪忍受而將鋼琴砸爛堵也曾有所聞。兒童最容易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和富有情趣的事物。為了開啟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大門,教學中應采取啟發、誘導、激勵的方法培養和加深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比如幼兒喜歡形象思維,無論教識譜,還是教演奏,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在彈奏標意性樂曲時,教師在范奏前最好用形象的語言或用童話故事的形式,將樂曲的內容、情境講給孩子。另外家長也可有意識地多給孩子聽磁帶、唱片、或多讓他們看一些有關鋼琴方面的音樂會錄像、觀看實際演出等。幼兒多具愛表現、喜歡得到贊揚 的特點。家長、教師平日可采用打分、獎勵等方式鼓勵他們練琴。對于他們的點滴進步,也要充分肯定。經常舉辦一些小型音樂會,讓孩子們互相觀摩、互相找差距,既鍛煉了表演能力,又能產生競爭意識。通過以上方法,幼兒會逐漸對學習音樂產生濃厚興趣,并能自覺地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任務,成績會明顯提高。隨著成績的提高同時還會產生較強的自信心,會更加努力地學琴。
二、注意啟發兒童的創造性思維
孩子學習音樂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學習音樂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音樂開發智力。通過學習音樂,可以使孩子的記憶、協調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發展,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素質基礎。教育心理學認為,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發展智力的核心。在鋼琴教學中有意識地去啟發兒童的創造性思維,不僅可以提高兒童對音樂的理解力,同時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十分有益。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所創立的奧爾夫教學法 ,應用音樂教育心理學的原理充分培養人的創造性的一種充滿活力的教學法。它充分調動了一個人的一切感覺器官來接觸音樂,也就是充分感受,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充分進行表達。比如相同的一個節奏型或一段旋律, 可根據個人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種不同的動作表現,強調并鼓勵哪怕是細微的與眾不同之處。在幼兒鋼琴教學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死板地讓學生按樂譜的要求去彈奏,必然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應該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幫助學生分析旋律所蘊含的情緒與思想,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幫助學生建立音樂形象。通過準確的范奏,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內涵,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去彈奏,充分創造與發揮自己所感受的音樂形象。有的教師只注意了學生技藝的訓練,而忽視了創造力的挖掘,忽視了音樂感、節奏感的培養。只有充分啟發創造性思維,才能通過豐富想象充分理解音樂內涵,才能提高音樂感、節律感等音樂素質。 兒童鋼琴考級比賽中所暴露的一些問題也說明了這一點,比如有許多考生在演奏技藝方面尚不錯,但音樂感、節奏感極差,使樂曲顯得空洞、枯燥、乏味,沒有一絲活力。為了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力以及音樂感和節律感,作為教師本身也應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用一些直觀、生動、形象的手段,充分 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他們的創造性。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形象的教具,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認識各種節奏譜。另外也可通過一些人的畫面介紹音樂內容,使學生通過視覺配合聽覺來感受音樂形象。反過來通過聽音樂產生聯想,讓學生以音樂形象產生聯想,讓學生將其感受到的音樂形象畫出來,也是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 好辦法。總之,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再充分表現音樂,激發學生用創造性思維方法學習音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幼兒正處于生理與心理上的發育期,各年齡段間及同年齡段每個幼兒之間都存在著很大的個性差異。一律用同一模式進行教學,很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由于每個幼兒在家庭環境、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幼兒鋼琴教師有必要了解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這樣才能作到“對癥下藥”、因勢利導。比如有的男孩子腦子很聰明,但特別好動,上課時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女孩子自尊心特別強,非常敏感。教師略微批評她一下,便會哭鬧不止。很顯然對這樣的孩子不能過分批評,然而也不能對其錯誤置之不理。每堂課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充分肯定,同時有計劃地指出他們彈奏中的錯誤,且用非常溫和的語氣講:此處如能彈 得更優美一些就好了。孩子們很樂于接受這種語氣,很快就能糾正錯誤。有的家長看到比自己孩子后學的都已趕在前面,非常著急,不時訓斥,甚至打罵和強制幼兒練琴。有些教師也往往缺乏耐心,動輒對孩子嚴加訓斥 ,甚至拿根小棍敲擊孩子的小手。久而久之許多孩子不僅產生了逆反心理,厭惡學琴,更有甚者一聽要上鋼琴課,就會產生恐懼心理。這樣的心理狀態還怎能學好琴呢?對這樣孩子只有耐心地啟發和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讓他們輕輕松松地上好每一堂課,并能輕輕松松地完成布置的練習任務,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樣做同樣也能使孩子們在學習鋼琴中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
其次來談幼兒鋼琴演奏時常見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兒童學琴從一開始就必須對手指彈奏進行正確、嚴格、系統的要求,把一些彈琴的“常見病”解決在萌芽狀態之中,從而打好鋼琴演奏技術的基礎。這一點,無論對于專業學琴還是業余學琴同樣重要。下面僅就兒童初學鋼琴常常出現的彈奏錯誤,談談產生的原因及解決的具體方法。
一、癟指:彈奏時手指第一關節塌陷,我們稱之為“癟指”或“折指”。這種手指凹狀幾乎是每一個學琴的兒童都可能出現的毛病。癟指使手臂的力量不能通暢地到達指尖,造成手指、手腕、手臂的局部緊張、僵硬,使手指不靈活而直接影響速度與力度,影響發音與音質。
解決方法:①多加強斷奏練習,即每彈奏一個音都采用手臂放松掉下來的動作,體會手臂重量是如何自然地從肩膀垂下來的。然后由手指第一關節在琴鍵上穩穩地“站住”,訓練指關節支撐手臂重量的能力。②觸鍵時手指各關節必須凸出,不能凹陷,手形保持握球狀,指尖要有向里摳抓東西的感覺,逐漸增強指關節承受重量的能力。③“指尖站立”要意念在先,在手指觸鍵前,思想準備要充分,注意力集中,慢慢地、一個音一個音地認真專心對待,持之以恒。這是克服癟指的關鍵。相反,懶散、機械,任其“自然”地觸鍵,就會一無所獲,錯誤依舊。
二、拇指夾指:有些初學鋼琴的兒童拇指緊緊地往里夾,拇指尖使勁向外翹,拇指不能自如地上下起落,而是靠壓腕子來彈奏。造成拇指夾指的原因,是“虎口”處緊張地抽緊,使拇指僵硬地“躺”在琴鍵上,形成用拇指關節或整個拇指外側笨重地往下“壓”奏的錯誤彈法。這種彈奏勢必造成拇指和手腕的緊張,出現不均勻的重音現象。同時,外翹的拇指尖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刮”著鄰近的琴鍵,造成發音不干凈。拇指夾指使整個手掌開度不夠,難于彈奏音程距離遠、跨度大的音與和弦。
解決方法:①糾正手型。“虎口”放松拉開,拇指掌關節(第二關節)作支點,第一、第二關節凸起,拇指尖向里彎曲呈弧形。②用拇指尖的外側點狀觸鍵,正確地站立彈奏,而不應該用拇指關節甚至整個拇指側面大面積地躺倒彈奏。③有意識地訓練拇指做好向上抬起的預備動作,使拇指能夠自如地、有所控制地彈奏,有效地解決十指音色統一、音量均衡的問題。
三、無名指不獨立:無名指(4指)靈活程度先天地差于其他各指,它與小指、中指的肌肉互相牽連。4指彈奏時,如果過分強調它獨立地高抬指,勢必造成它的緊張,并連帶其他各指乃至手腕、小臂、肘、肩等部位的緊張連鎖反應,使4指與相鄰音銜接時,出現音與音之間距離不等、力度不均勻的“瘸腿”現象。
解決方法:①在保持正確手型基礎上,訓練4指抬指時,可以允許相鄰的手指自然地相隨運動,讓4指松弛自如地起落。如:彈下3指,抬起4指,小指可隨4指、3指可隨4指自由抬起。②多做3指與4指、小指與4指的連奏練習。通過訓練,使相牽連的肌肉逐漸自由獨立,使4指與相鄰的手指連奏時,控制力增強,均勻、流暢地走動與跑動。
四、小指掌關節塌陷與僵立:大部分兒童都程度不同地出現小指像小棍兒一樣躺倒在琴鍵上,或者為讓其站立采取方法不當出現的另一極端現象——小指僵直地。拄在琴鍵上。
解決方法:①小指彈奏時,小指掌關節(第三關節)一定要鼓起,作為支點撐住整個手的重量。小指的第一、第二關節也要松弛自然凸出。任何一個關節的塌陷都會造成緊張、僵直。②糾正毛病時一定要慢練,靜下心來,默念“鼓起、站住”的指令,反復練習,久而久之,就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顛腕:經常會見到孩子們在作手指連音走動或跑動時,出現手腕一顛一顛的現象。讓人感覺不是手指而是手腕在彈琴,這種彈法十分有害。由于腕部緊張,使手臂的重量向下輸送時被腕子截住,手在失去重心和力量來源后,就會顯得軟弱無力,被動、生硬地觸鍵,而手腕卻不得不代替手指疲于奔跑,造成小臂緊張、腕子笨重地上下顛動。這種錯誤的后果是指尖無力,聲音發飄或僵硬,從而影響手指的力度、速度,長此以往造成手臂、手腕肌肉的緊張酸痛。
解決方法:①打好連奏基礎。連奏如同手指在鍵盤上“走路”。一個手指彈下去支撐住以后立即放松,然后把手臂重量轉移到下一個手指尖,在第二個手指彈奏的同時,前面的手指就可放開。指與指之間一定要交接清楚,如同接力賽跑,后來者不接住接力棒,前者一定不能撒手。②手腕放松。手腕是手臂與手指連接的橋梁,是手指完成各種彈奏技巧的“調節紐帶”。這一關鍵部位的松弛與否直接影響到手臂與手指的松弛程度和靈活程度,進而影響到整首樂曲的流暢,因而手腕一定要柔軟放松。③手指獨立。讓兒童手指獨立連奏時,如果立刻不讓手臂跟著動,他們往往手臂馬上僵硬,手腕容易幫著顛,這樣效果不好?梢韵仍试S他們帶一點兒手臂動作去連奏,但是,腦子一定要清楚,那就是連奏時,手指動作是主動的,而手臂、手腕是被動的。不能以手臂、手腕代替手指去彈奏。然后一步步地逐漸減少手臂的力量,逐漸加快連奏速度,直至達到手指獨立自如地在琴鍵上跑動。
不論是專業學琴還是業余學琴的兒童,對待他們初學琴所出現的各種彈奏錯誤,決不能因其年齡小而放任姑息。要知道,任何彈奏毛病絕對不會隨著年歲增加而自然消失;正相反,如果任憑錯誤彈奏方法反復加固定型,成為痼疾,就很難改正了。所以我認為這在教學當時是很重要的環節。
最后來談一下如何根據兒童的區別來選擇不同的鋼琴上課方式。各個孩子由于年齡不一、生理條件又因人而異、學琴時間也有差別,所以對每個人的要求不可能完全一樣,教師需要靈活對待。同時,要注意到隨著彈奏力度及速度的增加,又會產生新問題,需要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加強與彈奏有關的生理功能的鍛煉。
一、個別課和集體課相結合的方式
鋼琴教學一般都是個別上課,但對于年齡幼小的初學的、程度相仿的及彈四手聯彈的學生,也可以配合一定的集體課。特別是初學認譜和剛剛開始彈琴的孩子,教師對他們每個人要講的課差別不大,而幾個還在在一起上課就容易消除拘束感,增加勇氣,激發情緒,積極開動腦筋。他們爭著舉手回答問題,輪流上琴彈奏,一起玩音樂游戲,一起猜音樂謎語,輪流著當“小老師”去幫助別人……在活躍的課堂上氣氛中使孩子們去掌握應有的知識。
二、個別課要動靜結合的方式
“靜”是指端端正正的坐在鋼琴前彈琴,“動”是指離開鋼琴在放大的五線譜表上擺擺音符,跟著教師練練聽音,或聽著音樂聲走走步、拍拍手、敲敲打擊樂器、唱唱歌等等,這樣既運用了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結合,又在一節課中對孩子進行了聽音、節奏、認譜和彈奏的四種訓練 。隨著年齡的增大及程度的加深,逐漸可以增加“靜”而減少“動”,而后過渡到以“靜”代替“動”。
三、課堂安排要勞逸結合的方式
教師應當固定下課時間,一般不要超過四十五分鐘為好。年齡較小的孩子若坐不住,上課中間還可以稍稍歇息一下喝口水、上上廁所或談談心,讓孩子恢復恢復疲勞再接著上課。繼續上課時,就不再說與上課無關的話及作與上課無關的事了。這樣才能使孩子養成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知道學習不能隨隨便便、馬馬虎虎。一般來說,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容易坐的住一些。教師要根據每個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去相應的逐步延長,如開始是十分鐘更換一下上課形式或休息,逐漸延至十五分鐘,二十分鐘。即使是少數很能做的住的孩子,至多上一小時課也一定要休息并鼓勵他去玩耍,以緩和腦力、視力、及肌肉的疲勞。
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生理條件與成人又很大差異:個子矮、手臂短、手小、手腕、手掌及手指的骨骼、關節及肌肉等比較軟弱,力氣有限。較大年齡的初學者在彈奏中所能作到的,對于孩子并不那么容易做到。如果在教學中忽視了幼兒生理條件,可能就會由于不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習受影響,甚至導致彈奏中的某些毛病。孩子的手臂短,如果彈奏時音域過寬,孩子的手夠不大,比較吃力,就容易邊彈邊在座圍上左右挪動,這樣就容易影響彈奏的質量,并且妨礙了上半身對于彈奏的適應性。有的孩子為了能夠談到較遠距離的琴鍵,身體下趴或歪扭、腰部塌陷、不自覺的把腳抬起來,這樣就失去了人體在彈奏中的某些重要支撐點。因此彈奏中要照顧幼兒力所能及的音域范圍,比如彈音階,不要一下子彈四個八度,先彈一至兩個八度就夠了,年齡稍大一些,手臂長一些,手臂長一些的時候再彈三個八度、四個八度。如果樂曲的音域范圍都在中高音區,不妨先把坐的位置移到中央C右邊一些,反之就稍左一些孩子的手掌小、手指短,成人彈起來輕而易舉的某些音程、雙音、和弦等,孩子的一雙小手就顯得比較費力。因此,在彈奏中,最好選擇方便于孩子彈奏的音程、雙音、和弦等,或將不合適的簡化省略,并以手指伸張和收縮的交替彈奏、遠距離和近距離相結合的彈奏來取代于過多的、連續的手指伸張,以免肌肉緊張。有些樂譜的指法不一定都適合孩子,如完全照用,孩子容易發生困難,而產生緊張心理。最好根據孩子手的適應情況,將指法稍作修改,使之既方便于彈奏又利于音樂表現。有時,克服彈奏中的一個難點關鍵在于修改指法。最初彈奏時,不要過于要求孩子的音量。一雙剛剛接觸鋼琴的小手,那樣柔弱,他們還沒有足夠的力氣,也不大知道如何正確的使用力氣去彈琴,如果總是說:“聲音太小了,大聲點,用勁彈……”就容易導致孩子不擇手段的去“弄響”琴鍵,不利于形成正確地彈琴姿勢和培養彈琴的舒適感,而且這種不好聽的聲音被孩子的耳朵聽慣了,也容易損害他的聽覺。什么是恰當的音量呢?即孩子彈奏時不拘謹,手臂自然放松,手指下落在琴鍵上基本能站好,聲音不壓不飄,保持通暢,這就是孩子的自然音量。音量的增大依賴于彈奏方法的逐步掌握、與彈奏有關的生理功能的正確鍛煉以及人體的生長發育等等。
以上就是我對幼兒鋼琴教學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對幼兒鋼琴教育上做出一點貢獻
大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 篇6
隨著中國社會發展國際化規模的壯大,中國加入了WTO世貿組織,20xx年奧運會申辦成功,人們越來越加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緊迫性。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也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所以我們必須抓住幼兒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不失時機地做好這項工作。
如何做好幼兒英語教學工作呢?我們的幼兒英語教學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研究。我在這兩年多的幼兒英語教學中,獲得以下幾點心得體會,希望能夠與大家相互切磋,交流。
一、以培養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為首要目標。
兒童心理學家一致認為:7歲前是幼兒潛能發展的最佳時期。每位兒童都有形成兩種以上語言中樞的可能性。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是開發幼兒大腦中第二語言區的第一步。
英語的學習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幼兒學習英語則以聽、說為主。幼兒聽說能力的培養,興趣是動力、是源泉。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托爾斯泰也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幼兒對新鮮的事物很感興趣。當他看到老師拿出一個蘋果,但是并不管它叫“蘋果”,而是叫它“apple”時,會感到很奇怪。原來他們所熟悉的東西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就會自發的去模仿,毫不猶豫地說出它的英文名字。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忽略了害羞、膽怯等心理。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說幼兒階段比成人階段學習英語更有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也就完成了從聽到說的學習過程。幼兒的興趣促使英語學習的完成。在我們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會出現種種狀況,那么,如何才能持久的保持幼兒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呢?這個問題更關鍵。
首先,我認為所學的內容要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學習幼兒身邊的,幼兒喜歡的事物的單詞。幼兒每天要叫無數次的“老師”,所以幼兒很快就能學會“teacher”這個詞。因為是孩子們所熟悉的,學起來就會感到很輕松、很愉快。學習幼兒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短語和句子。例如一些日常生活用語:去廁所“Go to toilet.” 洗手“Wash your hands.”等等。這樣,當幼兒在生活中遇到這些事情時,就會想到所學的東西。這是一個即學習又復習,一舉兩得的最簡單的途徑。日積月累,幼兒就會很有成就感。是保持幼兒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第二,與教師及家長的鼓勵分不開。今天我們在提倡“賞識教育”,是非常有道理的。幼兒打心眼里希望自己的學習成就能夠得到大人的關注。教師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或者家長能夠在百忙的工作之中有一次的過問,對于孩子來說都很重要。有時候,對于孩子說出來的簡簡單單的英文單詞或句子,成人表現出夸張的吃驚,對于激發并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很見效。所以,老師和家長都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語言。
第三,教師要確保幼兒聽到最標準的發音。再說的過程中,有時幼兒會發音不準或聲音太小,這時教師會說:“Please say it again.”但有時一再的重復,會讓幼兒膽怯。教師可以說:“Good! Please say afer me.”或“Sorry, I can’t listen it clearly. Can you say it again?”教師采用適當的方法,給以糾正,有助于緩解幼兒的緊張心理。但不要因為過于強調正確的發音而打消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最大限度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力。培養幼兒敢說、會說、大膽地說英語的能力。幼兒階段培養起來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對于幼兒以后的第二語言學習都有巨大的積極作用。教師應該以培養幼兒興趣為大目標,以培養幼兒的英語語感,幫助幼兒學會正確的發音,培養幼兒聽說等能力作為具體目標,將學習動機轉化成教育目標。
二、以游戲教學為基本形式。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好動,注意力分散。英語教學應該以幼兒喜愛的游戲為主。游戲可以讓幼兒身臨其境,運用觸覺、聽覺、視覺多種感官主動的探索。有趣的游戲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游戲貫穿教育活動始終。例如,在教“eye, ear, nose, mouth”等這些五官名詞時,我做了一張娃娃臉,五官是可以活動的。幼兒一起玩“who is missing?”(誰不見了)的游戲。先要求幼兒:“Close your eyes.”, 然后悄悄藏起五官的一種,再說:“Open your eyes.”幼兒爭先恐后地說什么東西不見了,興趣很濃,口語能力及思維反應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在鞏固練習時,我們又玩了一個<<小小手>>游戲,孩子們一起說兒歌:“Hands hands like playing .Touch touch here,touch touch there. Where is your ...”(小手小手真愛玩,摸摸這,摸摸那,你的……在哪里?)當我說出一種器官的名詞時,幼兒迅速默默自己的相應的部位。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聽力又得到了訓練。英語的學習要不斷的重復,所以我們教師要創編豐富多彩的游戲形式組織教學活動。吸引幼兒長時間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動學習。
三、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
通常的英語教學法有:語法翻譯法、直觀法、情景法、交際法、認知法和視聽法,可供我們借鑒。幼兒的思維方式以直觀、具體、形象性為主。我們要根據幼兒的特點,采用適合幼兒的多種的教學手段安排英語活動。
1、利用實物教學。對于幼兒喜愛的、熟悉的、常見的水果、玩具、小動物、生活學習用品等進行實物教學。讓他們看得見、摸得著、挨得近。教師可以準備一些適當的實物分給幼兒,他們會很愛學。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相應的圖片,當小朋友說地好時,可以發給他們做獎品,幼兒的興趣就會很濃。
2、創設情景教學。
①創設生活中的情景來進行教學,例如:在教“Good morning!” “Goodbay!”等問候語時。兩位教師或者兩位小朋友,表演早晨來園或者晚上離園時的情景。
②在幼兒文學作品中摻入新的句型或單詞進行講授。例如,在教“tortoise”(烏龜)和“rabbit”(兔子)時,我就邊講《龜兔賽跑》的故事邊教這兩個單詞。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和配班教師一起表演故事情節,再請幼兒來表演。
③創設場景組合。再教授“falling leaves(小樹葉)”時,我同時創設了三個場景,山、河、草地。活動中幼兒扮演小樹葉飄到不同的地方,全班幼兒都動了起來,又說英語又做游戲。
④還可以運用幼兒喜愛的木偶劇的形式創設情境。
3、運用動作教學。幼兒本性好動,在教動詞時讓幼兒活動起來,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玩“Please do like I do .”(請你向我這樣做) 的游戲,讓幼兒邊動邊說。同時肢體語言還可幫助幼兒記憶。例如:學習高、矮、胖、瘦時,我一邊用手做著夸張的動作,一邊說:“Look at me,I’m fat .”幼兒也學著我的樣子邊比劃邊說。
4、創編兒歌教學。將幼兒學會的單詞用韻律、兒歌的形式邊說邊表演。在晴天時我們會說兒歌:“ Sunny sunny day, Sunny sunny day, We all play outside on a sunny sunny day.”下雨時我們會說:“Rainy rainy day,rainy rainy day, we all splash puddles on a rainy rainy day.”幼兒詞匯量不夠時可以中英文合并著說,講中文兒歌種的個別次換成英文;蛘咧杏⑽幕旌险f,例如兒歌:“我是I,你是you,見面問好說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你好嗎?How are you? 謝謝你!Thank you! 對不起。Sorry.沒關系。It’s ok.”等等韻律,節奏感強幼兒讀起來朗朗上口,在活動時間之外也念叨不停。
5、運用歌曲教學。所選歌曲中要有多數單詞是幼兒曾經學過的。滲透教育很重要。要讓幼兒先熟悉曲調,然后能夠讓幼兒從中聽出學過的詞,哼唱歌曲。最后才能夠演唱。學習英文歌曲對于提高幼兒的聽力水平和口語能力很有幫助。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學和藝術不再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對學生的激勵、喚醒和鼓舞。”歌曲在英語教學中恰恰起到了這樣一個作用。歌曲旋律優美,讓幼兒感覺輕松愉快,幼兒敢于表演唱。讓幼兒更加覺得成績突出,幼兒很自豪。
四、創設自由寬松的英語學習環境。
聽說能力的訓練要靠不間斷的反復練習。除了在集中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多給幼兒創造聽說英語的機會之外。教師也要在一日生活中也要盡可能的用英語與幼兒進行交流,早上來園是教師首先使用“Good morning!”問好,幼兒也會反饋給你同樣的信息,這也是一個簡短練習。當小朋友相撞時,可趁機教幼兒說:“Sorry!”“That’s ok!”等。還可以在班上安排值日生每天說幾句話。英語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作為第二語言出現的,所以教師在一日生活中要不失時機地給幼兒創造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
除了語言環境以外,物質環境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在活動室、休息室、洗漱間粘上圖標或單詞。雖然幼兒不認識單詞,但當看到圖示和那些彎彎曲曲的字母時,會對幼兒產生潛意識的影響,久而久之幼兒就會自覺地用英語表示圖標的內容。同時,單詞也是對幼兒進行的隱性的識字教學。將幼兒學過的單詞圖畫布置在環境中,幼兒便能有更多的練習機會了。我們還在活動區添加了英語角。布置成生動的場景,投放了手偶、英語卡片等材料。還繪制了英語棋,幼兒每走一步起就要用英語說出所在位置的事物。
要搞好幼兒英語教育,還需我們不斷的努力摸索。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的目標是要讓幼兒在多姿多彩的游戲活動中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學習,積累經驗,進行教學反思,努力做好幼兒英語教學這項還有待發掘的工作。
大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 篇7
首先要喚起幼兒的興趣。孩子大都喜歡圖圖畫畫,但一旦正式開始學習繪畫,他們往往缺乏信心和熱情,常常是面對畫紙不敢下筆,我就讓不想畫畫的孩子坐在旁邊看別的孩子畫,等他們想畫再讓他畫;鼓勵表揚能大膽做畫的孩子,以輕松的口吻談繪畫的趣味,激起孩子參與活動的愿望;不給孩子施加壓力;不對孩子的作品吹毛求疵,而是與每個孩子分享參與的喜悅和驕傲。這樣孩子就會打消顧慮,拿起畫筆,漸漸的,他們也就喜歡繪畫了。
其次要創造良好的繪畫條件。單靠每周幾節集體繪畫活動是無法滿足幼兒繪畫愿望的。我從區域活動室挪出一塊角落專供孩子繪畫用,并在那里提供各種繪畫用具和參考書,幼兒在里面可自由選擇材料做畫。還鼓勵孩子們自己多觀察,把自己看到的各種景象畫下來。讓幼兒自由想象,這種形式無拘無束,幼兒非常喜歡。
再次要傳授一定的表現技能。掌握一定的技能是幼兒把自己的想象、創造表現出來的前提和基礎。一般來說,技能的學習是枯燥的。為了不讓幼兒對學習技能感到無味,我經常這樣做:(1)借助游戲激發幼兒學畫的愿望。如畫老鼠就說:今天老師和小朋友都扮黑貓警長捉老鼠,看誰本領大,捉到的老鼠有大有多,F在,先看看我是怎樣捉老鼠的(老師示范老鼠的畫法)。(2)將枯燥的術語轉換成幼兒熟悉的語言。如把豎線、橫線說成“小棒棒站起來”,“小棒棒睡下去”;把大圈、小圈轉化成大皮球、小皮球等。(3)把要畫的內容編成生動、有趣的故事或兒歌。如畫狐貍:有一座房子(即頭的輪廓),上面開著兩扇小窗子(耳朵),屋里走出一個好孩子(嘴),種上四棵小樹(胡子),里面留下兩個樹洞洞(眼睛),房子后面拖著個大壇子(身體、位置由幼兒自由選擇),撐著四根小棍子(腿),壇子后面掛著一面大旗子(尾巴)。幼兒邊畫邊念,很快就掌握了畫狐貍的基本方法。
還有激發幼兒的藝術創造力很關鍵。幼兒掌握了必要的繪畫技能后,最關鍵就是畫幼兒的所思所想,而不是一筆一畫臨摹老師的范畫。為了做到這一點,我總是先讓幼兒充分的觀察所要表現的事物,并展開討論,然后作適當的講解提示,在布置作業,讓幼兒思考怎么表現,創造,最后在出示范畫。入讓小朋友劃猴子,賢納猴子的真實圖片,然后請他們講猴子學猴子。在此基礎上與幼兒一起分析猴子的面部特征,交給幼兒表現猴子的基本技能。然后啟發孩子說:“除了公園有猴子外,還有什么地方有猴子?猴子在哪里干什么?會發生什么事?怎樣解決?”這樣做開闊了幼兒的思路,全班幼兒的畫面無一雷同,畫面內容也很豐富。
最后,鼓勵夸獎幼兒必不可少。對孩子的作品,不管畫的的好不好,我都把它貼在作品欄中,并適當稱贊。在評價孩子作品時,我不是做居高臨下的評價者,而是制作積極的參與者,做孩子的聽眾和參謀,讓孩子說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隊部成功的作品,我用商討的口吻說:“假如我畫,我將這樣畫……”這樣,氣氛就更融洽,更愉快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以幼兒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組織的教學活動才是有針對性的,幼兒也只有在他們能適應的教學中才能快速的發展,所以我更應多學習,多總結,以便把各種知識傳遞給幼兒,讓幼兒各方面都提高
大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 篇8
當我的眼睛掃過這幾個字,心里默念這幾個字,指尖觸碰到這幾個字時,我就對《幼兒教師必須修煉的10項教學技能》這本書充滿了興趣。修煉一般指修心煉神,在《高級漢語大詞典》中則解釋為“道教的修道、煉氣、煉丹等活動”。那這本書里所指的修煉是什么呢?
我帶著好奇心翻開書本,從前言里了解到這本書是對教師的實踐智慧,幫助教師梳理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下有效的行為經驗,并嘗試將這種經驗提升,從而內化為教師的一種教育思想,進而真正體現教師的專業素養。該書分為十個章節來闡述,這一個個標題把我深深吸引住了,看完目錄后我覺得這十項教學技能修煉是一個全面的修煉。這段時間我細心品讀,書中有太多的細節,太多的感動,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藝術,需要我去追逐、去領會、去反思、去品悟,這是一本值得我用一生去“讀”的書。
作者在闡述每一項教學技能時都會用很多鮮活的案例來作為引子,并且依據主題進行深入分析,在章節的最后還會有一些練習,讓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在本書涉及的十項教學技能修煉中,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是修煉十:活動現場靈活應變的技能,下面就從這項展開來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我們所組織的教學活動都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的活動,但是每個幼兒不同的個性、興趣、經驗、思維方式等會讓教學過程充滿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在這個章節里主要分為三塊來講述,第一塊呈現了三個案例,都是我們平時就會遇到的問題,在活動中幼兒出乎意料的回答,意外事件的干擾等,這就需要教師具備靈活應變的技能!毒V要》里提到:“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的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銳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钡拇_,這些意外事件不是教師預先計劃好的,需要教師因人、因地、因景靈活的處理。我曾經看到過一個案例,小朋友們在草地上玩,突然有幾個幼兒發現了毛毛蟲,對它充滿好奇,一直在觀察它,過了一會又有幾個幼兒圍過來看了,老師看見小朋友們圍在一起就走過去問:“你們在看什么呀?”當這位教師一看到毛毛蟲后馬上用厭惡的表情喊著:“啊,毛毛蟲,真惡心,快扔掉。”老師話音剛落,這些幼兒原本高興的神情都消失了。幼兒的興趣、需要是學習的動力和基礎,我們應該特別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引導幼兒有效的學習,促進幼兒快樂的成長。如果這位教師能蹲下來和幼兒一起觀察毛毛蟲,請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再根據幼兒的需要進一步提升,那就是很好的把握了時機。作者提到在教學現場遇到問題時應該把握以下幾個原則:尊重、理解、順應?戳诉@些原則的'內容讓我想到了朱靜怡老師,她從事幼教行業幾十年,是位幼教界的前輩了,我非常敬佩她。朱老師就非常重視幼兒的自主探索、學習,她曾在公開課上根據現場幼兒的情況臨時改教案,而不是控制孩子,執行教案。
第二塊主要是說教師在正確引導、巧妙化解的技術上可以試試的七種方法,分別是聽之任之(尊重與包容)、趁熱打鐵(抓住與提升)、聲東擊西(轉移與忽略)、順水推舟(順應與追隨)、偷梁換柱(調整與修改)、欲擒故縱(利用與點撥)、金蟬脫殼(忽略與留下)。在講述每種方法之前都會有一個案例,再根據案例進一步說明。這七種方法很全面,幾乎所有典型的突發事件都在這里出現,在這些事件里,老師的行為與話語是非常重要的,它們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我看了這些案例與分析,再回顧自己遇到的類似的問題,這真的是一個個很好的借鑒。
第三塊是一組練習,總共有三個案例要我們分析與思考。在這些案例中,幼兒突如其來的“怪”問題,幼兒的在某場景中的心理,我們的應對方式有很多種,但怎樣應對才能不打擊幼兒的積極性,不傷害幼兒的情緒呢?我和幾個同事一起討論、學習,這個過程真的是樂在其中。
教師的修煉,其實是教師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修煉的根本目的在于修心、修情、修性、修行。曾看到過一句話:“教師啊,無論你是否偉岸英俊,是否靚麗動人,只要你注重修煉自己的氣質,你的形象就會價值連城,只要你注重修煉自己的專業品質,你就會對學生具有百般的感動力,感化力,感召力!
在《幼兒教師必須修煉的10項教學技能》一書中,作者從一個幼兒園實踐反思性專家的視角,從細節入手,展示了各種各樣的案例,提供了可學可用的教學技能,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質。這真的是一本需要細心品讀的書,不是只把這本書“讀”完,而是一生都在“讀”這本書。
大班幼兒教學心得體會 篇9
通過此次培訓學習,我在思考一個問題:面對現代家庭,怎樣做才能是個好幼兒教師,下面淺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現在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天神”,無形之中產生各種競爭。面對當今和未來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們幼兒園肩負著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奠基任務,每一位幼兒教師對幼兒一生的發展都起著深遠的影響。我認為作為幼兒園教師要時刻更新教育觀念,若要給孩子一杯水,教師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這就要求我們需要不懈地追求。
一、要有三心
三心即愛心、耐心、信心。教育是面向心靈的工作,惟有用“心”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我這一生最主要的東西是什么呢?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熱愛兒童。”“親其師、信其道”、“情通則理達”,情感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作為我們幼兒園教師,首先從愛心出發,以愛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孩子,這樣他們才能在愛的雨露中茁壯地健康成長。同時在愛心中要做到耐心照顧孩子,就要細致入微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對自控能力差的孩子要多關注、多份愛,抓住契機多激勵,對每位孩子要充滿信心,相信他們是最棒的。
二、要敬業
我認為,敬業首先應該是愛業、樂業!肮ぷ髦敲利惖腵”那句名言是那么根深蒂固、那么清晰地印在腦子里。確實,當我每天早晨充滿朝氣地走進教室,覺得自己是美麗而神圣的;當我備好課準備得非常充分,我是那么希望走近孩子的神奇世界,為我的孩子講述故事,我們提出問題、探討問題、其樂融融,我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三、要奉獻
教師的人生是輝煌的,教師的人格因此而閃光。愛就意味著奉獻,奉獻使我活得實實在在。十幾年來,我從不因病因事請假,一天的工作很難以八小時來計算。我愛家,愛孩子,但我更是一位老師,我更愛班里的幾十位孩子。實話說,我沒有驚人的成績,我所做的都是十分平常,但我得到了很多,孩子的喜歡,家長的贊許,同事的認可,領導的肯定。
四、要誠心
家園聯系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與家長互動效果直接影響班級經營的成效。與家長溝通,講究“誠心”。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使她們愉快地與你合作,使幼兒園和家庭合力育人。與家長相處融洽,用商量的語氣與家長交談,商量教育孩子的最佳辦法。如:打電話、家訪、發短信、發貼子是與家長聯系的常用方式,使家長了解到孩子在園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