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賦能課堂教學變革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新技術賦能課堂教學變革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學習了這一章程的內容,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信息技術在教育變革的重要作用,它是教育變革中技術力量的希望。我們都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科學技術的前沿,隨著它的發展,人類已經步入了信息社會,信息技術在人們各種信息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包括在教育方面。
視頻中講到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__-20__年)》中的第五十九規定: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所以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創新與變革,是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重大戰略抉擇。
作為信息時代的`教師,我們要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技術性知識、技術性內容知識、技術性教法、技術性教法知識、教法性知識、教法性內容知識、內容性知識。要不斷地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包括信息技術素養、教學的計劃與準備、教學的組織與管理、教學的評優與診斷、教師專業發展。要實行智慧教育,通過利用智能化技術(靈巧技術)構建智能化環境,讓師生施展靈巧的教與學方法,給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服務,使其由不能變為可能,由小能變為大能,從而培養具有良好價值取向、較高思維品質和較強施為能力的人才。
信息技術促進教育變革,確實值得我們研究,實踐,給我們教育帶來很大的變革。要怎么變革,我們要用正確的理念去引導,要有良好的文化——智者動:信息技術多變非智者不可為;仁者靜:技術是偏方,人本是正道。信息技術變化很快,必須要不斷地適應,可是變來變去,不能把學生當作小白鼠,要抓住不變的東西,掌握教育發展的大方向。所以我們既要做智者,又要做仁者,使我們的教育事業適應時代發展,更向一層樓!
新技術賦能課堂教學變革心得體會范文 篇2
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參與本次的培訓活動,總的來說可以歸納為一句話就是收獲良多,各位老師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收獲,提升。同時,也讓我思考。
首先,在一位老師的小游戲中進入到我們的活動,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進入這次活動內容,關于主題墻創設與區域融合創設的活動。單老師講到從以前的幼教發展到現如今的幼教,有很多的改變,但唯一未曾改變的就是游戲與主題墻的創設。游戲是幼兒不變的主題,在各個領域中,都是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在游戲中學會,也就是玩中學。
那么如何去創設主題墻和區域使之融合呢?接下來是優秀老師們帶來的精彩的分享。第一位老師,她帶來了一個精彩的分享——心亮了,環境就靚了,介紹的是她們中班《我的動物朋友》,在主題墻創設上,她分了四個主題板塊。
1.亮眼晶晶——猜猜我是誰。通過動物的局部的特征,猜出是哪個動物。
2.亮力而行——尋找動物之王。收集幼兒與動物交流的圖片。
3.亮眼大搜索——我喜歡的動物。通過說說畫畫自己喜歡的動物請家長用文字記錄。以家園共同完成的一項活動。從這一板塊延伸到一個動物排行榜的這么一個板塊,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表達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最喜歡的動物與最害怕的動物。以及動物生活在哪里。
4.亮力大比拼——了不起的牛。為了讓幼兒了解說說不同種類的牛的不同特點及作用。
在區域創設中創設的六大區:
1.美工區《動物狂想曲》
2.圖書區:《我家是動物園》
3.私密角《動物私密角》
4.益智區:《親親小動物》
5.建構區:《動物之城》
6.生活區:《奶牛們夢工廠》。
以及后面三位老師分別介紹的大班的《動物王國》、小班的《尋覓秋意,共創樂園》中班的《香香的蔬菜》。這四位老師都結合圖片與主題教學內容,向大家展示了精美又充滿知識點的墻面設計與區域創設,把家園共育、主題網絡、幼兒作品和集體教學巧妙地融合在班級環境創設中。幾位老師在創設主題墻與區域時,都是以幼兒的視角,想法去思考創設,這也讓我重新思考,反思自己在創設主題墻和區域時是否有注意考慮到這一點呢。用老師她所總結的那句話:多維創設,知其意,創其境,學其藝。我們老師要做到認真分析,合理布局,反思。孩子們要做到學習展示拓展。
聽完四位優秀老師精彩的分享,接著一位優秀老師所帶來的一節大班音樂活動《超級歌會》,可以說整個活動環節有條不紊,循序漸進,老師帶動孩子,調節活動氛圍,但老師更多的是給孩子發言權,老師傾聽,引導孩子們自己去思考,創編到集體合作,挑戰,孩子們的積極性沒有減反而增。孩子們既能夠在活躍的氛圍中學到本領又能夠讓孩子們學會集體合作。這是我們每位老師應該學習和做到的。老師很High,孩子的也很High,這是成功的一堂課。
在活動最后單老師指出每位老師都應該會玩,只有你會玩,孩子們才會愿意跟著你玩起來。但在教學活動中,老師在幼兒學歌詞出示歌詞時,盡量用圖片或其他形式出示,不要以文字出現,防止幼兒園小學化。
通過本次的學習,讓我收獲到了很多,在主題墻創設與區域創設方面更加拓展視野,也了解了讓創設過程中站在孩子的角度,與孩子們討論思考設計,以幼兒為本,給孩子們發言權。在教學活動中,以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學會知識點。老師要多思考一個知識點的延伸可以延伸出很多。感謝園長給我的這次學習機會,提升自己。
新技術賦能課堂教學變革心得體會范文 篇3
核心素養是現在教育的熱門話題,近段時間閱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
全書共分為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重建,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什么叫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針對我們一線教師最關心的的問題,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一一闡述。
核心素養是人的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它是其他素養的基礎,會生長出其他素養;它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是一種普適應素養,適用于一切情境、一切學科;基礎教育階段是形成核心素養的關鍵時間,錯過了這段時間,就很難形成。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就實際表現而言,核心素養指的是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的學習方式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解決問題。關鍵能力包括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三種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其他能力如創新能力、研究能力、設計能力等都是建立在其上的。這三種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必備品格表現在自律(自制)、尊重(公德)、認真(責任)三方面。從核心素養的形成上,我們強調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互動融合。當能力具備了積極的文化價值,具有了利他的道德情懷,才會成為眾人認同的“人的素養”。也就是說,要把學科教學的“學科關鍵能力”的習得過程,放到一個可以浸潤、發酵的充滿正能量的人文關懷中,成為有文化價值的能力、有道德的能力,即“人的素養”。
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在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關系的論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養相比三維目標,更加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說,核心素養更關注教育的內在性、人本性和終極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養是來源于三維目標又高于三維目標的,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養更多意味著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