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幫扶心得體會最新(精選3篇)
幼師幫扶心得體會最新 篇1
我班有些家長自身經濟受條件限制,在外經商、務工,無法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親戚照看,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的現象屢見不鮮,使學生成為留守兒童。
這些留守兒童與父母整年,甚至幾年不能見上一面,在長期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中畸形成長現象令人矚目。至于這些留守兒童的“生活上缺照顧、行為上缺管教、學習上缺輔導、思想道德上缺約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問題對學校、家庭、社會影響頗深。為了更好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讓留守兒童能夠安心學習,留守兒童的家長在外安心工作,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著自己,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于代理家長這個神圣的職責。現將自己的工作心得談一談:
1、密切關注兒童、增強情感投資。學校是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老師就是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學校和教師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情況。首先讓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讓全班留守兒童結對子。
2、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生活服務等。如果孩子生病,我立即帶領學生去醫院治療。在學習上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更重要的是始終注重他的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使他們能夠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以優異成績完成小學的學業;課間關心留守兒童,經常與他們一起拉家常、做游戲,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使他們親近、信任老師。這樣默默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投資,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師愛”勝過“母愛”。此外我們還組織班干部協助老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動態跟蹤,有的放矢地做好相關幫扶工作,這樣一來二去,留守兒童就覺得自己在這兒讀書擁有“大家庭”的心理歸屬感,使留守兒童能安心生活和學習,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大大增強教育實效性。
3、確定監護人員、家校通力合作。現在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嬌生慣養,這就給教育帶來一定的難度,目前學校的留守兒童這么多,無形中給老師在教育教學上增添了許多麻煩。至于這些重重的困難擺在我們老師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種挑戰,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集體座談、個別訪問,真正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然后要求留守兒童的父母配合學校確定孩子的監護人,學校建立班主任、監護人聯系卡,這樣便于學校、班主任、監護人隨時可以相互進行溝通,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同時建立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愛心媽媽”、全權負責的“父母”,學生中的“愛心同學”等交流平臺,發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對留守兒童進行齊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這條永不消失的天線,對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條捷徑,保證了留守兒童的正常運作。
4、健全”留守”檔案、便于信息捕捉。我們對留守兒童的性格、興趣、學習、思想、心理、品格等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分析,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專門的檔案。檔案包括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的相關信息、監護人的信息,并將這些檔案進行管理。
5、保持融洽感情、填補深邃溝壑。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雖然時時惦記著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識上的疏忽,不能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靈的創傷極為嚴重。留守兒童中品質低下、心態不良、性格倔強等兩極分化也不在話下,我們老師總不能看著這些留守兒童的悲劇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設法把情況反饋給家長,要求家長通過電話、書信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系,同時要求家長定期與子女溝通;期初期末還給每位家長發去《致家長的一封信》,讓他們了解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況。許多家長照著這種方法去做起到積極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補了父子母子之間的深邃溝壑,有力地促進孩子們的身心沿著正確的軌跡發展。
關心關愛留守學生,不單是學校的事,應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總之,為留守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學校、家庭、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應提高認識,協調一致,為此做出積極努力,使留守兒童和所有孩子一樣享有同一片藍天,受到同樣的關愛,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幼師幫扶心得體會最新 篇2
或許我們年少輕狂,一路上縱情歡歌;或許我們涉世未深,一張張青春的面龐寫滿向往;或許我們胸懷信念,一雙雙眼眸深處洋溢虔誠;我們忘記了一路顛簸的辛苦,在我們的眼里,沒有小山村荒涼的景象,沒有人煙稀少的孤寂感
我們擁有的是年少的.輕狂,激昂的斗志和熱血的情懷.還未來得及醞釀好心情,我們已踏上那片青土地。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顛簸,汽車終于把我們帶到了目的地一個美麗的小山村。
初步走訪,我們了解到當地的一些主要情況。
我們走家串戶,走訪留守兒童在家的生活、學習等情況,并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學校給孩子們帶去了書籍、文具及衣物等,并在校長的親自陪同下冒雨發放到兒童手中。
實踐內容:我們分別針對該村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和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安全衛生、思想狀況等方面,采取問卷調查、走訪、開辦學習輔導班等方式和留守兒童家庭進行了零距離接觸,調查結果如下:。
幼師幫扶心得體會最新 篇3
這是我第二次來貴州了,在這20xx—6—29至20xx—7—8期間,目睹了當地縣人民醫院半年來在我院的幫扶下,各個相關科室都有了很好的發展。
通過護士長和ICU主任介紹,近半年來他們科陸續收治了各類危重病人,特別是原來需要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的病人只能轉到附近上級醫院,現在很多可以在本院救治了,醫院整體的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明顯提高,轉診率下降,為醫院重大手術的開展以及臨床專科的搶救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當地縣人民醫院ICU基本掌握床邊氣管切開、有創機械通氣,亞低溫治療、鎮靜鎮痛、血氣分析,中心靜脈置管等診療技術。在這次幫扶過程中,完成上腔深靜脈置管實地教學操作2次,病例討論1次,呼吸機使用的進一步探討,搶救一例尿毒癥合并嚴重腦出血患者。
然而,在這次交流幫扶中也發現了很多問題:
1、搶救患者的流程不規范:比如急性腦出血在沒有腦外科會診的前提下,已經提前轉運到ICU,極有可能延誤手術時機,應該立即通知腦外科到急診決定是否急診手術;涉及多個學科時,與患者家屬談話時各自為戰,沒有統一意見,極易造成家屬不滿意;
2、疾病治療的原則以及指征掌握不足:比如腦出血的手術指征以及腦室引流指征,氣管插管指征,氣管切開指征等存在過度治療情況。
3、對疾病治療的理念有問題:比如普通病房把ICU作為一個終點站,病情變化時不能及時的、盡早的請ICU會診;對于各種引流管的作用不了解,比如腦室引流管放置位置太低,導致腦室系統塌陷;顱腦手術后不能及時復查頭顱CT;急診腦出血手術,同時行氣管切開,毫無必要,沒有分清哪個是急診手術,哪個是擇期手術。
4、日常工作規范:醫生護士早上不在一起交班,且醫生交班不準時;夜間醫生口頭醫囑較多;病歷書寫不規范;醫療安全質量、疑難病例討論以及會診制度執行不到位。
5、后勤保障:病區衛生條件較差,蒼蠅較大,護士長已通知后勤保障,但一直沒人來安裝紗窗;到位的設備,不能及時交付臨床,相關負責人也沒有及時跟蹤,比如中心供氧設備以及氣管鏡等設備早就已經到貨,但一直沒有相關部分落實;血氣分析儀和亞低溫壞了,上報了沒有人來及時維修;中心靜脈壓連接器以及有創動脈壓連接器開科就已申請,半年了都沒有落實,化驗室無法進行微生物培養,嚴重影響ICU時常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