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心得體會如何寫(精選3篇)
考試心得體會如何寫 篇1
終于考完啦!豁然開朗。
進考場后到十樓侯考廳教室里坐著。美文和小陳小范交流著自己的緊張情緒。說實話,我本來就不太緊張,看著一張張老臉進來,更平靜。不一會有老師進來喊號,叫到的都去樓上考技能,剩下的先考操作。很遺憾,跟美文分開考,可是我們準考號是連著的。四十人,我選擇坐在小范后面。老師宣布一些事后,就開始發答題紙,一張病史,一張病例分析。然后每個人抽一張卡片,上面是自己的題組號。再按號發試卷。我的是轉移性右下腹痛48小時問診,結果忘了寫考慮闌尾炎。聽說那也有分。病例是感染性休克,大葉性肺炎。肺炎肺膿腫到現在還沒搞清。飛快的速度,總共二十六分鐘啊。終于畫完了。本院的老師收下了試卷。送了口氣。
回侯考廳等啊等,這個時候完全有時間向外求救的,要是走運試題網上有的話就可以對陣下藥了。當時我知道,可是懶得干,覺得應該很快就考了,醫師考試《執業醫師技能考試心得》。結果等了好久,才叫到我的'名字。兩男兩女一起進去考體格檢查,互當model。我一眼看到熟悉的面孔,開心極了。主任不太認識我,一番核查后,開始考試,抽到肺部聽診,膀胱觸診,小腿和膝關節檢查。正好考前有人考過最后一個,看了,所以就得心應手。出來時我開始在幾個房間轉看看操作的家里的那老師在哪,終于發現。等叫到我時,一臉略帶稚氣的女孩拿著我的打分冊,我稍加協商后如愿來到老師面前。穿脫隔離衣,考完很久才想起忘了戴帽口罩。問得題目都是書上的注意事項。
出來等了會又開始考上機,一老師坐在電腦旁,我過去他幫我進程序,選擇題8個。心肺聽診是出來個體表圖,鼠標點擊就出聲,心臟聽診我點出來的卻是肺泡呼吸音,急躁了一會終于問了老師,才知道鼠標的位置不對。接下來答題就順利了。考完基本感覺不錯,不過忘了問分數。
聽說我們醫院昨天考的都過了,分還挺高的。今天題目基本都出來了,完全能作弊。因為手機管得不嚴。
回憶一下考前。
6.15選擇在最輕松的科室轉。開始看人衛版的實踐技能操作書。發現科室早已聚集了幾位同道中人。每天早上最多十點就能回來。他們的書已翻了厚厚一打。而我卻嶄新。可是呀。依舊沉迷于林心如演的美人心計。依舊揮霍時間。直到知道自己7.1考。誰叫我們報名報的那么早呢,開始緊張了。雖不能時時用心,但每天熬到十二點多甚至一點睡覺。
6.30晚上看到一點五十。差三頁結束第二遍。太困。
7.1早上起來看完那三頁,把視頻又看了一遍。這時我已不再為人衛的視頻好還是協和的好而糾結了。
直到考試看了一遍病史,二遍病例分析,三遍體檢和操作。有的結合了一下診斷書看。至于考官用的評分標準,開始很是新鮮,打印了一份后來覺得太老,也沒看。事實證明我是對的。
好了,休息休息,準備理論了。
考試心得體會如何寫 篇2
我叫,是一名在讀本科生。由于準備出國讀研究生,我在20xx年的7月來到武廣VIP定制學習中心報名參加了一期45天的5人班培訓。在參加這一期培訓之前,我從未接觸過雅思考試,對考試的形式和內容沒有絲毫的了解,可以說是一張白紙。我的英語基礎不是非常出眾,CET4586分,CET6512分。經過1個半月的培訓,我在11月的雅思考試中考出了7分的成績,除了自己的努力,離不開老師的幫助。
雅思考試分為4個部分,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聽力、閱讀、寫作和口語。我個人的經驗認為,雅思能否拿到高分,關鍵在于聽力和閱讀要拿到高分(也就是兩項要在7分左右),寫作和口語要保證一個穩定的成績(兩項最好不要低于6分)。根據中國學生的一般情況,也是聽力閱讀這兩項輸入性的單項分數較高,寫作口語兩個輸出性的項目分數較低。同樣地,我覺得在雅思學習的過程中聽力和閱讀的取得大的進步要比寫作和口語容易的多。我的聽力閱讀都考到了。7.5分,寫作6.5分這個成績我個人還是很滿意的,但是口語沒有發揮出最好的水平,只有5.5分。
聽力沒有別的訣竅,主要就是要多多練習。最好的練習方法就是聽寫,也就是聽錄音,寫下錄音稿。做這些不難,但是要堅持下來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實力是決定成敗的基本因素,但是聽力考試也有它的技巧。雅思聽力考試不同于托福考試,是可以提前瀏覽考試題目的,所以一定要學會把握題目的關鍵詞,帶著問題去聽段子。聽聽力的時候心態一定要淡定,如果有一個題沒聽清也不能慌亂,果斷放棄去聽后面的題,把損失控制到最小。
數學是多功能學科,邏2113輯性、系統性都5261很強。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應該有比較科4102學的學習方1653法。方法得當,可以“功夫不負有心人”,事半功倍;方法不對,就會“費力不討好”,事倍功半。學習有效果,就會越學越有興趣;學習成績總是提不高,就會慢慢喪失學習信心。是否掌握較為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成敗的關鍵。特別是剛跨入新學習階段的一段時期內,隨著學習科目的增多和學習節奏的加快,更要及時調整學習方法,使之適應新階段的學習要求。否則就會掉隊,就會落后。我們應該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掌握較為科學的學習方法。結合多年的教學體會,我們認為,較為科學的學習方法,主要體現為下述五個基本環節。
一、作好課前預習,掌握聽課主動權
“凡事預則主,不預則廢”。課堂就是戰場,學習就是戰爭,不能打無準備的仗。如果第二天有數學課,第一天就要進行充分準備。一方面要通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看看哪些是懂得的,是已經學過的知識;哪些是不懂的,是要通過老師講解才能理解的新知識。把不懂的部分標注清楚,進行初步思考,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另一方面還要對教材后邊的習題初做一遍,把不會做的題做上記號,一起帶到課堂去解決。這樣做,就會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掌握聽課的主動權,提高聽課的效果。長期堅持預習,還能培養讀書的習慣,形成自學的能力。
二、專心聽講,做好課堂筆記
聽課要提前進入狀態。課前準備的好壞,直接影響聽課的效果。正式上課鈴聲未響,老師尚未走進教室之前,就該把有關的課本(包括筆記本,練習本)和文具事先擺放在桌面上,等待老師的到來。不要指望老師站在講臺上等大家慢慢翻箱倒柜,找這找那。老師進入教室,就應該帶著預習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專心聽講。還要掌握老師講課的規律,圍繞老師講課質點,積極思考,踴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特別是課堂練習和課內作業,要爭取回答得又迅速又準確。還要抓住老師講課要領,做好課堂筆記,記下老師講課的要點,重點、難點、關鍵和典型例證。還要記下尚未聽懂的問題,以便課后繼續鉆研或是請老師給予輔導。
三、及時復習,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復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復習時,要再次閱讀教材,回想當天所學的內容,追憶老師講課的過程,再現課堂所學的知識,讀懂老師已講的例題,(這些例題通常對完成作業有較強的啟發和示范作用),理解和記憶基本的定義、定理、公式、法則(這些就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點)。當天及時復習,能夠減少知識遺忘,易于鞏固和記憶。經常復習能使知識系統化、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只有系統化了的知識,才有利于運用,才有利于實現從知識到技能的過渡,才有利于掌握更新的知識。復習要有計劃,既要及時復習當天功課,又要及時進行階段復習。
考試心得體會如何寫 篇3
利用暑假的時間,認真閱讀了《教師如何寫教育論文》一書,受益匪淺,隨感而發。
一、選題要適當
選題是否適當,直接關系到學術論文的價值大小和寫作的成功與否。因此,確保選題沒有毛病,應該是論文寫作首先要考慮的。一般而言,在有研究價值的前提下選擇較小的題目。小則容易出新,容易寫實、寫好。有些大題目,則可以分成幾個小題目來寫,使論點更明確、內容更集中、論述更深刻。不要動不動就是素質教育、均衡化之類的,而是應該從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出發,把素質教育、均衡化這些宏大命題具體化。其次,不要求全求大,一篇論文不可能窮盡所有問題或一攬子解決所有問題。就當前廣大教師的實際情況而論,因一般教師難以集中很多的時間、精力來搜集資料,研究、撰寫題目較大的文章。
怎樣才能做到從小處入手、以小見大呢?
第一,教師寫論文應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態。教師的論文不是教育理論的“高端”發現,而是要強調教育理論的“終端”運用和結合實踐的創新。而要注意觀察和思考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從中發現研究的問題,因為課堂是教師最好的實驗室。教師要善于獨立思考,打破思維定式,不人云亦云,不迷信專家。這樣才會有所創新。
第二,可以對選題的研究范圍進行限制,或者從縱向上來截取,或者從橫向上來攝取,應該根據自己的教育實踐,選擇一些小的題目進行寫作。
二、論證要清晰科學
觀點是論文的靈魂和統帥。一篇論文如果在觀點上有失誤,立論的根基不穩,其價值如何或有無價值,就值得懷疑了。論文在觀點上容易出現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幾種:基本觀點錯誤,論文從總體上站不住腳;觀點偏頗,未能客觀全面科學地認識問題;觀點不夠鮮明,要說明什么心中無數;觀點陳舊,人云亦云,毫無新意;思想空泛,認識膚淺,缺乏深度;觀點與材料不合,論點論據不夠和諧統一;觀點自相矛盾,前后說法不一。
列小標題無論對讀者閱讀,還是作者本人寫作,都有指導作用。建議基層教師寫論文要先列小標題,一篇論文分成幾塊來寫,做到心中有數。小標題最好是句子而不是短語,至少二級標題必須是句子。因為短語的意思是不明確的,跟著短語寫會跑題。只有把小標題列好了,才能保證在組織文字的過程中,能緊緊扣住文章的主題和結構。
談問題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要有分寸感,注意避免片面性。不要把話說絕對、說過頭。常會見到有的文章對所要闡釋的問題、方法等的意義或作用等強調到不恰當的地步。如論述培養發散思維,就一味突出其重要性,似乎只有這樣做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同時又貶低其他,好像求同思維和它是對立的,是傳統的落后的教育思想的產物。再如談到多媒體教學時,就無限地夸大其作用,好像它把教學的規律也改變了,只有這樣才顯示了教育的現代化。寫教育論文,同樣不能靠貶低其他來抬高自身,切忌抓住一兩點而不及其余。
三、行文要有個性
首先要求語言準確。準確就是要符合客觀實際情況,做到沒有差錯。“準確”是從總體上要求語言講求科學性和邏輯性,能準確地表達論文的內容和思想感情。論文中用詞和造句必須恰如其分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并能如實、貼切地表達作者的意圖和思想感情。
其次行文切忌套話連篇,盡量避免使用過于口語化的語言。第一,要明白,可以使讀者少用精神去猜;第二,要簡潔,可使讀者少用時間;第三,要生動,可以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讓讀者或評者樂意讀下去。常見的毛病有:一是表達不明白,特別是引用外國資料時,譯文不通順,晦澀難懂。二是煩冗。隨便用詞、意思重復,啰唆冗長。這往往在長句中容易出現。句子一長,主、謂、賓語這些句子的主要成分就會淹沒在次要成分的堆砌中,使人如墮霧中,難辨其向。能少說一句話就少說一句,能少用一個字就少用一個。同樣的內容,用很少的文字就可以表達出來,不僅能使語言更加簡練,而且還會使文章避免平鋪直敘,富有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