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總結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高效課堂總結的心得體會 篇1
陳立老師說:與其說高效課堂走的是一條顛覆之路,從理念到行到的顛覆之路毋寧說我們老祖宗的任何一個理念都沒有顛覆,我們只是在做回歸,做減法。將有關教育和教學多余的東西剪掉,將“以人為本”落實到每一處。我們在行動上做顛覆,卻在理念上走向回歸。
陳立老師又說:老師們被要求做高效課堂,專家的理念聽起來都不錯,可是操作性卻不強。
看到這里我想到我們的導學案,導學案到底該如何高效的使用,我們使用導學案,都要做到哪些呢?又想到了放假前武樹濱校長做的講座,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差異性,我有點迷茫,導學案,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
陳立老師和武樹濱校長都談到:要將四個東西還給學生,把學習目標還給學生(解決學生要學什么樣的問題),把學習流程還給學生(教會學生提煉學習方法,實現學習能力提升),把學習檢測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學會自我校正),把學習評價還給學生(教會學生提煉學習方法,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
學生拿到導學案,必須對三個問題有明確的回答:學什么,如何學,學的如何?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對學生的學案進行設計,那么教師如何去設計學案,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生自學的能力。
學案的設計,首先讓學生知道,我要做什么,我要學會什么,我要掌握什么,我要怎樣進行評價等,也就是老師們經常說的教學目標的確定。在我們的課堂中,往往對教學目標忽視,學生不知道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什么,掌握什么,稀里糊涂。而學案教學目標的設定,就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使學明明白白的上課,抓住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課堂的流程一節中,陳立老師談到一個教學中常見的誤區:知識點的累加=能力提升,這種誤區會產生類似“做100道類似的題可以提升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這樣的認識。
說實話,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數學題,如果不進行大量的練習,學生怎么能夠很好地掌握。比如說五年級上冊開課要學習小數的乘法,如果學生不在課前對整數的乘法有一定的復習,在課堂中,這節課你就不需要做什么了,光給學生復習這部分的知識了。有的'老師說,這是你的孩子對知識的掌握不牢靠,才會出現的。不要忘記,知識都是有一個遺忘的過程,孩子們又不是天天使用乘法計算,就是在家里需要計算,現在又有幾個人,用筆算,拿過手機打開計算器,又快又正確。所以說,在課前讓學生進行各種整數乘法的計算練習,同時對于計算題,采用每周一次小測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寫到這里,我又在想一個問題,導學案適合小學生嗎?適合每節課嗎?說實話,導學案的使用,我沒有做到每節課都使用,我只是使用到一些可以通過轉化思想、代換思想等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給學生設計適合他們自學的學案,再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隨機進行指導。比如說,五年級上冊第一、三單元的小數乘除法的教學可以通過導學案的使用進行教學,因為他們可以轉化為整數的乘除法。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簡易方程,我認為,開課就不適合用學案進行教學,因為方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孩子們對這一部分的知識處在一個朦朧的階段,我認為這樣的課型,可以采用學案和講授結合進行,可以加深學拿過手機打開計算器,又快又正確。所以說,在課前讓學生進行各種整數乘法的計算練習,同時對于計算題,采用每周一次小測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寫到這里,我又在想一個問題,導學案適合小學生嗎?適合每節課嗎?說實話,導學案的使用,我沒有做到每節課都使用,我只是使用到一些可以通過轉化思想、代換思想等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給學生設計適合他們自學的學案,再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隨機進行指導。比如說,五年級上冊第一、三單元的小數乘除法的教學可以通過導學案的使用進行教學,因為他們可以轉化為整數的乘除法。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簡易方程,我認為,開課就不適合用學案進行教學,因為方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孩子們對這一部分的知識處在一個朦朧的階段,我認為這樣的課型,可以采用學案和講授結合進行,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的掌握。
導學案到底應如何設計,陳立老師和武樹濱校長談到的都很籠統,什么目標的確定,什么五步三查,什么習題問題化、問題任務化、任務展示化、詳案變簡案,簡案變提綱等等,具體怎樣操作,沒有細說,只能是自己在工作中琢磨了。
其實,我對武樹濱校長的評價挺感興趣。只是在講座中,武樹濱校長講得太快了,沒有好好地消化掉。
這些評分的方法這學期我想借鑒過來,到時和各科老師商量商量,怎樣和我們班現有的評價機制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進行評價,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積極性。
高效課堂總結的心得體會 篇2
一、語文教學要緊貼學生實際
語文教學是靈活的,應該按照學生的年齡實際、學習實際和教材的實際來教學。我現在所教的是小學三年級,因此在我以后的教學中更應該重視學生的讀、說、背誦,規范學生的書面語言,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等方面的基礎上,切實考慮學生實際,貼近學生實際,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二、教學評價的鼓勵性
每個人都渴望被肯定,獲取贊揚。學生更是如此。表揚并不是優等生的專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盡量挖掘學生的進步之處和閃光點。比如武鳳霞在評價學生時用“我很喜歡、我很欣賞、你的想法很獨特、你的這個詞比我想的那個好等這樣的語句評價學生,使學生在老師的評價中獲得自信,在點滴的進步中得到自信,激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超越自己,
還有一種普遍現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有一些學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為什么不敢舉手呢?是真的不會還是……其實我們也知道他們不敢舉手的原因是擔心回答錯了被同學笑話”。對于這樣的學生怎么辦呢?放棄?還是……我是這么想的,對于這類問題老師應該充分了解他,將一些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
如果回答的正確,應及時加以鼓勵;如果回答錯了,教師應該分析原因抓住其中的一點或幾點給予肯定,不要直接否定或者一味的去批評,說一些傷害學生自尊的話,那樣“更”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更”不敢回答問題了。教師應改變一下方式,激勵,肯定,那怕沾點兒邊都好,如:再詳細一點就更準確了,雖然你的回答不是很準確,但是你很勇敢的表達了自己的理解……鼓勵,肯定的`話語,使他們在錯誤中進步。
三、對話教學的策略
對話呈現的是一種積極靈感動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的相互造就這句話。學生的激情是無限的,只是隱藏在內心深處,需要我們用熱情去激發,課堂上的孩子們總是熱情奔放,活力四射的。
1、營造親和力的對話氛圍
學生能夠喜歡你,說明老師懂得與學生對話的藝術。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快樂、放松;委婉的語言讓學生感到親切、被尊重;含蓄的批評保護的學生的自尊心。在對話中,點燃學生的激情,教師要真誠的把學生看做心靈上的朋友,學生則會把你當做靈魂的親人,這樣學生就會在輕松地對話中學到知識。
2、創造人格平等的對話精神
教師要主動的和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師生關系,使師生雙方相互之間產生一種無法擺脫對方的吸引力。在這種場境中,即使教學傳授的知識較為復雜、較為深奧,學生接受起來也會覺得是十分容易和十分愉快的。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使我懂得,有效課堂的提高時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今后要給自己充電,利用課余時間多讀書,做好讀書筆記,使自身的知識不斷積累;在教學時認真解讀文本,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設計適合自己的教學設計;養成課后反思的習慣,在反思的過程中使自己提高;要求學生每周北兩首古詩或是精彩語句,使學生像駱駝一樣不斷汲取知識。
高效課堂總結的心得體會 篇3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然而在我們的實際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一直處于無效低效的困境之中,課堂的低效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考。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少同行都在艱難地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開展“高效課堂”研討,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兩個減輕兩個提高: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課堂呢?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并積極思。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應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采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化,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后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后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于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應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松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么和要他們怎么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第六、積極實施小組互助學習制。現階段,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也是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學難以推行的現實條件下,在班內實行小組互助學習可以說是一個最佳選擇。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可以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發揮優秀學生的優勢,積極推行學生互助機制,同時,教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業分層布置制度。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布置啟發性、思考性作業;
不布置重復性作業,布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
不布置繁難偏舊作業,布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布置的作業數量要少,質量要高,要避免進入“教師隨意布置大量作業——學生應付作業——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布置過多作業——學生再應付作業”的惡性循環,消除教師無暇顧及教學內容的研究和設計、無暇顧及研究學生的現象,從而解決學生不堪重負、疲于應付、厭學情緒滋生等問題。因此,加強作業的管理與指導,避免超負荷、重復性、低水平的作業,給每個學生留有充分自主發展的余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由之路。(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