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精選30篇)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
為了更好地做好20xx年五端午節假期的安全教育,普及學生的安全知識和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確保師生能過一個安全、健康、愉快的端午節假期。20xx年6月11日下午接源小學開展“端午節假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活動。
活動由各班班主任主持,主要包括:
一、過平安健康的端午節,師生須注意防溺水、交通安全、用電安全等,其次,學生在沒有經過家長的同意,不得在外留宿;
二、過文明充實的端午節,不進營業性網吧、游戲廳、KTV等娛樂場所,遠離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
三、學會科學合理安排假期的休息與學習時間。
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原則上不能離開中山,更不要到中高風險地區。堅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1米社交距離、個人衛生),牢記防護“四還要”(口罩還要帶、社交距離還要留、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通風)。
為了加大安全教育宣傳力度,學校通過校園廣播等途徑積極宣傳,印發《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提醒廣大家長引導孩子注意防火、防盜、防詐騙、防溺水、防疫防人身侵害、防交通事故。
通過此次假期前安全教育活動,接源小學全體師生緊繃節日安全這根弦不放松,安全無小事,防患于未然,確保全校師生能平平安安地度過一個安全幸福的.端午節假期。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是端午節,我準備親身體驗一下包粽子。
奶奶在旁邊為我指導迷津,她先叫我打米,然后把米洗得潔白無暇,然后將米放在清澈見底的水中泡漲,等到幾個時辰后將米撈起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正在我望眼欲穿際,爺爺終于從街上回來了,背簍里裝著來一大串竹葉。我興高采烈地說:“準備好了,開始包粽子啦!”只見,奶奶將竹葉卷成了一個三角筒,然后把糯米放進去,接著蓋好葉子,用棉線纏好。一個完整的粽子就包好了。看奶奶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我也覺著奶奶的樣子包了一個,可是三角形不像三角形,四角也說不上來。逗得奶奶哈哈大笑。
該上鍋了,奶奶端著粽子,一個一個地把它們放下去。然后升起熊熊大火,一會兒就聽見粽子在鍋里唱起歌來。我忍住口水在旁邊足足等了三個小時,終于聽到奶奶揭鍋蓋的聲音。我以閃電般的速度坐到椅子上,香噴噴的氣味迎面撲來。奶奶還沒有把粽子端上桌時,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搶了一個,狼吞虎咽地吃起來,邊吃還邊自言自語地說:“真好吃!”
粽子真好吃,我愛吃粽子,也愛過端午節!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3
吃粽子是五月五端午節的風俗,也是留念詩人屈原的一種方法。每到端午節前夕,人們就包起粽子來。聽奶奶說,粽子有許多形狀: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等。粽子的口味也多種多樣,有紅棗粽、蛋黃粽、板栗粽、豆沙粽、肉粽。
轉瞬端午節要到了,奶奶又開端包粽子了,我興致盎然地圍著她。只見她拿出準備好的資料:一大疊青青的粽葉,一大盆醬油拌過的糯米,一大盤醬油浸過的肉。奶奶先給我做演示:她拿起幾片長長的葉子,將粽葉放平,折起一個角,把米裹進去,然后用粽葉蓋起來,三兩下就把米裹得結結實實,再用線繞過來繞過去綁好。
看著奶奶包的美麗的粽子,我刻不容緩地開端測驗自己包粽子。我選擇了兩片巨細差不多的粽葉,學著奶奶的姿態認真地包起粽子來。我把粽葉放在左手,又用右手壓了壓,從大盆里舀了一點米,小心謹慎地倒在葉子上。接著,我將粽葉折起來包住小米粒,可是米粒不聽話,我一動,它就往外流,簡直是一群小魚正在逃離鯊魚的嘴巴!第一個粽子以失利告終。為什么奶奶那么簡單,我卻不會?合理我嘟囔著的時分,奶奶告訴我:“包粽子是個技術活,既要包得美麗,又要包得嚴實。你再調查調查,左手一定要拿得穩。”聽了奶奶的話,我再細心地調查了一次。第2次,我愈加詳盡,動作盡管慢了點,可是總算包好了!一個完美的小粽子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拿了一條赤色的線,在奶奶的協助下把小粽子裹好,放在了桌上。小粽子如同在說:“小主人,謝謝你,把我做得那么美麗”。
我也學會了包粽子,我要給自己點個贊!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4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5
說起端午節,我的話匣子就關不住了。因為去年的端午節,我就親自嘗試了一回包粽子的喜悅。別急,你聽我慢慢說吧!
去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要吃粽子的,這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聽到吃的東西,我的興趣就上來了。爸爸話鋒一轉,說:“可是,今天可不能吃白食。你也要親自動手。”
聽完爸爸的說教,我就忙乎開了。不就包粽子嗎?這還能難倒我,爸爸也不想想,他女兒可是一頂一的聰明。開始包粽子了,我既興奮又緊張。聽別人說,粽子包的好壞可以檢測出一個人的細心程度。哎,真不知道我會有什么杰作。雖然表面上我信心滿滿,可心里還是在打鼓,畢竟我從來沒有包過呀!
姥姥給我示范了一遍,我就手忙腳亂地做了起來,先把三片粽葉疊在一起,接著折成漏斗型,然后裝入糯米,可是困難來了,我把糯米放進去之后,這些淘氣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跑出來了。我左看看,右看看,還是沒有發現什么蛛絲馬跡。姥姥一看我的動作,就知道出現了什么問題,連忙說道:“小楓,你的漏斗尖角有一個小洞,糯米就是從那里出來的。”我趕緊把漏斗尖角捏緊,這下糯米娃娃就老實多了,全部呆在了粽葉里。我自言自語地說:“姥姥真不愧是粽子專家。”我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在我包的粽子里放上了一枚硬幣。誰吃到了我包的這個粽子,就能夠財源滾滾、好運連連,喜上加喜……
粽子包好后,接著就是放進蒸爐里蒸了。我趕緊把我包的粽子和姥姥、爸爸媽媽的粽子混在一起,沒過多長時間,粽子就可以食用了。我們每個人手拿一個粽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慢慢地解開粽葉,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進去,發現里面全是剁碎的豬肉,害得我白高興一場。我仔細地盯著大家,外公吃到的是豬肉粽,姥姥吃到的是豬肉粽,爸爸吃到的也是豬肉粽,只有媽媽吃到了硬幣。這可把外公、姥姥,爸爸都給震得大吃一驚。我告訴了他們真相,是我把硬幣放進粽子里去的。
他們聽完我放硬幣的原因,都樂得哈哈大笑。這次勞動體驗,讓我感受到了快樂,讓我吃上了滿口噴香的粽子,真值。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6
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可熱鬧了!插艾葉、包粽子、做香囊……我家也不例外,今天一早,房間里就彌漫著一股濃濃的粽香味,奶奶早已準備好包粽子了。
只見綠油油的蘆葉、雪白的米粒、讓人垂涎欲滴的紅燒肉、還有一些豆沙和紅棗靜靜地躺在盤子里。我看著奶奶的動作,眼花繚亂,幾秒就做完了,我吵著讓奶奶教我。
粽子很美味,今天我一定要嘗試做一個。我先用蘆葉折一個小角,角要正正好好,折大了,米粒會從小角的縫隙里漏出來,折小了,米就放不下。我算好角度,折了過去,手指按在手里,接著我把一半的米粒倒進去,第一步就好了。
接著,我把一塊沾滿汁的紅燒肉放了進去,我又用另一只手把剩下的米粒倒了進去,第二步又好了。
最后就是把蘆葉蓋上去,用繩子系好,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有點難,系繩的時候,我不知道先從哪邊系,手忙腳亂,就求助奶奶,奶奶幫我托住,我小心翼翼地從這邊繞到那邊,在打上一個蝴蝶結,一個可愛的粽子完成了。
我越包越熟練,不一會兒,我和奶奶把各種餡兒都做完了。接下來,就是煮粽子了,奶奶把粽子放在水里,“咕嘟咕嘟”,粽子的香味全散發出來了,看著香味彌漫了整個房間,我饞得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一煮熟,我就讓奶奶幫我拿一個,我剝開墨綠色的蘆葉,只見雪白如玉的米飯和色澤鮮亮的紅燒肉誘人極了,我大口的咬了上去,粽葉的清香,混著米粒的甜味,和紅燒肉的咸香,那味道無與倫比。
我們一家人吃著我和奶奶包的粽子,開心極了!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早上我在看奶奶包粽子,你可千萬別看那粽子小小的一個,但做起來也是需要好多步驟的。
第一步,我們首先要把粽葉洗干凈,在鍋子里煮透。
第二步,我們要把糯米洗干凈,瀝干再把調味料放在一起,并且要充分攪拌均勻。
第三步,我們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包粽子的手法各式各樣。比如奶奶包的斧頭粽,就是先把兩張粽葉疊在一起,并把它們卷成一個圓錐形,然后放入一點糯米,在中間放入一塊又大又香的五花肉,再用一些糯米把它給蓋起來,用粽葉包上后,用繩子一圈圈地繞起來,不讓小糯米們從縫隙間“逃”出來。
現在我們就可以開始煮粽子了,煮粽子的時候香味可以相飄萬里。我這只小饞貓早已在旁守候多時,時不時的掀開鍋子看看好了沒有。
奶奶包的粽子就是好吃!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8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舉行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但是我最愛的是包粽子。早晨,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粽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洗干凈,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粽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粽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開始包粽子啦!媽媽先拿出兩張粽葉,把它卷成一個圓錐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塊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蓋好,然后再拿筷子攪勻、折好,再用繩子捆住就好了。我看完媽媽的示范后,就小心翼翼的開始學包粽子。我照媽媽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葉子碎了,但是糯米沒漏出來。然后我用繩子把粽子捆緊,我想把粽子捆緊一些,結果葉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這混亂之中我沒把粽子包好,卻把糯好灑了一地。我并不灰心,俗話說得好一回生,兩回熟嗎,我又細心的包起了粽子。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于包好了,我把它叫做“矮冬瓜”粽子,因為它很小,也很矮。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過一個多小時后,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粽子,咬上一口,啊!真香啊,這種味道我到一輩子都忘不了,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通過這次學包粽子,我體會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誠心、細心、恒心、堅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滿意的結果。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9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后,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著長發,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么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后自投于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尸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粽葉包米的東西——粽子喂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粽子清香,于是趕緊洗涮,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粽子。我想:為什么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么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并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里,還有那個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粽子的好胃口。
這個端午節我過的真開心,我真希望現在的每一天都是端午節,讓我每一天都吃到美味可口的粽子!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0
一天早上爸爸問我:“端午節吃什么?”我說:“吃粽子。”爸爸說:“今天我們去奶奶家吃飯吧。”
到了奶奶家,我們看到奶奶在包粽子。我也迫不及待的去包了,我左一包右一包。我說:“粽子包好了。”媽媽說:“你這粽子連吃都沒法吃。”爸爸過來教我,我照爸爸的樣子包好了一個粽子。
今天我覺得包粽子很有趣。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1
端午節的下午,一股香味把我從客廳引入了廚房。
媽媽在廚房里忙個不停,走近一看,原來媽媽在包粽子,我對媽媽說:“我也要學包粽子!”媽媽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我:“就你?行嗎?”我說“你別小瞧人,我包好了你可別感到驚訝,走著瞧!”
我學著媽媽的摸樣,把葉子彎成一個三角形,隨便抓了一把米放進去,把線一拉,我的第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媽媽指著我的粽子笑了起來:“你這叫粽子?米全部都漏出來了。”我看著“粽子”紅著臉低下頭,我粽子的首秀宣告失敗。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2
我喜歡乞巧節,喜歡清明節,喜歡重陽節……但我最喜端午節。其中我認為包粽子最有趣。
一進教室,哇塞!好多東西呀!都是包粽子的材料,有雪白的糯米、紅彤彤的甜棗、長長的粽葉和五顏六色的繩子。這時看的眼花繚亂。
今天我們坐我們班要包粽子了!老師先給我們示范,首先把就一圈從圓筒形,再用勺子挖出差不多的糯米,放兩個紅紅的蜜棗,然后再沿著三角形把粽葉包完,最后用一根繩子。我心想:不就是包粽子嗎?這有什么難的。
我開始包了,可是不料,我去放蜜棗呢,糯米流出來了,原來是米放多了。我準備包第二個,這一次包好了,可繩子又不會記的了。“我不包了。怎么每次都包不好?”我說道。忽然我想起媽媽對我說的話:“失敗是成功之母。”于是我一次一次包。終于包好了。我太開心了。看著這個可愛又漂亮的小粽子,高興的一蹦三尺高。
端午節真有趣,我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快到了,所以我們班主任――黃老師就舉辦了一個節目,就是――包粽子!
我覺得這個節目黃老師舉辦得非常有意義:
一、我們可以學怎樣包粽子;
二、可以包給家長吃;
三、我們可以繼續把端午節給傳承下去。
首先:我們要把粽子葉、粽子繩、糯米、紅棗紅豆綠豆等等的材料全部都清洗一下。然后再泡一下。要把糯米泡到像煮熟的米飯一樣軟。紅綠豆最好泡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紅棗要清洗干凈。這樣第一步就完成了。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4
我在家沒事的時候,打開冰箱,想拿瓶飲料,突然,我看到冰箱里凍著的粽子,便想起那天我和媽媽包粽子的時候,我給大家講一講吧。
媽媽以前沒包過粽子,所以今天我和媽媽共同學習包粽子。我們先把材料準備好—糯米、粽葉、紅棗、花生。一切準備就緒,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兩張粽葉,把它卷成一個圓錐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一顆大棗,然后又放了一些糯米蓋好。我心里想,包粽子這么簡單呀,可是接下來我就高興不起來了。這小小的粽葉太調皮了,一點不聽我的話,當我捏住左邊,右邊開了;捏住右邊,左邊開了;捏住中間,兩邊又都開了。哎!這時我恨不得變成章魚哥!最后在媽媽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只是那形狀真有點對不起觀眾。媽媽其實包的也不怎么樣,我不想就這樣輕易放棄,繼續小心的包著粽子。因為這種堅持不懈的力量,我和媽媽終于把所有的粽子包完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我感到十分幸福。
包粽子真是一件快樂的事。同學們,你們也來一下包粽子的樂趣吧!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5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為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要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擦雄黃、戴香包,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
媽媽為了讓我體驗端午節的氣氛,和我一起參加了宇佳廣場舉行的“父愛粽如山,親子包粽子”活動。工作人員給我們講了活動規則及注意事項,然后將準備好的原料:糯米、粽葉、紅棗、葡萄干、花生給我們每組端過來一份,并給我們做了簡單的講解,我聽著覺得很簡單,可是我自已包時,手就怎么也不聽使喚,后來媽媽告訴我,粽葉要做成一個的圓錐形,但我包時,下面總是有一個洞,我左右觀察,終于把粽葉捏的沒有洞了,我往里面放了少放許糯米,接著放紅棗、葡萄干、花生,然后把它包起來,可無論我怎么折,總是做不好,不是這兒漏了,就是那兒破了,我氣的火冒三丈,只好求助媽媽,媽媽告訴我:“堅持就是勝利,媽媽來教你”,我看著媽媽那么輕松的就包成了一個漂亮的粽子后,我學著媽媽的步驟,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終于包成了一個像樣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終于在規定的時間內我包好了十四個粽子,看著包好的粽子,十分自豪,雖然包粽子過程很辛苦,卻很開心,媽媽的話又再次浮現在我的腦海“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堅持。堅持才是勝利!”
我次“親子包粽子”讓我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讓我吃到了滿口噴香的粽子,真值!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6
今天我和奶奶一起坐車到鄉下去包粽子。
我們準備梅干菜和肉,準備包梅干菜粽子。粽葉已經浸泡好了,奶奶清洗了粽葉和米,再往米里面加調料醬油、鹽……一切準備妥當,我們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把粽葉圍成一個三角形,握在手心里,舀進一勺拌好調料的米,再把梅干菜和肉放在中間,上面還得鋪上一層米,然后把長長的粽葉折下包裹住菱形的“米”,最后用繩子一圈圈綁起來。這樣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做成了。我有模有樣地照著奶奶的樣子做了起來,可試了幾次都失敗了。包粽子還真是一個技術活!
沒一會功夫,奶奶就包好了許多粽子。我們把10個粽子系在一起放入鍋里煮,我在廚房里幫奶奶燒火。四十分鐘左右一陣陣淡淡的清香飄來。奶奶說:“再過幾分鐘,我們的粽子就熟了。”我忍著口水焦急地等著。我們用小火差不多悶了五分鐘后,粽子終于可以出鍋了。
奶奶打開鍋蓋,粽子的香味撲鼻而來。奶奶給我剝了一個放在碗里,一口咬下去那潤滑的糯米和梅干菜的清香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7
老人們說,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是腰上掛著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鐘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愿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于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采,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伙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采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伙伴們競賽,看誰采的多。箬葉采回家后,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里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肉買來后,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著,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后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著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后,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直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舍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說著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該是多么多么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拋到那只手,一下子又這只手抓抓,一下子又那只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嘗著,各自分享著自己的喜悅!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粽子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8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這一天主要吃粽子和雞蛋。今年的端午節我也要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需要先泡米和粽子葉。最好泡兩天一夜,那樣泡出來的粽葉好包,不容易碎。媽媽開始教我包粽子,媽媽給我做了一個示范。先用粽葉做一個三角形的碗,把里面裝上米,用手按壓,按的結實一點。再包一層粽葉,纏一些線,把他綁結實。我也包了一個。結果我剛要纏線,可是米從三角縫里漏了出來,嘩嘩的流,媽媽差點笑岔了氣。我包了幾個丑丑的粽子,像一個個蘿卜,我想我得好好包,包好看一點。我看媽媽的也掉米了,我也笑了,原來媽媽也不會包呀!媽媽一下子羞紅了臉。我們哈哈大笑起來。
粽子包好了,我們把粽子放在高壓鍋里,不一會兒,粽子熟了,我聞了聞呀,好香啊,我們拿出來看了看。媽呀,這粽子像一個五花大綁的螃蟹一樣。線太亂了,打不開了,我急得滿頭大汗,最后還是用剪刀剪開了。因為我們都不會包,所以我們不分上下,就分不出是誰包的。這真想分出誰包的好啊,太不甘心了,包下一個的時候,我要慢慢包,不著急,包的漂亮一點兒。
包粽子可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啊,我和媽媽一定要學習包粽子。在下一個端午節包一個好粽子。跟媽媽比比誰包的更漂亮。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9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臨了,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我高興極了,因為很快就可以吃外婆包的粽子,外婆包的粽子非常好吃。甘香可口,放到嘴里馬上就融化了。每年端午節,外婆都要包好幾大鍋粽子給我們吃,雖然外婆包粽子很辛苦,但是看到我們吃粽子時開心的樣子,辛苦也就抵銷了。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還有爸爸,一起回到外婆家。我來到外婆家第一件事,問:外婆,粽子包好了嗎?外婆回答道∶還沒有,才剛剛開始包,要等到今天晚上才有粽子吃?我說:外婆,我來幫你吧?外婆說:好,反正多一個人多一個幫手,你也來包吧!
開始看外婆包粽子的?r候,我就發現粽子的形狀很與眾不同,也不是方方的,也不是圓圓的。我又發現,粽子的形狀有點象圓錐,我就問外婆:外婆,為什么粽子要包成這樣子?外婆說:這樣包的好處是能夠不讓材料露餡。
我一開始包的粽子,全部都是露餡的。接著,包的全都是丑小鴨。最后,我包的粽子終于變成了白天鵝。從露餡進化成丑小鴨,再從丑小鴨進化成白天鵝。這可真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幸好一開始我沒有放棄,要不然,我也不會有白天鵝這么好的成果。
外婆把粽子放入鍋里,煮了十個小時,終于把香噴噴的粽子端到桌上。晚上,我們大家團聚在一條小溪旁,一邊吃粽子一邊談論人生。
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付出會有收獲,我還總結出一條公式:收獲=堅持+努力+付出。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20
年前一大早,撲鼻而來的是一股特別的香氣,好奇的我跑到廚房外一探究竟,只見外公坐在大灶前燒著材火,外婆站在桌子前忙碌著,手在鍋子里捏來捏去的樣子真是逗趣,走近一看,才發現外婆正在在包裹著我平常最喜歡吃的肉粽。
包肉粽看起來真好玩!我充滿好奇心地在一旁看著,外婆看我一副興趣高昂的樣子,就同意讓我也動手做看看。一開始,肉粽被我包成了”四不像”,外婆則在一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提醒我,漸漸的,我越來越懂得訣竅和技巧,只見外婆驚奇地稱贊:“你真厲害!馬上就學會了,呵呵。”另外,包肉粽時總感覺手里油油的,還常黏著一些米粒,就算洗完手,手中還是會留著肉粽材料的味道呢!
一串串的肉粽經過長時間烹煮,起鍋時的粽子彷彿洗了熱水澡,香氣四溢,我迫不急待的拆了顆熱騰騰的粽子來品嘗,美味的肉粽果真一下子就被我吃光了呢!頭一次嘗試包粽子的感覺真是獨一無二,而和家人在年節一同相處的團圓樂更是幸福!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2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人們都會包粽子吃。
我先找來了一些包粽子需要的大葉子,然后從袋子抓了一些大米,準備一個小碗,把米泡在水里。再把大葉子放在一起,在正中間弄成一個立體的三角形,上面寬,下面細細的,像一個自己做的葉子碗。然后把這個三角形滾一滾,再把泡在水里的大米把水弄干,不要有水。接著把大米倒進葉子里面,再在里面放上剛剛準備的大棗,最后把它給包上,再用線把它扎好。接著又包了好幾個小粽子。媽媽夸我包的好看,我心里美滋滋的。
過了一會兒,粽子包好嘍!現在把它放在鍋里,找一個白色的小東西放在鍋上,上面有一些小洞洞,粽子放在這個白色的東西上,蓋上鍋蓋。熱氣直往天上飄,感覺我家的房子上有幾朵小小的云朵,真可愛!
過了一會兒,粽子熟了,我一吃,哇!真好吃!又香又甜,吃完了還想吃,我的口水正滔滔不絕的往下流著,我心里像有一只歡樂又活潑的小鳥在唱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22
端午節那天,我跟外婆學包粽子。只見外婆把荷葉卷成一個漏斗樣,把加了黑豆的米放入漏斗里,加得滿滿的,用筷子在大米里插幾下,再把剩余的一半荷葉裹起來,包成一個三角形,最后三下五除二用線把粽子捆起來,動作十分麻利敏捷。輪到我包了。我學著外婆的包法折來折去,好不容易把大米裹起來了,最后在外婆的指導幫助下,包出了一個又大又丑的粽子。雖然粽子形狀不太好看,但因為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我還是相當開心。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23
六一我和媽媽去超市,看到好多人在買粽子,我問媽媽為什么這么多人買粽子,媽媽說明天是端午節,媽媽問我知道端午節的故事嗎?
我記得老師給我們講過端午節的由來。我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是出國的一位大臣,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屈原眼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而國王又不聽他的建議,去抵抗秦國的侵略,他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他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媽媽說咱回家包粽子好嗎?我很爽快地說:“好,咱包八寶粽子吧”。
包粽子的過程:第一,先把、糯米、紅豆、葡萄干、花生、綠豆、豇豆、蕓豆、玉米粒泡半個小時。這是把粽葉洗洗,造好捆粽子的線。
第二步,包粽子時先把兩片粽葉疊在一起,握成錐形,然后放進泡好的粽子餡,再把粽葉對折過來把餡包嚴用線捆住,一定要捆緊了。因為煮的時候,米受熱會膨脹。
第三步,就是煮了,煮半個小時就好了。
我感覺自己包的粽子比超市賣的還好吃,因為這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自己感覺好嗎。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24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家要按照風俗來包粽子。
過端午吃粽子,是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的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粽葉,顧名思義,是包粽子的葉片,其形狀像一艘小船。我把它卷成漏斗形,放了些糯米,就匆匆包起來。媽媽從我手中接過粽子,說:包粽子要把米壓緊。媽媽給我示范了一下。我照葫蘆畫瓢,包了起來。我使勁壓呀,突然砰的一聲大炮響了,粽葉被炸得屁滾尿流,米粒來了個天女散花。媽媽又告訴我可以用筷子叉一叉,于是我把筷子一股腦往里叉,只聽啪的一聲,粽葉破了。包粽子還真不簡單。
終于,我們包好了粽子,而我期盼已久的是吃粽子。
粽子終于煮熟了,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一個,吃了起來。突然,我大叫一聲:這粽子有毒!
原來媽媽堿放得太多了。
唉,不說了!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25
今天下午,我終于盼到了端午游園活動,我們在室外玩了四個項目,分別是百米長卷、劃龍舟、點雄黃酒和編花環。雖然這些好玩,但是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在室內班級里的包粽子。
在一邊看著的時候,我覺得很簡單,上去自己包的時候,有一種很難的感覺。拿起來卷成一個錐形,這一步如果沒卷緊的話,包的米就會漏出來,漏出來就包不好了。把米裝進去后,把上面的粽葉蓋下來,最后把繩子系上,一定要系緊,不然葉子散了,米就漏出來了。大多數同學都出現了糯米漏了的情況,他們只好重新包一個系得緊的粽子拿回去吃。系繩子也有技巧,粽子是三角體的,每條棱上都有一個卡點,綁在卡點上就不會掉了。
趙老師給我們拍集體照的時候,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粽子,有迷你的,有胖子體形的,有尖鼻子的,還有的像被重物擠壓過似的。我們同學包的粽子,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我們做不到的。
有同學把做好的粽子放進了之前編織好的袋子里提著到處走。突然,一個胖胖的粽子掉在了地上,里面的米全都“跑“出來了,好似一群頑皮的孩子,滿地跑。緊接著后面又接連有五六個粽子趴在地上,與地板親密接觸。這些粽子的“主人”又要重新忙乎了!
包好的粽子當天晚上就被我吃得一口不剩,吃著自己辛苦做出來的粽子,心里別提有多開心了。那晚,我夢見我又回到了包粽子的這個下午,我又快樂地包了一回粽子;在夢中,我又歡快了猛吃了一次。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26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家包粽子。
開始包粽子嘍!昨天晚上,媽媽把粽子葉放在溫水里泡。今天,粽子葉就變成又松又軟的粽葉了。媽媽把米淘了幾下,先用溫水泡了幾個小時,米就變大。拿著粽葉握了一個小三角形的小兜兜里,再把米放在小兜里。里面放一個紅棗,和上糖。然后把葉子對著口折起來,就這樣最后纏上線,就做好了。
一開始我包粽子還很簡陋,簡陋的粽子都要散架了。媽媽哈哈大笑。我得心情像霜打的茄子。這次媽媽手把手地教我包粽子的過程。從丑陋的粽子變成了現在的立立體體的完好無損的粽子。一個比一個包的好看。就這樣一個一個的包下去。姐姐夸贊媽媽包的真好。媽媽笑瞇瞇地說:“你再仔細看看。”姐姐說:“這就是你包的呀!”我對著姐姐說:“這是我包的。”姐姐豎起大拇指說:“你和媽媽包的真是天衣無縫。”媽媽和我笑了笑。我的心情無比的快樂。
蒸了大概十五分鐘,我掀起鍋蓋,一聞,啊!香氣滿屋,一股香噴噴的香氣撲鼻而來,爸爸說:“我吃的粽子是大棗餡的。”我也嘗了一下,粽子香甜甜的。
我們一家四口吃著粽子,看著電視有說有笑的。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27
我的家鄉是一座位于長江口的小島,鐘靈毓秀,風光旖旎,物阜民豐。幾年前,我背井離鄉只身來到上海求學,在這座鋼筋混凝土的都市中,我對家鄉的思念與日俱增,而除了難以割舍的一份親情外,令我難忘的還有那清香醉人的粽子。
在家鄉,端午節一到,家家戶戶都忙著采蘆葉。差不多全村人都出動了,成群結隊的,不久,所有的河灘上都洋溢著此起彼伏的笑聲了。
采完蘆葉,便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看來,包粽子簡直可以說是門藝術:先把采來的蘆葉用沸水煮半個小時,取出后用涼水浸泡,再用刀把葉柄切平,便可以包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可以加入花生、赤豆、紅棗、蜜餞等,比較講究的人家還包摻入咸精肉的“肉粽”,味道自然與眾不同。母親是個精打細算的人,不舍得花錢買紅棗或是蜜餞,更別提包“肉粽”了,只是用過年時余下來的兒兩赤豆包粽子給我吃,但味道也一樣香甜。
粽子的形狀更是層出不窮。最常見的要屬“寶塔粽”,差不多就是一個立體的方錐形,是所有粽子中個頭兒的。還有一些也比較常見,像方粽、菱粽、子母粽等,個個美觀大方,清香可口。而最為匠心獨具的要算“鴛鴦粽”了——把兩個同等大小的粽子用紅線連起來,美其名曰“千里姻緣一線牽”,以示夫妻相互依靠、恩恩愛愛。
家鄉有送粽子的習俗。每年這時,家家戶戶都會提著自家包的粽子走親訪友,相互饋贈。開始或許只是一種禮尚往來,可不知不覺中卻成了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內容。
包好的粽子不僅自己吃、送人吃,還要精心包兒個,用線綁在一起投到河里,以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小時候,天真的我也曾問過母親:“為什么要紀念屈原?為什么要把好吃的粽子白白投進河里?”母親笑笑:“因為他在善良人的心中永遠值得紀念。”當時我對母親的話并不了解,如今想來,卻是富有哲理的。這正是勞動人民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的體現。因為他們的心是雪亮的,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嫉惡如仇,或是從善如流,且永遠是那么地無私,就如同粽子餡中的糯米那樣純正,又不乏蘆葉那般的清香。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28
大年夜的前一天中午,奶奶對我說:“文文,想不想吃粽子啊?”奶奶知道我最愛吃粽子,我笑著說:“當然想吃了。”“那好,咱們現在就包。”
說著,奶奶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糯米和浸洗好的粽葉開始包粽子,我也拿著小凳子坐在一旁跟奶奶學,先拿兩張粽葉,大的可以是一張,然后把粽葉弄成像小碗一樣,再把米放進去,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而且米要放實,如果你喜歡吃肉粽,就在米里面放一小塊肉,然后把粽子葉包實包好,再用線把裹好的粽子扎緊。“要扎得緊一點,要不然粽子不好吃的。”奶奶反復對我說。
真是說說容易做做難,奶奶不一會兒就裹好了一大堆,而我卻一個也沒包好,奶奶看我那吃力的樣子,過來手把手地教我,在奶奶的幫助下,我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雖然樣子不好看,但畢竟是我包的呀,我心里真是太高興了。
奶奶把裹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我在外面玩,一會兒,一股股清香從屋里飄出來,真是香極了。
吃晚飯的時候,奶奶端出了一盆熱氣騰騰的粽子,我拿了一只,那可是我自己包的那只,迫不及待地剝開來咬了一口,哇,真是太好吃了!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29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都喜氣洋洋地按照傳統的習俗過節日,包粽子,插桃枝,艾蒿,在這個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姥姥一大早就起來了,首先要準備材料,米,粽葉,線,蛋黃,吃完早飯我們就開始包粽子。先把粽葉的粗莖剪掉,把好的葉子一片片整齊的疊好放在一邊。姥姥把粽葉卷成了一個圓錐形,再往里面抓一把米,用手摁兩下,再往里面放一個蛋黃,再抓一把米,用手摁緊,再用粽子葉包起來,然后用線捆起來,這樣一個青綠色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學著姥姥的樣子,一步一步的學著,可是我怎么包也不好看,要不就太松了,要不就漏米,要不就太小了,粽子看起來很簡單,可是做起來難啊,真想放棄不包啦,姥姥說:“無論做什么事,不要急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包粽子。在姥姥一步一步的指導下,我學會了包粽子。原來包粽子那么簡單,只要努力,誰都能學會。
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特別開心。
端午節校園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30
今天是端午節,我要包香噴噴的粽子。吃粽子是紀念屈原的。我好期待第一次我包的粽子是怎么樣的呢?
包粽子的材料有:粽葉、糯米、因為我們要包紅棗餡,所以還有紅棗、繩子。
粽子要先拿兩張棕葉,一疊,一折就變成了漏斗形,上面寬寬的,下面卻和上面恰恰相反,窄窄的又細細的,真漂亮!再是裝糯米了,我以為是最簡單的,可媽媽說裝糯米要保證三點:一:要平,平是好看。哼,要好看干嘛?能吃就行了,二:要滿,三:要多,這兩點就是餡多,香!
然后放餡料,把他們用繩子綁起來,變成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太好了,我離包粽子只剩一步之遙啦!好激動啊!我把一個大棗放進去,因為米我放得太多,大棗一下去,有些米都撒了,幸好下面有個盆,要不今天晚上我要跪搓衣板了。
最后一步:用繩子把粽子綁起來,繩子怎么系呢?我隨便系了一個死扣。媽媽說這樣行不通,媽媽手把手教給我,耶,我終于會了,我和媽媽一起包,最后包了好多好多粽子放在鍋里蒸。我好開心,費盡了千辛萬苦,才包出了一鍋粽子。
蒸好了,有很濃的棗香,咬一口哇,粽子又香又甜,吃著甜甜的粽子,心里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