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教材分析心得體會(精選5篇)
四年級語文教材分析心得體會 篇1
最近學習了十七課的《長城》,馬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述,既讓我欣賞到了長城的雄偉壯觀,又讓我學會了一些寫作手法,接下來,就讓我來仔細地分析一下吧!
這篇課文,是運用由遠到近的寫作順序。
剛開頭,作者寫出了遠看長城的景象:“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接著寫出了長城有多長:“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再看第二自然段,這個段落的“高大堅固”是整段的中心詞。是作者站在長城腳下和在長城上近處觀看到的景象,也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所在,通過對城墻頂部的寬度、城墻垛子和城臺的細致描寫,體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和雄偉的氣魄。這是一種由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第三段主要講述的是作者的感悟,他站在長城上,不禁想起了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最后,作者用一句話進行總結:“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這篇課文,作者由小見大,既寫出了長城的細微之處,又讓人從細微處體會到了長城的雄偉壯麗。這樣的寫作手法,我可以學以致用,用到我的習作中,讓我的寫作更上一層樓!
四年級語文教材分析心得體會 篇2
語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文化積淀與發展的過程,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
此次發布的新課標對語言能力的重視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強調以語言運用為基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審美創造以及文化自信的提升。
語文學科從核心素養、課程內容、教學建議等方面做了重大調整:
學科核心素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課程內容: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主題與載體形式,二是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習任務群有三個階段,一是基礎學習任務群,包括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二是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是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
教學建議:教師要準確理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基本規律。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關注互聯網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探索語文教學方式的變革。
總而言之,新課標改革所透露出的發展方向就是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主要體現在素質教育、藝體發展、綜合能力的培養三大方面!老師們都由衷地感嘆道:大語文時代真的來了!在新課標頒布之后,整個小學語文課程會產生很多新的變化。語文的地位已是重中之重,值得每一位老師、家長重視!
四年級語文教材分析心得體會 篇3
《尊嚴》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在一次逃難中,雖然極度疲憊和饑餓但他仍然堅持以勞動換取報酬,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的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和賞識,從而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故事以“尊嚴”為題,含義深刻,給人以啟迪,那就是自尊才能自強,自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文中哈默的形象是通過對哈默的外貌、動作和語言的細致描寫來體現的。
老師根據本文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采用了“品讀式”閱讀策略。首先給學生大量時間進行獨立閱讀感悟,在此基礎上,老師又創設了一個和諧、互動,充滿人性的對話交流平臺,讓學生把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驗和語言的領悟大膽釋放出來,在交流中碰撞、反思、調整先期閱讀的感知,從而自然地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較好的達成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對語言的品味。整節課的教學凸顯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努力確立發展的主旨,遵循教學目標整合的原則,力求避免一段一段地分析理解,在如何促進閱讀的有效性方面作出了大膽的嘗試。
具體說,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線索清晰,重點突出。
在這節課中我們看到課堂教學活動緊緊圍繞“尊嚴”展開,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明白年輕人是在什么情況下講尊嚴的,人物的言行是怎樣體現尊嚴的,杰克遜大叔又是怎樣尊重他人尊嚴的。杰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是課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教學時緊緊抓住這一線索,圍繞杰克遜大叔為什么說哈默有尊嚴這個問題,讓學生在書中畫一畫相關的語句,寫一寫自己的讀書感悟。這個問題的設計,既指向文章內容,又指向對文章中心的感悟,覆蓋的閱讀面比較大,給學生的思維空間也比較大。教師做到了教學目標明確重點,教學時間保證重點,教學環節圍繞重點,教學效果落實重點。
2.情境的創設,拉近了師生與文本的距離。
語文學習要關注過程與方法,這個過程,主要是主體積極參與,加強體驗的過程。教學中,王老師更多的是讓學生主動感受,注意把靜態的文字通過朗讀、交流、探討變成孩子們頭腦中,心目中可感的生活場景,生動畫面,以此去感染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了多個對話情境,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讀書體驗。例:如果此時,你就是一個逃難的人,你會怎么做?如果這個年輕人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什么?學生在感受的同時,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紛紛進入了角色,并毫無保留地坦露心聲,師生、文本與作者的情感便融為一體了。
在讀課文時,先自主讀書整體感悟了解課文 ,再指導學生有層次地去讀人物對話,讀出當時當地的那種感受,讀出自己的體會,直到讀出自己的真情。最后再次回讀,將自己置身于文本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讓理性的語言伴隨感性的形象深深的扎根到學生的精神世界中。整個過程,在拉近師生與文本的距離的同時積累了語言,積淀了情感。
這節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1.課堂上,教師很重視文章內容理性的分析,而忽視了情感的深度體驗,讓我們感覺課上得比較“飄逸”,沒有“讀”到孩子的心靈深處。
2.這節課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了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動就成為了一個空白,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留給我們的空間,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這樣更能有助于體會人物形象。
四年級語文教材分析心得體會 篇4
當我們自己摸、爬、滾、打著走過一年又一年,回首來路,我們感慨著、微笑著、憧憬著、也有好多迷茫與困惑……急需專家的點撥指導。久旱恰逢甘雨時,20xx年8月18日,在區教研室劉主任的精心組織安排下,鹽湖區全體四年級語文教師齊聚解三學校,聆聽了解三學校陳江艷老師對教材的解讀,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教學過程中的疑難和困惑,本次培訓,收獲頗豐。現把培訓體會歸納如下:
一、培訓內容實用性強。
本次培訓分別就四年級教材的特點、各部分的具體編排以及課文教學的策略和方法等作了詳細而縝密的介紹,讓每一位教師對教材有了一個系統性和整體性的把握,為今后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了解了教材特點
(一)以專題組織單元,加強整合。
(二)改進呈現方式,突出導學功能,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單元導語中提示學習內容;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之間有連接語提示學習方法;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中,安排了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的題目; 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自讀自悟。每組課文后面安排了對本組課文詞語進行自查自測的“詞語盤點”;“語文園地”中設置了“我的發現”、“展示臺”、“寬帶網”等欄目。
(三)拓展語文學習的資源,豐富語文學習的'渠道。
1 資料袋。
2 寬帶網。
3 展示臺。
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內外語文學習成果(綜合性學習)的舞臺,激勵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三、明確了各部分的具體編排
(一)識字寫字
1、方式:
(1)隨精讀課文安排。
(2)略讀課文中安排要求認的字。
2、識字與學詞的結合: “詞語盤點”(四年級)
讀讀記記:要求認的字構成。
讀讀寫寫:要求寫的字構成。
(二)閱讀教材
1.精心設計專題,精心選擇課文。
2.全面更新導學系統。
(1)在精讀課文中安排提示語。
(2)改進課后思考練習的形式和內容。
設計課后討論題目的思路——全面考慮提出問題的角度,促使學生思維能力與語言能力同步發展。①復述型問題。②演繹型問題。③概括型問題。⑤想象型問題。⑥感想型問題。
習作能力提高
閱讀教材中尋找機會及時練筆。
(1)根據課文仿寫
(2)根據課文內容續寫
(3)根據文本結構練寫
(4)根據空白點想象補充。
(三)口語交際教材
注意引導:
1、規范的語言。
2、禮貌的交流。
3、虛心的傾聽。
(四)習作教材
1.在習作的類型上,兼顧寫實和寫想象。2.注意激發興趣,讓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3.重視習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4.注意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五)語文園地
“我的發現”:進一步擴展到讀寫方法和習慣方面的發現。關于詞句運用的明貶實褒的語言現象;用熟知的事物進行比照的方法;廣告中亂改成語的錯誤做法。
關于讀書方法和習慣:讀文章時要想象畫面;邊讀邊想提出問題;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認真細致地觀察才能表達清楚。
四、徹悟應充分利用好教材。
我們常說,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教師先要反復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只有下功夫,刻苦鉆研教材,正確地理解每篇課文的內容,明確編者的編寫意圖,作者的情感以及學著的學情才能充分地利用好教材的資源。
總之,通過這次的教材培訓學習,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課前必須要吃透教材,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走進文本的過程,既要平等互動,又要充分調動學生對文本探究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心靈發生碰撞,達成情緒上的共識,收到預期的成效。
四年級語文教材分析心得體會 篇5
(一)當前課堂教學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課堂教學要三轉變:
1、教學觀的轉變:注意“導”與“學”的關系,調整好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教師力在“導”,是課堂的組織者,學習的指導者和學生的學習伙伴。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幫助調動這些學生的積極,并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如何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卷入到活躍的學習活動中去。
2、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健是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師不可能完全理解學生的思維,甚至,也不可能覆蓋他們的知識面,那么這個時候,請把機會交給學生。
3、質量觀的改變: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三個教學目標(即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
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
二、評價教學的實效性。評價的本質功能在于促進發展。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對學生的評價既要關心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評價要關注學習之間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同需求,促進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展的獨特性。
1、評價標準應該多維: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實現目標;學習進步程度;創造力等。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學會從不同方面評價每一個學生程度(如同一個問題,學生有的從語言表達、思維靈活、學習態度、觀察能力等)。教師要學會從不同方面,不吝嗇你的鼓勵性評價,增
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評價方法應多樣化。注重形式性評價——關注過程,面向未來。
注重質性評價——關注發展。
3、評價主體應多元化。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特別是學生的互評,會收到意想不
到的效果。)
三、教材處理。
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不能為教材而教教材,而要注意知識和學法的運用,活用教材。
附各類課型的處理建議。課 型 要 求 建 議
精讀課文 多讀少講自主閱讀重視積累滲透練習
1、預習(讀文、畫詞點句,著重生字的預習)
2、把思考、預習滲透到課文教學中。(貫穿單元的訓練重點)
3、進行句的訓練,積累、背誦等。略讀課文 自主閱讀小組合作交流 每一個課時解決一個重點:學習抓住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西湖的綠》從內容中體會思想:《尊嚴》、《父親的菜園》學習抓住特點進行描述的方法:《雪猴》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鳥情》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登山》、《獵人海力布》、《爭吵》分清主次:《丑菊》、《山雨》、《桂花雨》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及主要內容:《黃河魂》、《鏡泊湖奇觀》、《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地球萬歲》
古 詩 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1、朗讀古詩(可先范讀或聽錄音讀;然后學生輕聲自由朗讀;學生互評,老師指導。
2、描述古詩。(可先把不理解的字、詞、句提出來,通過預習查字典及老師的幫助解決;然后學生用自己的話串講。)
3、展開想象。(引導學生想開去,展開豐富生動的想象)口語交際 規范口頭語言提高交際能力培養良好語言習慣 本學期安排了介紹、交流、討論、推薦等內容。
1、創設交際情意。
2、小組合作交流,使用規范的口頭語言介紹。
3、學生匯報、自由評價。(抓住主要內容、儀態、聲音、推薦形式等進行評價。)
習作 充分交流自由表達 本學期安排了想象、記實、應用文、大自由作文等內容。倡導“從自己的生
活寫起”,可多寫日記、做剪報、摘抄等。復習課 交待方法知識遷移 將知識歸類,把方法交待給學生運用,教師注意反饋、補缺補漏。
(三)下面結合各單元的課文提出一些基礎知識、閱讀訓練點供大家參考,教師們可以結合本班實際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有目的地加強聽說讀寫的訓練。
單元 基礎知識點 閱讀訓練點 積 累
一
1、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或上下文理解詞語。
2、體會文中出現的比喻句及其用法。
3、學會本單元的生字、詞語。
1、鞏固上學期的讀寫訓練項目。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4、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1、摘錄四字詞語及文中出現的比喻句。
2、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及古詩,特別是頌春的詩。
二
1、復習文中出現的關聯詞語。
2、體會文中出現的比喻句及其用法。
3、學會本單元的生字、詞語。
1、能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所表達的思想。
2、能概括文章的主內容。
3、弄清怎樣從內容體會思想。
1、摘錄四字詞語及文中出現的比喻句。
2、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及《娥眉道上》的最后兩個自然
段。
三
1、注意標點符號的用法。
2、學會本單元的生字、詞語,注意多音字的用法。
1、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
2、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從內容體會所表達的思想。
1、摘錄文中的四字詞語及
優美的句子。
2、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
1、注意標點符號的用法,特別是三種對話形式。
2、練習AABB、ABAB、ABB式詞語。
3、學會本單元的生字、詞語,注意多音字的用法。
1、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結合具體的語境選擇正確的解釋。
2、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分清文章的主次,抓住主要內容,從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
想。
1、摘錄文中的四字詞語及優美的句子。
五
2、學會本單元的生字、詞語,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和同音字。
1、聯系上下文了解句子,如《落花生》中父親的話。
2、分清文章的主次,抓住主要內容,從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
1、摘錄文中的四字詞語及優美的句子。
2、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六
1、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或上下文理解詞語,會找同義詞、反義詞。復習學過的標點。
2、學會本單元的生字、詞語,區別形近字、同音字。
1、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能根據短文內容回答問題,領會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思想。
1、摘錄文中的四字詞語及優美的句子,背背帶有數字的成語。
2、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七
1、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找近義詞、反義詞。
2、結合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3、學會本單元的生字、詞語,區別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2、能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復雜的心理活動。
3、能根據短文的內容回答問題,從內容體會所表達的思想。
1、摘錄文中的四字詞語及優美的句子。
2、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及
古詩。
八 學會本單元的生字、詞語,區別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
1、聯系上下文理解課后的句子。
2、鞏固本學期的讀寫訓練項目,落實重點訓練的語文基本功
1、摘錄文中的四字詞語及優美的句子。
2、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1、把握教學的進度。(第16、17周內結束授課)
2、切實抓好基礎知識過關,特別是每一課的字、詞。(規范、端正、清潔)
3、把握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句;聯系上下文的理解詞句;畫句,引導學生點詞畫句。教給學生方
法,畫比喻。如在短文中畫出比喻句。
4、引導學生評價、反思。如書本P113第
4、P114 第2、4、P31第3、P118第3。
5、聯系其他學科培養綜合能力。P100第2
6、引導學生理清層次、弄清思路。《落花生》、《記金華的雙龍洞》
7、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教會學生一定的方法。
8、作文、寫實的文章與想象文章并重,每次的文章必須在堂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