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心得體會(精選9篇)
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心得體會 篇1
今天老師帶我們觀看了神舟13號的課程,各個地區的人都在觀看,有北京,濟南,山東等地方。神舟13號創造了許多個第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水膜因為沒有地球重力,水能飄在空中,用水沖一下又變成一個圓圓的水球。最有趣的是宇航員在里面滴幾滴色素,從水球里面放一個橘子形的泡騰片。不一會兒就像吃了好多好多氣泡。不一會兒就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大。以前跟乒乓球那么大,現在都有手掌那么大了。
葉光富叔叔給我們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轉身。他首先嘗試了直接轉身,可是轉著轉著他就飄起來了。然后他深呼吸一口氣,他選擇了深呼吸這個轉身,結果他只是跳了起來,沒有轉身。他給我們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轉身。第1種就是借助工具轉身。第2種就是把雙手伸開。等轉身完后再把雙手伸回來。第3種是將右手旋轉就可以轉身了。
這個實驗太神奇了,向所有宇航員致敬。這是多少人的夢想,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即為信仰。
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心得體會 篇2
昨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天宮課堂”,在我眼前,掀開了空間站的神秘面紗,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變身“太空教師”在中國空間站精彩開講,做了很多實驗。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沸騰水球”,在失重的情況下,水滴慢慢積累成一個透明水球,水球漂浮在空中,往里滴入藍色顏料,透明水球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晶球,再往里加入泡騰片,頓時,“水晶球”里就綻開一朵朵絢麗的“煙花”,看的我目瞪口呆。
通過這次實驗,我感受到太空無窮的奧秘。
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我看了空間站第二課,看到了好多好有趣的實驗,通過上課我也了解了關于失重、牛頓的萬有引力、冰雪實驗、液橋板、水油分離、太空拋物(我最喜歡的冰墩墩)、高微重力實驗柜、懸浮柜、無容器材料(鋯金屬熔化與凝固)等等好多好多有趣的實驗,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呀。
在最后的天地互動提問題中,好多同學都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又讓我知道了在空間站皮膚會不會變好,在空間站中流眼淚是什么樣的,什么樣的材料可以在無容器實驗柜做實驗,空間站里時序是如何設置的,在空間站里看到的月亮和太陽是一樣的嗎,在太空中能燒水嗎,能不能把果蠅送到太空做研究嗎,空間站在飛行中會不會受到阻力,航天員在空間站每天要花多長時間進行實驗,如何成為一名可以到空間站里做實驗的科學家,我也特別想知道在空間站是怎么睡覺的,所以我會謹記空間站老師們的教誨:以后好好學習,好好鍛煉身體,未來去探索更多未知的科學知識。
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心得體會 篇4
星期三,我看了王亞平老師在太空中給我們講了許許多多的小實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油和水分離的實驗。為什么搖一下油和水就混勻了,然后在空中炫晃幾圈,有分離呢?因為,這是離心力,離心力類似于重力,只不過方向是指向外側的。洗衣機甩干桶就是利用離心力工作的。在生物醫藥上常用的離心機,也是這個原理。
我第二喜歡的實驗是液橋。這是液體表面張力形成的形象。液體和氣體接觸時,液體內部分子密集,分子之間有斥力;液體表面分子稀疏,分子之間有引力。王亞平老師講的非常精彩,我也后會好好學習科學的。
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心得體會 篇5
通過《天宮課堂》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新奇的科學知識,給我印象很深刻的有: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在空間站流眼淚的實驗,我懂得了在在太空中失重的情況下人的眼淚是留不下來的,需要用毛巾或紙巾才能擦掉眼淚。
還有在空間站水和油的分離不像在地球上那么容易分離,而是需要用力增加外力旋轉才能使水和油分離。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大開眼界,懂得了太空中做的實驗是和在地球上做的實驗結果是不一樣的!真是太神奇了!
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心得體會 篇6
星期四,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宇航員們開展了許多太空實驗:“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于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水膜張力實驗中,折好的紙花在水膜表面轉動,慢慢綻放,簡直太美了!水球光學實驗中,水球中注入空氣后形成圓泡,水球和圓泡中的鏡像竟然一正一反!泡騰片實驗中,在水球中加入顏料和泡騰片后,水球中快速產生許多氣泡,慢慢變大成了“藍色水球”,就像我們的地球一樣,多么的神奇啊!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心得體會 篇7
今天下午,我觀看了天宮科學實驗的現場直播,邊看我也有了許多的感受,這是一次天上與地上的科學互動直播,太空的三位叔叔阿姨在太空做了許多實驗。
比如說浮力消失實驗,太空轉身,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太空轉身,葉叔叔給我們做了示范,他先在太空中跳起來,上半身往前,下半生卻往后,不用力就浮起來了,這也是最讓我感到神奇的地方,做完實驗,來自不同地區的同學向三位宇航員叔叔阿姨提問,叔叔阿姨和諧可親,耐心地解答,使我在一次感受到科學知識的有趣,科學無處不在,無論是天上還是地上,處處都有科學奧秘。在感受科學奧秘的.
同時,我也感受到了時代在變化,祖國在進步,人民也在進步,今天我看到的是神舟13號,相比于第一次發射神舟1號,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科學的發展與進步,感謝祖國,讓我體會到了科學的奧秘,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心得體會 篇8
登陸太空,一個遙遠而美麗的夢,我們實現了。
太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上。每一次跨越都經歷了航天人無數次的計算和檢測,以確保萬無一失,中國航天技術師借鑒前人的技術,而且自主創新,中國的太空站將成為世界科學發展進步的平臺,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中國航天現有八大系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監控通訊系統,著落機系統,空間實驗系統以神七號,公一號為起點的中國空間站建設,中國的科技研究帶來了更大的舞臺。
今天,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首次授課,聽著她的講解,我感到有多少科學知識是我們不知道的?在地球上,水滴難以形成水膜,而在太空上,水滴因為失去了重力,就形成了水膜。同樣是陀螺旋轉,一個不停的轉,在太空中能做出不同的動作,實在是太神奇了……
探索、揭露太空的奧秘,作為祖國未來的脊梁,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
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心得體會 篇9
就在十二月九日的下午,我們收看了一節來自中國空間站錄制的“直播教學”,由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進行講解。
宇航員們給我們介紹了很多他們生活所需要的設備,也解答了大家許多在這方面的問題。有防護失重的“企鵝服”、在失重環境下跳動的心肌細胞、不借助把手在太空中轉身,當然,在這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泡騰片實驗。
大家都知道,泡騰片如果放入水中,會產生大量的氣泡,那么在太空中,它會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在這節課中“太空教師”王亞平老師就來解決這個問題,她首先拿出了先前已經準備好的失重水球,為了讓它更加明顯,王老師還在水球中加進了藍墨水。隨著半片橘色的泡騰片被塞了進去,一種美妙的現象出現了:水球變得膨脹起來,里面充滿了泡泡,還散發著迷人的香氣。這項奇妙的實驗,使我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但是時間總是短暫的,僅一小會兒的時間,宇航員們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但是我還有許多問題想去探究,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后親自穿上宇航服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