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之旅心得(通用3篇)
烏鎮之旅心得 篇1
假期里,爸爸帶我們去文明世界的烏鎮游玩,這個經典的江南水鄉古鎮位于浙江桐鄉市,具有六千余年歷史。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天意注定了她的淳樸美麗,到處小橋流水,茶香琴韻,竹露蕉雨,處處展現著烏鎮美侖美奐的絕代風華。
跟隨著人群,我們看到了烏鎮里粉墻黛瓦的民居極具特色,或深宅大院,或簡易木屋里看似隨心所欲的布局卻極具精巧與和諧的美感。在曲折蜿蜒的小巷中行走,你會發現這是一個文化積淀特別濃厚的地方,修真觀、立志書院、百床館、錢幣館及多處大官大商大家的故居,都保持著原來的風貌,展示著曾經的輝煌。
烏鎮養育的.名人眾多,我們來到一處木屋結構的雙層樓,聽導游說這是文學巨匠茅盾故居,帶著對文人的敬畏,我仔細觀看,茅盾故居坐落在烏鎮市河東側的觀前街17號,四開間兩進兩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約450平方米。故居包括臥室、書房、餐廳等建筑,其家具與布置仍是茅盾當初居住時的樣子老屋臨街靠西的一間房是茅盾曾讀過書的家塾,故居內部的布置簡單,卻散發著沈家世代書香特有靜雅之氣。
我們游走在曲徑通幽的小巷里,有酒坊、染坊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染坊工藝,俗稱“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用棉線紡織、黃豆粉刮漿、藍草汁印花,純粹手工、環保。具有鮮明的民間和民族特色魅力。
最能體現水鄉情的要數穿過烏鎮的那條小河,這個風姿卓越的地方時江南水鄉的點睛之筆。
烏鎮之旅心得 篇2
這個周末,我和爸爸去了杭州。
兩個星期前,爸爸跟我說,下下個周末單位組織去杭州旅游。爸爸說要帶我一塊去。我聽了真高興!
昨天是星期五,晚上我們就直接趕到了杭州。路上我和好朋友于曉航匯合到一起。見面時我們還高興地擁抱。
今天上午,我們吃完早飯就做了一個多小時的車來到了烏鎮。烏鎮游很多小河,小河邊有很多房子。房子是用木板做的,房頂是黑色的瓦,墻是白色的墻。一派江南的風景,非常漂亮!沿著河邊是窄窄的石板街道。今天還下了雨,青石板又濕又滑。石板路被雨沖刷得干干凈凈,亮的發光。
街道兩邊還有一些小鋪子,我和朋友曉航去買高點小吃時,小鋪子的大媽還以為我們是兄弟兩個,把爸爸和同事們都逗樂了。
這里吃的東西很有意思,東坡肉又肥又油,但肥而不膩,很好吃。我吃了好幾塊呢。還有青菜豆腐湯,也很好喝。這里的很多菜都是甜的,我有些吃不慣。
晚上,我們坐上了烏篷船,沿著小河道順流而下。小河兩邊的木房子的燈光的映照下,顯得很漂亮。河道上還有許多小石橋,拱起的橋洞在燈光的照耀下,就像一座座彩虹,架在小河上。悠閑的行人在彩虹上散步,就像仙境一樣。
爸爸說,明天還要西湖去。我很高興,上學期我們學了蘇東坡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明天正好有雨,我非常想在雨中到西湖去看看,蘇東坡詩里描繪的美麗景象。
烏鎮之旅心得 篇3
烏鎮地處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北端,為二省三市交界之處。它是一個有1300年建鎮史的江南古鎮。十字形的內河水將全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
這次,我來到了烏鎮,那里典型的水鄉風光既讓我驚嘆,又使我愜意。它那古樸典雅的木屋,石橋,還有傳統的小船,無不使人感到分外的寧靜,潮濕的石板路旁,那一棵棵翠色欲滴的楊柳,給以深色為主的烏鎮增添了一點明麗的顏色。
第一天,我們游覽西柵,進入西柵得乘渡船。用“和諧”來形容西柵是最確切的。西柵由12座小島組成,70多座小橋將這些小島串連在一起。走進西柵,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小石橋,烏鎮的橋并不是那么普普通通,而是飽經風霜。橋上雕刻的花紋已經模糊不清。走上石橋,迎面吹來了一陣微風,讓人感到清爽自在。
漫步西柵,走在潮濕的石板路上,聽著船夫咕嚕咕嚕的搖櫓聲,讓來自喧囂城市的我們,沉醉于它的寧靜。路旁的建筑大多是小木屋,給人一種古樸的感覺。烏鎮里有許多著名景點:江南百床館,茅盾故居,江南木雕陳列館等,這些景點,使我們眼花繚亂。西柵的夜景是出了名的,可能是因為空氣清鮮的緣故吧。烏鎮的月光特別明亮,同時又是那么柔和。市河的河面上不時漂來幾條載著花燈的木船,被燈光照映的木屋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給烏鎮增添了幾分神秘。晚上九點,我們才回到酒店休息。第二天,我們游覽東柵,東柵雖無西柵大,可也別有一番景致。下午,我們結束了烏鎮之旅。乘車返回了杭州。我相信,烏鎮的美景將永遠烙印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