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科護士心得體會(精選3篇)
針灸科護士心得體會 篇1
工作結束后我的針灸科實習也宣告完畢了。向我經常給服務的幾位患者道個別,祝他們都盡快康復,他們也把實習順利的祝福送給我。
作為第一個實習的科室,還是有點舍不得啊!開始實習的時候真的有很多東西不懂,不過經過這幾周在針灸科實習還是慢慢的適應了實習的工作。
很慶幸自己在這個科實習,科里的老師也充分的信任我,讓我自己動手去給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在這一方面真的要謝謝。6周的時間我可以自己-的去給偏癱的患者去做針灸治療,當然面癱我也可以。針灸技術提高的相當多了,對比我的老師們我還是差距很大的,但我想對于一個沒有臨床經驗的本科生做的如此理應很滿足,我也不會沾沾自喜,自己的水平還是不可恭維的,這一段的針灸實踐經驗對于我以后的就業大有裨益。
針灸科護士心得體會 篇2
在針灸科兩個月的實習生活結束了,這里是我實習的第一站。在這里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很多-作的第一次也是在這里學習到的,很感謝針灸科所有老師的認真帶教,才讓我們學習到了更多的知識,也鍛煉了我們的實踐能力。
還記得剛去針灸科跟著老師時,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就傻呆呆地站在那看看;后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能夠在一邊幫幫小忙,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拔針、調中-塌漬,配-等,一周后,對環境也熟悉了,老師也會讓我們多做一些事,做到放手不放眼,雖然有時候會有點-苦,但是感覺還是不錯的。兩個月的實習,雖然不能說自己學會了什么,但還是有不少收獲的。
實習讓我們走上臨床,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提高了我們的實踐動手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這個科室,除了做一些常規護理外,我們還會給病人做一些治療,如中頻、低頻、氣壓等,做這些治療差不多都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我們科室的病人差不多都是一些偏癱、中風、口僻、腰痹等,給他們輸液都會在里面加入血栓通、血塞通、骨瓜等,幫助他們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我們科室有兩個比較嚴重的病人,他們自己都不能動,每天我們都會給他們換氣切、口護、尿護、鼻飼、吸氧、吸痰等-作,做的每一個-作都提醒著我們必須得心細。對于其他一些沒有那么嚴重的病人,我們一般就給他們輸液、做霧化、還有的需要打胰島素。配-和抽液體的時候需要我們特別的細心,認真做好查對工作,不能出一點錯。還有輸液時,需要嚴格做好三查八對,雖然有時候病人會覺得我們很煩,老是問他們的名字,但是也沒有辦法,這是我們的工作,必須認真對待。
針灸科護士心得體會 篇3
在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針灸學這門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許多感悟。
針灸學是研究針刺和艾灸等治法的一門學科,是祖國醫學寶貴遺產之一。其內容主要包括經絡、腧穴、針灸方法及臨床治療等部分。由于其具有操作簡便、適應癥廣、療效明顯和經濟安全等優點。因此數千年來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歡迎。
針法和灸法是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針法是運用各種金屬針刺入穴位,運用不同手法進行治病的方法;灸法是采用艾條、艾柱點燃后熏灼穴位治病的方法。由于二者都是通過調整經絡臟腑氣血的功能達到治病的目的,常配合使用,所以合稱為針灸。
針灸學根于中醫理論,特別是經絡和腧穴理論,它著眼于人體的經脈循行和腧穴分布。由于理論比較抽象,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們不僅要熟記經絡的循行規律及分布特點,每條經的具體循行路線和主治,而且要善于在自己或他人身上點穴記憶。針灸學的經絡系統由經脈和絡脈組成,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包括經脈與絡脈。有直行主干經脈和側行分支的絡脈組成。經絡系統是由經脈和絡脈相互聯系,彼此銜接構成的體系。經絡中由經氣活動。經絡系統由經脈和絡脈組成,其中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附屬于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包括十五絡脈和難以計數的浮絡和孫絡等,這些都需要我們了解和記憶。
十二經脈由手足三陽經三陰經組成。共十二條經脈左右對稱分布于頭面、軀干、四肢、縱貫全身,其陽經分布于陽側,陰經分別于陰側,但是足陽明胃經徇行于前腹部,足厥陰肝經上達諸陽之會的巔頂部,并且在內踝8寸上于足太陰交叉。徇行過程中十二經脈由各自所屬的臟腑及聯系的臟腑器官。相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手足末端相交接,同名的陽經于陽經在頭面部相交接,互相銜接的陰經與陰經在胸中交接,。其交接規律為“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鄉”,形成了一個氣血循環,使經經脈之氣營運不休。奇經八脈為別道奇行的經脈,包括:督脈、任脈、陰維脈、陽維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奇經八脈部隸屬十二臟腑,無表里關系,但是其溝通十二經脈的聯系,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系起來,起到了統攝有關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
腧穴部分包括腧穴的定位與主治,還有特定穴的特殊應用。腧穴為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包括十四經穴、奇穴與阿是穴三大類。腧穴有近治和遠治作用,部分腧穴具有特殊的治療作用。特定穴是一類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療作用的腧穴,包括依經氣運行特點具有不同作用的五腧穴:臟腑原氣輸注流經和留止于四肢部的原穴,十五經脈別出的絡脈的絡穴,十二經脈和陰陽蹺脈之經氣淀聚的郄穴;臟腑之氣輸注于背部的背腧穴,匯聚于胸腹的募穴,六腑之氣下合于下肢足三陽經的下合穴;臟腑奇穴筋脈骨髓等精氣匯聚的八會穴;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相通的八脈交會穴;兩條或兩條以上經脈相交會的交會穴。
在課程的學習中主要分了四大部分。除了上、中、下這三篇以外,主要上篇分了2個部分,一個是定位,另一個是穴位的功效。既然學校和老師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講課,那么就一定有他的用意。在初學階段,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去模仿、去接受老師總結出來的有一定實踐價值的東西。看課外書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以課本為正統,不要對其他的書盡信,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有足夠得臨床經驗,也就是沒有辨別事物正確與否的能力,因此,不要對學習求廣而不求深。廣可以經過以后的學習慢慢的去拓展,而深必須現在去做。因為只有打好了牢固的基礎,才有可能對以后的臨床其到促進與推動作用。
在一開始學習的時候老師就要求我們背誦十二正經以及任脈和督脈的經絡循行。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記混淆的情況經常發生。而后又開始背誦腧穴歌訣,歌訣的背誦就相對簡單了。在背誦了經脈循行及歌訣后感覺學起腧穴來就比較有思路,而在學習腧穴的過程中也復習了經脈走形及歌訣。
在學習這一部分的時候學校還為我們開設了針灸實驗課。在實驗課上老師的指導和同學們的幫助下,我們開始按照規范正式在他人身上進針、做手法。剛開始,我還是對此抱有敬畏態度的,經過本人不懈的努力,終于在同學身上進針了,體會很深的第一次體驗了扎針與被扎的感覺,第一次用艾柱對同學進行艾灸,第一次被艾灸。在針刺別人的時候,第一次感覺到了針下得氣。在被針刺的時候第一次感覺到了經絡氣血的傳遞。實踐是檢驗理論的惟一標準,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想要真正掌握針灸技術,就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
經過數周的針灸實驗操作課程的學習,我們逐漸掌握了消毒方法,基本的進針方法,以及行針手法,留針出針方法。同時熟悉了針灸施治時,異常情況的處理和預防。此外,我們也進行了灸法的練習,同針法相比,灸法的作用比較局限,但灸法也有針法難以企及的優勢,《醫藥入門·針灸》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我們學習了間接灸,包括隔鹽灸、隔姜灸等隔物灸法;以及懸起灸,包括溫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針灸在治療上具有很多優點:第一,有廣泛的適應癥,可用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第二,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特別是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鎮靜、鎮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簡便易行;第四,醫療費用經濟;第五,沒有或極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協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普遍為人們所接受,已經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醫療手段的組成部分。
針灸在治療上有幾項原則:第一,補虛瀉實——指扶助正氣,祛除邪氣。臨床中大多以提插捻轉補瀉為主,配合呼吸、疾徐、開闔、迎隨四法,但在具體應用時,還應該根據不同病證、不同穴位的特點運用不同手法。第二,清熱溫寒——熱性病治療用“清”法;寒性病治療用“溫”法。第三,治病求本——治療疾病時要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第四,三因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如治療失眠一類的疾病,若白天針刺治療應刺以“興奮”類穴位,而夜間治療應刺以“安靜”類穴位。
針灸應用為學習經絡、腧穴、刺法灸法等基本知識和技術后,培養運用針灸方法解決臨床實際問題,須把上述知識和技能綜合運用,由此,知道基本功對于以后臨床治療的重要性。
現在的中醫學習,是任重道遠的,而且沒有將中醫融會貫通,是談不上創新的。“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我們學習中醫針灸,不僅要誦習經典,而且要心存大眾。醫術是為大眾服務的,我們只有確立了為人民服務的目標,才能更有動力學習。校訓講“繼承創新”,可見繼承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人一知半解的就去給人治病只會害人害己。所以我們要學習針灸,首要的是誦習經典,前人的智慧是無法想象的,盡管限于時代的局限,他們的經驗也是值得我們學習。試想中醫針灸是多么的博大精深,依靠一己之力是無論如何也探究不清楚的。所以研習前人的經驗,可以讓我們快速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識,理論總是要和實踐相結合的。泥古不化是注定要被淘汰的。我們要將前人的經驗和現實密切的聯系起來,進而真正掌握屬于自己的針灸技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掌握常見病癥的病因病機,辯證分型和針灸治療方法,要重視在實踐中學習,在見習實習課中,多動手,多思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針灸治療的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