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研學心得體會(精選3篇)
小學研學心得體會 篇1
“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
很多時候在琢磨“后進生”這個詞語,細細想來不得不佩服中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用詞的準確在于含蓄地給了差生一個稱謂。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不安和羞愧。且不說加德納提出的七種智能,就每一個學生而言,他是一個生命,是生命就就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我們非得給他們畫上一條線,再打上一個印,末了還起個好聽的名字。
“后進生”對應“先進生”是不言而喻的兩群人。是什么讓他們不同,做教師的都心知肚明就是成績,就是分數。盡管我們批評了很多年唯考試和成績論,而且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一年又一年,但考試依然是考試,分數依然是分數。“語文數學考高分就必須能做一名好廚子?”“語文數學不好就肯定妨礙他成為出色的修理工?”錢鐘書的數學不及格,他同班數學好的,有幾個寫出了《圍城》?上帝讓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面貌、個性、特長、給這個世界的色彩都不一樣。但我們每個人恰恰都要和上帝對著干,把每個就應不一樣的,培養成一樣。我們用標準的大綱、標準的教材、標準的評價、標準考試規范大家,我們不允許不一樣,不鼓勵不一樣。這是我們教育的最大的缺陷。任何一個人,要取得成就,他就務必有特色。
“鶴善舞,牛能耕,老鼠生來就打洞!蔽覀兩钤谝粋健全的社會,我們需要科學家,也需要負責的送奶工。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給每人一個發展的空間。盡管這是一份夢想,但我依然堅持。
小學研學心得體會 篇2
《摩登時代——卓別林》這一部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的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它讓我們在笑聲中體會出來。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讓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就連工人的吃飯時間都被剝奪,因此發明了吃飯機器,讓工人在吃飯時能騰出手腳來繼續干活…… 種.種做法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余時間,幫資本家獲得更多利潤罷了。
在影片開始時,首先是有一群羊走過,緊接著就是一大群工人擁護著走進工廠,形式很接近,讓我產生一種啞然失笑的感覺。暗喻工人的命運和羊群一樣,這么的機械受社會控制著,而查理正是這群人中的一個。
影片中還通過幻想中花園別墅和現實中的破舊木屋,暗示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在監獄里,人雖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為失業、饑餓所困擾。卓別林扮演流浪漢那時就希望永遠都關在監獄里,無憂無慮,就不用為了找工作養活自己而感到煩惱。在街頭,人雖然獲得流浪的自由,但要為無家可歸、難以充饑而痛苦。就如與卓別林一起流浪的女孩,在那現實社會,只能靠偷東西吃來養活家里的兄弟姐妹,最后,卻弄到無家可歸。在工廠,人雖能維持生計,但他卻是機器的奴隸。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概括了摩登時代的矛盾本質。在卓別林自己評論來說:那部電影是從一個抽象的概念――批評我們的機械化生活方式――發展而來的。
卓別林這一部電影《摩登時代》讓我們在笑聲中感受到當時農民工被資本家的欺壓,擔任了機械的工作,我永遠都忘不了主人公在人的鼻子、鈕扣上擰緊螺母的鏡頭以及被流水線弄得變成麻木機械的工具人。清楚描述了當時社會里的機械化的社會秩序。面對機器時代的來臨,他們只能感到無所適從,眼里充滿的只有迷茫。這就是摩登時代。
小學研學心得體會 篇3
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的泥土的芬芳。
我的目光追隨爬行的小螞蟻,做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嗨喲!——嗨喲!——”咦?好吃力的聲音啊!是誰呢1
哦!原來是螞蟻在搬家。我走近一看,除了一些土,螞蟻的大家里連一根草都沒看見,沒有溫暖的大床,舒適的桌椅。當然就沒有什么“電視”,“空調”。有的全部財產,就是——食物!那小小的東西在我眼里只是看似不起眼沙粒!!但在螞蟻面前卻是龐然大物,有的螞蟻走的并不輕松,走走停停,有的背一段,歇一會兒。大一點的米粒,還需要幾只螞蟻抬著走。但是,沒有一只螞蟻是步履顛撲,行色匆匆。呀!都是團結一心有一只小螞蟻的食物掉了,我趕緊爬過去把食物小心翼翼的把米抬到他的背上。
晚上,搬家也告了一個段落。螞蟻大王率領著螞蟻居民們,找到一個比以前更大,更舒適的新家,就在“小森林”的邊緣。
我拿著一個“手電筒”仔細看了一下“螞蟻王宮”哇!好漂亮呀!“螞蟻王宮”有六個通道,有的通向了“糧倉”里面儲有面包屑,大米等。有的則通向“集體宿舍”宿舍里簡陋,擁擠。是工蟻住的地方。但是三只蟻王卻住著二三平方的大廳呢!!
小小的螞蟻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力量呢?因為它們不屈不撓,勇于拼搏。還在于它們團結一致。因為團結就是力量!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象小螞蟻那樣,怎能不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