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學生脫貧攻堅感想_關于脫貧攻堅論述心得體會(精選5篇)
2025大學生脫貧攻堅感想_關于脫貧攻堅論述心得體會 篇1
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年,而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具代表性、最有影響力的指標,脫貧攻堅成為關鍵一環。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__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時間進入20__年,脫貧攻堅的倒計時鐘聲已經響起,要讓承諾擲地有聲,必須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
打贏脫貧攻堅戰,紀檢監察部門要充分發揮監督作用。紀檢監察部門必須立足職能職責,將日常監督貫穿于各類各級脫貧攻堅檢查發現問題的整改始終。把脫貧攻堅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重點排查脫貧攻堅工作中出現的落實不力、工作拖沓、作風浮夸等問題,督促各級黨組織強化政治擔當,切實擔起責任,堅決防止松懈、倦怠思想,保障扶貧協作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打贏脫貧攻堅戰,紀檢監察部門要充分發揮執紀作用。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是阻礙脫貧攻堅取得實效的障礙,不僅動搖黨的執政根基,更影響群眾的獲得感。必須持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的專項整治,把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痛點、最急最憂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分級分類集中整治。紀檢監察部門應當靠前監督、嚴格執紀,協同發揮基層紀檢監察機構和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嚴查重處侵害群眾利益問題。
打贏脫貧攻堅戰,紀檢監察部門要充分發揮問責作用。基層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基層干部是脫貧攻堅的主力軍,脫貧攻堅能否如期高質量完成,基層干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層干部作風如何決定著脫貧攻堅成果如何,作風實則成果硬,作風虛則成果弱。在脫貧攻堅中,必須緊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不放,嚴查吃拿卡要、貪污侵占、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行為,對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和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的堅決嚴肅查處問責,以作風攻堅促進脫貧攻堅。
2025大學生脫貧攻堅感想_關于脫貧攻堅論述心得體會 篇2
天公作美,在這個七月的上旬,我們普法實踐團赴安康市石泉縣新聯村進行實地問卷調研,在村支書的帶領下,我們走進村戶,與他們親切的交談。
第一戶農家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戶人家的老人,爺爺已經93歲了,但他的體質絲毫不遜我們這些人,除了耳朵有點背之外,他穩健的步伐讓我們難以想象,在我們眼前的竟是將近百歲的高齡老人。老人的健康離不開政府的財政補貼,對于這些高齡老人來說,每個月的200的政府補助,無疑是對他們精神以及物質上最大的支持!而在接下來的幾戶人家,我們了解到的不單單是金錢上的支持,還有其他的扶助。
脫貧的實現,光靠金錢的給予是行不通的,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就是傳授別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別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這在扶貧的道路上,同樣是條真理。國家政府要做的不是一味的發放津貼,而是要在本質上解決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他們需要的往往不是一時短暫的安逸,而是長遠的脫貧。對于那些貧困戶來說,掌握一項賺更多錢的本領直接決定了他們的未來走向。既然大家都是有勞動力的社會公民,何不通過自己的勞動擺脫目前的窘迫?這樣于己有利于本人社會價值乃至人生價值的實現,于社會更是勞動資源的增添,這樣一舉兩得的方式,又何樂而不為呢?在今天的走訪中,我了解到,有些農戶在政府的支持下,有養殖蠶來補貼家用的!原本以種田為生的村民,現在掌握養蠶的本領,這正是“授人以漁”的體現。
然而,正如老師所說的,有些人就喜歡享受安逸的生活方式。那些人雖然貧困,但依仗著政府的每月財政補貼,竟過上了“好吃懶做”的生活,整天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有著勞動的能力卻吝嗇著不肯顯露,吃著國家的卻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對于這些人來說,國家應當實施相應的政策。對他們的扶貧辦法可以多樣化,而不僅是一味的施舍。例如可以給他們提供勞動的機會,在他們勞動之后,給予他們對應的物質獎勵。我們都知道,罪犯在監獄中尚且勞動,更何況這些有著勞動能力的人?
時光荏苒,猶如白駒過隙,三下鄉的進程在不知不覺中已然過半,個中滋味我們無法言說,因為太多,所以難說!今天,對于我們這些生活在安逸時代的孩子來說,那內心的震撼是難以表達的。我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而他們呢?我們肆意揮霍金錢的時候,而他們呢?強烈的反差讓人感到羞愧,而這又確實是鐵錚錚的事實。過去怎樣,我們無法挽回,未來如何,我們無法預料,但現在如何,我們能夠創造!實踐,還在進行著!
2025大學生脫貧攻堅感想_關于脫貧攻堅論述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是三下鄉的第三天,“鑄夢青春扶貧普法實踐團”一行人深入石泉縣新聯村分三組進行鄉村基層扶貧工作調研。烈陽高照,山路曲折,但同學們對扶貧調研工作的激情卻絲毫未減。在上午的實踐調研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因生活所迫,當地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掙錢,因此留守的人員一般以中年人、老人和兒童為主。如何有效地針對空巢老人及留守兒童開展脫貧工作便成了新聯村脫貧攻堅中的一大難題。精準扶貧的道路漫長而艱辛,脫貧的重點在于“徹底”而非滿足一時所需,據此,新聯村村委會提出了“授人以‘漁’”的扶貧理念。在確保村民具備基本勞動力的前提下,通過提供部分基本扶貧資金并傳授一至兩門生活技能,例如養蠶、種植食用菌、放牛等,以此來保證扶貧對象通過自己的辛勤工作來維持生活所需,實現自給自足。
“授人以‘漁’”的扶貧方式不但給當地的村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技能保證,同時更是激發了他們強烈的生存斗志,使他們明白了自我奮斗,自我脫貧,自我致富的重要性,以自主勞動實現長期、永久性的脫貧,而非一味地被動等待國家的扶貧補貼,脫貧一時。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老師常常強調的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授人以‘漁’”反饋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其第一要義便是自主學習。本科教育是為了樹立扎實的專業基礎,為大學生今后的社會就職做準備。然而迫于教學任務及課程的安排,大學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抓重點,抓要點來進行授課,對于細節上的知識往往只能是粗略地進行介紹而不能夠一點一滴地進行講解,同時,僅憑每周一兩節的專業教師授課,無論是在“質”上還是“量”上均不足以鞏固好大學生的知識基礎。這就意味著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時刻謹記并堅持做到自我學習,通過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下瀏覽相關書籍的方式來鞏固并拓寬自己的知識系統,真真正正地形成完固的知識體系。
在下午的村委會座談會上,同學們站在不同的視角,帶著自己的疑惑、不解向村支書等前輩們討教基層扶貧的實踐工作技巧。當問及如何解決當地流動人口的權益保護時,村支書們道出了實踐工作的無奈。由于外出務工人員工作不定、擔心追究、對扶貧工作了解不清等原因,他們往往都不說出具體情況或者直接拒絕上報自己的外出務工情況。這一方面阻礙了勞動力外出調查表的填寫,給村干部的扶貧檔案建設工作帶來了麻煩,另一方面,當外出人員的勞工權益受到侵害時,又因為缺少相關信息資料的證明而致使勞工合同無法生效,使得原本已經貧困不堪的家庭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失去資金支持,雪上加霜。
此問題反映出了部分村民對于村干部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戒備心理,當然,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對子女安全的保護。受限于文化層次低等因素的影響,村民們害怕如果如實匯報子女的去向會對其未來的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因此便采用模棱兩可的答案來應對檔案的建立,給基層工作建設帶來了阻礙。
在過去的兩年里,新聯村共幫助123戶村民徹底地擺脫了貧困,過上了自給自足的幸福生活,其扶貧成績之顯著,令人敬佩!然而,做事容易,結事難。新聯村今年的奮斗目標是幫助余下的45戶貧困戶實現全面脫貧,而這余下的45戶貧困戶恰恰皆是關鍵性的硬骨頭。如何去啃硬骨頭,如何在三個扶貧層次的基礎下完成好扶貧的收尾工作,對于新聯村的精準扶貧建設而言依舊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2025大學生脫貧攻堅感想_關于脫貧攻堅論述心得體會 篇4
念好扶貧干部的“三字訣”
遼寧省鳳城市邊門鎮建設村第一書記 李旭東
20__年,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兩年多的風雨兼程,終于要迎來開花結果的時刻。這段時間里,最忙最累的是千千萬萬俯身基層的扶貧干部。是他們的辛勤付出,才會有今天的豐收在望。如何再接再厲、持續發力,將扶貧事業進行到底,關鍵要念好扶貧干部的“三字訣”。
要有“融”的意識,學會“入鄉隨俗”。立根原在群眾中。“融”的意識是開展扶貧的前提和基礎。我們只有掌握真實數據,扶貧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因此要學會融入基層,與群眾打成一片。有些時候,個別扶貧干部或多或少帶著一點兒官本位思想。認為到這里,我是來做指導的,一切應該以我為中心。在一線,我們的角色是勤務兵、服務員,是直接將黨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實一線的執行者。本是一項溫暖的工作,就應該采用溫暖的方式。主觀生硬地開展工作,必然會處處碰壁,停滯不前。應該像交朋友一樣,來對待基層群眾。用情感化,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要學會用群眾的視角和思維考慮問題,“入鄉隨俗”不僅僅指的是行為舉動,更多時候指的是一種發自內心、主動靠近的意識。只有獲得了人民的信任,打下牢固的群眾基礎,下一步開展工作才會得心應手,一呼百應。
要有“鉆”的勁頭,學會“砥志研思”。功夫不負有心人。“鉆”的勁頭是保證扶貧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只有把工作做實做細,我們才能夠制定符合實際的發展計劃,才能夠依托本地資源,尋找出最為適宜的扶貧產業。前期的調研要“鉆”。不要認為扶貧只是扶持經濟,其實它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搜集數據階段,一定要鉆而又鉆,細之又細。立體化的數據模型,才能構筑出全方位的發展規劃。中期的執行要“鉆”。分形數學中有這樣一個典故:只要使用的單位長度夠短,英國的海岸線長度就會大得驚人。我們也應該秉持這樣的思維,不斷細化工作,這樣必定能讓困難群眾嘗到甜頭。后期的經營要“鉆”。現代管理學的精髓就是過程控制,粗枝大葉的管理必定會降低利潤率。只有帶領群眾實現產業經營的精細化、信息化、時效化才能夠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要有“篤”的心態,學會“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篤”的心態是推動扶貧事業穩定運行的動力。三年之期是擺脫貧困的沖刺,也是鞏固成果的前奏。我們不是要在一段時間內消除貧困,而是要永久性解決這一問題。這就意味著從20__年到20__年,甚至是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們必須保持當初的戰略目標不動搖,篤定當初的心態不改變。服務基層的三年,篤定與堅守是對基層最長情的告白,也是對扶貧事業最純粹的奉獻。開展工作的整個過程中,只有“篤”的心態才能換來人民的安心,如果“身在曹營心在漢”,必然會辜負上級的囑托和群眾的信任。也只有切實擁有“篤”的心態,扶貧事業的碩果才是踏實圓滿的。我們不僅僅要在三年內篤定前行,更應該在三年之后持之以恒。一入扶貧門,一生扶貧人。把深深的牽掛留在基層,也是我們共產黨人該有的初心和使命。
千百年來,貧困一直是阻礙民族復興的最大內因。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步驟,所以扶貧干部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無論是“三字訣”,亦或是“萬字訣”,歸根到底是共產黨人服務群中的宗旨踐行。其實,我們只要念好“初心訣”“使命訣”,扶貧攻堅就必定能夠如期取勝。
2025大學生脫貧攻堅感想_關于脫貧攻堅論述心得體會 篇5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這同樣也是一場大考,也是一張必須完成的答卷,這張答卷必須滿分,沒有任何折扣可打,沒有任何回旋余地。
到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所以,這堂級別的“網課”要求我們必須抓緊再落實,壓茬再推動,各負其責,直奔現場,把現場當考場,直奔鄉村、直奔社區、直奔困難群眾院里屋里、田間地頭,拿出真招,付出真情,使出渾身解數干!干出黨員干部的好樣子,干出新時代中國的好樣子!
什么是干部?干部不是身份,是責任,干部就是解決問題的人。什么是黨員?黨員不是光環,黨員是擔當,黨員就是走在前面的人。黨員干部,就要用實干換來貧困群眾的笑臉,帶領困難群眾一起干出自己的幸福生活,用全身心投入的現場感換來千家萬戶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大考中,越到交卷時刻,越要保持定力,保持決斷力,保持果敢的行動力,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今年滿打滿算還有不到10個月,既要統籌疫情防控,又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既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也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千斤重擔挑在肩,風雨無阻向前沖。
贏得這場大考,困難群眾在盼著,海內外人們在看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卷子答到現在,每一道題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越是艱險越向前,惟有精準答好每一道題,抓緊抓實抓細,才能讓每一戶困難群眾都滿意。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把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答卷寫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是這一代黨員干部的歷史使命,也是無上的光榮。
我們要用意氣風發的干勁,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的拼勁,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向世界看著這場大考的人們亮出中國之治的鮮明答案:中國人民一定能,中國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