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國糧倉》優秀心得體會(精選9篇)
2025《大國糧倉》優秀心得體會 篇1
盛世無饑餒,含笑傲蒼穹。
——題記
你的一生是詩,讓人癡,讓人醉,癡迷于你的辛勤勞作中,沉醉于你的憂國憂民里。你的一生是偉大的,年少時便立下兩個偉大的夢,你讓人敬讓人畏;你的一生是辛勞的,一畝田可收獲20萬水稻,便是你日以繼夜在田間勞作最真實的寫照。你讓人敬讓人仰。
多年前在書本上的驚鴻一瞥,我記住了你,那時你已功成名就,卻仍在試驗田里辛勤研發產量更高的雜交水稻。也許你的一生在多年前就已注定,一次次實驗的失敗,一次次的瓶頸與一次次的迷茫,都無法止住你堅定而偉大的腳步。因為你知道,身上背負著的是全國14億人口的溫飽大事!你不辭勞苦,研究出來的最新型雜交水稻,令全世界人民都嘆為觀止,令別國望塵莫及。
夜深了,雪落了,看著試驗田里的水稻,你憶起了從前,少年的夢,充滿了朝氣與炙熱,可你卻從未后悔過,你愛這一畝三分地;你愛祖國那廣袤的土地;你愛腳下的每一捧黃土,每一顆石!藭r,你有的只是對土地的熱愛和對祖國無私奉獻的一腔熱血。這一刻,你是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我恨自己,恨自己晚生了70多年,沒能陪你走在試驗田旁,看你認真研究的樣子。有人說你腰纏萬貫,那是他們不了解你,你的風采早已蓋過了那個時代,你的身姿如高山般,不畏懼任何風雨。
袁隆平——一位光明磊落,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院士;一位胸懷人民,內心坦蕩,令人懷念的雜交水稻之父。
就是這樣一位驚才艷絕的國士,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于20__年5月22日在長沙與世長辭了,那一天舉國悲鳴,全國人民都沉浸在悲傷中。
袁老,愿你的魂,永不泯滅,我想寫下你的名字,寫在心里,永遠。
2025《大國糧倉》優秀心得體會 篇2
1930年的農歷七月初九,在北京協和醫院里,一個小男孩誕生了,因為出生在北平,便取名叫“隆平”。袁隆平是誰?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他是不開豪車但科研經費一投就是幾千萬的首屆國家科學技術獎得主,他是名字品牌價值千億但舍不得買貴的衣服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他就是我們的“國寶”,我們心中不折不扣的男神。
致敬堅定理想、永葆信念的“90后男神”。袁隆平說,他的愿望就是把飯碗牢牢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樸實的話語彰顯出他深厚的愛國情懷、造福于民的崇高品德,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佩和學習。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從來都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始終體現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中。理想信念是方向、是燈塔、是干事創業不竭的精神動力,任何時候都動搖不得,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奮力開啟實現宏偉藍圖新征程。
致敬不畏艱辛、責任至上的“90后男神”。他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身上最值錢的,是裝在腦子里的知識和一顆責任心!痹∑嚼先说囊簧蛔隽艘患隆鉀Q吃飯的問題,數十年來,袁老用自己的堅持和心血,為做好這件事竭盡全力、付出所有。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學習他攻堅克難的責任意識、學習他忘我無私的奉獻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今日之中國,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奮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征程中,奮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區、攻堅期,更加需要黨員干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致敬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90后男神”。自稱“90后”的袁隆平,數十年間從未停下逐夢的腳步,在他的時間表里,沒有暫停,沒有休息。鮐背之年,盡管身體大不如從前,他依然“管不住”那邁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顆向著水稻的心,對雜交水稻事業一以貫之地執著。共產黨人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也許我們只是處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但是只要我們擁有擔當奉獻精神,依舊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致敬堅持夢想、不懈奮斗的“90后男神”。袁隆平曾在公開場合多次暢談自己的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超級稻高產;另一個是覆蓋全球夢,讓超級稻走出國門造福世界。袁隆平從未停下逐夢腳步,埋頭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把蒼生裝在心頭上!袁隆平老先生教會我們:只有守得住初心,才能看得見未來!靶腋6际菉^斗出來的”“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每一次關于奮斗的話語都飽含激情、富有哲理、催人奮進,不懈奮斗的時代號角已經吹響,要以新擔當承載新時代,以新作為開啟新征程,不忘初心,不懈奮斗,在青春的接續奮斗中書寫新的輝煌。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边@句中國諺語在他身上得到了的詮釋。他給予了千頃良田新生命,讓億萬人吃得飽一日三餐,他喚醒了萬間廣廈真用途,這就是“90后男神”袁隆平的故事
拓展內容:
劇情簡介
該片首度全景式披露“大國糧倉”背后的故事,講述中國是如何用僅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資源,養活占世界20%的人口。片中,大量數據反映出一個國家倉廩殷實、百姓餐桌豐盈的奇跡——14億中國人每天要吃掉12億多只雞蛋。中國水產品總量已連續32年保持世界第一。全世界近70%的西瓜,32%的柑橘,50%的蘋果,98%的楊梅,都來自中國。
評價
《大國糧倉》首度全景式披露“大國糧倉”背后的故事,立足歷史縱深,關照當下現實,細致梳理中國農產品生產的發展歷程和走向脈絡,深刻揭示其中的經驗和重點,既是對社會公眾有關糧食安全教育的一次媒介引導,也是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生動教材。
《大國糧倉》從數據出發,用事實說話,10集紀錄片精準策劃、全景展現,主題涵蓋了中國人餐桌的方方面面。通過宏觀把控和微觀補充相結合的表達邏輯,既盤點了關于中國糧食的各項方針政策、戰略安排,也展現出每一個平凡人在保障糧食供給層面所做出的努力與奉獻。跟隨紀錄片的鏡頭,觀眾見證了國家倉廩殷實、百姓餐桌豐盈的奇跡過程;看到了中國糧食發展的政策歷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立法進行土改,保障農民耕者有其田到為保證糧食分配而實行的“統購統銷”票證分配政策的歷史變化;看到了“菜籃子工程”從試點到推廣,農業種植的生態化發展,養殖業發展從一竅不通到如今的如火如荼;領悟到正是由于這些政策的制定和有力實施,由于助農新人的加持,才讓中國的大國糧倉有了制度和人力的保證。節目揭示了20__年武漢戰疫、全國不少地區“一級響應”,各種物資供應面臨大考的情況下,正是因為糧食的充足供給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和正常運行,給了我們臨危不慌的底氣。
2025《大國糧倉》優秀心得體會 篇3
1942年初秋,袁隆平從重慶市龍門浩小學畢業,進入復興初級中學。
在學習中,袁隆平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思索,愛提問。
一節數學課上,講“有理數”這一章。老師講了一條乘法的重要法則:同號相乘的數取“+”號,并把絕對值相乘。老師進一步解釋說:“這就是說,正數乘正數得正數,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
袁隆平邊聽邊想,正數乘正數得正數,這好理解;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這是為什么呢于是就發問:“老師,負數乘負數,為什么得正數”袁隆平盡管沒有從老師的回答中得到滿意的答案,但卻使他對這些抽象難懂的概念產生了興趣,增強了邏輯思維潛力。
有一次,老師講到一個世界難題: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覺得不好理解,他認為一個角就應能夠三等分,比如一個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規規矩矩的嗎但是老師說,這樣分不對,就是不能三等分。
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講。他自己想不出來,老師又沒有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個大疙瘩。
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實際上是袁隆平思維發展和心靈成長的標志。他開始對抽象的概念發生興趣,開動腦筋進行思索,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2025《大國糧倉》優秀心得體會 篇4
人生像一粒種子,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你猜我心中的那位英雄是誰?他,姓袁,叫袁隆平。
他長得十分慈愛,短短的頭發,黑黑的小眼睛,像一個小孩,人們都十分喜愛他!他十分善良,每一天的早晨,都會起得早早的,給我們種大米吃。他種的大米一定是又甜潤又爽口的!你以為他就這樣被我稱為英雄嗎?不,不,不!不對,他越到后面越是一位英雄!
在一個下雨的清晨,路上、公園、野外沒有一個人?稍谔镆爸,就有那么一個老爺爺。他身穿雨衣,頭上頂了一頂帽子,手上拿著一把大鋤頭,在田里忙東忙西,就像早飯都沒有吃,在田野中找食物吃似的。可你意想不到的是,其實他是在為我們種東西吃!耙欢!哎呦!一二!哎呦!”他清脆的口號把居民吵醒了。屋內的人打了個哈欠,對窗外的老爺爺叫著:“下這么大的雨,還在外頭,這才幾點啊!快回去睡覺,注意身子!”可老爺爺叫道:“不了!你快睡吧!”語氣堅定,話音剛落,老爺爺又叫起了口號,做起了艱難的工作,那個人只好又睡下去了。
這就結束了嗎?不!意外總是會發生。老爺爺在清脆的口號中睡著了,睡得那么沉,什么人也叫不醒。醫車來了,人們追著車,想送他,可怎么也追不到。夜里白天都能聽到大家的哭聲,那是在給爺爺送別!醫院門口,獨特的大米送別方式,那是對爺爺最好的道別。
對!他就是那個老爺爺,袁隆平,他的偉大精神改變了我。他的執著、他的工匠精神都將成為我的人生信仰,讓我的學習之路不斷前進!人生就像一粒小小的種子,在不斷的汲取中才能夠茁壯成長。相信未來,我也能成為一粒種子!
2025《大國糧倉》優秀心得體會 篇5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英雄,他們可能是消防官兵,可能是醫護人員,可能是勞動模范,也可能是我們身邊默默無聞的奉獻者。而我心中的英雄,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電影《袁隆平》,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位老人的堅持和努力。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全部奉獻給了雜交水稻,試驗田地間,無論是烈日下,還是風雨里,我們總是能夠看到他彎著腰,手捧水稻,仔細研究的背影。白天他去田里采集樣本,晚上就查閱資料,整理數據,無數次因為醉心工作,他都忘記了吃飯。我還記得他為了尋找一株水稻,差點栽到水里的樣子,我也還記得他研究成功后那欣慰的笑容。
這就是袁隆平爺爺,我心中的大英雄,是他在我們中國最需要糧食的時候,廢寢忘食,反復試驗,使我們全國人民吃上了糧食。我還記得袁爺爺說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如今水稻越長越高,產量越產越多,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在使用雜交水稻,想來袁隆平爺爺的夢想已經實現。
對比五六十年代的長輩們,我們現在的生活真是幸福太多了!我們不用挨餓受凍,也不用吃樹根、吃野菜,這樣的幸福我們應該加倍珍惜,因為這是無數個像袁隆平爺爺一樣努力的人奮斗出來的!
2025《大國糧倉》優秀心得體會 篇6
這位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創造了無限財富的`偉大院士袁隆平,有人評論說他的身價只有1000億元,但他的月收入,連工資補貼都只有幾千元。按照他的貢獻,他應該有更多的錢,但是面對幾千元的工資,他笑吟吟地說:“錢對于生活和生產很重要,但是錢的方式一定要對。錢是拿來用的,有錢不等于沒錢。但是有了錢,第一,不要鋪張浪費,第二,不要吝嗇,該用的用,不該用的不用。
所以,我穿衣簡潔大方是一個原則。你穿得這么好干什么?很閃亮。穿的好,不一定地位高!边@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錢觀,簡單、直白、深刻、發人深省。有人評價他:“袁隆平院士頭頂藍天,勇攀科技高峰;腳踏實地為全世界人民謀福利。他幾十年來一直努力學習,鍥而不舍;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服務人類社會;胸懷祖國,憂國憂民,利國利民……”袁隆平院士作為一名科學家,不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是一位具有可貴精神和高尚品德的人。他卓越的科技能力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品格、精神和風格為我們的知識分子在教育戰線上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作為一個在環保戰線上戰斗的知識分子,我由衷地贊美袁隆平院士,我認為我們都應該認真學習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腳踏實地地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祖國、為自己的信仰造福人民。我們應該學習袁隆平院士那種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金錢觀。我們不僅要宣傳他的科研成果,增強中華民族和人民的雄心壯志,還要讓每個人都學習和發揚他的做人態度和奉獻精神。
2025《大國糧倉》優秀心得體會 篇7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袁隆平的勵志故事充滿了奮斗和堅持的色彩,不畏艱難,知難而進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貫的原則!耙活w種子改變世界”是對袁隆平所作貢獻的詮釋。
這個勵志故事從袁隆平年輕的時候開始講起。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大學生。那時國家實行畢業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窮鄉僻壤的安江農業學校當教師,負責教三門課。然而就在這個落后的湖南鄉下,袁隆平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18年歲月——這些日子里,他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做農業科研,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那個年代的人都深受饑餓的折磨。1960年,嚴重的大饑荒像蝗蟲般掠過中華大地,餓殍遍野,慘不忍睹。袁隆平內心的壯志被激發起來了,他發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自己的同胞吃飽!當時,科學家都認定水稻雜交沒有優勢,可是倔強的袁隆平不認輸,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無數次實驗、無數次失敗,都沒有使他氣餒。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樣走在實驗田里,突然發現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驚喜之下,繼續潛心研究。終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2025《大國糧倉》優秀心得體會 篇8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當我讀到這首詩,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沒錯,正是這位偉大的爺爺,研究出了雜交水稻,才讓我們能吃上飽飯。
爸爸經常會給我看科學家的生平資料,我就是從中了解到了袁爺爺這個對我來說有點陌生的人物。很快,我就喜歡上了這位認真嚴謹、慈祥友善的爺爺。沒事的時候,我就喜歡想象著袁爺爺工作的場景:烈日炎炎的一天,袁爺爺穿著白襯衫,戴著一頂大草帽,慢慢地走在一望無際的茫茫稻海之中,雖然已經大汗淋漓,但他仍仔細檢查每一粒稻穗。他的皮膚因長期暴曬變成了古銅色,臉上的皺紋好似田間的田埂一般,一道道刻在袁爺爺的臉上,書寫下了他的風霜歲月。
就這樣,袁爺爺在實驗田度過了一天又一天,直到一輩子,按他自己的話來說,“我不在家就在實驗田,要么就在去實驗田的路上!痹瑺敔斶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爺爺就是為了這兩個夢和全球人民的溫飽,全身心投入實驗,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農業,伴著雜交稻和中華人民,度過了漫長的九十一年幸福時光。
這樣的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
袁爺爺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永遠長存于我們心中。他的夢,是我們新時代好少年的夢,更是那十四億中華人民的夢。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自己開始,好好學習,珍惜每一粒糧食吧!
2025《大國糧倉》優秀心得體會 篇9
“袁隆平”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這位“雜交水稻之父”,不僅獲得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還獲得過聯合國“科學獎”哩!不過今天我要說的則是我家這個“袁隆平”。
我的外公七十多歲了,身體特別硬朗。退休前,他是縣里分管農業的領導。聽媽媽說,外公是華中農學院的高材生。不過,說起來是個名牌大學生,但實際就是個莊稼漢!因為外公每天早出晚歸,騎一輛破自行車,整天都和泥巴、莊稼打交道。為了試驗新品種,他常常從早到晚地泡在田間地頭,觀察種子的生長過程,記錄種苗的生長時間和收獲率。即使戴上大草帽,皮膚也被曬得黝黑,活像個非洲人。
終于退休了,外公總該享享清福了吧,但他還不肯閑下來。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研究他的老本行。今年,已經退休十幾年的外公又研究起巴西早稻來。他說,這種早稻的耐旱本領特別大,如果試驗成功,能很好地對付莊稼缺水這個大問題。為了試驗,一大把年紀的外公,自己動手開了一塊試驗地;為了保證早稻的健康成長,他自己動手拔田里的野草,捉稻秧上的害蟲,比照顧我還要細心;為了得到巴西早稻詳細的生長資料,他沒有哪一天不去觀察、記錄,常常忘了回家吃飯。家里人常笑他,說他的干勁比年輕時還大!
年輕時的外公曾經有過怎樣的輝煌,我無法見證,但是現在的外公,盡管沒有袁隆平那么大的名氣,但在我心中,和袁隆平一樣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