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團隊教研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語文團隊教研心得體會范文 篇1
肖艷霞12月11日對于我們豐登塢小學語文教師來說真是不平凡的一天,因為我們豐潤區語文教育界的高啟山、張宏偉、周雅慧等三位知名領導親自來到我鎮,對我們這些青年教師進行了深入透徹地指導。我非常感謝教育局領導對我們的關心與培養。昔日我們只是在uc或呱呱視頻中與他們進行交流,雖能聞其聲見其貌但總覺得彼此間距離太遙遠。今天能如此近距離的接觸那些仰慕已久的名人,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異常興奮。他們今天的到來,猶如一場春雨,浸潤了大家干涸許久的求知的心田。
通過一天的聽課評課,我覺得自己收獲頗多。下面將我感受深的一點: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前預習指導述說幾點。
一、課前不預習的原因:
一是教師有布置,無檢查;二是教師只布置,無指導。
二、課前預習的意義:
1、學生要掌握好教師所教的知識,就必須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有些學生,教師在講臺上講得繪聲繪色,生動感人,他們在臺下卻不知所云。這些學生,因為沒有做好課前的預習,因此聽課效果極差。相反,有些學生課前預習做得好,在課堂上就能質疑問難,大膽發言,積極參與。這樣,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聽課效果就能達到最佳狀態。
2、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預習中不僅要動口、動腦,還要動手。他們要通過默讀或朗讀來了解課文內容,要自己動腦筋完成預習提示或教師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由此可見,課前預習非常重要。那么,高年級學生如何自己預習課文呢?
1、教給學生預習方法。一讀課文,遇到生字詞查字典,把它學懂;二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講了什么,練習用簡練的語言敘述出來;三讀課文,聯系課后練習中有關內容的問題,看看文中的重點,想想自己會不會回答;把內容初步弄清以后,再考慮根據什么理由分段(難度大的也可先不分段);然后看看有什么問題;這樣的學習步驟要變成學生的自覺行動,養成有步驟的閱讀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必須堅持。
2、懂得使用工具書。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學過現已回生的字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現在小學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有《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就能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較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
3、做好預習筆記。預習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等到上課的時候,再特別加以注意,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同時把重點的字、多音字,重點詞以及詞義可記錄在預習筆記上,把主要內容可歸納在本子上,甚至可以摘抄重點語段和自己的感悟、體會等。
4、及時檢查預習情況。有布置就要及時檢查、督促、評價學生的預習情況,不斷的促進優等生預習的更扎實,監督指導學困生認真進行課前預習。預習課文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的重視。教師一定要教給學生預習各種體裁課文的方法,讓學生在預習中培養自學能力,使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最后我祝愿我們豐潤區的教研活動越辦越好!
語文團隊教研心得體會范文 篇2
豐登塢小學肖艷霞前兩天聆聽了醫院路小學馬婧老師講的《葵花之最》一課,我受益匪淺。總體感受是馬老師講課思路清晰,教學過程設計巧妙,語言富有感染力;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有較強的領悟能力和表達能力。
下面將我的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重視課前預習。
馬老師的這節課,學生的預習非常到位,無論是對昆侖山惡劣環境的了解,還是對作者的了解,以及字詞、朗讀都做得非常好,這對理解課文的主題有很大幫助。有效的預習一直是醫院路小學的特色,也是我一直關心卻不知如何改進的大問題。今天馬老師為我們引了一個很好的路子,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要引領著學生把預習之路走扎實。
二、讀中感悟,讀中促講。
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馬老師的課重視調動學生讀文的積極性。并讓學生緊緊結合文本體會作者蘊含其中的情感,然后通過感情朗讀將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學以致用很值得學習。
三、做到了長文短教。
馬老師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找出葵花經歷的三個生長階段,通過反復找、讀、感悟,使學生真正體會葵花的堅強不屈,終于使命;進而體會女兵堅強樂觀以及愛國精神,教學設計結構合理,做到了長文短教,值得學習。馬婧老師的課還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學習,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總結出一套適合農村學生讀懂語言文字,學習語言形式的方法。
語文團隊教研心得體會范文 篇3
臨近期末,在區教研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鎮中心學校精心組織下,@@鎮六年級語文教師共聚一堂,在中心小學共同臨聽了紅星小學羅老師的一節詩詞專題復習科,實驗小學語文教研組長的經驗交流,最后是區教研中心語文教研員宋孝老師提綱挈領的講座,深有體會。
枯燥乏味的復習課往往令老師頭痛,令學生厭煩。我從事教學二十余年,也常常為此困惑,在困惑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特別是今天的學習,讓我發現只要精心設計,用心準備,調動學生復習積極性,同樣能把課上到學生心里去,同樣可以實現在雙減背景下的高效優質課堂。
通過學習,我有兩點感觸:
(一)在注重落實雙基的同時,要培養學生深層次閱讀文本的興趣。
語文是一門關于語言的學科,語文教學最根本的任務,在于“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學習就是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生動形象的描述激發自身的形象思維—想象,在大腦中呈現出相關的具體圖像。語文不是因圖像而形象,而是因語言而形象,所以,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揣摩、體味、聯想、想象,進而對文本信息進行概括、篩選、整理、遷移。這應該是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對文字構建的書籍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不能用多媒體一味地以圖像直覺取代語言形象,我們要利用多媒體生動性、形象性、直觀性的特點來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對文本的深層次閱讀的興趣。
(二)在教師引導復習的同時,要注意留出空白,給學生以發揮的空間。
運用多媒體來進行復習課教學,可以憑借鮮明的色彩、形象逼真的畫面拓展語文教學的信息通道,來營造氣氛,刺激學生的感官,喚起學生情感,引導想象。在文學審美過程中,人們由于生活體驗、情感經歷的不同,往往“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完全用圖像的方式將它呈現出來,只能是畫蛇添足、弄巧成拙。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間遠遠大于直觀。教師不能為了突出多媒體的`制作效果,而剝奪了學生想象的權利,擠兌了學生思考的空間,用一個樣板去把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體驗格式化。留出一些自學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復習多給學生留一點“空白”,讓學生切實地動起來,真正培養學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聯想力。
在復習的同時,應該遵循語文學科的教學規律和特點。
教無定法,不能對所有的學科都規定統一的操作復習模式,同一教學內容也不能人人都用統一的操作模式。《語文教學大綱》中要求語文教學要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為目的。現代化教學用具和技術在視聽方面是有其不可替代的優越性,然而聽說讀寫的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單靠加深理解就解決問題得了,而要通過反復的實踐和長期的積累,才能練就的能力。語文教學的要求是讓學生既掌握大量基礎知識,又要具備靈活運用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在學習中陶冶性情、認知社會、感悟人生。因此語文復習課教學中是要依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慎重選擇,靈活運用。
學生不喜歡復習課的原因我通過觀察認為:一是復習內容機械重復,無法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為了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反復讓學生抄寫、背誦、聽寫等等,大量的抄寫作業讓學生實在是愛不起;二是形式單調,復習課不外乎是聽寫,背誦,教師一言堂辛辛苦苦累得口干舌燥,學生聽的是迷迷糊糊暈頭轉向,學生怎么會愛上呢?
總之,復習課重的是有效和全面,以及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習之有悟,變“要我復習”為“我要復習”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