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專業的心得體會(精選4篇)
建筑專業的心得體會 篇1
近幾年來,我國的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建筑領域事故頻頻發生,分析建筑施工傷亡事故發生的原因,探索預防對策和措施,對減少事故的發生,促進建筑企業的.健康發展,有重大意義。
安全事故主要集中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人和觸電。造成建筑業事故的原因,除了與建筑業是高空、露天、勞動密集型作業有關,還與近年來市場的擴大,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識差,安全教育滯后,人員素質低,安全投入少有關。以下談談發生事故原因幾種情況。
一、施工人員素質低
目前我國建筑從業人員大多是民工,這些民工普遍來經過基本培訓和教育,缺乏應有的安全知識和安全防范意識,從而導致自己或他人發生安全事故。
二、建筑市場不規范
時常出現一個項目有幾個分包商,這些分包商的社會信譽,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普遍較差,在工程施工過程下,偷工減料,安全意識淡薄,根本談不上對安全進行統一管理。
三、違反安全操作規程,野蠻施工
非機械動力工擅自操作機械,造成機毀人亡。非電工亂拉扯電線,不通過漏電開關,發生漏電事故時,漏電開關不起作用,造成觸電身亡。民工在綁腳手架和支外墻模板加固時,不系安全帶,加上臨邊防護不嚴,時有墜落死亡事故的發生。為搶工程進度,造成民工疲勞過度,操作時注意力不集中,頭昏眼花不慎墜樓而亡。
四、材料機具質量不合格
塔機吊鉤失靈,吊斗失控落下,砸傷地面施工人員,塔臂組裝螺栓強度不夠,以小代大,抗剪能力削弱,螺栓被剪切斷,造成塔臂失控,扯斷鋼索落下,砸傷地面工作人員。安全網質量差,不能有效攔截高空墜物,造成地面人員傷亡。
五、防護設施不全
臨邊不搭設防護欄桿,安全網搭設低于施工作業層面高度,作業面沒有實行全封閉。有的電梯井口無護欄,電梯井內不隔層設置防護。預留洞口,采光井,通風口不設防護蓋,造成墜落事故發生。
建筑專業的心得體會 篇2
一、就像孩子在海邊玩沙子一樣,我的青年時代是在玩弄材料。
一個人不能忘記你來自何處,你的出生地和那些屬于你自己別人沒有的東西。
初涉建筑學專業的學生,進入課堂時總是懷著一種既崇敬又覺得神奇的心態。我們總是認為只要夢想到的土地,無論其多遠,每個人都能成為他自己的建筑師。建筑學生應該多外出旅行以增加閱歷,應該多接觸建筑實際建造和材料使用以克服當今信息時代與物質時空的疏離。現在的信息社會,我們知道的越多,理解的越少。這個過程使我們逐漸地遠離生命的真相,卻活在一個圖像的世界里。我們怎么與我們的夢想互動,賦予夢想豐富的背景,引導夢想的前進并將其闡述清楚?--旅游、閱讀、理論分析、繪圖、思考、交流、設計、感受自然還有生活。
在一天中要有一段時間應該一個人靜靜地度過,在這個躁動的社會下讓自己擁有一個比較沉靜的心態,和一種超越煩躁的修養。匠人之心,質直而專注。每一位偉大的建筑師都是,而且必須是一位偉大的詩人。現在的我們很少能夠聽到雅致、迷人、舒適、和諧這些詞語。相反,可以聽到社會目的、干涉、功能、適用性、風格、可持續發展和許多深奧的概念以及簡單的專門術語。由功能、結構和理論決定的建筑只是留下一張白紙而不是一個故事。這張白紙可以引起許多抽象的想法,失去的是與用戶有關他或她在建筑物內居住時的精神或神話方面的對話,留給我們的只是設計者的風格和個人的表達。而建筑需要的更多……
關于藝術我們知道的很少,但是我們至少應該知道我們喜歡什么。建筑師的個性,建立在他的專業知識與對人世的深切關懷上。藝術不應是外在的癲狂,而是思想的張揚。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區別在于藝術家用支離破碎的思想來表達那些持續連貫的事情而科學家是用持續并且連貫的假設去研究那些支離破碎的事物。當攝影師將現實變為夢想的同時,建筑師正在將夢想變成現實。從這個角度看建筑在本質上其實是個樂觀的職業。我們塑造了建筑物,然后建筑物塑造了我們。
二、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雕塑是凝固的舞蹈),是石頭的史詩。
人類最原始的需求是建造能夠遮風擋雨的棲息之所,房屋是人生存斗爭的產物。最初的最初,建筑只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偏安一隅,還是心靈棲息的美好家園?延續是人類的最高意愿,它孕育了生命超越的動力,具有自在的傳承性,表現為時代精神的交替,負載著某些記憶和美好的夢想。然后建筑開始慢慢發展演變,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和外延:建筑既是一種文化,又是容納其他文化的場所。表達自身的文化形態的同時又較完整地映射出人類文化史。建筑作為文化,它對人的心理作用表現在:
1人和社會的崇高性(善);
2科學和文明的召喚性(真);
3美和藝術的陶冶性和自我完善性(美)。
建筑是一種科學,一種藝術,但它更是生活的容器。建筑是社會活動的舞臺,是社會文化外顯的形態。欣賞一種建筑,要自欣賞一個社會及其文化開始才成。建筑的外延是什么?有人說建筑是從雕塑到構筑物(水塔、煙囪、聚氣塔等)之間的一切,就是把建筑作了一個有關應用性和藝術性之間的截取。然而我們似乎應該從更多的角度來認識建筑。建筑作為:
場所--與生活契合
事件--反映時代、精神(理念)
語言--形式、材料
藝術--空間感
建筑是尊重現實的實踐,是充滿詩意的敘事。一些建筑物是沉默的,沒有什么可說,沒有聲音--僅僅是一個物體,另一些就太吵了,還有一些可能會講述一個包含驕傲和炫耀的愚蠢的故事。建筑物應該能代言它所處的時代和地域,卻又渴望永恒。建筑中的人性美就是當人們沉溺在建筑技術、形態美學、陷入哲學思辨的同時,還能意識到自身在社會中所應該承擔的責任。
真正的建筑藝術形式是以建筑的美為目的。所謂美,就是使人引起審美心理上的愉悅,它并不為了其他的目的或者功利。可是對于一個具體的建筑來說,總有它的具體的用途,因此建筑藝術不是一種純藝術,建筑必然有非藝術的目的。建筑不僅僅是表達,它不是藝術,藝術能抒發或者激蕩人的理想,而建筑則可實現很多人的理想。
真實是建筑的上帝。建筑的真實一定是向你展現易于記憶的空間,或是從未有過的體驗。建筑被視為人類搭建的情感容器,它在承載生命的同時,也被賦予了生命。真正優秀的建筑設計并不會局限于建筑的自身形態和美學功能,它還會建立在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行為學、生態學等諸多學科的基礎上,實現對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的結構形式的靈活嘗試,也突出了對最新的建筑研究成果的關注和驗證。建筑中的社會價值沒有其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那么容易體會,它所能解決的社會現實問題也沒有現行制度來得直接。然而我們無法忽視它潛在的、深遠的影響。在寬泛的空間概念中,相對獨立的存在應該融合建筑的技術性,服務于建筑、景觀環境和城市空間的細節表達,并關注建筑與其所處的環境或者社會性文脈之間的關系。時間是衡量價值的最好標準。在現實的建筑中,已經很難聞到精神的味道了。有價值的藝術品在傳達出那種感性或可知覺的因素之后也會同樣被外界識別。建筑的存在行為能否實現人類預想的價值和意義,取決于建筑和城市存在的最終狀態,而設計或者竣工本身不代表建筑的真正存在,當建筑處于存在的界限之中,符合倫理秩序的關系,實現人類的幸福愿望,才是存在的真正價值所在。
三、現實有兩種,一種是主觀的現實,一種是客觀的現實。
許多人樂于設計方案并構想建造方式。我們喜歡做夢,幻想設計和制造物品。我們喜歡學習知識,做藝術家,把復雜的組織積聚在一起。人們對建筑藝術有一種好奇心理,渴望親自體驗建筑藝術,期望建筑是異乎尋常的,把它當做一件藝術品來理解,將其視為一個故事牢記在心,感受建筑與自己的生命融為一體的那種激動。這是一種從無到有的創造方法,一種以令人滿意的方式使事物規范有序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幫助人們改善生活方式,它是一種回報你和社會的藝術。然而,真正幽微動人的互動,必須用沉靜的心才能感知,因為建筑的宏觀之美,人人皆能輕易感受,而微觀之美,卻只有柔軟的心才有福氣觀察到。它應該能夠啟發我們的思想,開拓我們的情感領域,鼓舞我們的創造力……我相信真正有價值的作品,一定會有一種大家可以領會的語言,以便達到它激發我們情緒與思想的目的。然而所有的建筑都必須由建筑師來建造嗎?事實上全部建筑中只有5%來自建筑師的設計,我們因曾經認為的美輪美奐的5%的建筑而致力于建筑師這個職業,但是我們沒有接觸到事實上正在設計那95%的建筑物的人,他們在社會的各行各業,為人們簡單地建造他們所需要的設施。
建筑的市場很大,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方法,做的事情不一樣。但是我們依然要明白,現實的建筑行業里,一個建筑師做事的方式是私人的,可是他做出來的作品可以屬于每個人。一個設計師的價值不僅在于他的作品,還在于他用自己的與客戶、受眾進行的溝通。設計師要有情感,但是這種情感更應該建立在理性基礎上。建筑師不僅要考慮功能、形式、空間的東西,還要考慮法律的責任、社會的責任。我們不應該在遭受創傷的土地上抹抹藥膏,而是使土地的肌膚更加光滑。自然不會欺騙我們,欺騙我們的從來都只是我們自己而已。
房子越蓋越好,城市也是越變越漂亮,但只是漂亮,卻越來越不真實。市民文化,老百姓的價值在社會中變得越來越渺小,而真正的社會價值往往是在利益方面的價值取向,大量的城市更新帶來了一個英雄式的時代,塑造這一時代形象的,不是老百姓的生活迫切需要的,而是大量的地標建筑,是大劇院,體育中心。也許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缺少好的建筑,而不是缺少偉大的建筑。人類發展至今,在建筑上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如果在社會的價值觀和思想上沒有清醒的認識,永遠用這種強勢的力量來推動社會發展,潛在很大的危險。建筑從來不是由一個單獨的事件觸發的,也不是由一個人的計劃和設想的直接實現。建筑是對社會流動中各種相互矛盾力量不斷進行調整適應的結果。為人類環境建立秩序和關系,這就是我們建筑師的任務。
建筑專業的心得體會 篇3
針對以上分析,為有效減少安全事故,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安全組織機構
施工企業必須建立健全項目安全組織機構,確定安全生產目標,明確參與各方對安全管理的具體分工,安全崗位責任與經濟利益掛鉤,根據項目的性質規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對大型項目必須安排專門的安全總負責人,并配以合理的班子共同進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產管理的資料檔案。實行單位領導對全施工現場負責,專職安全員對部位負責,班組長,班組安全和施工技術員對各自的施工區域負責,操作者對自己的工作范圍負責的“四負責”制度。
二、規范建筑業分包及完善安全法
加強總包,分包的資質認證和管理。一個項目,嚴禁業主方肢解分包,嚴禁多次轉包,加強總承包商對分包的管理。加強安全法建設,對存在違章指揮,不為施工操作人員提供安全防護設施用品,強令民工冒險作業,長期連續作業的責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責任。施工企業在目前已有的法規制度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加強適合本企業生產管理工作實際的法律,標準和制度的補充完善,使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盡快步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三、加強安全教育
讓每一個員工懂得安全知識,掌握安全技能,實現自己的安全行為責任,做到1、凡是進入施工現場的所有人員都必須進行安全法律、法規、安全生產知識,安全操作技能的學習,并進行嚴格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場;2、對特種崗位作業人員一律憑勞動管理部門頒發的操作崗位證書上崗;3、對進入施工現場持證的架子工必須定期進行體驗;4、對施工生產中違章指揮的管理人員進行嚴厲的處罰;5、對施工生產中違章操作員工一律停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處罰。
四、加強安全技術管理與協調
工程中標后,要編制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施工前要有施工技術員編寫的書面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向工人交代,特別是高空、有毒作業,必須有相應的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和急救處理方法。每日有班組長、班組安全員對當天工作操作工序提出的安全要求。定期召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會議定期檢查安全工作。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指揮,加強條條、條塊、塊塊之間的協調配合。
五、加強現場安全監督
企業應加大對施工現場的安全監督管理力度,對違章指揮、操作,冒險作業要責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頓,規范項目的施工安全行為。安全人員要加強對施工現場材料,設備的檢查,杜絕不合格的材料,設備對人員的傷害,加大對安全工作的投人,完善各種安全設施。在施工作業面上設固定的安全管理員,對危險性大的腳手架,起重機搭設和拆除,機械設備吊裝,用電設備工作,基礎土方開挖等進行監督和控制。
施工企業安全管理,是一個系統的動態管理進程,它包括安全組織和安全意識,企業只有綜合利用這些手段,才能取得有效的結果。加強安全管理,首先必須建立科學的安全規章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要隨著施工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使之與新的施工技術相配套。同時企業要加大對安全管理的投入,使之與生產能力相吻合,使安全生產責任制逐級落實到每個工作崗位和每個人頭上。并經常性的開展和利用形式多樣的安全生產法規知識宣傳活動,努力提高建筑職工和廣大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切實做到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不被他人傷害,安全生產,警鐘長鳴。
建筑專業的心得體會 篇4
初入大學,我并不是十分了解我們建筑智能化這個專業究竟是學習什么的,我感到十分迷茫,直到去聽了黎洪老師的專業概論課,才逐漸了解了我們專業,通過兩周的學習和參觀,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令我受益匪淺的知識,以下是我從學習中的所得所感。
建筑智能化這個專業,總的來說主要就是圍繞空調制冷技術的學習。首先,在當今社會,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臺空調,幾乎每個人都使用過空調。空調,顧名思義,用處就是空氣調節,圍繞溫度、氣流速度、濕度和潔凈度四個點,來對室內氣溫進行一個適度的調節。
從老師的課中,我了解到空調的種類分兩種:舒適性空調和工藝性空調。先從舒適性空調來說,舒適性空調主要運用在三個方面:建筑、軍事、交通。因為舒適性空調是以控制溫度而使人體感到舒適的空氣調節設備,它的目的是創造一個舒適的工作或生活環境,因此會運用在建筑居多的方面。工藝性空調它則完全不相同,其分三種空調:潔浄空調、降溫性空調和恒溫恒濕空調。潔浄空調的運用涉及多類如:科學實驗、食品美妝、醫療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制藥技術等;降溫性空調則在物流倉儲、種植養植、普通廠房運用;而恒溫恒濕空調則運用更廣泛:生化培養、檔案膠片磁帶保存、通信機房、文物保存及展示、高科技特殊環境模擬…。這些都離不開恒溫恒濕空調。總結,工藝性空調使用的目的就是為了研究、生產、醫療和檢測等過程提供一個特殊的室內環境。
了解了空調的基本信息,我對空調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知道了空調在所以機電安裝工程中的.地位,它的造價占八項工程中總造價的一半,這極大程度的讓我明白了它的重要。
不止在課堂上的學習,我們還去參觀了深圳市前海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他們的前海二號冷站,他們前海整個制冷工程,總造價花費了40多億元,總面積覆蓋前海桂灣、前海前灣以及前海媽灣三個片區,服務建筑面積約1900萬平方公里。在2號冷站,我們近距離觀摩了許多聞所未聞的制冷設施,了解了前海制冷核心技術分別從冰蓄冷、再生水利用、余熱利用、海水冷卻技術四個方面運行,還有BIM技術、智能控制技術、超靜音技術等。
前海冷站的制冷技術運用,讓我看到了這個行業是與時代相結合的,科技的進步,也讓這個行業得到認可。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使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黎洪老師請來的往屆的學長與學姐開展的交流會。
在交流會上,幾位學長和學姐他們每個人都對我們講了許多:對專業的理解、就業的情況、自己的工作經歷、面試的方法等等,他們每個人所說所講都不一樣,但是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知識、從他們講解中吸收到的經驗,讓我從另一個方面了解了我們這個專業。
就如蔡曉輝學長的人生信條一樣:自信、踏實、勇敢、開拓。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不論你走到哪里,學無止境,要用學習來豐富自身,這樣,別人才會看到你的價值,每個人都是未被打磨的翡翠原石,只有經過不斷的加工,才能展現最引人注目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