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設計心得體會(通用5篇)
活動設計心得體會 篇1
有一句話叫做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的是與其直接給予一個人物質上的幫助不如教會他一項技能,直接的物質幫助只能應付一段很短的時間,而一種技能的掌握則可以讓人衣食無憂。前一段時間又看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說,除了教會一個人釣魚的方法以外,最重要的還要教會他制作魚竿的方法以及學習各種技能的方法。也就是說,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新事物,迎接新挑戰,我們無法一次性學會所有的技能來應對未來生活中各種未知的挑戰,了解到了學習技能的方法,才能取得將來的成就。
設計中也是如此,我們沒辦法在大學中甚至初出茅廬的幾年里把今后職業生涯中要用到的所有能力都學到。生活是變幻莫測的,充滿著各種可能,時不時給人驚喜,有時我們都無法確知自己下一步要去哪里,下一段時間要做什么職業。舉例來說,本人在接觸平面設計基礎這門課前,對INDESIGN和AI還是一知半解,根本無法熟練運用。但這并非壞事,幾個月的摸索學習,本人已經可以熟練運用并著手為設計工作室制作宣傳冊和logo了。所以說,在一項工作的初始階段做的不夠好并不值得羞愧,通過學習和摸索最終取得成就的人總是令人欣喜的。而不斷地學習和提高也是人生的意義所在。
本人覺得學設計與做設計最大的好處就是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的領域。包括我們之前學習的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課程,作業題目就曾包括個人相冊名片,污染,城市變化,咖啡廣告,未來建筑的趨勢,水的問題等等。通常都是讓我們自己在題目里選擇一個角度,然后做出有說服力的視覺作品。要想表達好自己的觀點,必須先搜集很多的相關資料,對題目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完成品可以是抽象的表現,但是想法必須是有形,有根據的。很多人認為設計就是在電腦上做出漂亮的東西,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我們學設計的一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到處尋找資料,研究以及消化它們,然后再試著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與自己想表達的概念。沒有完全理解某個問題時,是不可能有效地表達它的。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說什么,不管完成品有多好看,也是白紙一張,因為它沒有清楚的內容。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學習,本人重新認識了設計的含義。
活動設計心得體會 篇2
通過我市開展的優秀教案編寫活動,使我認識到撰寫教案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自己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從案例格式的書寫,到標題反思,從關注學生到反思教學過程,讓我學到了許多,更讓我覺得自己在撰寫案例時的不足與欠缺,也讓我意識到寫案例的重要性。首先,撰寫教案要有正確的教學理念。要從教材的具體內容出發,研究教材,同時又要走出教材,不局限于教材。其次,撰寫教案要有正確的學生觀,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
在寫教案時,要把關注焦點放在學生身上,寫教案時要想想:學生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創設情境時,要與時俱進教案的設計要讓學生的“心”動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能力。再者,在寫教案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學習活動和方法,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探索、發現問題的方法。
最后,要面向大多數學生,同時注意培養優秀生和提高后進生,并且要多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變化,梳理自己的相關經驗和教訓,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在今后的教案撰寫中,我要多反思自身的教學過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編寫,使教案更接近學生,貼近學生,注重教案的實用性,寫出實用的、有特色、有個性、有品位的教案,通過課堂提高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活動設計心得體會 篇3
9月23日全縣的幾百幼兒教師響應上級領導的指示,聽取了教授講的《幼兒園集體教育教學活動和設計與組織》
告訴我們如教師在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上得到的學習和提升何去設計集體教育活動。幼兒園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由教師向幼兒施加影響的動。指在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勞動活動環節中引導幼兒習從而實現某種目的的活動。還特別是在如何設計集體教學活動一一給我們做了詳細的講解,讓我們知道怎樣去選擇內容、分析教材和孩子、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分析并確定重難點、做好充分活動準備、合理設計活動過程。然后通過活動講解讓我們去思考問題,中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幼兒園教學”教學的組織形式主要的就是集體教學活動。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特點含有群體性和集中性。
如何讓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呢?首先我們必須在教材的內容上好好挑選,還要認真分析選材的內容,并分析了解自己的學生現狀和各方面的能力,設計好合適的集體教學活動方案。我們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教材內容呢?在選材時我們就必須考慮選材的科學性、對于孩子們起到的教育性、更要適合孩子們的年齡特征、引起孩子們學習的濃厚興趣。選好材料內容后,我們當教師的還要通讀教材,整合內容,正確地把握好教材的思想內容;把握好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要做到這些,我們當教師的必須對教材內容多讀多思,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把握好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20__年最新握好教材的思想內容,選取最合適教學方法,完成好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的。總之,聽了教授的講座后,使我受益匪淺,豁然開朗。她的教學理念,教學的語言,教學的方法都是我值得學習的。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給自己充電,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活動設計心得體會 篇4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社會的發展決定了教育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教育必須朝著適應未來的方向進行深刻的變革。自20__年9月啟動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中小學的課堂里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課程改革的理念已在基礎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初見端倪。
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學的目的性、過程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不但需要深厚的教育理論作支撐,而且需要適切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
第一,在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長期以來,教師們普遍認為系統而復雜的教學理論不易被有效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而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教師們努力學習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論,并積極探索與實踐的結合,特別注重把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運用于實際教學,指導教學工作,同時也注重將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上升到理論層面。事實證明,理論必須與實踐不斷結合才能為教師所掌握和運用;同樣,也只有經常性地反觀課堂教學實踐,對其進行深度思考與梳理,才能使教學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這套《新課程教學活動設計叢書》正是積極探索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第二,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新課程的推進既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應看到,它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極好機遇。教師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它不是機械的重復。教師既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同時作為專業人員還必須遵循少年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諳熟他們的需求,掌握學科教學的內容與方式。
第三,在改變課堂教與學的方式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查爾斯?赫梅爾在《今日的教育為了明天的世界》中指出,在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已經過時、百科全書比老人老得還快的大變革時代里,教師再也不能僅限于傳授知識,而需要“喚醒不被知曉或沉睡中的能力,使得每個人都能分享到人們完全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幸福”。因此,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成為本次課程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深圳市南山區正是以改變教與學的方式為突破口,對課堂教學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突出知識的建構過程,如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如何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作了大量深入的探索。這套叢書中的教學設計雖然側重活動性,但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力圖向人們反映一種理念:只有將學習任務轉化為學生的自我需求,才能真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真正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才能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活動設計心得體會 篇5
做好鞏固環節即讀后活動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有機會訓練剛學的知識。一些教師認為上完了教學內容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其實不然。知識從理解到掌握需要一個過程,沒有鞏固是不行的。比如討論話題(discussion),辯論(debate),復述(Retell),對話(dialogue),采訪(Interview),角色扮演(Roleplay)以及改寫課文(Rewrite)等活動都比較瘦學生歡迎。
但是在進行該環節是應注意全面兼顧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閱讀課理所當然應以讀為主,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培養閱讀能力。不能把閱讀課上成知識傳授課,主次顛倒。但是,其它能力也不能忽視。教師應盡量用英語上課,在不得已的時候才用漢語,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訓練聽的能力。鞏固環節中復述、角色扮演、采訪較花時間,但教師要舍得花這些時間,因為知識由理解到掌握需要一個過程,沒有采取一定的手段進行鞏固是不行的。
同時要注意教學目標的達成。一般說來,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就英語學科而言,知識目標包括有關英語語言的語音、詞匯、語法等知識;能力目標指聽說讀寫技能及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情感目標則指通過英語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及健康的個性品質。閱讀課教學應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重視能力的培養,此外還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新教材中有豐富的德育素材,如教人物傳記的文章,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名人崇高的品德良好好的人格品質。目標要有可操作性。
第三,要注意教學過程的和諧。一般認為,教學過程由教師、學生、教材、方法四要素組成,這四要素所組成的六對關系只有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才能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在進行閱讀課教學設計時,不能只考慮教師的意志,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隨著教學手段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教學。技術的改進不能破壞教學過程的平衡與和諧。例如在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設計時,就應把握多媒體使用的度,不能讓機器取代了教師。
最重要的是,多提供學生機會和時間來表達自己,活動時間需充分;小組活動分工需合理;教師需及時提供幫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