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25版心得體會(精選6篇)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25版心得體會 篇1
前一陣剛剛發布的《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在語文教育圈掀起了討論分析的熱潮,我也利用假期的時間,學習了新舊課標的對比變化,總的老說,新版本的課標相比于上一版更詳細具體,為老師教學指明了一條更具體的路。
1、基于要素,提升素養,述表達
新課標中新增的.對于“核心素養”有了明確指出,“語言運用”“文化自信”“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部分,這四點是基于在語文改革為部編版之后提出來的,而20xx版對于核心素養沒有涉及更沒有詳細展開詳述;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嘗試詩歌、小小說的寫作。
2、邏輯整合,系列學習,重文化
新增“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整體規劃,連貫性和系統性,分為三層學習任務群,基礎型、發展型和拓展型,層層遞進,不斷提升,在閱讀與鑒賞板塊,新增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重視文化教育且占比比例變大在60%—70%,提出“整本書閱讀”的閱讀方法,采用讀書筆記、讀書分享會等方式引導學生高品質完成整本書閱讀。
3、素養立意,依標扣本,評檢測
新增學業質量,對學業水平考試細化了內容,每一學段檢測都有詳細的標準,這對于教師在教學、命題考試都提供了方向,嚴格依據學業質量命題,全面考察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水平,新課標中提出關注社會生活,注重與生活情境相聯系,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抓社會生活中常見又值得深思的生活場景,設計問題和任務。
新課標不僅對教學內容提出了具體可實施的要求也對老師的素養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培訓、提高教研水平、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適應時代要求,提升信息素養,新課標下的語文老師不僅僅只停留于教材,要想教好語文,先要好好研讀教材,這是一個慢工細活,必須俯下身子好好研讀分析。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25版心得體會 篇2
首先,教師在備課時,應吃透教材,結合新課改的標準,統整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根據每個單元組體現的主題,匹配學習情境,關注宏觀教學目標,重視六個學習任務群的內容,根據其目的實現學習任務之間的相互交叉,滲透和融合。利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具體落實到課堂中。
而后在教學中,應注重語文的綜合性,給學生創造真實的學習情境。結合孩子在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要求和獲取知識的能力,讓每位學生在實踐中去識字,寫字,閱讀與鑒賞,梳理與探究,表達與交流。追求課程內容真實的學習情境,做典型的`實踐活動。同時在教學中,根據學習情境的需要融入更多的學科知識,跨學科教學,避免學科的局限性,開闊學生的眼界,靈活掌握課堂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重視學生的課堂思考能力,讓思維能力貫穿整個學習任務群。利用情境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學語言,用語言,實現語文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價值!
最后,學以致用。培養孩子的賞析評價能力。結合學生自己所學,深刻理解文本內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所要體現的育人價值,去運用語言,針對評價對象和目的,有意識的搜集相關資料,組織文明禮貌的有力語言。在交流中,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認真傾聽他人的見解,從而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總之,我個人感覺,從整體上講,就是讓學生既加強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讓學生學語言用語言,在快樂中獲取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提高能力,在實踐中健康成長!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25版心得體會 篇3
今天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老師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系;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25版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深化了課程改革,強化了課程育人功能,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重點突出。通過新課標培訓,總結如下心得體會: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現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二、高度重視識字寫字
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是學生情趣、態度、審美情趣養成的過程。新課程標準對比以前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識字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級孩子生理發育的特點,同時也便于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既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配合,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對廣大的一線教師又是一次新的挑戰,我們要緊跟課改的步伐,與時俱進,勇于創新,五育并舉,把學生培養成劃時代的接班人。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25版心得體會 篇5
20__年4月21日,國家教育部召開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__年版)》新聞發布會,隨著此次會議的召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版)》正式發布。這一次新課標發布后,我迫不及待地下載打印,進行閱讀,如獲至寶。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平時在教學中我也在思考該如何教學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我也常常把《語文課程標準》拿出來翻看對照自己的教學,看看是否有不對或者不合理的地方,應該如何教學。閱讀完20__新課標后,我發現這次的新課標的主要內容和變化有些大,對于其中有些內容的理解還不透徹。后來我參加了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xx教授的線上教研活動,也在線上聆聽了一些大師的解讀。這讓我耳目一新,也更新了我的一些教育理念。
在“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方面,本次新課標首次提出了“學習任務群”這個概念。設計語文學習任要圍繞特定的學習主題,開展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活動。學習任務群分成了三個層面,分別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群,任務是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3個任務分別是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拓展型學習任務群,2個任務分別是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皩W習任務群”這個新詞匯,讓我思考、研讀。讀完后發現雖然這是個新詞匯,但也似曾相識。我們的教材編排以及單元主題不就是這種形式嗎?作為語文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這六大學習任務群又不是簡單的并列關系,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整體推進的。最終是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推動思維能力的發展,再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獲得提升并在實踐中運用。繼續往后研讀,讀完“教學建議”板塊,發現強調學習任務的目的,也是為了促進教與學方式的改變,用任務驅動的式來組織學習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的經驗,發展語文素養,真正實現以學生學為中心,促進學生自主建構學習的體驗。
xx教授說:“學習任務群是提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設定一個情境或典型任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教學的實踐性!蔽蚁朐谡n堂上老師要多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體驗,敢于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在課外要引導學生如何進行自主預習,自主復習。還要不遺余力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利用課外閱讀促進學生語文的積累,充分調動孩子的內驅力。我想我今后的教學也要有所改變,要在實踐中落實。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在以后的時日里,我會繼續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對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反思自己,讓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指導自己的教學。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25版心得體會 篇6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獲豐厚,感觸很多,通過再次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