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年心得體會(精選8篇)
一周年心得體會 篇1
武俠,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獨有的一種情懷,自太史公筆下刺客列傳,到后來的金庸古龍大綻放,再到如今玄幻仙俠多開花,已經走出了一條立根于傳統文化的特殊道路,而真正把武俠文化推到爭相傳頌的,是金庸老前輩,但在去年,老前輩去世了,如今逝世一周年,張紀中發文稱:一定要把《飛狐外傳》拍好。
關于張紀中,那也是大導演了,導演過很多的電視劇,其中有不少是金庸劇,在他的鏡頭下,可以表現出恢弘壯闊的景象,可以將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能夠在劇情和畫面上最大化程度的還原作品,就在這一周年之際,他在社交平臺發文,還搭配了與金庸老前輩的生前合影,用以紀念。
他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之中,多次強調,自己很長時間里面,都是不敢接受老前輩逝世的消息,知道現在朋友們提醒這是金庸先生逝世一周年,才不得不面對這個慘痛的真相。他的長文,表達了對金庸先生的思念,以及對武俠精神的贊嘆,還說要將武俠精神走下去。
在文章末尾,還說,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把金庸老先生的作品《飛狐外傳》拍好,無論如何都不能辜負了大家的期望,一定會把最好的作品呈現給大家。由這篇文章,情深意切,字字珠璣,令人感動。使人不覺想到了那個夢想著一柄劍闖江湖的.年少自己。
一周年心得體會 篇2
前天才給自己定了時間11點睡覺,沒想到今天又當了回夜貓,現在一點了,還沒睡。
今晚吃完飯后跟哥哥去江濱公園走了一圈,坐了一會,看見公園里很多學生樣子的小盆友在騎自行車,聊天,釣魚......
我突然感嘆了一下,兩年以前的我,也應該在享受著暑假,可以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做,放假還會有這樣那樣的聚會,再想久遠一點,初中高中的時候放暑假,還經常上網上到兩點才睡覺,上網也不是有什么事要做,就是感覺習慣了。但是現在的生活跟以前大不一樣了,起碼不會再這么晚睡了,傷不起啊。
再認真想想,7.20,不知不覺我就正式上班一周年了,睡前才想起來。去年的7.20,我才懵懂地加入茂凱的大家庭,開始時一切都那么新鮮,環境很陌生,人也很陌生,一年過去了,我在茂凱換過了一個職位,從行政換去銷售;了解并應用了一些進出口、報關知識;處理過一些繁頊的行政事務;學習并了解了塑料行業的一些情況;學習了與本行業相關的很皮毛的專業知識;慢慢地學習了一些銷售溝通技巧;學會了最簡單的ERP系統里的采購與銷售模塊的操作;粗略地了解了公司的整個構架,不同部門的分工、交叉點、溝通模式與方法;模糊地了解了一些外資公司的會計處理及進出口的會計處理;似懂非懂地了解了一下百度谷歌推廣的維護原理與技巧;還有的就是跟同事都熟了。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首先,在財務行政部待的時間有點短,對于進出口和行政這一塊,才剛有點感覺有點紋路,就轉去銷售部了,這是一個遺憾。剛開始的時候,也沒有人交接工作,也沒有人系統地帶著我去操作,以前學的都是理論,當時實踐起來也就是摸著橋過河,由于業務不熟練,沒有什么經驗,整個操作流程和次序都沒有理清楚,還有跟美國關聯公司那邊溝通出現問題,也會整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對于行政方面,基本沒什么作為,一開始我以為我的主要任務是處理英國跟美國的訂單并處理進出口的一些相關事務,其他一些繁頊的行政事務都是多加給我的,于是關于行政方面,我只是做了必須做的一些支持公司日常辦公生產需要的事情,至于如果改善公司的辦公生產環境,如何完善公司的各種制度章程,如何增多辦好公司的娛樂活動,如何加強公司的凝聚力,如何激勵員工的積極性等等方面的工作沒有做好,實屬失職。其次,在銷售方面,溝通技巧有待加強,行業專業知識仍然比較缺乏,業務素質的提升空間很大,提升速度較低。最后,就是對于自己的人生、工作目標并非十分明確,偶爾激情高昂,偶爾萎靡不振,經常虛度時間,定性不夠,自制力不足。
對于公司,在一年的工作里,我了解到了一些小型外資公司管理的很明顯的弊端是,很多時候沒有結合中國實際國情去操作和拓展業務,在中國機購的工作者純粹簡單執行外國總部的意見和指示,缺乏自主思考和創新的動力;另外老板常年不在,主要以職業經理人管理公司,難免有時出現一些在國企里常見的慵懶,低效,得過且過的工作氛圍。
總的來說,工作一年,收獲很多,不足之處也不少,工作中也暴露了自己的很多弱缺點,這些是我今后改正并完善自我的最基本跟據和方向。最后給自己的留言是,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把該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完,明確自己的目標,并向其努力奮進。欲無后悔需律己,各有前程莫妒人。
一周年心得體會 篇3
“不要把公司當成學校。”這是許多即將走出象牙塔面臨職場考驗的畢業生都會得到的諸多忠告之一。的確,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身份切換,意味著我們從一個支付費用享受教育產品的“消費者”變成了一個出售自己的精力和智慧來換取酬勞的“員工”。學生身份的我們更多標榜自己的權利,而職場人身份的我們則須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唯有兢兢業業,創造足夠的成果和價值,我們才可以在職場中生存下去。面對“不要把公司當作學校”這一忠告,我就是這樣想的。
懷著這種想法,我離開校園的溫床,來到群山環繞的重慶京東方。一路上,我都在緊張地做著思想準備:準備面對陌生的環境,準備問候陌生的人;準備處理堆積成山的文件,準備承受壓力浪潮的洗禮;準備了勤快的腿,準備了不銹鋼的心……
然而,京東方接過我的行囊后,只是讓我做了三件事:休息休息,了解了解,熟悉熟悉。從接站到宿舍入住辦理,公司均提前做好了細致入微的安排,于是一路跋涉的我很快就得到了充足的休息,絲毫沒有疲憊感。接下來就是豐富多彩的“產業人”特訓營,公司精心策劃了一系列培訓課程,向我展示京東方的業務、理念和文化,讓一臉懵懂的我很快了解了自己所在的是怎樣一家公司。現在,我已經深入自己所在的部門進行工作,熟悉了自己的職責和業務范圍,熟悉了自己將來要扮演的角色。
不要把公司當作學校,可是京東方正在努力成為一所“學!薄H肼氁荒暌詠,公司并沒有向我們索要更多的成果,而僅僅關注我們的成長,不遺余力地創造條件讓我們去成長。如果說“小企業靠領導,中企業靠管理,大企業靠文化”,那么真正長盛不衰的超級公司還是要靠培養體系。因為管理要靠人去落實,文化要靠人去傳承,一旦在“人”的因素上輸掉,多么龐大的帝國也會在朝夕之間傾塌。在京東方這所“學!崩,我的身上不覺間淌起“產業報國”的熱血,不覺間留下“京東方”人的印記。
能不能把公司當作“學!保是要看你去了怎樣的公司,如果你的公司本身就是一所“學校”,那么你就是幸運的。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渴求成長,跟在優越的環境氛圍下盡情成長,其結果必然是不同的,前者或許可以把你打造成職場能手,但惟有后者才能讓你變得真正強大。
懷著這份幸運,感恩這份幸運,回報這份幸運...
一周年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10月30日,這是金庸去世一周年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金庸大俠的逝去,成為了無數人眼中的可惜。也正是在這樣的日子里,導演張紀中,為金庸寫出了一篇文章,想要以此來紀念金庸。
張紀中是一位資歷頗深的老導演,在他的攝影機下,我們看到了許多部金庸的武俠小說。林志穎胡軍劉亦菲那一版的天龍八部,李亞鵬周迅那一版的射雕英雄傳,還有李亞鵬許晴版的笑傲江湖等等。有人曾說,張紀中版的武俠電視劇,是最對金庸味道的。這是觀眾的嘉獎,也是這兩位藝術家的合作模范。
張紀中在自己的緬懷文章中,回憶起自己與金庸的相識,也講述了金庸心中的俠義文化。張紀中導演盛贊金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盛贊他對中國精神的表達,更是表示金庸大開大闔的情懷,才是對中國精神的展現。可以說,這是張紀中對金庸的褒獎,也是普通民眾想要對金庸的褒獎。
在緬懷文章的最后一段,張紀中也表示,因為金庸的不凡,所以自己才更加覺得任重道遠。自己在拍攝的電視劇飛狐外傳,經歷了太多的變數,也有太多的阻礙,但俠骨當前,自當百折不撓。張紀中導演表示,一定會將這部電視劇創作好,拍攝好,然后再呈現給觀眾。
可以說,這是張紀中先生的表態,也是無數個熱愛武俠文化的人的表態。
金庸的去世,對于無數的華人來說,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悲傷。有人曾說過,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可見其傳播的范圍之廣!金庸去世時,在小說中屢屢被厚愛的襄陽城,更是舉萬里燭火,只為送這位老俠士遠行。
如今,一周年在即,我們能做的,就是熱愛著金庸的武俠小說,感受這其中的俠士精神,方能不負金庸先生多年的筆耕不輟!
一周年心得體會 篇5
10月30日是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去年的這一天無數人為金庸的去世感到哀痛。而10月29日晚上,導演張紀中也特地發長文緬懷先生。
張紀中表示“這一年來我總是思念你,時常想跟你說說話。你雖離去了,可你的精神早已融入祖國的山川大地,融入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張紀中還坦言在夢中夢見了金庸,他頭發雪白,但是風度翩翩,精神矍鑠。
張紀中直言會在金庸的指引下將武俠精神永遠傳揚下去,雖然武俠文化現在式微,但是仍然會綻放出光彩。同時他表示雖然手里現在正在制作的《飛狐外傳》面臨諸多變動,但是一定會將這部作品創作好。
張紀中是金庸的老朋友,而且他曾經制作拍攝過《笑傲江湖》《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等多部金庸作品,雖然口碑上有褒有貶,但毫無疑問張紀中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再現了金庸小說的精神和風骨。
而這部《飛狐外傳》有可能是張紀中拍攝的最后一部金庸作品,不知道能不能超越前作呢?
一周年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10月30日,農歷九月廿二,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去世,享年94歲。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去年今日,襄陽城為金庸點亮燭光,無數讀者在網上表達追思。參演金庸小說改編影視劇的演員們,也以角色之名送別大師。
金庸葬禮上的那副橫聯“一覽眾生”,表達著他對蕓蕓眾生的體察。猶如他的兩支筆:一支寫武俠,雕刻人生百態;一支寫社論,道盡世間冷暖。
年輕時,金庸曾以林歡為筆名,為長城電影公司編寫劇本;也曾以姚馥蘭為筆名撰寫電影評論。后來,他與梁羽生定下武俠小說之約,將名字中的“鏞”字一分為二,就有了我們現在熟悉的名字。
自30歲左右創作《書劍恩仇錄》開始,到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金庸共創作了15部長、中、短篇小說!帮w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只有14個字,卻是幾代人的青春記憶。
除了小說家,金庸還是學者,是報人。“做學問是自己得益的,可以有快樂的!苯鹩乖f,“學問不夠,是我人生的一大缺陷”。
20xx年,81歲的金庸為修讀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特地飛赴當地上課,引起不少關注。20xx年,他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而至于辦報,則從更早的時候就開始了。中學時,金庸開始向東南地區的一家大報《東南日報》投稿。
他早年曾在上!洞蠊珗蟆贰⑾愀邸洞蠊珗蟆芳啊缎峦韴蟆啡斡浾、翻譯、編輯。1959年他創辦香港《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歷35年。
他曾說,自己“辦報是真正拼了性命來辦的,寫小說是玩玩”。
20xx年10月29日晚,曾拍過《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的導演張紀中,在微博上發表長文悼念金庸逝世一周年。他寫道,你雖離去了,可你的精神早已融入祖國的山川大地,融入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想,你與我一樣堅信,俠是中國人骨中的風神、心里的情懷,武俠精神是真正的中國精神!
其實,俠客精神在中國源遠流長。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寫《游俠列傳》,李白寫《俠客行》,施耐庵寫《水滸傳》,清代有《三俠五義》。俠客們被世人向往、尊重,也讓江湖充滿了個性的光輝。
都說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而金庸的作品讓俠客精神在當代得以流傳并重新演繹。在書里,金庸為讀者構建了一個武俠江湖。有《笑傲江湖》的波詭云譎,有《天龍八部》的義薄云天,也有《白馬嘯西風》里簡簡單單的兒女情長…他的作品,還曾被多次拍攝、制作成影視作品,影響好幾代人。
俠是什么?是道義,是家國。而在金庸小說里,它有了一個個具體的人物,是有情有義的喬峰,是孝義愛國的郭靖,是豪邁不羈的令狐沖……
有網友說:“我對江湖的憧憬以及個人身上的俠氣都是因為先生!瘪R云也曾在微博上悼念,“若無先生,不知是否還會有阿里!彼敬上挽聯,“一人江湖,江湖一人”。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他也有一個俠客式的回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一年過去了,先生雖逝,俠義永存。
一周年心得體會 篇7
時間感覺過得太快,一年了,和愛人結婚到現在,可以說大家一起去經營婚姻,去付出努力,把我們的這個小家庭變得更好而努力,雖然還沒有要孩子,但是我們也是希望在之后的日子里努力,去讓我們的這個小家庭能添加新的成員。一年的時間,我們也是有吵過,有鬧過,但最終我們還是為了家庭,去做好自己,去讓自己有收獲,同時也是繼續甜蜜下去讓家庭更美好。
這一年里面,從度蜜月,到過好日常的日子,其實我們也是有過一些磨合,之前雖然談戀愛,但是也是有一些習慣沒有表現出來,同時一些自己的毛病也是有了隱藏,但是結婚了也是開始把自己最坦誠的一面表現出來,矛盾出來了,但是我們也是去解決,去接受彼此的缺點,去改善,自己也是有些不好的習慣得到了改變,去適應對方,去讓彼此過得更為開心幸福。日常的瑣碎的確會消磨我們的愛情,不過既然成為了一家人,那么也是要為了彼此去多一些的付出,同時雖然日常的事情很多很雜,但是這就是生活,要去過好,也是需要我們積極的去面對,無論是彼此的家人,朋友,我們也是有了更多的認識。
婚后的日子,不再像之前,也是我們平平淡淡的一年,沒有了那么多的浪漫,但更多的卻是我們相互的依靠,彼此的支持,無論是工作上或者是在生活里,遇到了困難,不再像之前一樣一個人去解決。而且以后的日子也是要這樣的走下去,我知道,浪漫是一時的,只有經歷了時間的沉淀,我們才能更好的在乎彼此,去為了彼此相互支持,雖然沒有那么多美好的瞬間,但在這一年,和愛人也是有很多美好瞬間的驚喜,更是讓我懂得,彼此在一起,每一天都是值得去擁有珍惜的。一年時間并不是那么的漫長,但是也是點點滴滴里面我們用愛來維護這段婚姻,也是希望一直這樣下去。
生活有很多的煩惱,兩個人的相處依舊還是會有一些意見上的沖突,但是我們更是懂得彼此的重要性,會為了彼此而去做好自己,同時也是在以后的日子里,繼續的維持,去把婚姻給經營好,日子要慢慢的去過,每一天都是可能會有驚喜,同時也是要把這份感情一直持續到年老,直到百年,我們的婚姻生活也是才開始不久,也是會繼續的努力。
一周年心得體會 篇8
距離1955年金庸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書劍恩仇錄》,已經過去六十四年了。
歷經大時代輾轉,金庸一生行止都將傳統風骨與現代實踐融為一爐。無論作為文人、報人,還是商人,金庸都在近百年中華歷史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俠客道義,恩怨情仇,江湖是什么樣子沒有人見過,但我想,它應該是金庸筆下的那樣。做人,便要至情至性笑傲江湖;朋友,便要肝膽相照至死不渝……
眨眼時間,楊過找到了小龍女,郭襄創造了峨嵋派,一代大俠蕭峰自盡于雁門關外,程靈素將命一口口渡給胡斐,令狐沖和東方不敗的愛恨也消失在江湖。
凡有少年處,皆可讀金庸。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他留給時代最好的禮物。
蕭峰的豪邁、段譽的癡愚、韋小寶的混世哲學……
兒女情長今猶在
江湖俠骨已無多
再見,金庸;再見,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