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管家》最新觀后感_心得體會(精選7篇)
《小巷管家》最新觀后感_心得體會 篇1
“小人物、大時代”。用小人物折射大時代,是文藝創作的一條寶貴經驗。電影《小巷管家》里的人物全是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看似“小人物”,但他們在喜迎國慶的過程中所展現出的精神面貌,卻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過程中新時代奮斗者的最美表達和時代最強音。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小巷管家》弘揚的正是這樣的價值觀,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們思想共鳴。我注意到,觀影時有人在悄悄擦拭眼淚。同時,電影藝術化地啟示我們,辦好黨和國家重大政治活動,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于活動全過程各方面,讓人民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主動參與,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眾志成城共創美好未來。電影主人公趙建國作為北京小巷管家的典型代表,彰顯了北京市委力推的“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在基層治理中的工作成效。小巷管家多是社區志愿者,他們在基層黨組織的統一領導和組織下,形成了黨的領導和以群眾為主體緊密結合的基層治理模式,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得到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和參與社會治理的聲音及話語權更為強勁,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大大提高。小巷管家看似“小人物”,他們折射的卻是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樣的時代大課題。電影的精氣神就在于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小巷管家》緊扣當下生動實踐,凸顯人民主體地位,舉精神之旗,無疑是一部反映時代發展進步、培根鑄魂、守正創新的好作品。
《小巷管家》最新觀后感_心得體會 篇2
北京市委組織部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共同策劃、制作完成的現實主義題材主旋律國慶獻禮影片《小巷管家》,以全市2.3萬名小巷管家的先進事跡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為主要內容,將北京市的基層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集中表現了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電影堅持以正為本、以情動人,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張,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京韻文化。
電影《小巷管家》將基層黨建工作用藝術化的形式來進行宣傳報道,表現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黨員的工作風采和工作狀態,豐富了黨建工作的宣傳方式,提升了宣傳效果,并為今后的黨建宣傳工作開創了一種新的模式。電影旨在讓北京市的工作宗旨和工作內容深入人心,讓同行得到經驗,讓群眾能夠理解,讓社會能夠支持。電影《小巷管家》采用了“即時電影”的新型創作理念,將正在和即將發生的政策與工作及時地融入劇情之中,以國慶100天倒計時作為時間線索等,最大程度地貼近和反映了現實。
《小巷管家》最新觀后感_心得體會 篇3
主演過《我的父親母親》《張思德》《明星制造》《中國遠征軍》《心術》《趙氏孤兒案》《長沙保衛戰》《絕命后衛師》等熱播影視劇的鄭昊,曾因演員身份獲得過第10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近年來,他的工作重心也逐漸涉及到幕后,對政策、題材的敏感度和對影視劇創作的獨到思維、整體把控能力也使得他的導演身份得到業內認可,還曾憑借其導演的全球首部純電動汽車題材電影《特麗獨行》獲得中國國際青年電影展“金攝影機•新銳導演獎”。
這次的院線電影《小巷管家》,也是導演鄭昊的又一次嘗試。從劇本的敲定、拍攝的進程、主創及演員陣容的搭配等,他都全力參與,既命題又限時,拍攝強度和難度與日俱增,但成效有目共睹。對于這樣的經歷鄭昊導演也深有感觸:“導演作為劇組的總指揮,掌控著整個拍攝制作的節奏和藝術水平,但也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每天場景的色彩明暗,天氣驟然變化,甚至演員的檔期,都是導演在把控一部影片中可能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問題,看似掌握全場,其實繁復瑣碎。”此次作為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簽約導演執導該影片,他也在首映禮上表示:“感謝中影集團藝委會主任喇培康先生,讓我成為中影的導演,感謝中影集團藝委會執行主任江平先生,對我們電影后期的大力支持;還要感謝中影經紀公司的總經理姜弘女士,協調運作該電影項目。組織的信任、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及各方的支持,以及對于電影事業的喜歡、熱愛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小巷管家》最新觀后感_心得體會 篇4
作為一部聚焦北京市“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表現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工作的電影,《小巷管家》從老百姓的視角切入,選取“小巷管家”這一群體來呈現,通過一條小巷的變化,折射出國家的發展、時代的變化,體現出小人物大時代、小切口大主題、小制作大影響。
隨著超大型城市基層治理工作深入推進,全市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小巷管家”。他們和所在的小巷一樣,是北京城里最細枝末節的神經樞紐,看似微小,卻能給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片中主人公趙建國,就是這一群體中的優秀代表,他不僅心系胡同保護,關心胡同里居民的生活,幫大家解決搶車位、公廁改造、清理院落等問題,還積極引導居民自治、協商共治,使人人參與到社區管理中來。鞏漢林飾演的這一角色樸實親切,是2.3萬名“小巷管家”的一個縮影。
影片采用“即時電影”的新型創作理念,將正在和即將發生的政策與工作及時融入劇情之中,貼近生活,貼近現實。除了趙建國,片中幾位居民李京勝、張同生人物形象生動鮮活,體現出北京人性格中的大氣和幽默。
《小巷管家》最新觀后感_心得體會 篇5
為結合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平谷鎮黨委于20xx年10月29日組織各村居黨建專員觀看《小巷管家》這部電影,電影由北京市委組織部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共同策劃制作,以“小巷管家”平凡而偉大的先進事跡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為主要內容,將北京市的基層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生動講述了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
看完小巷管家感觸頗深,我明白了,小巷管家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一個優秀的群體,不只北京有,全國都有。片中趙建國為胡同居民辦的事兒,比如公廁改造那段,現實生活中也是有的。“小巷管家”去統計廁所情況,有的去跟街道匯報問題、提出需求,實現‘吹哨報到’。
片中趙建國解決胡同公廁改造問題、帶領居民在街巷空地種植花卉。看完電影后,我很激動,覺得電影里的這位“小巷管家”最后小巷通過整治達到的效果,更堅定了我繼續努力工作的決心。
這部電影是跟時代同步的,講的就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盛大節日來臨前一百天之內發生的故事。影片緊跟時代,主題鮮明,以人民為中心,宣揚了我們倡導的理想、信仰、初心。片尾胡同里的爛肉面館關了,但會在另一個更好的地方重新開業,這一情節體現了對待傳統文化的辯證思想,“小巷要伴隨著時代前進不斷走向現代化,但小巷又不能丟掉傳統。”
北京面貌的改變,就是這樣靠基層做起來的。這部電影真實地反映了我們把國家治理落實到了基層,而且是通過很多這樣甘于奉獻的“趙大爺”來實現的。所以不僅北京要呼喚更多的“趙大爺”,全國都要呼喚更多趙大爺。
《小巷管家》最新觀后感_心得體會 篇6
北京的胡同正在變得越來越美,鄰里關系也越來越和諧,這背后離不開“小巷管家”們的辛勤付出。《小巷管家》這部電影以最真實、最接地氣的方式反映了基層治理工作的經驗,它以小人物的故事折射出了大情懷,感動了在場每一位觀眾。
“小巷管家”不是什么領導,沒工資、沒職務、沒權力,但在居民心中,他們有熱心腸、有行動力、有威信,時時刻刻想的都是街坊四鄰家門口的事兒。鄰里糾紛、占道停車、私搭亂建、垃圾分類、環境提升……百姓生活中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小巷管家的工作。
小巷管家的生活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縮影和記憶,更是無數生活、工作在基層的黨員、干部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重要體現,立足崗位踐行初心、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
隨著基層治理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越來越多守初心、擔使命的“小巷管家”涌現出來,他們扎根基層當好服務“管家”,堅守崗位默默奉獻,他們的事跡平凡而偉大,他們的工作瑣碎而復雜,但是他們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的工作態度,智慧的工作方法,是平凡中最偉大的力量。正是“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的具體體現。
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創新,街鄉吹哨部門報到,聚焦群眾家門口的事,打通最后一公里,將基層治理和百姓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解決老百姓的鬧心事、煩心事,為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滿意感。
“小巷管家”作為一個全民共治方式,順應了“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的城市建設宗旨。背街小巷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離不開小巷居民的積極參與。通過這部電影傳遞的正能量,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營造和諧共建的良好氛圍。
《小巷管家》最新觀后感_心得體會 篇7
“電影拍得挺真實的,真實生活中‘小巷管家’就是這樣,有特別多感人的故事。方清平他們幾個演的老北京街坊也很可愛,有的會為了搶一個車位爭得面紅耳赤,有的硬說自己煤棚里有祖上傳下來的寶貝,不愿拆,但他們本質上都是善良的,也很通情達理,愿意為社區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東四街道二條社區黨委書記王莉說,希望影片上映后,能夠有更多居民理解和支持“小巷管家”的工作,她也打算組織自己所在社區的居民去看看這部電影。
生動展現胡同生活與文化
在影片映后座談會上,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表示,看完《小巷管家》后,他很受教育。“這部電影是跟時代同步的,講的就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盛大節日來臨前一百天之內發生的故事。影片緊跟時代,主題鮮明,以人民為中心,宣揚了我們倡導的理想、信仰、初心。”他還提出,片尾胡同里的爛肉面館關了,但會在另一個更好的地方重新開業,這一情節體現了對待傳統文化的辯證思想,“小巷要伴隨著時代前進不斷走向現代化,但小巷又不能丟掉傳統。”
“北京面貌的改變,就是這樣靠基層做起來的。這部電影真實地反映了我們把國家治理落實到了基層,而且是通過很多這樣甘于奉獻的‘趙大爺’來實現的。所以不僅北京要呼喚更多的‘趙大爺’,全國都要呼喚更多‘趙大爺’!”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感慨。
除了主題積極向上,影片在藝術風格上以寫實手法生動展現了北京胡同生活與文化,畫面與音樂京味兒十足。“片中人物形象特別鮮活、接地氣,趙大爺讓人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熱情,胡同街坊之間的鄰里情非常溫暖。”《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評價,作為一部描寫社區普通老百姓生活的電影,該片著實令人感到“久違”,希望看到越來越多類似表現老百姓身邊故事的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