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精選5篇)
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 篇1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看完《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這部電視劇生動地描繪了抗美援朝戰場上艱苦、慘烈的戰斗場景,展示了志愿軍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迎難而上的責任擔當和不怕犧牲的革命斗志。
當我看見我們的“冰雕連”那些年輕的志愿軍們為了不被美軍發現,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情況下趴在雪里一動不動,我身子一顫。因為平常我們穿著厚厚的毛衣棉襖在零下幾度都會感到冷,我難以想象他們穿著那么單薄的衣服趴在雪里的感覺。
在這么寒冷的天氣里,美軍所有士兵都有一件大衣,里面穿著棉服,厚厚一層,到處都裹得嚴嚴實實,而志愿軍們卻只有薄薄的棉服和帽子。晚上氣溫更低了,他們就幾個人抱在一團,互相取暖。有時一夜過后,就有好幾個人悄無聲息的犧牲了。美軍的士兵卻能躲在帳篷里,熱咖啡、熱牛奶、供暖氣,無限供應。但是美軍就這樣也發生了大面積的凍傷,可見這天氣是多么寒冷,而我們的志愿軍們卻能夠都不做聲不做氣地堅持守在陣地上,實在令人敬佩。
志愿軍的食物也非常稀缺,能每人分到一個土豆都特別開心,可在這么寒冷的溫度下,土豆都被凍得硬邦邦的了,為了不暴露地點,不能生火,他們只能把土豆放在胳肢窩底下捂熱。而美軍卻時刻都能保證一日三餐,還能吃上肉。后勤上這樣巨大的差距要是換了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來恐怕都會絕望。我們的志愿軍懷抱信仰,因此無所畏懼,創造出了奇跡!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在后來更慘烈的戰斗中讓世界震驚!
那一刻,我潸然淚下!正如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所說:“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 篇2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看過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后,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這熟悉的旋律,身為丹東人的我,從小就在鴨綠江邊長大,這首《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是我們父母長輩口耳相傳,每個小朋友都會傳唱的一首歌。
小時候,我們在鴨綠江邊玩耍,時長會哼著這首歌,那時只知道是父母教的歌,不能領會其中的含義。但隨著年齡的漸漸增長,當我跟隨學校參觀鴨綠江斷橋的時候,當我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的時候,當我工作以后重返家鄉踏上斷橋的時候,當我看過《跨過鴨綠江》的時候,我愈發能體會到這首歌的背后所承載的意義。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中國志愿軍戰士義無反顧的跨過鴨綠江,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衛了祖國的東大門,擊敗了當時世界最強大的美國,洗刷了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不僅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也打出了中國和平發展的良好環境。《跨過鴨綠江》這部劇蘊含深厚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傳承著抗美援朝精神、意義和價值。正如我父母長輩口耳相傳的歌曲,一定會銘記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歷史是一本書卷,它在不停的翻動;歷史也是一面鏡子,它能照亮現實,也能照亮未來。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有多少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打下這美好江山,我們要銘記歷史,肩負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 篇3
抗美援朝戰爭充分展現了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政治智慧和戰略眼光,展現了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武器裝備處于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這一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回望歷史,舉國上下濃重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追溯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匯聚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鍛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激發守正創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將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此時此刻,我無比深切地懷念我身邊的志愿軍英雄,兩年前故去的傷殘榮譽軍人——我的幺公。
幺公是我爺爺最小的兄弟,早年他被國民黨抓壯丁到了東北抗日,后來在遼沈戰役中投誠,經和平改編后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他又成為了一名英雄的志愿軍戰士。戰爭結束后,身為共產黨員的他因傷殘復員,主動申請回鄉務農,他繼承和發揚了中國軍人艱苦樸素、克勤克儉、吃苦耐勞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優良作風,從不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默默地耕種勞作,直到晚年。
小時候,我常常纏著幺公給我講打仗的故事,記憶最深刻的是他參加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渡江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夜襲敵人坦克和碉堡的故事,他講得繪聲繪色,我亦百聽不厭。
在朝鮮戰場,志愿軍創造了以劣勢技術裝備戰勝優勢技術強敵的新戰法和新經驗,把靈活機動戰略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曾說:“志愿軍非常擅長夜戰,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守衛在孤零零的碉堡中的士兵往往吃驚地發現,四五個穿著膠底鞋的中國人已不聲不響地潛入他們與前哨警戒線之間的地帶。這時信號彈就會從敵人戰線那邊升起,瘋狂的軍號聲就會把我方哨兵嚇進碉堡,幾乎來不及發出口令,戰斗就打響了。”我想,幺公給我講的就是類似的精彩戰斗吧。
我曾經問幺公:“冒著槍林彈雨,您害怕嗎?”他看著我說:“害怕是沒用的!面對強大又兇狠的敵人,我們不能后退一步,只能勇敢地向前沖,越勇!”幺公習慣用他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精神教育我、感染我,他們奮不顧身的沖鋒陷陣展示出了志愿軍敢打必勝的、令敵人膽寒的血性鐵骨,展示著中國人民志愿軍對祖國和人民的責任與擔當。正是志愿軍將士的這種同仇敵愾、萬眾一心的愛國情懷,抗美援朝戰爭真正實現了中華民族“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 篇4
在此之前,展現抗美援朝的作品多為電影、紀錄片,在電視熒屏上很少見。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以宏大的氣勢和格局,填補了這一空白,該劇由唐國強、丁勇岱領銜主演,孫維民、王志飛、劉之冰、王挺、王同輝、劉濤、韓棟、連奕名、趙波等實力演員聯袂出演。
堅守飛虎山、激戰黃草嶺、血戰松骨峰、寒戰長津湖、上甘嶺戰役……《跨過鴨綠江》從中央領導決策、志愿軍將領指揮、前線志愿軍戰士血戰等多個維度,再現了一場場可歌可泣、蕩氣回腸的戰斗,全面還原了70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70年前,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 篇5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這熟悉的歌曲、有力的節奏,是20世紀50年代一場振奮人心的回憶。
“它”是一段歷史,雖已漸遠,但仍需“保持戰斗”。那一年,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舍生忘死、浴血奮戰,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一場場戰役中涌現出的一位位戰士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都是“最可愛的人”。新時代的我們雖未經歷過那些戰爭情景、傷痛和離別,但是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在新時代前進的步伐中,需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用行動、用知識、用智慧、用我們那顆熱血強國之心,在自己的領域中時刻做好“戰斗”準備,并克服一切困難、勇往直前,更要用我們的知識、我們的頭腦來打敗“未來的敵人”,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它”是一種精神,雖已跨紀,但必須“牢牢鎖住”。這種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然而,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在各種形勢錯綜復雜的背景下,堅定理想信念、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精神,始終是我們站穩政治立場、抵御各種誘惑的決定性因素。新時代要求我們,在“趕考”的路上,要時時牢記使命,補足這“精神之鈣”,方能鍛造“金剛不壞之身”,才能為時代巨輪揚起風帆,劈波斬浪乘風遠航。
“它”是一代傳承,彌足珍貴,而不能“隨波淡忘”。從70年前,波瀾壯闊的戰爭中鍛造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到70年后,舉國同心、同舟共濟、舍生忘死、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從“戰火紛飛、硝煙彌漫”到“突如其來、悄無聲息”的每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中,無疑都經受著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也都吸納和融注了“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從歷史到現在,從戰斗到奮斗,我們要一如既往在新時代道路上承前啟后,在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征程上闊步前行。
“它”是一筆財富,極為寶貴,更不能“任性丟棄”。雖然在抗美援朝中,我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但是我們打出了霸氣,贏得了世界的尊敬,也為我們贏來了和平發展。但是,70年后的今天,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未來的道路上,免不了還有許多險灘、暗流,而這筆財富,是激勵我們更加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也使我們更增強了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們也必將凝聚起這筆財富的力量,共同繪制新時代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