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執行力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校執行力心得體會 篇1
根據教育局關于《校長、教師讀書工程》要求,我抓住了這一契機特購買《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書,利用每天下學后的一小時,認真學習這本書,并要求每位教師做好自己的讀書筆記。我也認真地閱讀了這本書,深深感受到書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要想成為魅力校長,不能不讀書。教師是教人讀書的人,教師不能不讀書,而校長是“教師的教師”,校長更不能不讀書,要想成為一個魅力校長,必須多讀書。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校長應該有超前的意識,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以使我們的知識學問、素質修養、見識思想,較好地適應工作的需要,適應形勢的發展,適應創新的要求。
現將我的一點讀書體會,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教育要讓學生快樂。
王禹局長說:“我們要辦學生快樂,教師幸福,群眾滿意的教育。”怎樣學生才能學得快樂呢?通過讀這一本書,我認為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1)學會贊美。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學生,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贊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贊美。贊美可使學生達到心理滿足,使學生心情愉快,奮發進取,尤其是那些學習成績不突出還有自卑感的學生,贊美可使其揚起理想的風帆。俗話說:氣可鼓不可泄。幾句真心的贊美也許能創造一個奇跡,令學生鼓起學習生活的風帆。然而幾句不當的批評也許會葬送一個人的前程,令人自暴自棄。請不要吝嗇贊美,因為贊美是春風,它使人溫馨和感激;請不要小看贊美,因為贊美是火種,它可以點燃心中的憧憬與希望。作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更應該時刻注意,時時以飽滿的精神、欣賞的眼光、鼓勵的話語對待學生,讓我們的學生能在贊美中健康成長!
(2)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我們要學會寬容,批評學生時,我們會看到孩子們難過的表情和無辜的眼神,這時,我們往往會覺得自己太苛刻。“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大人都會犯錯,何況是小孩,我們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平常心”“寬容心”對待孩子的錯誤,并巧妙合理地把錯誤當作教育資源,機智靈活地引導學生從正反不同角度改正錯誤,讓學生在錯中獲得更多精彩的人生體驗,在錯中可以學會發現和創造。
(3)笑,是世界上最燦爛的語言。一個微笑可以消除一天的工作疲勞,一個微笑可以拉近師生距離,一個微笑可以是一個愛的鼓勵,微笑總是充滿著神奇的魔力。他可以感染身邊所有的人,帶給你愉悅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工作起來也特別有精神。鄭杰老師為我們分析,只要我們微笑地面對學生、面對工作,一切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假如你做到了以上的三點,我相信學生一定會快樂的成長。
二、教育要讓教師幸福。
把教學工作看做一項簡單的重復,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那作為教師,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的心靈體驗,幸福是成功后的喜悅。古人云:“知足者,常樂。”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看到學生的長處,多看到學生的成績。滿面春風地面對學生,讓明媚的陽光照到學生的心坎上,學生進步了,教師也就快樂,,這時你就會感到一種幸福。當你以積極樂觀的情緒換來健康向上的情緒狀態時,你就會每天處在愉悅的氛圍中,你會為學生的快樂成長而自豪,周身充盈著幸福的感覺。在生活中,每天有許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我們堅持做好每一件小事,就可以成就學生,幸福的感覺就會源源不斷地注入教師的心田,促使教
師不斷地發展自己,學會愛自己,栽培自己,讓教師真正成為有實力、能力、定力、有智慧、有創造、有魅力的教師,真正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三、教育就是要讓群眾滿意。
教育工作是一項與老百姓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寄托了所有家庭的美好愿望,做好教育工作,我們責無旁貸。“教書育人、功在千秋、利在當代。”近年來家長、村委、市委對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想方設法加大了教育投入,全市教育工作有了新的進展。我也不甘落后,將會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寬的視野分析當前的形勢,積極做好學校的特色工作。這學期我們開展了繪畫、軟筆、硬筆、韻律操等特色,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同時,能學有所長。同時,狠抓教學質量提升和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群眾對教育工作的滿意度。當我們做好了以上的幾點,辦學生快樂、教師幸福、群眾滿意的教育將指日可待也。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也是一個學校興衰成敗的關鍵所在。”校長在學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讀完鄭杰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全新的認識,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將會以它為準則,反思自己的做法,充分發揮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使學校充滿和諧、團結、積極向上的氣氛,把教育教學始終穩定在高水平之上。
學校執行力心得體會 篇2
執行力聽起來有點神秘,其實說白了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任何一項活動的推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如果有了強悍的執行力終究困難也能迎刃而解。
為什么強大的美國會在越南戰場上失敗?為什么德國足球在世界賽場上成就卓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完美的執行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今天我就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對執行力的看法。
執行—沒有任何借口。完美的執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有這樣一篇文章,幾乎被世界上所有的語言翻譯過—《致加西亞的信》。文中講述的是在美西戰爭爆發后,有一位將軍叫加西亞,美軍必須和他取得聯系。主人公羅文接過總統的信時,他不知道加西亞在哪,他只知道唯一要做的事是進入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并找到加西亞。他沒找任何借口,只是接受了命令,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執行。
當“羅文送信的故事”廣為流傳后,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要想成功,是否擁有完美的執行力是至關重要的。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借口總在我們耳畔竊竊私語,告訴我們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一些中層干部經常將業績不佳歸咎于下屬工作不力,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業績不好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些員工經常將干不好工作歸咎于領導沒有交代清楚或沒經驗等等。
實際工作中,不論中層干部還是普通員工,缺少的正是那種不找任何借口,想盡辦法完成任務的執行力。最近大家都在積極參與今年的文化月活動,其中有一項集體活動—廣場舞比賽,這時各種各樣的借口就來了:“啊?休息時間排練?我參加不了”“哦,我年齡大了,身體僵硬,記憶力也不好,記不住動作了。”“我從沒跳過舞,跳不了”組織者聽到這些,也認為,大家都有困難不如就降低要求吧,自己也不用那么累,結果可想而知。其實不論是年齡大也好,還是沒跳過舞也好,無非是給自己不想努力的借口而已。
執行—需要注重細節。古往今來,許多人的成功在于細節,許多人的失敗也源于細節。只有重視細節的人才有可能對工作認真,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
貝律銘是一位著名的華裔建筑師,他認為自己設計的最失敗的一件作品是北京香山賓館。因為他在這座賓館建成前一直沒有去施工現場督促過,工人在施工過程中對一些“細節”毫不在乎,隨意改變水流的線路和大小,搬運石頭時不分輕重,在不經意中調整了石頭的重量甚至形狀,石頭的擺放位置也是隨隨便便,實際上貝律銘在建筑設計中對這些都是有精確的規劃的,正是這些“細節”才能體現出大師的獨到之處。香山賓館建筑的失敗不能歸咎與貝律銘的設計,而在于工人執行中對細節的忽視。
我們每一項工作的成敗也不僅僅是取決于計劃或方案,更在于實際中的執行,如果執行的不好,再好的計劃也只能像貝律銘設計的香山賓館一樣是紙上的藍圖。唯有執行得好,才能完美體現計劃或方案的精妙,而執行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在于細節。
執行———需要團隊精神。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理論“木桶理論”,其核心含義是,一只桶能裝多少水并非取決于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木板;另一個意思是,木桶能裝多少水,除了考慮木板的長度外,其實也取決于木板間的緊密程度,如果木板間有空位裂縫,水桶中的水也會從這些位置漏走。
這告訴我們,團隊成員間的取長補短很重要,一個單位團隊的執行力不單只取決于每一個成員的能力,更關鍵的是取決于員工與員工間、部門與部門間的配合與協調。
每年公司的新年晚會是全體后勤人辛苦了一年后的一場視覺盛宴,這臺晚會能夠連續六年成功舉辦,離不開公司各部門的緊密配合,離不開導演組每一位導演的取長補短。賽龍舟的場面大家也都見過,十幾名劃船人在號令員的指揮下,動作協調一致,似乎有一條繩把他們連在了一起,而繩的一端緊緊握在號令員手中,隨著號令員的指揮,他們動作一致令人贊嘆。我們的晚會也一樣,繩握在總導演的手中,隨著他的指揮,我們目標一致,同時朝著一個方向發揮合力,讓我們成為了最快的那條“龍舟”。
對于一個單位來說,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執行力,對公司乃至學院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我們贏在執行,追求卓越!
學校執行力心得體會 篇3
中層是一個組織管理的核心力量,他們處于“上傳”和“下達”的樞紐位置,一個組織的高效運作離不開他們。中層干部是所有組織的核心力量,是連接“頭腦”和“四肢”的.“脊柱”——但中層的問題往往也是高層最頭疼的。
中層覺得自已最委屈最累,高層覺得中層執行力不夠,基層覺得中層瞎指揮。既然中堅主管是一個組織中連接戰略層和操作層的核心紐帶,是打造一流組織執行力的中堅力量,因此如何培養、提升這些中層管理者的領導力是一個組織關注的重點。提升中層管理者的領導力,主要從幾方面去做呢?
一、中層領導的影響力
決策力可以靠經驗、靠助手、靠智慧;領導力和和執行力可以靠制度、權力、職責,只有影響力是靠人格、靠領導者個人的威信、美譽度,以自己的個人品質影響團隊的思想、行為、習慣甚至甚至決策。我們要提高中層領導者的影響力,首先要曉得——什么是影響力呢?所謂影響力,就是一種特殊的人際影響力,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去影響他人,也要接受他人的影響,因此每個員工都具有潛在的和現實的影響力。
二、中層領導的學習力
學習力,是指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已經具備學習力的人,有如何將學習力轉化為競爭力的問題。如果一個組織的全體成員能全身心投入并獲得持續增長的學習力,這個組織才是學習型組織。對于今天的競爭,大家會說是人才的競爭、資源的競爭等等。
但是學習型組織理論告訴我們:競爭爭的是有學習力的人才。道理很簡單,學習力比較強,那么幾年以后,不是人才會變成人才,是人才會變成高級人才。選擇學習就是選擇進步,沒有學習力就沒有競爭力,提高學習力就是增強競爭力、創造力、領導力。
對于今天的我們而言,學習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種需要,知識經濟的增長帶動的整個世界的變化是知識的快速更新和整個人類步伐的加快,在這樣的社會,我們驅趕得疲于奔命,卻總會在某一個時刻發現自己已經不能適應這個社會的高速運轉。
時間在流轉,我們在一天一天的變老,世界卻在一天天更新,我們與世界的差距在不知不覺間擴大。于是,我們知道自己的生活需要知識的填充,需要知識的完善和積累。所以,學習已經成為職場人必須要做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學習力的`競爭成為一個組織競爭和個人職場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三、中層的協作領導力
變革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協作的、自組織的系統已經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轉變。作為21世紀的中層領導者必須了解這些系統,了解如何與它們共同致力于成功的跨國界和跨文化協作——協作要求更高層次上的思考和溝通,要求理解協作的核心價值觀以及在全球層次上與協作的、自組織的系統合作的原則。
任何一個組織快速發展的同時,都會遇到中層干部斷層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般都會采取內部提拔的方法,就是把內部各個部門的業務骨干提拔到中層干部的崗位上。但是新提拔的中層領導,真正能夠成為合格的中層干部的人數往往不到20%,60%的人是勉強趕著鴨子上架,20%的人不但沒有給團隊增加新的活力,甚至將團隊高得烏煙瘴氣,團隊績效大大降低。這就顯出提高中層領導的協作力有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