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作業分層設計心得體會(精選3篇)
雙減作業分層設計心得體會 篇1
對考試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義務教育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從不同學科的實際出發,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各地不得面向小學各年級和初中非畢業年級組織區域性或跨校際的考試;學校和班級不得組織周考、月考、單元考試等其他各類考試,也不得以測試、測驗、限時練習、學情調研等各種名義變相組織考試。
學校期中期末考試實行等級評價,一般分4至5個等級。考試結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適當方式告知學生和家長,不得將考試結果在各類家長群傳播。不得按考試結果給學生調整分班、排座位、“貼標簽”;初中各學期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和初三下學期模擬考試成績不得與升學掛鉤。
學?荚嚸}要嚴格規范考試內容,合理控制考試難度,不得超越國家課程標準和學校教學進度。要切實提高命題質量,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注重增加綜合性、開放性、應用型、探究性試題比例,注重考查思維過程、創新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素質教育導向,不出偏題怪題,減少機械記憶性試題,防止試題難度過大。
學生評價。要完善學習過程評價與考試結果評價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制度,加強學生學習過程評價,鼓勵實踐性評價,可以采用課堂觀測、隨堂練習、實驗操作、課后作業等方式開展學生學習情況的即時性評價,通過定期交流、主題演講、成果展示、學生述評等方式開展階段性評價。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學習習慣與學習表現、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等方面的評價。要創新評價工具手段,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評價。
各地要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基礎上,完善本地義務教育學業質量監測工作,并參照國家監測辦法,采取分學科抽樣方式進行,防止用統一試卷統考統測,避免給學生造成過多壓力和負擔;地方學業質量監測要加強統籌,防止重復進行,可在小學高年級段或初中起始年級組織一次,作為評價小學階段教育質量重要依據,同時作為開展初中階段教育質量增值性、發展性評價的重要基礎。
雙減作業分層設計心得體會 篇2
在大學以前我從來就沒見過C語言,這東西對我來說是十分陌生的。
剛開始學C語言,感到每天都在云里霧里飄著,感覺對這個東西真的好難入手。但學了一段時間后逐漸對C語言有了認識,并能進行簡單操作。現在我們又要開始進行課程設計,我的天空突然徹底BLACK了,阿門!不過我不會放棄,前輩們都說:“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恩!我也是這么認為的。萬事開頭難,只要我找到方法,我一定可以的,嘿,嘿,嘿!不過我們都知道,我們是一定會成功的,因為我們有我們的太陽,至于是誰呢,我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了,是吧!剛開始編程時,那個“error”啊,多得已經無法用“多”來形容了,那是“很多”。∮谑俏议_始了漫長而繁瑣的地毯式搜查,我累的地暗天黑都已無所謂,那個瘋狂的人,是我,是我,還是我!海闊憑魚躍,天高任我飛!我曾經花了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來弄一個麻煩的閃爍,那做出來后的感覺,就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爽”,人生最幸福的事也就莫過于此,這小小的成功使我的信心十足,我看到希望了,來西牙!
于是,我開始了更為艱巨的任務,那就是把整體結構弄出來,我為此都“白”了少年頭。在我們整個宿舍的團結合作下,終于把框架弄出來了。接下來就應該改錯誤了,隨著一個個錯誤的糾正,終于一個程序浮出了水面!!!我們成功了,高興啊,真高興!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對C語言更有興趣了,我相信以后我一定趕上我們的太陽的。
雙減作業分層設計心得體會 篇3
一、課題簡介
隨著二期課改教材的全面鋪開,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現代課堂教學中應有的理念。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正是把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課堂教學行為的具體實踐。實施學案導學,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啟迪學生創新思維,應有高質量的學案設計。在我校理化生教研組申報縣重點課題的基礎上,我申請了子課題“學案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大探究”。本課題試圖使學生通過學案導學,了解每節課的學習目標、學法建議、學習活動(問題探索、質疑問難、知識梳理、學習能力檢測)、推薦作業、學習體會和興趣博覽等欄目。從而自己構建過程,并使學生在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培養能力和精神,在能力和精神的運用中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從而讓每個學生均能在這種良性循環中發展。
二、課題進展
經過半年的課題實踐,主要通過設計學案、學生提前預習學案、課堂反饋及課后檢測的方式探究學案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際效果。
1、加強學習,提高自我研究能力
鉆研教材、大綱、考綱,翻閱資料,優秀教案,找出各章節教材的主要學習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和學能目標,借鑒優秀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問題情景并設計有針對性地能力檢測練習。
2、探究學案導學的組織教學
教學的成敗關鍵在組織教學,而學案導學的教學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且要互補,則就更難了,經過充分的準備后確定按如下程序進行組織教學研究試驗:
(1)自學、互助分組預習
在各班內進行分組,每組為前后兩排4人,因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發生變化,允許他們在組與組間每周自由調換一次,各組在上課前根據學案相互督促完成課程預習。
(2)教師引導下的學習過程
老師依據教材和學案引導學生進行自學、推理、論證、實驗、提問、辯論、歸納、總結等等。此過程時間長短可依據教材情況而定,一般為35分鐘左右。
(3)課內10分鐘的能力檢測
每位學生將在每節課的最后10分鐘進行自我能力檢測,并由教師當場進行講評。并且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幫助分析問題,師生一起解決問題。
3、課題階段成果
在前一階段的課題實踐中,開了兩節公開課《溶液的組成和性質》和《化學計算復習---化學反應后溶液濃度計算》。
三、個人在課題實踐中的體會
1、學習目標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對整個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控制的依據。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學習目標,能使學生明確方向,減少學習的隨意性,能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學習目標一般包括知識目標和學能目標,描述這些目標的語言最好使用便于操作的行為動詞,切忌將教案中教的目標直接作為學生的學習目標使用。如初中化學上學期《氧氣的性質》一節的學習目標可這樣設計:
(1).知識目標
、 ⒛苷f出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
、、知道氧氣化學性質很活潑,能正確描述氧氣的主要化學性質。
ⅲ、會熟練書寫常見金屬、固態非金屬和可燃性氣體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和現象。
(2).學能目標
學會用實驗探索研究氧氣化學性質的一般方法。
2、學習方法設計要具有科學性
學案導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樂學、善學、會學。能有效地培養學習能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最終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初三學生由于學習時間緊、任務重,要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學情,與教學內容同步,由淺入深分階段進行學法設計。
啟蒙階段:主要對學生進行化學思想、學習方法的啟蒙指導,側重于學習過程中各環節常規方法的設計,如閱讀、觀察、練習、思維、實驗操作、微觀想像、記憶等方法。
鞏固階段:主要是鞏固、提高啟蒙階段的成果,初步掌握各環節的學習方法,并做到學以致用,側重于化學學習中常用的對比、歸納、演繹、聯想、記憶等方法的設計。
發展階段:通過學習,學生的化學意識將出現一個質的飛躍,學生運用化學知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因此,這一階段學法設計要特別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培養和非智力因素的開發,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都得到優化。
3、學習活動設計要具有開放性
所謂學習活動的開放性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自由思考問題、發表看法、勇于猜想、大膽質疑、動手操作。學習過程是學生在一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過程,是一個主動的知識建構過程,并且納入學生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別人是無法替代的。因此,學習活動設計時,教師要解開禁錮在學生頭上的“金箍”,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決不能用自己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探索過程,能讓學生說的盡可能讓學生先說,能說學生先做的盡可能讓學生去做,能讓學生討論的盡可能讓學生先討論,力求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設情境、提供條件。
開放性學習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自主探索式、自學質疑式、同桌討論式、合作交流式和互相辯論式等等。無論采用哪一種或幾種形式,但都必須有開放性探索材料作載體。設計提供開放性探索材料要遵循三條原則:
(1)要遵循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善于抓住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開放性的參與到知識的發生、發展、鞏固和深化的全過程中。
(2)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到這一探索是自我需要,是自己的事情,這也是提高探索成功率的關鍵。
(3)提供的材料要難易適當,讓學生在開放性的參與中體現思維力度,體驗成功的愉悅感。如果提供的材料學生思維過程中感到太簡單,就不會感受到自我探索的價值,有時會影響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若提供的材料過難,學生不能取得成功,也同樣會影響積極性,更不利于開放性學習活動的進行。
4、問題設計要具有探索性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充滿心理活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指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但是,由于受舊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還很少,課堂上多數問題主要還是由教師提出。因此,要使學案導學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分析學生的心理活動,精心設計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問題,可使學生憑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除疑解惑。問題設計要針對學生的實際,要具有探索性和啟發性,難度要恰好落腳在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潛在接受能力上。問題設計的類型一般分為矛盾式問題、階梯式問題、輻射式問題、逆向式問題、情境式問題、綜合式問題等。例如,在學生掌握了氫氣的實驗室制法的原理和基本實驗操作后,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你怎樣改進實驗室制氫氣的裝置達到連續產生氫氣的目的?其用意是引起學生深入探索,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
5、學習能力檢測設計要具有針對性
學習能力檢測是學案導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識形成技能的一種基本的活動方式,是學生自我評價學習效果的手段,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學習能力檢測設計要有針對性,要做到目的明確,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形式新穎。學習能力檢測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即可通過完成練習和解決具體問題去反饋檢測,也可通過學生對自己思維過程的表述去檢查和了解,還可通過相互交流學習體會去了解。學習能力檢測題的設計一般分為知識掌握、能力提高和延伸拓展三個層次。此外,在新授課學案的學習活動部分還設計了質疑問難和知識梳理兩個環節。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在學習活動中留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一個機會,讓學生反思學習新知識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疑惑,此時教師鼓勵學生善于質疑,勇于質疑,指導他們學會質疑。學生提出的問題越多,通過教師點撥,師生共議解決的問題越多,學生的收獲就越大。實踐證明,通過質疑討論,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得到形成和發展。
四、幾點收獲和不足
1、收獲:
學案設計不是簡單地將教案改寫成填空式的講義,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全方位設計,多層次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多層面入手,指導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
2、不足:
由于初中化學的特殊性即基礎教學和能力診斷在短短的一年內完成,所以在調動學生使用學案導學的積極性方面還有不足,在下階段將盡量能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學案變為主動使用學案,甚至自主設計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