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14篇)
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
《穿過寒冬擁抱你》聚焦武漢疫情特殊的時代背景,塑造了一個個典型的人物形象,細膩而真實的情節還原了武漢疫情下中國人民的集體記憶。從奮不顧身投入一線的抗疫醫護人員,到堅守崗位為社會默默奉獻的快遞員、外賣騎手,再到居家上網課的學生和老師,影片中身處疫情之下不畏艱難、團結樂觀的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讓每個觀眾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真實的生活寫照,在還原生活的細節之處看到自己的身影。
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2
“以大寫小,以小見大”的創新式表達極好地將人民故事與時代故事有機融合,是對“中國密碼”的一種解讀,也是《穿過寒冬擁抱你》出品方、發行方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來在創作上的探索與創新。《穿過寒冬擁抱你》通過這種“以大寫小,以小見大”的巧妙處理,幫助觀眾理解了為什么中國能夠在抗疫中取得出色成績。個體依賴整體,整體調動個體,在非凡的事件中,一群平凡人身上閃耀著非凡的光,就是這部電影最有特色、意義深刻的地方。
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3
影片《穿過寒冬擁抱你》中由黃渤飾演的快遞員阿勇,也成了無法回家的一員。
他有牽掛的家庭,卻選擇暫時告別親人,成為一名志愿者,運送旅客和物資。他和“戰友”武哥一起無償全城跑腿、在醫院回收垃圾,像家人一樣互相打氣。
他跟萍水相逢的人說:“這時候不談錢”,彰顯了普通人的赤誠和俠義。
影片里還有一個很戳淚的片段:
阿勇身穿超人披風,站在自家樓下,他隔空向愛人、孩子遠遠地伸出雙臂,給予他們一個深深的擁抱。
明明近在咫尺,卻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向妻兒傳遞自己的思念和愛。
而阿勇的故事,或許只是那個寒冬里,千千萬萬個普通人的真實寫照。
我們在《穿過寒冬擁抱你》中,看到了疫情固然讓人揪心,但由疫情帶來的關于家庭、親情、愛情、友情的碰撞,更具沖擊力和震撼力。
中國抗擊疫情是史詩性的人類奇跡,但《穿過寒冬擁抱你》這個片名卻是個人化的、詩性的、浪漫的、溫情的。這并不是對抗擊疫情的史詩性和宏大敘事的消解,而是從個體命運的角度更加真實地感知、接近歷史,是對生命的禮贊。
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4
在影片當中,志愿者阿勇、快遞員武哥、實習醫生曉曉等,這些人物在疫情期間都盡到自己的努力,為抗疫奉獻綿薄之力。他們是普通人,是世界的小人物,但正是因為小人物,成就了電影《穿過寒冬擁抱你》;正是因為小人物,在疫情關頭添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正是因為小人物,祖國山河無恙,才有了現在抗疫的成功。
如今,她的家鄉正陷入疫情之中。令人欣慰的是,眾多大學生自愿加入志愿者,為抗疫貢獻自己微薄之力,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抗疫讓人和人以及心與心之間緊緊地連接在一起,大家都在為抗疫努力著。
這個冬天,我們都在期待疫情能夠早日結束,事態向良好的方向轉變。希望如約而至的不僅是春天,還有疫情過后平安的人們。強烈推薦大家去看這部電影。
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5
“每一個英雄的真身,其實都是普通人”,薛曉路導演在刻畫角色時,沒有聲嘶力竭的吶喊和悲痛欲絕的情緒,有的只是內斂表演下暗流涌動的情感張力。即使寒冬凜冽,電影也書寫著小人物們對生活的熱愛,寫他們的苦中作樂,寫他們對愛人的牽掛,這是普通人的浪漫現實,也是疫情當下國人們樂觀精神的真實寫照。
我們穿過寒冬擁抱的,還可能是磨難過后屬于自己的遺憾與傷感,在悲傷之后也要繼續勇武、潑辣地生活下去。正如電影片尾字幕“愿悲傷不再,愿人間無恙”的希望一樣,電影最終要告訴人們的是:“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6
《穿過寒冬擁抱你》選擇以普通人群像的視角切入集體回憶顯然是明智的,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為武漢和全國人民所帶來的悲痛和創傷在眼下尚不可消解,唯有關于堅韌生命力的點滴呼喚能令每個人找到劇烈情感的真正歸處。影片對于“普通人”視角的選擇,已盡可能地貼近了生活的多樣性。
兩位主人公分別是由黃渤飾演的物流老板、志愿者司機阿勇,以及賈玲飾演的物流運輸員武哥——如果不是疫情,恐怕這些實際上構成了城市運輸的活生生的人還隱沒在人們對“基礎設施”的慣常想象中,很難被真正地“看見”。而正如影片所設置的,正是這些由快遞員、外賣員、出租司機等組成的志愿者們,真正成為了在疫情中行動著的視角,在隔絕的城市空間中完成了人與人之間的維系。
從普通的鋼琴教師葉子揚、實習護士曉曉、“中上層階級”李劉夫婦,到“夕陽紅”戀人,甚至再到動漫英雄人物和被主人遺落在家的貓,幾乎都圍繞著阿勇和武哥展開了自己的故事。由此,人物關系成為敘事的主要推動力,也成為電影在描述宏大命題時不“假大空”、不“懸浮”的重要原因。
在人物塑造上的幾筆細膩妙筆,加之全演員陣容的方言表演,更讓人物顯得可信。吳彥姝和許紹雄兩位“老戲骨”,貢獻了最動人的浪漫愛情。而賈玲和朱一龍之間看似違和的情感線,竟然令人意外地成為了全片最詼諧生動的一對關系。大部分故事線中既有敘事,又有生活,讓每個人物的“搭把手”都有跡可循。讓每個人物有血肉,不被集體宏大敘事的浪潮所席卷,是《穿過寒冬擁抱你》在創作上最為可貴的特質。
只要仔細觀影就不難發現,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人物之間互有聯系的群像故事,每個人物的命運都在不經意間與其他人物短暫相連或擦肩而過,而阿勇和武哥作為真正的“行動者”幾乎貫穿了這些聯系。影片中最打動人的段落,往往就發生在這些在封城隔離中顯得如此珍貴的“相遇”中——當阿勇被電話中的李宏宇當成騙子拒絕而回頭看到獨自揮舞煙花的環衛工人時;當李宏宇和劉亞蘭在車中得知好友死訊,而武哥正因欣賞了葉老師的鋼琴演奏而在對面馬路上演“雨中曲”時;當謝詠琴毅然奔赴醫院前線,而路過了在雨中擁抱的李劉夫婦時……即使是乍看只出現在武哥線索中的葉老師和護士夏曉,也在影片最后化為某種紀念式的情感符號而串聯起了所有人物。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但又在這樣的特殊時刻成為命運共同體,這幾乎正是建構和書寫集體記憶的路徑,也為敘事本身開放了無數“超鏈接”,讓每個熒幕外的觀眾都得以通過同樣的“擦肩”而回到20__年初。那時。我們幾乎每個人都通過身體的在場或網絡上的書寫而命運互聯、情感相通。
觀影時,我一度想起那時許多人曾參加的“晚安計劃”,通過短信與一個身在武漢的陌生人互相鼓勵、互道晚安。或許,我們和影片中的每個普通人一樣,都曾在不經意間介入彼此的故事,互相給予力量。
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7
說說這部電影里的四組人物吧,黃渤飾演的志愿者阿勇,他不希望給家人添麻煩,甘愿為醫護人員送醫護物資,開頭不惜為了幾罐蛋白粉和同事吵一架,物資匱乏之時,自己掏錢為醫護人員贈送物資。在生死關頭面前,對于醫護人員的那份執著溢于言表,發自內心的讓人感動。希望能在除夕給醫護人員送上一口熱乎飯,到處聯系飯店老板,以及后邊給孩子過生日,教會孩子長大,我看到了父親對于兒子以及身為男子漢的一種責任和擔當。這些細節,成就了黃渤在影片中這個志愿者的形象。
奔奔奶奶,她是一位婦產科的醫生,同時也是一位廣東廚師的“知己”,還是一位拖家帶口的女婿和孫兒的奶奶,特別是影片在廣東廚師許紹雄老師的扮演者拍視頻,給奔奔奶奶做粵菜的那一段,因為女兒“珍珍”而結識,因為一碗排骨藕湯,續寫著他們之間的那份情誼,看到這里,不由得讓人感受到老年人的那份感情情善至真,令人動容。
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8
電影《穿過寒冬擁抱你》將鏡頭聚焦疫情之下每一位堅強溫暖的普通人的生活場景,以真實小人物為原型,以相依相伴的情感為主線,傳遞出積極樂觀的態度和溫暖治愈的格調。寒冬再漫長,也阻擋不了春天的腳步,最寒冷的冬天,給你最溫暖的擁抱,電影《穿過寒冬擁抱你》已于12月31日全國上映。
電影講述了幾對普通武漢市民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積極樂觀、彼此支持,真實又溫暖。
快遞員阿勇(黃渤飾),騎手武哥(賈玲飾),鋼琴老師葉子楊(朱一龍飾),中年夫婦劉亞蘭(徐帆飾)和李宏宇(高亞麟飾),退休老醫生謝詠琴(吳彥姝飾)和餐廳老板沛爺(許紹雄飾)。
疫情下,愛給了他們勇氣和力量,挺身而出成為志愿者。他們以笑做盾,以愛為矛,沖破凜冽寒冬和恐懼,勇敢擁抱。愛在武漢的煙火氣下蔓延,抵御一切苦難,最終見證奇跡。
影片導演薛曉路,擅長情感刻畫,《穿過寒冬擁抱你》透出她的強烈的個人風格——以普通人為敘事主體,記錄他們的溫暖故事和喜怒哀樂。薛曉路特別強調片名中“擁抱”的意義:“擁抱一定是雙向的,不管是伸出手臂的那一方,還是被接納的那一方,在擁抱的過程中都能感受到溫暖。”在最冷的冬天,給你最溫暖的擁抱。
電影在真實接地氣的生活化場景中,還原尋常小人物的真摯情感,將這段全民抗疫的共同記憶化作最溫暖的擁抱,讓我們一起迎接嶄新的20__年。
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9
電影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故事,也沒有攝人心魄的驚險場景,描述的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在疫情大環境中的真實生活。故事用一群最普通人群去傳遞真實,面對疫情,大家團結協作,同舟共濟。醫務工作者、快遞員、鋼琴老師、志愿者等等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用親情、友情、愛情,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緊密連接在一起。
學生們表示,無論是演員的演技還是整個電影的劇情都非常有有感染力,仿佛那段驚心動魄卻又感人肺腑的歲月又出現在眼前,當時僅僅聽說過武漢封城的消息,而真正看到了電影里的還原。才發現封城遠遠不是兩個字那么簡單。尤其是看到醫護人員一個一個地倒下,許多同學都忍不住低聲抽泣。這種情感的共鳴是愛在傳遞,大家真正地感受到,越是平凡故事,就有著越多不平凡的堅守。
影片由一個個小故事構成,都是最平凡的人物,但他們都用自己的力量溫暖彼此、守望相助,在親情友情愛情的包裹下沖破凜冽寒冬,收獲希望與感動。他們是平凡而溫暖的中國人的縮影,憑借人與人之間流淌的真情和善意匯聚成了不起的中國力量,山東齊魯技工學校借以此片點燃了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們真真切切的體會到:生在這樣的中國是多么的驕傲!
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0
這部電影的大背景,講的是在中部城市武漢抗擊疫情中發生的故事。描述了大家共同“抗疫”而發生的悲歡離合。那場大的疫情,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情懷再次呈現;成千上萬的志愿者揮灑汗水,辛苦工作呈現眼前;萬千醫務工作者堅持在一線,用生命捍衛了白衣天使的榮耀。影片的拍攝也提醒了人們,平安生活來之不易,那是有人負重前行,抗擊疫情時刻不能放松。生態環境的保護多么重要。鍛煉身體和做好公眾防護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特別是當前全球疫情還沒有停止的時刻,人們更要時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維護和建設一個干凈生態和諧的生活環境。
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1
影片雖然有多組人物關系,但每個人物的性格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邏輯、情感邏輯,性格非常飽滿。更重要的是,人物性格及其行為可以打動我們的內心,能夠與更大層面的觀眾形成發自內在的共情共鳴。可以說,影片《穿過寒冬擁抱你》展現了更加立體、更加真實、更加豐富的生活,同時也創造出了可信、可親、可愛的人物形象。影片中對于人物塑造的成功之處還在于精巧地將人物成長弧線蘊藏于情感敘事當中,能夠引領觀眾積累情感濃度,并隨之升華。例如騎手武哥與實習護士吃豆皮的情節,這就是獨特語境下的敘事,真實感人。“擦口紅”這個情節的設置更是精妙,從“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到轉化為“自我勇敢的表達”,到“愛情希望的象征”,這就是從日常的細節中提煉出了電影表達的美學意象。再如那對中年夫妻在雨中抱頭痛哭的情節,也令觀眾極為動容,兩者感情在經歷了極度釋放以后,達成互相理解、互相和解,不僅是與困境的和解,也是跟周圍最親的人和解,跟自己的“執念”和解,這其中蘊含了富有意味和高度的生活哲學、生命哲學。另外,影片還塑造了一對黃昏戀的老年人,一個人持手術刀,一個拿菜刀,這種帶有對比意象的手法讓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達成了完美的結合。
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2
《穿過寒冬擁抱你》與《中國醫生》有所差異,不是那種強戲劇化沖突、強情節、強節奏的電影,它逐步將觀眾帶入到情景當中,跟著影片的節奏和情緒走,心甘情愿地成為了影片的“俘虜”。影片采用“散點敘事、一點交集”的串聯結構方式,用日常卻又獨特的敘事方式,顯示出了創作團隊獨具匠心的控制力。用一種深情而非煽情,浪漫而非做作的表達,賦予了電影一種動情的力量,一種共情的力量,實現了一種電影敘事美學的平衡——既讓觀眾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壓力和危機,又著重表達了危機之下人性的閃光和溫暖。影片沒有過度渲染疫情下的恐慌感、危機感與犧牲,而是著重優化對于日常片段的表達:外賣騎手武哥偶遇鋼琴老師葉子揚腦疾發作,不顧自身安危帶其輾轉多家醫院治療。為醫院送餐時,武哥與實習護士夏曉成為了萍水相逢的好姐妹。影片在人物之間設置了各種自然的交集與命運碰撞,沒有刻意的雕琢感,而是渾然天成地用深情真誠的表達與恰到好處的情緒渲染推高了影片的情感濃度和表達張力,以不斷累積的節奏鋪墊代替突兀煽情,整體控制非常到位。
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3
這部電影里醫院的場景很少,它表達的悲痛、沉重,都是武漢當時實際情況的冰山一角。但它卻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生與死之間,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遙遠,所以不要給人生留遺憾。老李打給老高的最后一個電話是替妻子催債,妻子在得知老高去世后自責不已,甚至表示寧可關公司寧可自己跳樓也不會打那個電話,老李說還有什么用呢?是啊,一切都沒法再彌補。老李用行動向我們表明,我們總是為了太多東西去拼命,卻忘了人生真正的美好——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和愛的人在一起,柴米油鹽,健健康康,簡單而幸福。
“每次碰面都是紀念,每次再見都像告別。讓擦肩遠去的瞬間都停在,我眼前。”我想最遺憾的人應該是武哥吧。為了和葉老師的朋友圈看齊,她加入了志愿者。每天太辛苦了,當她去給醫院取快遞才想起來要給曉曉捎一份豆皮時,快遞竟是曉曉的遺像。她喜歡葉老師,武漢解封了,她站在鸚鵡洲長江大橋上,扔掉口紅的時候以為葉老師不喜歡她所以逃避了,實際上葉老師去世了。她為他,又抹了一次口紅。
我想,冬天存在的意義,大概就是讓我們遇到更溫暖的人和事。我們一定要珍惜那個很忙卻為你有空的人,去愛那個很窮卻為你傾盡一切的人。趁一切,還來得及!愿悲傷不再,愿人間無恙!擁抱吧,就現在。“下一次如果可以擁抱,就別再用語言。”
20__年4月8日零點,武漢解封。這是900萬人長達76天的忍耐,為了全國人的安全,武漢按下了“暫停鍵”。如今武漢重啟,我們終于迎來了美麗的櫻花。
武漢解封,湖北以禮儀送別援鄂醫療隊,各地也用禮遇迎接白衣戰士回家。
致敬,每一個為抗疫戰斗的你!每一位最美的逆行者!每一個為我們的山河無恙而負重前行的英雄!
是你們,讓我們堅信一切一定能再回到從前。會有這一天,我們會再相見。
穿過寒冬擁抱你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4
在藝術處理方式上,影片也做出了敘事上的創新和探索。影片沒有正面表現抗疫大事件和大家熟悉的新聞人物,而是使用多人物、多線索交織敘事,呈現出一群可信、可愛、可敬的普通人形象。影片對于人物的刻畫立體而鮮活,脫離了符號化和概念化的套路,成為一種具有“扎根性”的創新嘗試。這種“扎根性”體現在人物的角色設定、語言、行為、性格,以及對人與人關系處理的具體細節之上。例如影片中主要角色覆蓋了不同的身份、職業、年齡,而他們使用的當地方言、在街上吃的食物、與親人交流時的態度等等,都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特征。
中國故事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故事之間有差異性,有自身特色,但一定也有共同的精神和情感。每一個人的命運也許千差萬別,但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為戰勝災難的不屈奮斗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影片雖然極具地域性特征,但是在不同人物、不同故事的背后,永遠流動著一份中國人共通的情感,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溝通、理解和關懷。正因如此,這群普通人的故事才能夠格外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
疫情之下,國家和個人都經歷創傷。影片沒有回避這種創傷,但也沒有從正面去渲染這種創傷氣氛,反而更多的是展現溫暖,傳遞社會溫情、人間大愛,突出在大災大難面前,中國人民堅韌不拔、團結一致、助人為樂、樂觀勇敢的民族精神。這是影片所講述的中國故事的核心,也是中國價值、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集中體現。疫情尚未結束,防疫仍在繼續。寒冬之下,影片帶來的這段溫暖、動人的中國故事,一定會給觀眾一份精神之光,燦爛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