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家風建設心得(通用3篇)
家訓家風建設心得 篇1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地銘刻在中國人心中九。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訓,家規,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風,家訓,家規不僅傳承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和對后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我家的家風,這個家風被傳承了幾十年。在爺爺小時候,爺爺的爺爺就告訴他: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卻不穿過峰林,一味的退縮你就永遠達不到;如果想成功,不吃苦拿什么積累經驗,拿什么去體會生活的美好呢?
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鄰居之間和睦相處。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用勤勞、節儉的作風來規范自己的行動和價值觀。我會努力去做,同時也會影響周圍的人,讓他們也做到。我現在還能主動向長輩、老師問好,同學之間搞好團結。
我家的家規,第一:有禮貌;第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之后才能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拖拉;第三:每天至少有一種運動。
家風,家訓,家規,并不是一種擺設,而是一個家族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為人處事的準則,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家家和睦,那么我們的祖國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訓家風建設心得 篇2
6月8日,在區紀委監委的精心組織下,有幸參觀了東鄉區家風家訓館。通過聽家風、悟家訓,讀經典故事,重溫入黨誓詞,觀看警示教育片等等,深受啟發,受益匪淺。身為一名新任紀檢干部,頗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一、正己身,做家風家訓的傳承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這就要求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必須以治家為本,正好家風、管好家人、處好家事,以好家風促好作風。十一世紀改革家王安石一生勤儉持家,過著清貧的日子,雖身居高位,卻吃的仍是最平常的飯菜,穿的是粗布衣服。還有許許多多老一輩革命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作出了表率。
二、學為先,做紀檢工作的接力者
眾所周知,紀檢工作政策性、專業性非常強,要求非常高,涉及面也非常廣。作為新時代的紀檢干部,要本著“干一行、愛一行”的理念,強化自身素質,提升業務水平,把黨性修養和鍛煉作為人生的必修課,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不斷掌握新知識,增強新本領。尤其對《憲法》、《監察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學習要做到融會貫通,學深悟透,積極應對新形勢下的新任務和新要求。
三、立標桿,做廉潔自律的踐行者
通過觀看《云南銅礦腐敗窩案》警示教育片,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加強學習,筑牢思想防線,才能不走彎路,不走邪路,不會墜入罪惡深淵。凡事從我做起,時刻把“嚴”字貫穿于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自覺用黨紀政紀和法律法規約束自己,要求別人做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常懷律己之心,忠實履行職責,做到警鐘長鳴,清正廉潔。
家訓家風建設心得 篇3
每個中國家庭都有很好的家規,當然,也包括我的家。
我家的規矩有這些:我們晚輩不能對長輩無禮,就算長輩惹我們生氣,我們也不能對他們這樣;在外面要幫助那些流浪的人,身體有殘疾的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洗自己的襪子;不洗手不能吃飯,吃飯的時候不能說笑……這些都只是一部分,是平時我們都能做到的。
爸爸沒事的時候會訓練我做一些平時做不到的事情,挑戰我不斷突破自己,讓我能夠自強自立。有一次,爸爸帶著我在公園里散步,看見一位老爺爺衣衫襤褸,坐在地上,身子靠著花壇,看起來很可憐。爸爸看見了就讓我去給那位老爺爺送些吃的,但是我沒有勇氣。最終在爸爸的鼓勵下,我鼓起勇氣把食物送給老爺爺。啊!我成功了!爸爸夸獎了我,我很開心。爸爸說:“以后再遇到這種事情,要多多幫助。"我連聲答應:“好,好!"
雖然我的家規很嚴格,但是我知道,這都是對我好的,我一定會遵守我的家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