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鐵人》心得體會范文(精選6篇)
觀看《鐵人》心得體會范文 篇1
鐵人王進喜,對于我們80后的一代是不太熟悉的,然而看了《鐵人》這部電影以后,他給了我一次心靈的震撼。
故事發生在一個荒蕪雄壯的大漠中,艱苦的生存條件,無不向我們述說著兩代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無論條件是如何的惡劣,他們都以頑強的姿態努力地克服,糧食的短缺,天氣的嚴寒,都不能阻止他們火一樣的熱情。王進喜,一個普通的石油工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油田出現了井噴,在危機的時刻卻偏偏沒有重金石,只有用水泥代替,但是水泥容易凝固,在沒有攪拌機的條件下,鐵人王進喜拖著那條傷腿,毅然跳下了攪拌水泥的池子,充當人肉攪拌機,看著石油工人們紛紛跳進去,最終抑制住了井噴。我的眼睛濕潤了,在那危急的關頭,他們想到的不是個人利益,不是貪生怕死,而是為了保住國家的利益,犧牲小我的精神,現在已經很難再看得到了,那樣寶貴的精神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現在的我們都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之中,偶爾也會聽到父輩們在耳邊述說他們那時候的故事,聽完后最多也只是感到現在的我是幸運的生在了幸福的年代里了,從未真正去設想父輩們走過的到底是一種怎樣艱辛的道路,也無法想象吃不飽肚子還要干很重的活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電影中的黑白與彩色畫面的反差,新老兩代石油工人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與精神信仰的對比,帶給我的都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心靈振撼,同時也壓得我有些喘不上氣來。
看完影片,我常在思考,如果我也產生了想出逃的念頭,我就狠狠地想想王進喜英雄的那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話語,那一句句能震撼我心靈的話語,讓那些話語中的真理和勇氣,幫我趕走內心的怯弱,幫我趕走思想上的墮落。曾經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很多的難題,但是我每次都是動不動就輕言放棄,從沒想想該怎樣努力讓難題圓滿解決,在“鐵人”精神面前,我頓時覺得慚愧萬分。作為80后的青年,我們更應該學習的是就是“鐵人”精神,學習和發揚不怕艱苦、堅持到底、勇于奉獻的精神,把奉獻作為自己的人生信念,把艱苦奮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把這種精神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這樣才不枉費熱血的青春!
如果說發自肺腑地感受到鐵人精神的偉大是學習王進喜的一個“初級階段”,那么如何將鐵人精神轉化為我們立足本崗、做好工作的內在動力和實際行動,則是學鐵人的“高級階段”和最終目標。
學習鐵人精神,查找自己的不足,自己認為自己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加強學習,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機遇去和書本學,和老同志學,和實踐學。要在自己的內心形成一種壓力,讓這種壓力敦促自己,成為一個有上進心的人。“人不讀書,不能成才;人不學習,不能生存”。因此只有學習,才能啟迪心智,凈化思想,陶冶情操,升華境界;只有學習才能總結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修養水平和業務水平。
二是要慎獨慎行,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地位觀和利益觀。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終身追求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三是要經常自我反省。一個人如果不經常的自我反省,就很難有很大的進步。要經常在工作中從人格上、從道德上、從靈魂深處反省檢討自己,發現不足,及時修正,努力做到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四是要求認真務實,扎實工作。要立足本職工作,埋頭苦干,奮發進取,做業務上的尖子,實踐中的實干家,工作中要講究細、講究實、講究準,講究嚴,講究精,講究新,講究快,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
五是弘揚奉獻精神,有利于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營造團結協作的氛圍。奉獻精神是一種為他人服務,為他人提供方便的利他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和諧思想”。弘揚奉獻精神,會使人們更加尊重他人,與他人建立相互關心、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關系,營造團結互助、親密友愛的和諧局面。弘揚奉獻精神,有利于增強人們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知道奉獻,懂得付出,才會使人們更加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利益,更加重視個體的自由發展。弘揚奉獻精神,將會在更高層面上使人們明白自己的價值,尊重自己主體性尊嚴,從而去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弘揚奉獻精神,更有利于培養人們踏實做事的實干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奉獻精神其實就是艱苦奮斗、兢兢業業、埋頭苦干的實干精神,強調的就是“做”。誠然,不同的時代對奉獻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要求人們踏踏實實地做事情。這一點對于建設一個團隊而言尤為重要。
生命于人只有一次,生命該何時何地何因終結,誰也無法預料。但偉人在身后留下一座豐碑,哲學家在身后留下博大深遂的思想,詩人在身后留下懾人心魄的情感,畫家在身后留下瑰麗珍貴的遺產,我們物價人身后留下的應該是一種理念:愛崗敬業、承擔責任、堅韌執著。
鐵人精神精確的總結就是八個字“愛國、創業、求實、奉獻”,自己就是要通過學習這種精神,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工作,為農場又好又快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觀看《鐵人》心得體會范文 篇2
王進喜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在我小學的時候,就從課本里學習過鐵人的事跡。他不僅活在60、70年代人的心中,在我們這些80后的心中依然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神圣。20__年4月11日,在農場黨委的組織下,有幸觀看了《鐵人》這部新時代的電影。
隨著歷史的車輪,我們仿佛又回到了半個世紀前。火車載著王進喜和他的1205鉆井隊的成員,從甘肅玉門油田來到了大慶。
王進喜剛到大慶時,腳下荒原一片,朔風呼嘯,滴水成冰,吃的是清水煮面,住的是四壁漏風的馬棚。沒有公路,在吊車、拖拉機不足的.情況下,設備在火車上卸不下來。他當時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帶領全隊人用繩子拉,撬杠撬,木塊墊,將幾十噸重的鉆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打井需要水,可當時沒有水管線,沒有水罐車,為了搶時間他決定用臉盆端。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鉆。他與工人們日夜奮戰在井場上,餓了就啃幾口凍窩頭,困了就躺在鉆桿上睡一覺,他率領的1205鉆井隊開鉆出大慶的第一口油田。寧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慶油田的英雄氣概,在今天,也絕不遜色。
“人吃不飽貧血,國家吃不飽也貧血啊!”如此簡單卻平凡地一句話,讓我心情凝重。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短缺,王進喜吃不飽卻還會把自己的糧食分給其他人。
“沒有攪泥,水泥入水會很快沉下去”,沒有任何猶豫,王進喜毅然決然地跳進去,雙臂不停地揮動著,畫面定格的那瞬間,我的心如刀絞。
影片的最后一幕,直升機在上空盤旋,劉思成攀越了那道沙丘,迎著朝陽,那是一種新的希望;穿越死亡迎來又一輪的曙光;不僅僅是召回被誤會的友情,還有很多很多。
那個年代,那樣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沒有那么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的,簡單的。
《鐵人》用兩代石油工人的時空交替,黑白與色彩的融合,物質與精神的碰撞,展現出歷史的滄桑和今天的責任,講述著兩代勞模創業拼搏的精神。
昨天,為了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一代又一代勞動者在“鐵人精神”鼓舞下,無私奉獻,開拓創新。三峽大壩、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祖國駛入了高速發展期,終于讓山河變樣,國力變強,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今天,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句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激勵無數人的話語,又重新回響在我們耳邊,激勵我們自覺地把個人命運與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立足崗位,顧全大局,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為官要務實、清廉。改進工作作風,入民戶、解民情,切實解決當前影響職工群眾生活的實際問題。
“責任感、主人翁、不怕犧牲、擔當大義”,是王進喜留給今天工人的最優秀的品質,也是“鐵人精神”的核心。明天,我們依然需要像鐵人那樣,站在時代的潮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忘我拼搏,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展現工人階級的偉大胸懷,用生命的熱血創造一個個不朽傳奇,譜寫一曲曲華彩樂章,在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中,步入未來。
我們從電影《鐵人》中尋找力量,從電影《鐵人》中升華心靈。“鐵人精神”歷久彌新,永不褪色;發揚共青精神,在打造北方共青城建設當中,讓鐵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薪火相傳,永不過時。
觀看《鐵人》心得體會范文 篇3
觀看了勵志片《鐵人》,感觸頗深。電影《鐵人》,對于鐵人事跡的描寫不是一味地回憶過去,而是采用時空轉換的手法,從新一代石油工人劉思成的視覺重新認識鐵人精神。影片既有過去鐵人的感人事跡,又有新一代繼承鐵人精神的行動,講述兩代勞模為祖國能源事業的發展創業拼搏的故事。
《鐵人》用兩代鉆井工人的時空交替,黑白與色彩的融合,物質與精神的碰撞,讓我們深切體會到了時代與精神的種種變革。鐵人和劉思成是兩個時代的石油工人,兩條故事線時而相交、時而平行,在故事情節上好似沒有太直接的聯系,但直到看完影片以后,我們就會發現,新老兩代石油工人的精神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相信不僅僅是石油工人,大家都會被鐵人精神所打動。
影片較為精煉地展現了王進喜在大慶油田的奮斗歷程,這是一個個感人的場面匯集而成的——打井缺水,他帶著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梁當吊車;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他跳進泥漿池里充當“人體攪拌機”。在油井面臨垮塌之際,他大喊一聲:“井塌了我跟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背著井架爬回來!”電影《鐵人》用這樣的鏡頭,讓我們體會到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大慶油田也正是因為有這種精神的支撐,才能從冰天雪地里拔地而起。觀看《鐵人》,不僅是了解兩個時代價值觀的心靈沖撞,也是回顧鐵人時代的艱苦奮斗歷程,這部電影至少也會讓我們更加明白一個道理,有美好的今天,那是因為有艱難的昨天,而我們的先輩戰勝了昨天的困難,支撐他們走下去的,正是鐵人的精神。
鐵人是一名不折不扣、勇于創新的實干家。干起工作來,不僅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而且肯動腦子,用心去干好工作,他是油田第一個提出用小鉆機代替大泵的人,以前用大鉆機干的活在他那用小鉆機就能代替,并能打出雙眼井。所以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我們更要學習鐵人的這種鉆研精神,勇于創新,大膽改革,從而節省人力、物力及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經濟的飛速發展。
“鐵人”精神是新中國成立之初,以工人階級為代表,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克服艱難困苦,以大無畏的主人翁精神創造的歷史奇跡,改變了國家“一窮二白”的面貌,留下讓后人頌揚的感人事跡。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和改革開放的今天,“鐵人“精神又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學習這種精神,是新時期加強黨建工作的需要,也是公司發展的內在要求。
當下社會,我們尤其需要激發“鐵人精神”,少一些追名逐利,多一些踏實勤懇、多一些無私奉獻。與鐵人所代表的父輩人相比,我們生活在物質條件日漸豐富的環境中,物質條件的優越往往削弱了對精神的信仰與追求,我們不可能有鐵人他們所經歷的“天當房屋,地當床;棉衣當被,草當墻;五兩二餐保會戰;一杯鹽水分外香”的生活,但我們要有而鐵人那種愛國、忘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勁頭,與時俱進地學習、領會、運用、傳承永不過時、永不褪色的鐵人精神,為企業的科學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學習鐵人“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和“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業能力,爭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員工!
觀看《鐵人》心得體會范文 篇4
本周實業部開展的“弘揚鐵人精神”主題教育活動,是孟部長在普遍管理人員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對工作拖拉成風的狀態下做出的一項思想教育的重大舉措。
雖然以前已經很多次在各類書刊、網絡和電視媒體上看到“鐵人精神”,能夠說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早已爛熟于心。但是,當我再次觀看時還是使我受到新的震撼,鐵人的誓言: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這句話仿佛讓我想到了“奮斗一百天、精彩一輩子”建設時期。感嘆以前在施工現場自然環境惡劣、食宿條件較差、業余生活單調的狀況下,實業部全體人員都吃住在現場,堅守在一線,早晨8點上班,晚上12點下班,放棄一切節假休息日,打破作息常規,與時間賽跑的工作精神哪去了。
如果說發自肺腑地感受到鐵人精神的偉大是學習鐵人的一個“初級階段”,那么如何將鐵人精神轉化為我們立足本崗、做好工作的內在動力和實際行動,則是學鐵人的“高級階段”和最終目標。作為一名管理人員,透過學習鐵人精神,對照自身的不足,今后我從一個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
一是善于思考問題。做為實業部的領導,他每一天要應對許多的問題,根本沒有太多的精力來逐一思考處理每一件事。遇到的問題先自己思考并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然后再向領導匯報,讓領導來決定哪個方案更合理,可行性更強。這樣,我本人的潛力也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了不斷提高,領導也能在“做選取題”的過程中逐步認可我的潛力,從而使我成為一個受到上級歡迎和賞識的下屬。
二是多做一點,多走一步。在現狀和目標之間,存在諸多流程,諸多環節。流程和環節中就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我們作為管理者去規范,去標準化。從這個好處上來說,我們作為管理人員,就就應比別人多想,多做一點,多走一步。
三是要敢于突破。堅決不能再受他人影響而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四平八穩、得過且過等混日子的態度和做法。要勇于吃螃蟹,因為等不是辦法,干才有期望,不能把什么都寄期望于上級的照顧、關心、支持上。
四要勇于落實。領導安排的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不能擔心因工作跟蹤就得罪張三或李四而不去做。抓落實是達成工作目標的必經程序,是一個有效的執行過程。沒有落實,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紙空文,再理想的目標也不會實現。成敗的關鍵不僅僅在于解決那些起關鍵作用的細節問題,成敗的關鍵還在于落實。抓落實,是管理人員的一項重要工作,更是我們職責。所以我們要立足崗位,履行職責,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從我做起,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實,把每一件事做細做精,不辱使命。
觀看《鐵人》心得體會范文 篇5
茫茫沙漠,石油漢子日夜不歇;酷暑冰霜,一路挫折勇往直前;饑寒交迫,報效祖國永不言苦……我看著看著銀幕上的《鐵人》,不知不覺地被吸引了,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的荒漠,饑餓和寒霜襲向我瘦弱的身軀。電影里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場面,我都牢記在心、歷歷在目。這一切的一切,讓我銘記至深,感動至深,思索至深。
渺無人煙的沙漠,無邊無際,大雪紛紛,狂風蕭蕭。大伙兒喝進的是冷風,吐出的是白煙,穿破衣,吃稀粥,躺地板。沒有現代化的設備,只有一雙雙粗糙的手。40多噸的龐然大物,全靠一股股蠻勁。當鉆井將要垮下的千鈞一發之際,王進喜奮不顧身地跳進冰冷刺骨的水中,當起了“人肉攪拌機”。他瑟瑟發抖,任冰般的霜水侵襲著他,為了鉆井的成功,為了祖國的發展,他熬住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熬住了!說他是鐵人,他沒有鐵的身軀,卻有鐵的靈魂,鐵的膽魄,鐵的堅韌!黑白轉成了彩色,昔日換成了現代,時空穿梭了數十年,但不變的,是鐵人堅如鐵的精神。劉思成,“小知識份子”劉文瑞的兒子,為了完成父親的重托,不知疲倦地工作。無論日日夜夜,無論春夏秋冬,干完了自己的,便去干別人的。無數人嘲諷他是“傻子”,他不屑一顧,堅持心中的信念,繼續向前、向前……
從牙牙學語起,一切都是鳥語花香,我在小溪里安逸地暢游,無憂無慮。沒有一望無垠的沙漠,沒有饑寒相迎的考驗,我的心早已淡化了。但,漫漫人生路,永不會風平浪靜,總會有困難,有挫折,有失敗。淡化的心就如驚弓之鳥,只能望而卻步,在岔路口徘徊、徘徊,等待著更大的失敗……優勝劣汰是永恒的,失敗者定被淘汰,成功者繼續拼搏。也許,自己的起跑線被拉遠了,只能看著別人展翅高飛。可,懶造就蟲,勤造就龍。培養出鐵的精神,在失敗面前永不放棄,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聽狂風怒吼,迎波濤洶涌。那么,毫無疑問,你將是勝利者!走出去吧,走出家門,走出世界,走出宇宙,當你披荊斬棘,用鐵的精神戰勝一切困難,成功的彼岸便近在咫尺。
入睡了,可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息。我仿佛也成了一個鐵人,我奮戰著,我不退縮,我不言敗,直到成功……
觀看《鐵人》心得體會范文 篇6
鐵人,如鋼鐵般的人,擁有了鐵人的精神,就可以實現任何一件事。《鐵人》這部影片,講述了第一代石油人的故事,以及他們尋找油田的艱苦生活。
那時,中國處于落后的狀態,外國人恥笑我們沒有石油。第一代石油人出發了,他們來到大慶,尋找油田。為了尋找油田,為了國家的復興,為了新中國的自立自強,他們奮力尋找。嚴寒的冬季,大雪紛紛飄落,不禁讓人直哆嗦,雪下,第一批石油人還在為尋找油田忙碌著。
由于氣溫急劇下降,水泥結塊。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一個個縱身跳入泥漿中,用自己的身子來攪拌,向前、向前、再向前……因為,他們有一顆鐵一般堅強的心,有一個信念——寧可少活20年,也要為國家找到油田。
然而,他們白天高強度的工作,晚上的睡覺卻是簡簡單單。搭個帳篷,背靠背,打幾個盹兒,就解決了。
現在想想,如此疲憊的工作,誰會去呢?如此清苦的生活,又有誰能忍受呢?如今,即使是干這種工作,也輕松多了!飛機把工人送到目的地,卡車把機器設備運過去,機械化的生產,人力勞動解放了!
然而,雖然生活是富裕了,但鐵人般的精神卻沒有了;雖然現代化的機械技術提高了,但人卻越來越懶了,失去了鐵人的意志。就拿我們學生來說,有一些同學,學習上一碰到難題,馬上上網查資料,翻看參考答案,根本不愿意多想一想,多動動腦筋。雖然這件事很小,卻經常發生,也反映出了我們同學中某些人的怕苦怕累。因此,我們更應該從小學鐵人,學習鐵人如鋼鐵般堅強的意志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