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于漪老師報告心得體會錦集(精選3篇)
聽于漪老師報告心得體會錦集 篇1
于漪老師是著名的教育家、語文特級教師。這些天拜讀了《歲月如歌》一書,在這部自傳中,于漪老師講述了她生平的點滴,如何從鎮江中學讀書出來,到轉業教語文去如何把握課堂教學,從中我感受到了于漪從教一生,她始終對于生活懷著的美好憧憬,對學生懷著滿腔熱情滿腔愛。之前我讀過別人寫于漪老師的書,那是對她的經歷敬佩不已,現在讀著她的自傳,倒覺得她為人十分平和,很謙虛。作為有著桃李滿天下美譽的老師還能有這樣一份寬廣的胸懷,真是讓人贊嘆。在這本書中有她的成長體驗,有從教多年的經驗與體會的總結,也有她對語文學科性質與語文教學規律的思考與認識,更有她對教育教學探索的真知灼見。于老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育思想使我感觸很深,隨著本書一步步走近于漪,在于老師身上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
于漪老師對于學生是熱愛的,在我們這個時代,很講究要繼續發揚師德,但是究竟什么樣的才是美好的師德呢?讀了這本書我對于幾個細節印象深刻,她自己剩下了2兩的糧票,給病中的學生買了一件當時的奢侈品――面包。為了買著稀罕物,老師餓了肚子,只是為了讓病中的學生舒服一點,這是對待孩子如大姐,如母親般無私的愛。學生也沒有忘記她,當于老師生病的時候,這位學生趕過來慰問老師,這是何等的感人!師對生無私,生對師感恩,這不就是我們提倡的和諧嗎?
于漪老師是一位出色的老師,她對教育教學有自己的想法。她會為了一節課準備上幾個小時。同時于老師也能緊跟教育形式,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她在“身上要有時代的年輪”一節中講到了對目標的認識,對學科性質的認識,課堂的結構和功能的認識等等。這些都是她切合社會的發展對于原有的定義有了根深的拓展,這就是她的眼光比別人的更遠。她同時也是善于總結思考的,書里提出了她的一些建設性的想法。其實這兩點就是平時我們要努力做到的。備好自己的課不用多說,有沒有緊跟現在的形式呢?這個形式可以是多樣的,例如:科學發展觀的建設,里面的一些想法我吸收了沒有?二期課改的一些精神我清楚嗎?區教研活動的大形勢,新提法我知道嗎?都值得自己想一想。
我曾在上海市新教師宣誓大會上見過于老師,當她進場時,大家都向她投入了敬重的目光,相互傳遞著今天于漪老師也來了的好消息。我父親說,當他讀小學的時候,于漪老師就很有名了。我大學時看的那本寫于漪老師的書也是精彩紛呈,這一些都說明于漪老師身上有著許多光環,但是翻開她的書,卻見與其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不如說我一輩子學做教師,另外,多彩活動催我成長以及一輩子學做教師,都是她表明自己學習的心態,平淡的文字里沒有絲毫炫耀之情。同時她也注重自己的文化知識底蘊,多讀書就是她的樂事。反觀,雖然小學教師并不需要像高中老師那樣深厚的中文底蘊,但我覺得應該有更正的人生品格,齊全的學科知識,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學生接觸的信息量很大,不妨和他們多交流,多學習。
成功的老師都是相似的。今朝光環的后面是一日日平凡的付出。教師是一個平淡中見真知的職業,希望將來我的成長,能讓學生汲取更多的養料。
聽于漪老師報告心得體會錦集 篇2
11月11日下午,我有幸聽了于漪老師的報告,81歲的高齡,確是絲毫不含糊的語言。作為剛剛畢業的年輕教師,聽著于老師的報告,真的是深受啟發。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我讀書時候的校訓,我想這句話用在于老師身上絲毫不為過。
學高為師,在于老師的侃侃而談中,我們很清楚有一條主線,那就是學習。于老師說教師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時代也已經過去,教師要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使“一桶水”不斷的凈化,變成源頭活水,使學生喝的都是甘露。一位名師,高齡81,但依然把學習當成是生命中的主旋律。依然要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讓我感到慚愧。作為一個青年教師,我才要不斷學習,在教學中不斷積累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同時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
身正為范,如果說不斷學習是主線,那么“你選擇了教師,就選擇的高尚。”這句話就是另一條主線。作為一名教師既要有腳踏實地、樂于奉獻的工作態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為人梯的精神境界,要發揚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人民教師,始終牢記教師的神圣職責。于漪老師的報告帶給我們的是深深的震撼。
我愿意以于漪老師為榜樣,跟于漪老師學做教師。讓于漪老師偉大的人格魅力時時激勵著我,鞭策著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努力,不斷反省,不斷前行。上好每一節課,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把愛心奉獻給學生。
聽于漪老師報告心得體會錦集 篇3
一直以來就很喜歡讀于漪老師的書,因為她是一個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她是心中揣著一團熱情之火對待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堂課的。我從頭至尾認真讀了她的報告,心中重新燃起了作為人師的光榮使命感,同時更堅定了不斷提升自身文化底蘊的決心。
正如她所說“每節課都將影響到孩子的生命質量”,本著對每一個學生的愛,本著對明天的國民素質的關切,于漪老師的教育思想和她的身體力行讓我們看到了身為人師的典范。她的報告回答了很多我從事教育工作以來的疑惑。怎樣上好每一堂課?怎樣對待不同的學生?怎樣我所追求的課堂教學的境界正是于漪老師所描述并親身做到的那樣:教師要以自己的真才實學啟發學生旺盛的求知欲。教學過程應當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得,開啟智慧,于漪老師的所說的課堂教學要多功能、立體化,課要教在學生身上、教到學生心中,成為他們良好素質的一部分。她所倡導的“活的教育學”將會成為我不斷奮斗并實踐的目標。于漪老師說的我們有不少教師正在淪為“高學歷的野蠻人”,我們要進行文化積淀,這是良好素養的重要基石。我們必須擠出時間來讀書學習。這也是我們從事了一段時間工作的人容易遺忘和懈怠的。
讀完報告,深感自己和于老師所提出的人師的要求相去甚遠,要改進和努力的內容很多,總結起來我要攻下兩個高地,一個是學科知識的高地,另一個是學科教學的高地,這將成為我今后的努力方向。不斷學習提升文化底蘊,提升教學自信力博采眾長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成為一個善思善學的學者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