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心得體會(通用9篇)
讀《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心得體會 篇1
讀完這篇文章,心情平靜多了。我前一段時間確實因為一人,左右著我的情緒。一天沒有他的聯系,心就像拽而撓腮的。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晚上也睡不好覺。對自己身邊的親人都發一些無名火,F在想想真是太不值了。
去年跟幾位朋友去泡溫泉,洗完澡出來,照了一下鏡子,媽!那是我嗎?怎么這么胖了,看著都不敢相信,眼前的自己身體都變型了,再這么下去可得了啊。就在那天晚上正好聽了有書君里的一篇文章《自律》,里面就是了一位朋友,通過自律天天堅持鍛煉身體,在短短的時間里減了20斤。
打那天起我就開始了減肥的.計劃:跑步不行,跳廣場舞也不行,那怎么辦呢?在我們樓下的小公園轉了一圈,正好看見我一位朋友在跳一種舞蹈,節奏歡快,動作優美就是它了。從那開始我就愛上了這種舞蹈。跳了這舞蹈就是好,減肥效果真不錯,一年下來瘦了30斤。我每次看到朋友見我都是,哇!親你瘦了這么多,看上去比以前精神多了。確實減肥了自信心也增加了。一天心情特別好。
自從出去加強學習這種舞蹈,認識不少朋友,也遇見了他,這可能是緣分。打結婚以來來沒有任何人能左右我的情緒。不知怎么了?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了,一天到晚老想著他。不行,只是舞伴而已。怎么能這樣呢?幸好!我感謝有書有書每日聽,感謝聽到這篇文章。我的心情平靜了下來。開始我新的生活。
新的計劃開始,往下一個目標進展。只要想做,沒有什么不可以,加油……不讓別人左右我們的情緒,因為我們的人生里有好多事情,讓我們去做,更精彩的人生出發。
讀《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心得體會 篇2
拿破侖曾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這句話足以說明管控情緒的難度。
我們都是平凡人,逃不了七情六欲,免不了一時失控,情難自己。總會受到情緒一時失控的影響,破壞同事關系,破壞親密關系,影響工作效率,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管控自己的情緒。
管控情緒的關鍵是管控思維,有3種病態思維能控制我們情緒失控,它們是災難性思維、應該化思維和合理化思維。這三種思維方式從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讓我們受到某人某事的操縱,使我們走向極端或者試圖回避。只有正確認識它們,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替代。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處理事情的方法也有很多種,但怎么處理完全取決于自己看待事情的態度。有些東西得到當然好,得不到也不必執念,總有一種好辦法,讓我們不埋怨、不急躁,從容睿智地面對。那么最佳的方式就是理性思維,用理性思維的方式正確看待,冷靜思考,發現其中的問題,并從容應對。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敵人不是缺少機會和資歷不足,而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
操控我們情緒的不是人和事,而是我們自己。我們不是圣人,只是凡人,我們對身邊發生的事有感覺,會生氣、難過、擔心、害怕,都是正常的,我們要接受失敗,接受不完美,允許自己受傷。在遇到過激反應時,運用思考、分析、挑戰、尋找四步驟來理性分析,反制不當思維。還可以運用ABC情緒管理理論來管制情緒,如果你無法改變事件A,就去調整想法B,從而改變結果C。
改變始于思考,堅持理性思考,不當受人操控的提線木偶,活出精彩人生
讀《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心得體會 篇3
當某一情形發生時,你可能恐怖化、應該化、合理化,但你也可以有更佳的選擇。當你恐怖化時,你會想,“萬一不那樣做,那出現什么樣的后果怎么辦?”進而產生恐懼、焦慮情緒;當應該化時,你會因為事情沒有按你認為應該的方向發展而產生怨氣、憤怒,發牢騷;當合理化時,你會被動地掩蓋自己的真實需求,委屈自己去迎合對方,心里累積著未表達的真實需求,時間愈長,積怨愚深;這三種反應之外,還可以選擇更佳的反應,這種反應與你恐怖化和應該化后的反應相比,區別在于你依然冷靜自信、不失態,從你想要很好的解決好事情為出發點,去健康地表達,如果未能如愿,依然積極地面對生活。
當你把這種情形恐怖化和應該化時,當時是一吐為快、感覺不錯,但你毫無必要地讓局面操控了你,它已經影響到了你。
在工作中,你很努力,總是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將事情恐怖化和應該化后,可能會……放慢工作節奏、慍怒,對你的上司不再那么積極配合,說話冷嘲熱諷,暗含抱怨,在其他事情上跟他針尖對麥芒,向他人抱怨,他離開辦公室時在他身后做鬼臉。
可能出現的合理化做法
“天下烏鴉一般黑。上司都是這副德行。也許我更努力一點,他會注意到我的努力。多半不會。我只要把工作做完,拿了工資,然后走人,但別想要額外的什么。我已不在乎。見鬼去吧!
將事情合理化后,可能會……
沉默寡言,士氣低落,工作效率不高但瞞著別人,什么也不說。
可能的更佳之選
我想要上司更加賞識我的努力,但并不意味著他該如此。我既喜歡聽他說好話,也喜歡他的批評指正。我想要他尊重我的工作,并讓我知道這一點。如果他一點都不改進,我表示遺憾。我很關注這些,而且我有義務對這點做些什么,包括跟他談談,不發牢騷、放下心防、不說難聽的話。
考慮到更佳之選后,可能會……保持你的驕傲和熱情,保持高水平的努力和表現,從能夠互相承認和欣賞的同事那里尋求支持。以適當的態度請上司對你的努力除了中肯的批評外給予一些褒獎。不管上司有沒有改進他的領導作風,你一如既往地游刃自如地處理事情——不要讓他來煩你。
你行為的不同完全取決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處境,你注意到了嗎?
盡管會出現我恐懼的不幸事件,但我仍有信心會把他處理好,仍能積極地去工作。
總之,要敢于表達自己的需求,不生悶氣,有力量采取行動,并有勇氣去承擔責任。
練習:
只要認識到被三種反應控制,情緒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無論何時,只要你能積極靈動地(而不是刻板地)堅持去做更佳之選,那么,別人要想牽動操縱你的情緒就不那么容易了。因為現實的喜好、希望或愿望總是有一個或公開的或隱含的“但是”。是的,不管你的喜好有多強烈!當你只跟自己說:“我想要我的上司和同事對我好!蹦愕难韵轮獗闶牵骸暗灰欢ǚ且绱,假如那個人待我不好,我也死不了。我還是能把事情處理好!睙o論何時,只要你感到心煩意亂并因此被人或事所操控,就假定你內心既有一個恰當的現實喜好傾向,也有一個失當的、對你頤指氣使的必須、應該或不得不。你就應堅持找到后者,并與其抗爭,把它變回僅僅是一種愿望或一種喜好傾向。
當你想象不幸的事發生在你身上(在A處)時,你總能把不恰當的負面情緒(極度焦慮、憤怒、抑郁和愧疚)轉變為恰當的負面情緒(在C處)。你創造和控制自己的感覺。為了讓自己焦慮或抑郁,你告訴自己諸如“我決不能敗在這個項目上!他們不能批評我!這是災難。我完了。我是一個失敗者!他們知道這點!”因此,為了給自己創造(是的,就是創造)出恰當的失望或遺憾的心情,你可以把要求變成偏好,例如“我想在這個項目上取得成功,想讓我的上司或主管高看我,但如果我失手了,被拒絕了,我的生活還在繼續。盡管出了這起不幸的事件,我還是可以處理好”,你可以把要求變成偏好,如果你優先朝這個方向思索,并真正相信你告訴自己的一切,你幾乎總能產生適度的情緒。如果你每天重復這種合理情緒想象技術,堅持約一個月,你就會自動地選擇更可欲的情緒,而不是患上強迫癥般的'情緒化,尤其是當你想到不利的誘發性事件(A)或真正遭遇這些事件時。
在工作中,經常遇到類似的情況,當恐懼應該化時,會責備領導同事的不應該,在不理智的情況下,說出難聽的話指責他人,得罪他人,讓局面失控;當恐懼合理化時,會打消自己的士氣,產出消極情緒,認為“反正我說了也不算,還不如什么也不說,領導說啥就是啥”。工作得過且過,只要拿到工資就可以,慢慢地自己上進的意志一點點消磨掉,明著是不讓自己受傷害,實則卻是因別人的情緒影響自己的處世態度,讓自己漸漸頹廢。人生何其短暫、珍貴,因他人而影響自己的處世態度,讓自己消極倦怠,怨天尤人,實在是非常不值得的事情。
其實可以積極主動地去想,我想要讓領導賞識我,希望同事喜歡我,并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可盡管我努力了,有時依然不被領導賞識、同事可能也不喜歡我,但又能怎樣,我也死不了,工作生活還得繼續,對此只是覺得有些遺憾、失望罷了。盡管出了這么不幸的事情,但我不丟失自己的信念:“還是可以處理好的。”
有時確實無法無視自己的負面情緒,我可以把不恰當的負面情緒轉變成恰當的負面情緒,如把極度焦慮、憤怒、抱怨、抑郁、自責和愧疚轉變為失望。任何一種希望、愿望和喜好都對應著但是,因為不能保證每一件事情都能如我愿望喜歡的那樣發展。即使結果沒有按我愿望偏好的那樣發展,我的生活還是照樣繼續,而此時我可以創造出適度的負面情緒——失望和遺憾。
我不能因為他人、不利的誘發事情而引發不恰當的負面情緒,不論何時,一定要冷靜理智地抵御不恰當的負面情緒,按照自己內心的愿望和喜好或是偏好去對抗“應該、不得不”這樣的想法。嘗試著去練習,堅持下去,希望我的情緒不再被別人牽著走。
讀《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心得體會 篇4
論生活、工作、愛情,我們總不免淪為它們的棋子,任其擺布!如果結果是值得高興地,那么我們斗志昂揚、充滿信心!如果結果是不隨人愿的,我們就有可能使自己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這本書名為《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是別人左右了我們,使我們成為了提線木偶,不能自已。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是在被動的接受著某種現實或者某種事情,工作如此,愛情有時亦如此!其實某些人某些事可能會對我們產生影響,但是真正能夠左右我們情緒的卻是我們自己!除非我們自己想要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最后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的句子作為結尾: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容易受各種情緒控制而不知,比如上班擠公交,在人多時容易給人擠得發飆,導致一大早心情不好;在工作上,受上司對工作的不滿意,被指責而不開心;受下屬不友好的語氣而郁悶;在家里小孩不聽話而生氣;另一伴不能理解你而苦悶
有時候,這些人是有意操縱我們的情緒,有時候,他們是無心的,但我們還是不高興,感到受了傷害或氣得發瘋。除了人,有些事也會讓我們情緒失控。比如,買房子、換工作、相親、公共演講、無聊的會議、電腦故障。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使我們倍感憤怒、焦慮、抑郁、內疚的人或事。這時,我們該如何避免自己產生過激的負面反應呢?我們又該如何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保持積極、健康、陽光、有為呢?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創始人阿爾伯特埃利斯在本書中將教你如何避免別人引起你的情緒爆發,教你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以成功贏得生活的主導權。該書提供了一套非常具體的技巧,教你在他人或某件事操縱你的情緒時,你應該如何應對。
使用這些簡單而有效的技巧,你能大幅度降低你的壓力水平,既能享受生活,又能頗有成效地工作,因為你情緒的主人再也不是你的上司、同事、下屬、配偶、孩子、父母、鄰居、朋友、戀人和其他日常生活中需要打交道的人,而是你自己。
讀《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心得體會 篇5
聽了穆思榮老師的課,讓我認識到情緒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恐懼是一種常見的情緒,恐懼情緒是在寶寶6個月出現,是出現最晚的負面情緒,可見孩子的恐懼情緒是與生俱來的,所以父母要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寶寶從媽媽的肚子里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上,大都會存在害怕的心理,他們也像成人一樣,對于許多未知的事情,存在恐懼的心理,只有當他們漸漸了解到周圍的環境以及事物時,這樣的情況才會有所改變。而且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害怕的東西也都不一樣,家長們要學會具體事情具體對待。
由此可見,膽小害怕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是一中很普遍的情緒。另外,恐懼感還具有積極意義呢!它會令人身體瞬間處于緊張狀態,反應和行動都變得敏捷起來,以便躲過可能的傷害。因為一個人在生活中害怕某些東西,才會設法去躲避和保護自己,這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所以情緒是有用的,情緒很重要。
孩子因為恐懼所以感到害怕,所以我們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克服恐懼情緒。要多聽聽孩子為什么恐懼?恐懼什么?讓孩子了解恐懼的東西到底是什么。盡量不要為了讓孩子去做什么事而去嚇唬孩子,這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孩子都怕什么?老師詳細告訴了我們,孩子害怕分離、害怕失控、害怕被侵犯、害怕失敗、害怕被否定與被嘲笑。具體表現都有:陌生人、巨響、害怕和媽媽分離、恐龍、怕黑、被懲罰、怕被打、怕被吼、怕電梯、怕鬼、怕孤立等等。我女兒4歲的時候特別怕黑、怕電梯,我總是說沒事,尤其是一個人上廁所,不管我怎么說,她就是說:“媽媽你陪我去”。聽了老師的課才明白,可以通過繪本、游戲幫助孩子解決恐懼情緒。
如何幫助孩子轉化恐懼,修復恐懼?
第一,幫助孩子獲得對環境的掌控感。比如說怕黑,我們應該通過繪本、游戲的方式讓孩子認識恐懼,比如說怕電梯,通過繪本了解電梯的正確使用和出現緊急情況如何應對等方法,孩子有了對電梯的掌控感就不害怕了。
第二,建立新認識。要保持家庭氣氛和諧,使孩子能無拘無束地與你交流,這是十分重要的,切勿責備、嘲笑、嚇;蛴夼⒆,如果用指責、批評、生氣來對待孩子的膽小,只能讓孩子的焦慮情緒惡化。而應鼓勵、支持孩子。
第三,提升心理力量、修復恐懼記憶。比如突然而至的大聲響,這就需要父母馮細語呵護了。父母可以把孩子摟到懷里,溫柔地安慰寶寶說:“媽媽抱抱,不怕不怕。”還要告訴他:“爸爸媽媽就在身邊!币源藖韼椭⒆涌朔话睬榫w。只有在健康的依戀關系中發展出充分的安全感,寶寶才不會產生太過劇烈的害怕心理。還有孩子的情緒體驗受父母態度的影響很大,因此,父母勇敢角色的示范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如果家長在孩子第一次看到狗的時候,表現出對小狗的緊張情緒,則孩子就會認為狗是很可怕的,反之,如果家長友好地去跟小狗互動,則孩子害怕小狗的概率就會小很多。所以在孩子感到恐懼的時候,父母應及時給予孩子安慰和回應,讓孩子感到安全,建立新的認知能力,同時可以轉化孩子的恐懼心理。
總之,孩子的情緒多種多樣,害怕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而發生變化的。父母要理解孩子,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情緒。
讀《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心得體會 篇6
情緒是什么?心理學告訴我們:情緒是人對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反映。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體驗到多種多樣的情緒,比如,快樂、憂愁、高興、悲傷、愜意、焦慮、喜悅、失望、難過等等。有些情緒讓我們輕松愉快地面對生活,有些情緒又會讓我們悲觀消沉,我們一般將前者稱為積極情緒或良好情緒,將后者稱為消極情緒或不良情緒。長時間處于不良情緒狀態中的人會養成不良性格,引發一些身心疾病,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神經癥或精神病。相反,良好的情緒情感有助于幼兒形成活潑、開朗、信任、自信的性格特征等等。孩子們一樣會體驗到這些情緒,一樣會出現喜、怒、哀、懼等行為表現。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情緒呢?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話題。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情緒環境。
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情緒很容易受周圍環境氣氛的感染。因此在家庭應該注意保持和諧的氣氛,創設一個和諧、寬松、平等的環境氛圍,促進幼兒的情緒的發展。設想一下,一個家庭都是難過、憂愁、悲傷的情緒氛圍,能培養出快樂、高興、喜悅等積極情緒的幼兒嗎?答案:不可能!
二、成人情緒自控的榜樣示范。
成人榜樣示范對幼兒情緒的發展十分重要。幼兒時期都是以模仿為主,主要通過模仿成人的語言、動作等去認識所謂成人的世界。因此成人愉快的情緒對幼兒的情緒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成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若總是喜怒無常,讓幼兒無所適從,情緒也隨著您的情緒變得不穩定。所以請家長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使幼兒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
三、積極鼓勵和引導。
1.正面肯定和鼓勵。
許多父母常常對孩子說:“你不行!”、“太笨了!”、“沒出息!”。經常處于這些負面影響下,孩子情緒消極,久而久之也沒有了活動熱情。例如,有個小朋友平時不愛說話,有一天他主動發言,教師表揚了他。回到家,媽媽也表揚了他并且及時給與了鼓勵,他非常高興。從此以后,這個小朋友發言越來越大膽,越來越積極了。
2.耐心傾聽幼兒說話。
耐心傾聽幼兒說話,對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十分重要。幼兒總是愿意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向親人訴說,可是大部分成人往往由于自己太忙,沒有時間傾聽幼兒說話。有的成人也許認為幼兒說話幼稚可笑,不屑一聽,還有的成人就總是詢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學到什么?老師教什么了?”,本身幼兒的存儲知識的時間久短(短時記憶),需要一個參照物,幼兒才能想起了今天老師教什么了。成人這樣突然一問,更讓幼兒無從回答問題。漸漸也讓幼兒失去跟你們交流說話的興趣。這些都會使幼兒感受到壓抑,感受到孤獨,因而情緒不佳。所以正是這些原因,有的幼兒會出現逆反心理,故意做出錯誤行為,以引起成人的注意。相反如果你們在接寶寶回家的第一句話說:“今天開心嗎?今天跟哪個好朋友一起做游戲了呀?今天中午都吃什么好吃了?”相信這樣去與幼兒交流的話,幼兒更愿意與您交流說話。
3.正確運用暗示和強化。
幼兒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受成人的暗示。例如,有個家長在外面總是對自己的孩子加以肯定,說:“我家寶寶上幼兒園從來不哭!彼暮⒆庸婺芸刂谱约旱那榫w。相反,有的家長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對別人說:“我就寶寶總是愛哭”,從而這種暗示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消極情緒。
幼兒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也受成人的強化。例如,有的父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總是給孩子吃糖果,或盡最大努力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在受到了強化,以后有什么不滿意時更是大哭。另一種情況是,當孩子摔倒要哭時,父母說:“不怕!男子漢倒了自己爬起來!”雖然你淚水在眼眶里轉,孩子硬是自己站了起來。類似這樣的強化,對于現代兒童抵御挫折、減少焦慮十分必要。
4.幫助幼兒調控情緒。
幼兒不會調控自己的情緒。成人可以用各種方法幫助他們調控情緒。
。1)轉移注意力。
3歲孩子可以用物質的轉移方法,4歲以后的幼兒,可以用精神的而非物質的轉移方法(幽默的話語都笑。)
(2)冷處理法。
當孩子情緒十分激動時,可以采取暫時置之不理的辦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冷處理”,孩子見家長不理會自己,漸漸的自己會慢慢地停止哭喊。當孩子處于激動狀態時,成人切記激動起來。比如對孩子大聲喊叫“你再哭,我打你!”或“你哭什么,不準哭,趕緊閉上嘴”,之類。這樣會使孩子情緒更加激動,無異于火上加油,百害而無一利。
。3)消退法。
對孩子的消極情緒可以采用消退法。比如,有個孩子總不愿意把水果分給爸爸媽媽吃,爸爸媽媽要吃他手中的水果,他總是哭鬧。如果這個時候采用消退法,對他哭鬧不予于理睬。第二天吃水果時,父母把一個水果分成幾塊,孩子拿著自己的那一份水果哭了很久,看著父母不理睬他,只好把手中的那份水果吃了。第三天哭的時間縮短了。以后哭鬧時間逐漸減少,最后看著父母把他手中的水果分成幾塊給大家吃也不哭了。
。4)行為反思法。
讓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緒表現是否合適。比如,在孩子哭鬧后,讓他想一想這樣哭鬧好不好;和小朋友為玩玩具發生爭執時,想一想自己的行為對不對,還有哪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家長在生活中應多引導幼兒學會去思考和反思,漸漸地幼兒以后就會養成這種習慣了。
(5)想象法。
當幼兒遇到困難或者挫折而傷心時,教他想想自己是“大姐姐”、“大哥哥”、“男子漢”或某個英雄人物等等,這樣也可以幫助幼兒調控自己的情緒。
隨著年齡增長,在正確的引導和培養下,幼兒才能學會恰當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學會情緒的適當表現方式。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加油吧,讓我們可愛的孩子們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讀《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心得體會 篇7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在長時間緊張工作后,總會被緊張不安或煩躁易怒等不良情緒所籠罩。如果這時飄來一縷水果、花草的香氣,你或許馬上就能精神一振呢。
建議,不妨在辦公室里放點能散發出香味的東西,以提高工作效率。如香橙、柚子的味道會消除緊張不安感,還有制怒作用。
香味之所以能將不良情緒“帶走”,是因為植物花朵或莖葉的細胞,一經陽光照射,便能分解出一種揮發性的芳香油,與人體鼻腔內的嗅覺細胞接觸后,產生一種特殊的反應。
如熟知的薰衣草除了能緩解失眠外,它的味道還可以改善抑郁狀態、祛除緊張、平息肝火;而茉莉的幽香則可以提高應變能力,和客戶交談前不妨聞一聞;石竹的香味可增強記憶力,有利于更好地接受外部信息。
讀《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心得體會 篇8
近一段時間來,垚垚做什么事情總是特別興奮,在教室里要么看見他和同伴追逐打鬧,要么亂喊亂叫,連以前我們最拿手的辦法戴“高帽子”的方法都不管用了。
今天早上晨間鍛煉時,我按周計劃內容讓孩子們到戶外踢毽子。由于有幾個孩子拿來的是雞毛毽子,再加上孩子們還不會踢,幾個拿雞毛毽子的孩子就拿著毽子亂扔起來。垚垚雖然離我比較近,但是一點也不認真地踢著毽子,時不時的和同伴嬉戲,老師提醒他好好鍛煉,但他卻假裝聽不到老師的好言勸告,故意將雞毛毽子一次又一次的扔到旁邊的綠化帶上。我當時一急就給他一頓批評:“你怎么老是喜歡把毽子扔到樹枝上呢?為什么不好好練習踢毽子呢?老師讓你好好練習不要亂扔毽子你沒聽見嗎?”我原以為我的教育能讓他認識到自己是錯了,沒想到垚垚的表情卻是若無其事的樣子,而且還朝著其他同伴笑呢!這下我更火了,我對著大家說:“來,我們把毽子都拿到這邊來練習,不要跟垚垚這樣不乖的孩子一起練習了!碑敽⒆觽內憫宋业奶栒俸螅也虐l現垚垚正拿著那個雞毛毽子瞪著眼看著我,委屈地眼淚含在眼眶里打轉。我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復雜起來了,感覺很羞愧!是不是我剛才的一番話打擊了他的自尊心。
我真后悔我當時的做法,我竟然小氣的不如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為什么我要這么專橫地來處理這件事情呢?為什么不等冷靜下來后才處理這件事呢?為什么不好好和孩子溝通,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來正確理解他的做法是否可行呢?我這才發現,有時我們老師應該理智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還應該把自由還給孩子,要和孩子多進行溝通,說不定這樣會讓他們學得更好、更開心,玩得更好、更開心!
在幼兒的道德教育中,我們除了關注幼兒認知、技能技巧的培養,還應特別關注到幼兒的情感和態度,特別是良好的行為道德品質的養成。只有教師給幼兒正確的道德行為示范,為幼兒提供道德榜樣,道德教育才具有更強的說服力,幼兒才能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質。另外,在幼兒道德教育中,身教甚于言傳,特別是幼兒園的孩子,他們的道德認知完全來自于家長、教師、社會的道德示范,我們應該把握幼兒道德教育的關鍵時期,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道德示范,以身作則,從而讓每個孩子都能永遠開心,快樂的成長。
讀《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心得體會 篇9
一個人的憤怒情緒,本質上還是對自己無能的反饋。以前對這個說法沒太在意,現在漸漸地學會在生活中帶著這種想法去剖析思考,發現真的很在理。
同學小文因放假時,哥哥沒開車來學校接她而生悶氣。跟我們一訴說,幫著分析,發現就是她自己的原因。
哥哥沒開車來接是他的事,但是小文自己如果想回去,既可以自己騎單車,也可以坐公交,想節省時間還可以打的,為什么偏偏要別人接呢?歸根結底是不是帶著一個“懶”字,不還得自己去改變嗎?
而且自己能做到的事,為什么一定要強求別人呢?這應該是一個行為處事的觀念問題。
不管你自己是否處在情緒當中,別人仍有自己的事情,誰也沒空為你去化解,甚至如果你是一個情緒污染源,又有誰愿意去靠近。
在要求他人之前,先想一想把自己變得更好,把那些你認為自己無能為力地事去學著分析應對,去強大自己,你會發現當你有足夠地力量,根本就不屑為一些芝麻綠豆小事而干擾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