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三年的畢業感悟(精選3篇)
大學三年的畢業感悟 篇1
畢業在即,我的大學生活即將逝去。此時站在漫漫求學道路終點站的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昔日的點點滴滴,林林總總,躍然而起,歷歷在目。此時面對著我敬愛的老師、可愛的同學,面對著美麗的校園,我心中雖有千言萬語,可是當提筆之時,卻發現過往的一幕幕不停閃現,而我的手,卻什么寫不出了……
四年前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我無比的興奮,心想自己終于考上大學了。我深知自己既不是那種天賦極高的學生,也不是那種十分刻苦的學生,因而對于我來說,能考上大學實屬不易。開學后,我所見到的聽到的并非是想象中的那樣,聽到的同學們的抱怨,抱怨這所學校的規模小,設備差。老師也清楚地告訴我們,學校剛升本不久,很年輕,各方面仍在不斷的發展之中,告誡同學們不要抱怨,應以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來面對,停止抱怨,埋頭學習,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光抱怨是沒有用的。聽了老師的話,我爬上了圖書館六樓的自習室,那里有安靜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四年來,那里一直是我的學習陣地,在那里我學習了各方面的知識,夯實了基礎,拓寬了知識面。
大三時,我去一所鄉村學校支教了半年。雖然時光已經逝去,但記憶仍然清晰。這半年的支教經歷已在我的人生中寫下了不平凡的一頁,使我在思想上和教學技能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那里我看到了學生的淳樸與勤奮,感受到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也看到了一些家長的鼠目寸光,他們讓本來愛學習,而且學習很好的孩子輟學出外打工,還有一些家長,一天只知道忙自己的事對孩子不管不問,考試下來成績不理想就對孩子棍棒相加……這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靠教育才能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與道德修養,才能真正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而這份責任理所應當由我們當代大學生來挑起。支教的經歷是寶貴的,支教的意義是重大的,支教的影響是深遠的。
走過大一的青澀,大二的迷茫,大三的“成熟”,我走到了路的分岔口——考研還是工作。這應該算是從小到大對我來說最有意義的選擇,也是最自主的一次選擇。未來的路是未知的,選哪一條路,哪種選擇最適合自己,更有利于自己的發展,我被這種彷徨困擾很有一段時間。最終我決定了要考研,因此去年暑假我只在家待了十天,然后整個暑假直到考研結束我都沒回過一次家,像其他考研人一樣每天待在自習室,看書、做題一遍遍的重復著。這個過程中有過斗志昂揚,有過心灰意冷,也有過迷茫……總算,我堅持住了,挺了過來,最終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雖然現在考研的日子已經結束了,但是備戰的這段經歷總是讓人回味,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這種感覺很美妙,只有用心經歷才會體會。
最后說說我的學校,雖然我的學校不是什么名校,但她所給予我的是其他任何人都給不了的。她使我明白了幸福的真諦——知足。古人云,知足者常樂。不要過分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只要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收獲踏踏實實的那份快樂。大一剛進學校的時候常和同學感嘆,我們學校好空啊,現在卻第一次發現我們學校原來還有那么多建筑,長大了,學校長大了。不用說那一幢幢教學樓,就拿我們東校區的自習室來說吧,我上大一時圖書館的自習室只開設了一個,大二時增至兩個,大三時又增至四個,而且為了使我們有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學習還給每個自習室裝上了吊扇,窗臺上擺上了美麗的花卉。只要用心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學校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而且越變越好,看著學校一點一滴的變化,我的心里特別感動。
回望走過的路,它不是十分曲折,也不漫長,卻令人難忘,也許是因它平淡,才使人留戀,那種靜溢的氛圍、那片淡藍的天空、那段純潔的感情、那散落在風中的書香……這一切與校外的喧囂相比都顯得那樣難能可貴,那么令人向往。一直還沉浸在四年的生活中,回味四年的點點滴滴,直到老師、同學、朋友間的每一個瞬間塵封為我們記憶里最珍貴的流痕。畢業在即,我深深地感謝我的母校、我的恩師、我的同學和我的朋友,感謝他們四年來對我的悉心指導和熱心幫助。
大學三年的畢業感悟 篇2
四年讓我們知道什么是痛并快樂著,我們帶著這樣美好的回憶踏入社會,開始另一段的奮斗。 我們朝夕相處,情同手足。這四年的盛宴,讓我們更加懂得了珍惜。
時光飛逝,轉眼間四年的大學生崖即將結束。在即將畢業離校之計,我心中充滿了對母校的不舍以及對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感激之情。在這四年經歷了許多喜怒哀樂的事,我也交了許多朋友,這些朋友在我傷心的時候,鼓勵我、安慰我,也有許多老師教導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在這四年里成長了許多,我要感謝老師的教導,雖然大學生崖結束了, 但不代表學習結束。
現在要離開,還真舍不得,這些美好回憶將永遠留在我心里,成為我一生最難忘的事。 在上大學的這四年里,我曾經常回憶我的小學,初中,高中生活,那時的人和事,讓我覺得那么的美好......而如今,我深深的明白,大學里的一點一滴,也將是我一生的美好回憶......深切地祝福沈陽理工大學,祝福老師們,祝福同學們......
我是如此平凡,卻又如此幸運。真心謝謝大家! 四年改變了我們的容顏和那顆曾經年輕的心,而成長的代價就是我們失去純真的微笑,而多了一份離別的傷感。無論我們有多少不舍,都喚不回逝去的四年。但我們無須失落,我們依然可以一路高歌,讓六月的驕陽永遠見證我們的無悔青春……
快畢業了,真的很留戀大學四年的美好時光。我最感謝的是四年來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好姐妹們。雖然還有一個月就要離開了,但是在最后的這段日子里,我相信我們能開心度過,珍惜相處的每一刻。 我在大學體會了除離別以外的一切美好!現在讓離別畫上美好的句號!道一聲“思量”,又怎不“思量”! 要記住,作為沈陽理工大學的畢業生,不管今后我們身在何方,我們永遠都是母校的一員,永遠都將代表自己的母校。
大學三年的畢業感悟 篇3
我叫,是科技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黨組織的一員。因在第二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失利,出現掛科情況,沒有發揮學生黨員在學習上的模范作用,為此向組織做出深刻檢討。從校園網查到自己掛科時,我沒有太大反應,平靜地接受了考試結果。考試是厚積薄發的事,平時若不反復思考,談不上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領悟、學會。這學期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確實少了,這樣的考試結果客觀上講是個必然事件。事已至此,唯有坦然面對。當忽然意識到自己的黨員身份時,我的良心開始不安。“學生黨員考試掛科!”我第一次強烈地意識到自己角色的使命感。在此向組織二次檢討:之前的黨員覺悟只停留在概念階段,切身體會到,這是第一次,而且還不怎么光彩。
此后心亂如麻,想著同學們會怎么議論?會不會給黨組織帶來負面影響?會帶來多大負面影響?自己會不會被組織批評處分?
家父教導:錯誤已經犯了,再去找借口推脫,便是再次犯錯。然而此事,學生竊以為不做陳述,或許是對黨組織的某種不尊敬。
其實我對自己的人生充滿迷茫。逐漸了解自己的專業后,我開始覺悟到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這個專業,而且對數學電路物理一類的課程也很吃力,遲遲進入不了學習狀態,漸漸有了畏懼心理。面對這個繩結,感覺苦、悶彷徨。為了解開心結,我查資料,聽講座,找書看;各家觀點紛蕓,解決之道繁雜,結合自身的情況,我找到了自認為合適的一個,就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的“專業實在換不了就學下去;保證考試不掛科,拿到學位證,同時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并使之達到可以讓自己在社會立足的程度。”這是個極好的解決方針。但,方針總是正確的,執行都不是完美的。我的考試失利的直接原因是執行不到位。人類的科學分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我的興趣是了解這個世界,理想是與朋友創辦一個屬于服務業的社會企業,為社會解決一部分就業和社會救濟問題。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農業大國,并有著千年歷史的農業為天、為根本的傳統思想。太多太重的農業色彩使得社會結構千年來停滯不前。自從英國工業革命產生新的階層和更為先進的社會結構后,世界各地紛紛進入自己的工業時代,產生自己的符合時代潮流的新社會。此刻,農業經濟發展到頂峰的中國如一輛巨型航母,調轉方向緩慢而艱難,于是錯過了這一列高速列車,后果是百年屈辱。我們社會結構的入軌是在改革開放后,資本主義得到認可。社會的改變不可避免地產生很多新的問題,國大,事多,政府目前無暇顧及民生人權社會福利養老等,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價值在于為國家分擔這方面的負擔,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青年的歷史使命。我相信,從蒸汽機開始歷史幾百年的技術競爭已經進入某種極值(參見cpu等等的更新速度),技術制造業的發展空間日益飽和,而未來是基于先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服務業的舞臺,所以一直以來對技術存有些許偏見與忽視。現在看回去,確實太年輕,看問題不夠客觀科學,做事情難免顧此失彼,需要繼續進步。
在這一學期里,多數時間都在看經濟和營銷學的書,此外還有哲學小說之類的,有時似懂非懂,有時感觸良多。但,這種遨游書海、書叢獵奇的快樂的基礎如此不牢固。它來的太過泛濫而沒有節制——有時上課我也在看課外書,加之對高數物理電路原理的畏難心理,所以就這樣課內學習的時間和精力在有意無意地越來越少。
現在看得出這個屬于泡沫式的學習生活,終于臨近考試時泡沫破了。
計算機專業的課程都有一定的門檻性,突擊的效果很不明顯,于是,突擊失利——考試失利。
在假期里我深刻地反思,根本問題到底出在哪,怎么解決?這是我暑假解決的主要問題。我的答案是自己的思想認識問題,即對技術的不科學的認識和理解。適值咱們學院里新建一個單片機小組,我已經報名。放假前布置學習任務,假期自學,開學后審核篩選(篩選率6:1)。不管我是否被淘汰,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已經開始正視技術的重要性。我想這是我考試失利,對數學電路感到頭疼的本質原因。
認識世界首先要認識它的物質規律,要認識物質規律就要學好數理化一類的自然科學,這個結論也是我的反思成果之一。至此理清了思緒,調整了觀念認識,完成了逐層深入的自我剖析。
在此向組織鄭重承諾,我會加快進步,以新的心態和觀念對待自己的學業,以一個大的器量對待周圍的人事。爭取早日實現人生理想,為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