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接物心得體會(精選6篇)
待人接物心得體會 篇1
中國是文明古城,禮儀之邦,文明禮儀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重要標志,我們小學生一定要把文明禮儀這四個字記在心上,從小做起,要養成彬彬有禮的好習慣。
首先我們要知道哪八禮,哪四儀。八禮是: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
儀表之禮要做到面容整潔,衣著得體。餐飲之禮要做到愛惜糧食,食相文雅。言談之禮要做到用語文明,心平氣和。待人之禮要做到寬容禮讓,誠信待人。行走之禮要做到遵守交規,禮讓三先。觀賞之禮要做到專心觀賞,禮貌喝彩。游覽之余要做到善待景物,尊重名俗,儀式之禮要做到文明禮儀,嚴肅莊重。
四儀是: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
其實我們只要做到八禮,就一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首先我們應該懂得禮貌,尊重老師,和同學友好相處,關愛同學,互相幫助,
記得有一次,外出坐公交車,車上的人不算多,零零散散的站著幾個人,我上車一看,站著的當中有老人家,坐著的當中也有年輕人,可他們竟能心安理得的看著老人們站著,他們有戴著耳機聽音樂的`,低著頭玩手機的,還有的有說有笑的。
中國有句諺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誰都會有老的一天,誰都會有需要幫助的時候,盡我們力所能及的,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讓進入老齡化的中國,依然是一團和氣,互助友愛!
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不能忘記傳統,一定要學禮儀,知禮儀,行禮儀,爭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好學生,讓文明之花常開心中,把文明之美到處傳播!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待人接物心得體會 篇2
這次學習我懂得了百善孝為先。我是一名小學生,同時也是一位好女兒。我非常喜歡幫媽媽做家務,幫媽媽分擔一點家務可以讓媽媽不那么勞累,媽媽要上班,上班本來就很累,如果再讓媽媽做一點比較重的活,媽媽一定會體力透支,倒下來的。所以,我決定要幫媽媽做一點家務。
我決定洗碗,這雖然是個很輕的活,但只要我做了就一定可以讓媽媽少一點家務。我來到廚房,把碗放到洗碗池里,然后踮起腳尖把放在高處的洗碗布拿下來,開始洗碗了,我先把水龍頭打開把碗接滿水,用洗碗布擦一下,把水倒掉加上洗潔精,從里到外認真地擦一遍,再用水清洗一遍就完成了。隨后還有兩個碗要洗,我按照同樣的方法把另外的兩個碗洗得干干凈凈,媽媽直夸我長大了可以幫媽媽做家務事了。
通過了文明禮儀活動的開展和平日里的培訓學習,我從中領悟到了文明禮儀的真諦,現在我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在生活中我會這樣做:上車時,我們都謙讓一點,看見老弱病殘主動讓座;在公共場所,不亂扔瓜皮果殼,不隨地吐痰,不破壞花草樹木,愛護公物;在學校里,遵守規章制度,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互相幫助,讓同學間相處得更團結更和睦;在家里,我更要孝敬老人,尊敬父母,主動幫助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總而言之,我要對照《文明禮儀教育讀本》,嚴格要求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我愿“文明禮儀”這棵種子,在我們的心里生根發芽,結出豐碩的果實。我們的環境就會變得煥然一新,我們的城市就會變得美麗多姿,我們的家園就會變得和諧溫馨,希望禮儀之花開滿人們的心間。
待人接物心得體會 篇3
星期天的下午,我哼著歌、悠閑地在路上散步。
不大一會兒,天空黑沉沉的,很快黃豆般的雨點落了下來“嘩啦啦,嘩啦啦”地響著。“呼,還好帶了桑”我邊打開傘邊自言自語地說,“不然等下淋濕了怎么辦?”我只好往回走。快到一棵松樹邊上時,只見樹下有個小女孩,雙手遮著頭,直跺腳。
我連忙跑過去,對小女孩說:“小妹妹,你在這兒干什么?下雨了,怎么不回家?”她見我跑過來, 不時往后退了幾步。但可能看到我戴著眼鏡,歲數比她大一點,對我有點放心:“我在老年協會那玩,準備回家,下雨了我沒帶傘回不了家,而且又冷。”說完,小女孩縮著身子,又往后退了幾步。我走過去摸了摸她的手,她的手有點冰涼。、
于是我有點擔心,著急地問:“你家在哪?我送你回家吧。”小妹妹擦掉眼淚說:“我說不清楚,但我知道我的鄰居是周可怡,大姐姐你認識她嗎?”我聽了,非常高興:“我認識她,她是我親戚,我這就把你送回家。”
她住的地方離老人堂并不遠,所以我很快就把她送回家了。小妹妹笑瞇瞇地說:“姐姐,謝謝你把我送回了家。”我非常開心,說:“這個是我應該做的,小妹妹。”
我也興高采烈地回家去了,心里像喝了蜜一樣甜!
事雖小,但反映了一個人的品質。
待人接物心得體會 篇4
文明禮儀要從小事做起,一個晨練的青年,一邊跑步鍛煉身體,一邊幫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樹上的籃球,還把路邊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還還幫助一位費力上坡的三輪車老人推車,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樂了別人也滿意了自己。
當選者中有一個很特別的女孩。說她特別是因為她是當選者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今年只有15歲;說她特別是因為她是一個只有兩個手指的女孩;說她特別是因為她用僅有的兩個小手指,從10歲到15歲的5年時間里,利用業余時間撿了6000多枚廢舊電池。她就是潘娜威,營口的一個中學生,是她以自己真誠的環保行為為遼寧爭得了惟一的十杰稱號。
所以,同學們清除陋習需要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講文明語言,做文明學生,平時不講粗話、臟話;遵守校規校紀,不曠課、不遲到早退、不打架斗毆、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吐口香糖、不亂扔垃圾;儀表整潔大方,在校期間不化濃妝、不配戴首飾、不穿奇裝異服;尊敬師長,見了老師主動問好;團結同學的,互幫互助;愛護花草樹木、公共設施,不在桌椅上亂涂亂畫;不進網吧,;生活儉樸,不比吃穿,不浪費糧食。在家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體諒父母工作辛苦,生活節儉。
社會的全面進步不僅體現在物質的充足、技術的先進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進全社會成員健康人格的構建,需要重建禮儀,讓人們心靈相通,友好相處,在和諧的社會生活中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心靈上的滿足。這就需要我們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禮儀基礎上,重建新的、體現時代要求的文明禮儀,讓中國在成為經濟強國。
待人接物心得體會 篇5
在校園中,隨時可以遇見學生過來問好,一聲聲“老師好”,化解了師生間的對立,消除了學生對于老師的恐懼,清除了了因為教育學生問題而縈繞在老師心頭的霧霾。
在沒有參加工作的時候,有一天,我在電視上看到陜北黃河邊某所學校的采訪片,其中的孩子們對著鏡頭大喊:你好!還有一段特寫就是學生向老師問好。另外見到這個場景就是影視作品中了,現實當中基本沒有。
在工作了十幾年頭以后,我決定讓我的學生具有這種修養,因為經過十多年的觀察、感受我發現這不是我個人的追求,而是學生本人必須面對的社會問題。
一個人沒有德行,什么也干不成,即使他的技術水平很高,但依舊是社會的累贅。而一個修養跟高的人,即使技術水平不高,他也會在短時間之內學會技術,可是德行差的人需要幾年、十幾年的磨練才會轉變觀念。
經過幾年的努力,學生不但能在校園中向老師問好,還會在街道上大老遠跑過來,先鞠個躬,然后喊:老師好!很多時候,老師走在街道上都有點不好意思。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老師的在街道上、在眾人羨慕、驚訝的目光中,內心特別的驕傲和滿足!
在黃土高原的腹地,在信息相對閉塞的山溝,農家子弟能夠對老師以禮相待,除了養家糊口的物質財富,我很滿足,很知足,很充實。
待人接物心得體會 篇6
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弘揚中華美德,創建文明校園,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三年三班召開了 “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家長會,家校聯合,共創文明。
家長會上,班主任首先做了熱情而生動的講話。 首先代表學校感謝家長們長期以來對學校工作的大力支持,然后向全體家長介紹了學生在校情況和期中考試成績,強調了營造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環境,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明確學校和家庭都應該重視孩子們的思想道德建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成才觀,確立自己努力的方向,并與家長交流了輔導孩子學的方法,建議家長們平時對孩子多一份關心,注意引導和幫助他們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老師們的心聲引起了無數家長的共鳴,很多家長頻頻點頭以示贊同。
開啟學生的道德心靈,通過有益地教導、有序地訓練,是能夠達到目的的。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庭,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都要用文明禮儀約束我們的行為。對于個人來說,是他(她)的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往能力、人格魅力的表現;對于社會、學校、家庭來說,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是傳播快樂、創造幸福的橋梁,是建設和諧社會、和諧家庭、和諧校園重要的組成部分。孩子對于家庭意味著百分之百的希望和夢想,因此,家長要與學校、社會攜手努力,以身教示范,以行動支持,家校雙向互動,形成合力,共筑孩子健康成長的文明家園。
隨后,學生家長紛紛交流發言,暢談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氣氛融洽而熱烈。 本次家長會拉近了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距離,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共同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