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通用3篇)
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1
兩萬五千里悠悠長征路,這里有堅定的腳步;
兩萬五千里悠悠長征路,這里有艱辛的汗水;
兩萬五千里悠悠長征路,在這里締造世界的奇跡!
他們曾經歷了爬雪山、過草地、抗擊敵人圍追堵截那腥風血雨、艱苦卓絕的日子;他們曾為人民解放、共和國的建立而欲血奮戰;他們是兩萬五千里長征的親歷者,共和國的功臣。而今,他們大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但他們身上保持的那種長征精神卻永不老。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他們歷經滄桑而斗志不衰,功勛不凡而甘于平凡。
七十載轉瞬即逝,荏苒滄桑,七十年前紅軍長征的腳步仍在回響;七十載斗轉心移,硝煙遠去,七十年前紅軍長征的壯舉仍在傳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若等閑”。毛主席的《長征》為我們講述了這段光輝的歷史。長征是一個偉大而神奇的故事’長征是一部雄壯感人的史詩。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滿懷希望的民族,必然有著像長征這般世代相傳、歷久彌新的精神。
我們聽著紅軍故事長大。曾經一曲《我的中國心》唱遍祖國大江南北,曾經一首《長征》使無數人知道,有這樣一批人,他們不畏艱險,不畏困難,為新中國的發展出力,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現今,有不少人重走長征路,但是,坐著汽車,帶著完善的裝備、足夠的食糧,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這就能體驗長征、感悟長征、在線長征嗎?不,這不能!只有那荒蕪無人跡的草地、大雪紛飛,狂風怒吼的雪山,這才是真正的長征!他們有自己的雙腿直起了新中國,世界的紅飄帶,你們守萬人敬仰!
金色的魚鉤,老班長為了護送幾個傷員走出草地而獻出生命;倔強的小紅軍,雖然餓得早已走不動路,但堅持不吃陳賡同志的食物而從此埋骨草地;永遠的豐碑,軍需處長為使每位戰士都穿上棉衣而成為雪山上一座晶瑩永遠的豐碑……團結、奮斗、堅持,兩萬五千里,憑著堅定的信念,中國工農紅軍走完了長征,在這長征途中,又豈只是這幾個感人的故事?
我是個沒耐心的人,但每當我想起紅軍戰士憑著堅定的信念走完長征,我就受到莫大的鼓舞。兩萬五千里,如此長的距離,戰士們沒有一個人退縮、放棄,都堅持走完了。相比而言,我連做完一件事的耐心毅力也沒有,我如何米阿曼隊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生活的戰士們,我如何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的苦、累與長征比起來就好像水滴與大海的分別!于是,我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
長征故事,也讓我懂得團結互助、奉獻精神是多么的重要。在長征中,如果沒有戰士們的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相互攜扶著過草地、翻雪山,長征途中又不知要犧牲多少熱血忠魂!如果沒有一些戰士的舍己為人、無私奉獻,如何走得完這綿綿兩萬五千里?
如果說長征是一枝花,那這枝花是世界上最美最綺麗的花,它的光彩讓世界為之驚嘆;如果說長征是首詩,那這首詩就是一部譜寫中華魂的史詩;如果說長征是支歌,那這支歌必定是世上最雄壯感人的歌!雖然長征已經過去七十年,但長征的壯舉仍在傳唱,長征精神仍然星火相傳!長征事跡將永遠激勵我們前進!
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2
我記不起這是我第幾次想起長征了,在我的記憶中,它就像古希臘文學中一部長長的史詩,我至今才讀懂它一個小小的章節。
在漫長的歷史與文化的進程中,我們民族有著許多輝煌的過去,穿越時空的蒼涼與沉重,是歷經滄桑后的繁華。的確,我們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難。
風吹過,雨打過,火燒過,鐵蹄踐踏過,但是,中華民族永不倒!
長征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座巍峨的豐碑。那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跨越千山萬水,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
堅定不移地信念、永不放棄的追求,無所畏懼的前行……在當今的詞典中,沒有哪一個詞能夠像“長征”那樣,包含了所有這些令人感慨的崇高精神和象征意義!
撫今追昔,共和國的滄桑巨變令人感慨萬千;繼往開來,全面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仍呼喚我們奮然前行。
展望未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大船正劈波斬浪,昂首向前!
淋浴著新世紀燦爛的陽光,歷史的重任將落在我們這一代少年的肩上。過去,因為長征使中國更輝煌;今天,我們要將長征精神發揚下去。讓偉大的長征精神代代相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譜寫出更加壯美的青春之歌!
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篇3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7月1日晚,當這首耳熟能詳的詩句出現在多媒體幕布上時,國家大劇院歌劇院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在歌唱家閻維文飾演的彭政委帶領下,“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高唱著“紅軍萬歲”,在舞臺上勝利會師。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長征》的首場演出也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成功上演。
新老藝術家們用磅礴的史詩音樂,將觀眾從現實“帶進”了那段鐵流萬里的崢嶸歲月,重溫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苦歷程,唱響紅軍勝利會師的凱歌,無不給人以鼓舞、激勵和振奮。銘記80年前那段難忘的歷史,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是我們走好新的“長征路”的寶貴精神財富。
走好“新的長征”,我們當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弘揚長征精神。著名作家巴金說過:“支配戰士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困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紅軍將士的信仰是拯救整個中華民族,推翻壓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紅軍將士迭克強敵、戰勝艱險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當前,各種價值觀念的沖擊、腐朽思想的侵蝕、困難和挫折的考驗以及利益關系的調整,對我們堅定理想信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發揚紅軍光榮傳統,學習紅軍堅定不移跟黨走、為了崇高理想和革命事業而奮斗不息的高尚思想品德,始終“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走好“新的長征”,我們當以修養吃苦耐勞的品行弘揚長征精神。大自然的一道道關隘、一條條江河、一座座雪山、一片片草地;國民黨反動派的一次次圍追堵截……紅軍將士笑對艱難、前赴后繼,匯成一股勢不可擋的鐵流。不能不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艱苦奮斗作風在一些人身上有所淡化。比如有的橫攀豎比,自怨自艾,意志消沉;有的見困難就躲,貪圖安逸,不思進取;有的花錢大手大腳,隨意浪費。“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紅軍老前輩。”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要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歲月易老,精神永存。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不單單是回憶,還是銘記,更應該是踐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的偉大“長征”。我們當大力弘揚長征精神,牢記“兩個務必”,奮力翻過那無數的“雪山”,跨越那數不清的“草地”,攻克一座座“婁山關”、一個個“臘子口”,以實際行動走好新的“長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