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專業父母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做專業父母心得體會 篇1
一.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在孩子咿呀學語時,我經常教他一些簡單的古詩,唱一此簡單的兒歌。再大一點,我就買了好多的書籍,認字卡。每到晚上睡覺前,都會讀一些故事給他聽,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有空的時候跟他玩玩字卡游戲,用一個詞組來說一句完整的句子,說的好的我會伸出大母指表揚他,讓他得到肯定,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覺得人要從小養成一些好習慣,一個好 的習慣可以伴隨一個人一生,可以影響人一生。孩子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后,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要讓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所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對人有禮貌等。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所以言教不如身教。
三. 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
父母要相愛,父母之間感情冷漠,甚至出現爭吵等不良家庭氣氛,都會給孩子的情緒帶來不良影響,從而孩子就不愿意向父母敞開心懷。采用游戲.活動的方式培養親子關系,進一步做到良好的溝通。不管有多忙,都要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全家人圍著同一張桌子吃飯,這是最溫馨的場面。
四. 尊重孩子的選擇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意愿和見解,家長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加以尊重。要學會做孩子的顧問,細心聆聽,協助選擇,而不是插手干預,給孩子一個發展的空間。
教育孩子要從日常生活中細小的事做起,不打罵孩子,要有賞識教育。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為快樂的父母,祝愿天下的孩子都是幸福的孩子。
學做專業父母心得體會 篇2
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是啊,無論我們在何處,父母永遠是最牽掛,最疼愛我們的親人,就像《我和父母》中崔守杰的父母一樣。
《我和父母》講述了一個滿懷著希望的一個年輕人走出大山的歷程。其中重點講述主人翁由積極走向消極。最后淪為了一個向父母伸手要錢的人。后來他那仁慈的母親把自己做手術的錢給了兒子,最終因生病不治身亡的故事。
想起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想著他們站在烈日炎炎的烈日下辛勤勞作。并且在陽光的映襯下兩鬢中那些新生的白發時那么的讓人揪心,還有就是他那額頭上如豆粒一般大的汗珠隨著兩旁的臉頰流了下來,滴落到了我的心上。想著他們外我所付出的一切。我不經羞愧難言。在學校里我不但沒有好好學習,而且還經常給他們惹麻煩。或許他們一天只吃了兩頓飯,甚至只吃一頓。想到這,我的眼淚不禁流了出來。
平日里,他們省吃儉用,狼給自己買一件新衣服,新鞋子都舍不得買,但是,對于他們的兒女來說,卻絲毫的不吝嗇,凡是我想要的,他們都會竭力的滿足我。這就是我們的父母,也就是我們的父母都還健在,要好好的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并且好好的報答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別等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絲毫,那就一切都晚了。
但我再次回想起‘兒行千里母擔憂’這句話時,我已經領略了他的真諦。俗話說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情。更何況我們人類呢?
記住別讓自己遺憾,別讓一切都成定局以后再去后悔,把握現在的幸福,別讓幸福離開我們以后,才知道痛恨自己的無知。記住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它其實就存在于那遙遠的家鄉,那便是——父母的大愛。
讓我們從今往后,對父母好一點,別讓他們擔心我們。
學做專業父母心得體會 篇3
一個月的畢業實習過得比想象中要快。同樣,從中學到的東西也比想象的要多,而且多很多。在我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不多以及對外漢語教學的不易。這次經歷是我踏入社會前最寶貴的經驗。
因為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是外國人,所以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很多,實習的一半時間是在聽課,聽課這段時間我都會準時到教室,認真地做好聽課筆記,記錄老師教學技巧,已經學生們在特定情況下的各種反應,為我以后的教學做好積極的準備。在指導老師分配好授課科目后,我認真學習了教學大綱,根據大綱要求,鉆研教材,搜集整理資料,認真備好課,一絲不茍地編寫教案,完成后交予科任老師審閱后,并在他們提出建議的基礎上加以修改,如此我才忐忑地走上了講臺。不得不說,這次上課的經歷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 比如在教學的語速語調方面。最初剛實習的時候,我用平時跟同學交流打鬧的語速語調上課,而臺下的外國學生聽得直搖頭,我不得不重復剛才所講,浪費了不少教學的時間。但幾周實習下來,通過實習老師的指導,我在這方面也有了明顯提高,終于找到了給外國學生上課的語速和語調。
我經常會在上課前預備了兩個游戲和一個小故事。我的設想是如果留學生掌握的比較快,我就跟他們做個游戲,練習一下。如果他們學習的比較慢,那就把時間安排在進一步細致講解上。這個想法得到了指導老師的充分肯定和贊揚,并且推薦給了其他同學。充分的課前準備增添給我不少的信心。比方說,當我講到“食堂”時,發現留學生很感興趣,我就拓展了一下,講了一點去食物,沒想到,效果很好,他們很感興趣,很認真,都想去食堂躍躍欲試。
教學中如何調動課堂氣氛非常重要。面對臺下的外國學生,我已經忐忑不安,十分緊張了,這種情況還要調動課堂氣氛,對我而言是一個巨大挑戰。面對這個情況,我不得不請教了我的指導老師。對于如何調動起氣氛,老師給了我兩個建議:一是自己一定要自信,自然,大方。二是教授漢語,文化部分往往是留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自信大方這個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的可以做到了。而對于留學生對文化的哪些方面感興趣,我卻不得而知,所以我下課后主動與他們進行交流,了解到了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比方說怎樣禮貌的問別人的名字,怎樣道歉等等。除此之外,自己上課期間,我繼續采用游戲的方法來調動課堂氣氛。小游戲不僅可以調動起學生興趣,也拉近了師生間的關系。
盡管實習期間遇到了我事先沒有想到的困難,但我自己的努力和指導老師的幫助下都克服了。實習期間我突然發現,只要我好好努力也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對外漢語教師。實習就是一個不斷提高自己的過程,實習學校就是最好的平臺。在這一個月的實習過程中,我和外國學生們亦師亦友,雖然離開了,但我們成了非常好的朋友,這也是我這次實習的另外一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