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華上下五千年心得體會范文(通用5篇)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媽媽曾經教我一首關于歷史的朝代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最近,我看完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終于詳細的了解到了中國從古至今的偉大的歷史!
從盤古開天地到堯舜讓位,從大禹治水到武王伐紂,從齊桓公九合諸侯到臥薪嘗膽的勾踐,我感覺中國的歷史是那樣的博大精深,奧妙無窮!
《中華上下五千年》里面講述了很多的名人名事,有總所周知的,也有鮮為人知的。比如孔子周游列國,比如孟母三遷,比如商鞅變法,比如一代名醫扁鵲,比如藺相如完璧歸趙,比如毛遂自薦,比如荊軻刺秦王,比如秦始皇統一中國,比如張騫通西域,比如司馬遷寫《史記》,比如劉備三顧茅廬等等。
從古代史到近代史,從近代史到現代史,我們可以知道我國5000余年的優秀發展史。如果把歷史比作一條河,那么,這些曲折動人的故事便是這長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他們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知識淵博,有的激烈悲壯,有的禮賢下士,這本書開闊了我的知識面,積累了我的歷史觀,百利而無一害,讓我們一起來讀書吧!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心得體會范文 篇2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夢寐以求的書,終于纏著爸爸買回來了。欣喜之余,當即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從《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我了解了中國歷史中那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故事,以及在那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殫精竭慮、死而后已的英雄們。誓言收復中原的岳飛、完全解除東南沿海倭患的戚繼光、廢除中國兩千多年帝制的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等等。讀他們的故事,我為他們那種為了祖國的.安危奮不顧身、勇于承擔歷史重擔的精神而熱血沸騰,為他們取得的輝煌成就而激動不已。我最喜歡的是民族英雄岳飛。
岳飛二十歲的時候臂力超群,百米之外左右開弓,百發百中。二十一歲投身于抗金的戰場,曾經以百余騎兵對戰千余金兵,戰而勝之。岳飛英勇善戰,屢戰屢勝,曾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卻被奸臣秦檜所害,壯志未酬,含冤而去。雖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骨無辜鑄佞臣”警戒世人,也難以解除我心中的遺憾。
讀岳飛的事跡,那種為國為民不惜一切的精神,尤使人激奮不已。我們身處和平昌盛的時代,不能像岳飛那樣縱橫沙場,殺敵報國,但我們應該有岳飛那樣一心報國的壯志。就如岳飛自小苦練本領,我們也應該好好學習,為將來報效祖國打好基礎。
岳飛的《滿江紅》說得好:“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好好學習吧,為了將來美好的生活,為了祖國的強盛。有歷史上那么多的英雄相伴,縱然遭遇艱難,我也絕不氣餒,我堅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心得體會范文 篇3
寒假,我讀了《中華》這本書。它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從開端到中華崛起五千年的。從中,我了解了上古三朝、一秦兩漢、三國鼎立、兩晉南北朝、隋唐治世、五代十國、宋遼金夏、元明清代以及民國抗戰時期發生的。同時,我也認識了許多歷史風云,我特別漢朝的張騫。
張騫出生于約公元前164年,去世于公元前114年。公元前139年,張騫受漢武帝委托,出使西域月氏國。沒走出多遠,他就被匈奴人抓住了,這一抓就是10年。10年中匈奴單于軟化、拉攏張騫。為了打消他出使西域的念頭,匈奴人對他進行了多種威逼利誘,可是張騫始終不忘使命,沒有動搖前往月氏的意志和決心。在匈奴人不注意時,逃了出來。張騫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了月氏國,可誰知月氏國王不愿出兵攻打匈奴,他只好返回漢朝。經過匈奴地界,他又被抓住了,于是兩年后,他才趁機回到漢朝。事后,張騫被封為太中大夫。幾年后,漢武帝再一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途中,他訪問了許多國,意識到漢朝可以與他們進行貿易往來。回國后,他對漢武帝說應要與西域國家進行貿易往來。開展貿易往來后,東西方經濟文化廣泛交流,他走過的西行之路被稱為絲綢之路。他對漢朝的貢獻巨大!
看了這些故事,我從心底產生了一種對張騫的敬佩之情。他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懼危險,不懼匈奴,穿過茫茫沙漠前往西域;他不忘漢朝,一心為國,他提出了與西域交往的請求,使漢朝更加強大。他這種不怕困難不忘使命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學習中有許多困難,不會做題、沒有思路、不夠每當這時,我總能想起曾經的張騫,他在那么艱難的下都能到達月氏,我現在條件不差,我們怎么不能戰勝困難呢?
張騫出使西域雖已有2159年的歷史了,但他的精神仍激勵著我們要好好學習。五千年里那些風云人物可貴的精神,我們應該繼承,并發揚光大,這樣,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繁榮富強。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心得體會范文 篇4
今天,我電視中播出了一些我國古代的名人,名事的事例后,耐不住性子的我買了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高高興興地捧在懷里,像得到一件稀世珍寶一樣跑回了家。
剛開始讀什么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時,我一直漫不經心地讀著,并不是我不想讀,是因為它們不知經過我的大腦多少次了,我都已經快倒背如流了。但讀到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的建立時,我的這一想法早已飛到九霄云外。接下來的故事一發不可收拾:商紂王禍國殃民、周天子替天行道、秦一統六國、白馬盟誓數不勝數,多如牛毛。在五千年中,一個國家和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事例實在是太多了,有昏君必有明主。
這本書就像一個巨大的寶庫,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寶庫知識的寶庫,而讀懂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這個寶庫厚重的大門。
讀了這本書,我所了解中國古代的知識有多了許多的許多,同時也學會了人生旅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哲理:要干就要干大事業,就要有像朱熹一樣的認真學習,要有李白鐵桿磨針的精神,還要有韓信那種寬宏大量的男子漢的氣勢才行。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像那些偉人一樣忠誠于自己的國家,孝敬于父母,尊敬與師長,做一個利于國家,利于人民的棟梁之才、有情有義的男子漢。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心得體會范文 篇5
前幾天,我讀完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這本書記錄了從遠古時代到清朝結束期間,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這本書根據史籍材料,以時間為經,以重要歷史事件與人物為線索,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加以組織和裁剪,囊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有序地全方位的展示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脈絡,并融入獨特的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體。
我最喜歡的是明朝故事里的鄭和下西洋,因為他讓我佩服,在那個時代,鄭和是第一個下海人,明朝皇上要他率領船隊代表中國人去遠航,他勇于擔當,帶領船隊前往西洋各國,他們的船隊極其龐大,大的海船長44丈,寬18丈,一共帶了大船62艘,小船255艘,每船可載1000人,那時候通訊技術還是很落后,在茫茫大海上航行船隊只能依靠指南針指明航向,但他們團結一致,不畏艱險,不怕困難,戰勝了風暴襲擊,和海上強盜集團進行了激烈的戰斗,船隊一路到過很多國家,拜訪了當地過酋長和國王,將中國的信息傳達到世界,他們還帶回了很多特產,使得中國可以了解他們。這次航行,去了兩年,1407年秋天,船隊回國,受到了熱烈歡迎鄭和一共下西洋七次,他是航海家偉大的先驅者和領袖。駭然發給我明白了人們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戰勝各種困難,個人的力量在集體中都是渺小的。
這本書讓我了解了中國幾千年的社會發展的過程,讓我了解到了各個朝代的從建立到滅亡的過程和各個時代的歷史人物,極大的豐富了我的歷史知識和素養,讓我更加明發了解我們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