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活動心得(精選4篇)
校園文化活動心得 篇1
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我校積極抓好“每天活動一小時”工作,努力提高學生身體健康,使體育成為文簡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天活動一小時,學生健康起來;每天活動一小時,校園活躍起來。
一、課程的安排充分
是落實“每天活動一小時”的保障。為確保學生每天有一個小時的鍛煉時間,學校按上級部門的規定,開足開齊了體育課。
二、設施的利用到位
是落實“每天活動一小時”的前提。為加強對學校資源開放工作的協調管理,學校派專人專管落實到位,鼓勵學生參加各項體育鍛煉,保證每天一小時的活動時間,確保資源開放的時間和設施的準備。
三、教師的專門指導
是落實“每天活動一小時”的保障。
四、內容的豐富多彩
是落實“每天活動一小時”的關鍵。
五、時間的精心安排
是落實“每天活動一小時”的條件。
學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接著是大課間活動,由班主任老師和體育老師共同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然后是做廣播操。為了提高孩子們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及積極性,體育組的老師們經常組織一些班級聯賽。項目有50米跑、跳遠、廣播操、跳繩等。確保學生每天有一小時以上的鍛煉時間,并養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六、做到三個落實
一是思想認識落實,體育大課間活動是培養學生體育、合作意識、個性發展的途徑,是學校體育與教育教學的交匯點,是反映學校辦學水平和成果的窗口。
二是組織時間落實,我校的課間操15分鐘,眼保健操10分鐘,課外活動45分鐘。
三是活動內容落實,其形式主要分為三個板塊:
1、集體活動:主要內容是跳繩、跳遠、50米跑等。
2、以全校、全年級或全班為單位的集體活動,重在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和團體意識。
3、分組活動:以年級、班、小組或自由組合為活動單位,以活動、競賽等方式旨在體驗團隊、競爭和協作精神。
4、自主活動:以學生自主參與、主動發展為目的的各種活動,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既快樂健康又兼顧興趣特長。
通過落實每天一小時的活動,我校的體育氛圍越來越濃了,積極參加課外活動的孩子越來越多了,達到了我們開展此活動的目的,使孩子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校園文化活動心得 篇2
星期五那天,學校開展了一個有意義的活動,主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首先,第一位同學為我們講了中國的傳統節日。然后,另一位同學講了中國的剪紙藝術,她還帶了自己家收藏的作品,看著那一張張栩栩如生的剪紙,同學們都大開眼界。接著,一個個同學都上臺了,有講名人的,有講圍棋的,有講皮影戲的,有講刺繡的……同學們的演講生動而精彩。其中最典型的要數中國戲曲了,經過了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美學精神。
校園文化活動心得 篇3
禮拜五下午,班級里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談談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老師讓十五位同學依次上臺演講,大家的演講各具特色,都很精彩。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世界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中國的傳統節日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國的京劇、剪紙、書法、皮影戲等已經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使中國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中國的上下五千年文明始終走在世界前列,我們古人的力量真是讓人敬佩!
這些傳統文化,是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作為華夏子孫,我們也應該好好保護這些華夏之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它們更好地發揚光大!
校園文化活動心得 篇4
三位著名專家的精彩講座使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20xx年5月18日、19日郊區教育局對全區中小學校長就學校文化建設和學校精細化管理兩大主題進行了培訓,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們對學校文化建設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為我們今后的校園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提供了精彩案例、實踐經驗,引發了我們對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深深思考。
一、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質文化是實現目的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撐。校園物質文化,屬于校園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見摸的著的東西。
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園精神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并具體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系上。一是校風建設。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著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
二是教風建設。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三是學風建設。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四是學校人際關系建設。學校人際關系包括學校領導之間的關系、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之間的關系、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三、學校制度文化建設。
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但僅有完整的規章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負責將各項規章制度予以執行和落實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因此,還必須加強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
通過本次學習,使我對校園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校園文化建設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一所好的小學校園應當是一座探索求知的學園,真正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是生動、活潑的樂園,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和環境中健康成長,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創新的激情。是充滿親情的家園,使學生在家的溫馨和親情中,感受到家的延伸,并體味出人際交往的坦誠與和諧。是美麗的花園,使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無窮魅力。并從中體會人與自然的生存關系。更是色彩繽紛的文藝百花園,使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下陶冶情操,并從中學會欣賞、創作和創造,而這一切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的手段是完全不能夠滿足和實現的,只有把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到與課程改革緊密相結實的時代高度,才能使學校真正發揮巨大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