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家風心得體會范文(通用5篇)
讀中國家風心得體會范文 篇1
這天,我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浙江好家風》這本耐人尋味的書。這本書有五個篇章:學習篇、修身篇、治家篇、處事篇、愛國篇。里面有很多名人名言,那些讓人尊敬的名人,每一個都是嚴于律己,熱愛學習的。每個名人的背后,都有良好的家風,家訓。正是父輩的細心教導,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了優秀的做人品格,他們才取得讓人尊敬的'成就。在眾多的故事中,讓我受益匪淺的莫過于學習篇里的王陽明的家風故事。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王陽明在幼年時期,雖然聰明伶俐,但也十分頑皮,經常忘記讀書。他的父親王華就以家族的優良傳統熏陶他,使他懂得了很多道理。王陽明從此振作精神,時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學習。為了把之前因為貪玩而浪費的時間補回來,同學們在玩耍時,王陽明卻在爭分奪秒地學習。
在他11歲那年,先生告訴他最重要的事是“好好讀書,金榜題名”的時候,他卻說,考取功名并不是最重要的事,他讀書是要做一名圣賢。不在意功名的王陽明一心只讀圣賢書,最終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在他兒子10歲的時候寫下家訓《示憲兒》,第一條就是:勤讀書。在家訓中,他還對他兒子強調“心地”的重要性,只有從心入手,心懷德善,才能成為真正的“良人”。受他這份家訓的引導,他的子孫都頗有建樹,在各自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看完這個故事,我思緒飄回到過去。以前的我無論是學校作業,還是家庭作業都要在媽媽的“威逼利誘”下才能完成。記得有一次,放學回到家里,我把書包往書桌上一扔,就準備跑出去玩。媽媽一把拉住我,語重心長地說:“振杰,從小就要養成好習慣,先認真完成作業再出去玩。你這樣一心只想著玩,可是不行的。讀書寫作業是自己的事,不能每次都要媽媽提醒。”我甩開媽媽的手,大聲嚷道:“不行,我就要出去玩,作業晚點做。”最終沒有拗過媽媽,還是心不甘情不愿地拿出作業本亂寫一通,結果作業錯誤很多,慘不忍睹。看完《浙江好家風》后,我不但懂得了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而且懂得了學習并不是為了金榜題名,而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品德有智慧的人。
今天,我也要讓我的爸爸媽媽為我們家制定出符合自己家庭的家風,家訓。我相信,在良好的家風家訓的約束下,我一定會成為勤奮好學,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的好少年。
讀中國家風心得體會范文 篇2
我花費了35分鐘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浙江好風光》,這本書中寫了很多個名人的故事和他們優秀的品德,其中有王陽明“讀書不為功名”的故事,有錢三強“書中找到人生觀”的故事,還有陳龍正獻愛心的故事……不過,我最喜歡朱葛梁的故事。文中寫了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兒子諸葛梁是一位醫生,有一次諸葛梁花了整整十塊多大洋,買了一只羚羊角當著藥引,那時候,十塊多大洋整整是一筆巨款呀!不過他感覺這個羚羊角有點可疑,于是就跑到上海請人鑒定。竟然真是假的.,他當時就把這個羚羊角給燒了。
這本書分為五個篇章,分別是學習篇、修身篇、治家篇、處事篇、愛國篇。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修身篇,因為這篇寫的不是努力向上,就是樂善好施獻愛心,這些我也親身經歷過。有一次,我正在自己一個人走下寫字班級,突然,我看見了一個乞丐,這個乞丐的衣服上有好多好多個補丁,她只穿了一件很單薄的衣服和褲子,一陣寒風吹來,他就凍得發抖,我抬起頭看了看他的臉,吃了一驚,他的臉上布滿了皺紋,顯得格外蒼老。我看他這么可憐,心里想,《浙江好家風》的修身篇里說過,一個人要有善心。于是我給他了九塊錢,他慢慢地接過錢,那時,我看了一下他的手,便站起身來,快速的跑向面包店,買了塊面包后大口的吃起來,看他那高興的樣子,我心里樂開了花。 《浙江好家風》真是一本好書,它不但教會了我懂的慈愛、關愛別人就是關愛自己,還教會了我做人道理,真是一本好書!
讀中國家風心得體會范文 篇3
讀《中國家風》這一本書,就如同一位智者向你講述中國的一個個關于家風的動人故事,我看到《父親的拳頭》時,讓我懂得了誠實守信是一種家風;我看到《我的姥姥是小腳老太太》時,讓我懂得了善良無私奉獻是一種家風;我看到《一雙舊鞋子的時候》,善良是一種家風……
讀到這兒,使我聯想到我的家風是什么,這使我想起了我的姥姥,我小時候沒有人照看我時,年方70的姥姥常來照看我,我們家住在6樓,姥姥年紀大了,腿不好,只能扶著樓梯一點一點上樓,給我做飯,從沒說過累,她生活簡樸,善良而又有耐心,總是記著別人的好……這些品質傳給了我的媽媽。
自我記事起,媽媽就非常忙碌,認真負責地工作的同時照顧我和家,但她從不抱怨……我想,這認真、這樂觀就是我的家風。在生活中,媽媽也時時提醒我吃飯時不要挑食,站要有站樣,做要有坐像,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件小事,春風化雨,立德立言,銘刻在心。
家風成就了中國這個古老而又偉大的民族,引領著我們現代小家和個人的健康發展,家風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我們在好的家風的指引下,做一個品格高尚、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為“大家”——國家著想的人吧!
讀中國家風心得體會范文 篇4
《中國家風》這本書是我國國學學者張建云與趙志國共同主編的,講述了在中國社會應有的家庭風貌。所謂“家風”就是對爺爺奶奶老一輩的孝道,是對父母的付出感恩在心;是對他人之間的互相尊重;也是對一個人的教養進行評價……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家風就是家里的規矩。
仔細品味完這本書后,書中有許多情節令我記憶猶新,使我受益匪淺,深深地體會到了一個良好家風的重要性。《孩子,有些東西不屬于你》和《共同呵護著那一盞古老的燈》讓我至今難忘。前者講的是教養問題,公交車上給小朋友讓座這是很普遍的事情,可是卻有一位這樣的小朋友,她上車后公交車上還有許多空位,可她偏偏要坐一個已經有人的座位,而那個人就是作者。那個女孩毫無原則地沖著她媽媽大喊大叫不依不饒,好像是不坐到那個座位上就誓不罷休,這使我想到了一個詞“溺愛”。是啊,現在有些家長對孩子溺愛之至,使我們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對父母的撒嬌,什么都讓父母滿足我們。而后者講的.是爸爸因為說了得罪爺爺的話,爺爺大發雷霆不肯吃飯而爸爸跪在地上請求爺爺的原諒。古往今來,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文明素質的體現。想想我們,父母稍有不依順我們的地方有時就會大吵大鬧,埋怨這埋怨那,從來不從自身找原因,殊不知我們的父母從來不抱怨什么,無怨無悔地關心愛護著我們。
學會感恩,知恩圖報,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是我們中國家風的具體體現之一。大到我們的國家、社會,小到我們身邊的每一位成員,在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去為他們做些什么,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需要幫助的弱者得到了你的幫助,那就會感染他們,他們同樣也會去幫助更弱的弱者,這樣就像一根大鏈條大家拉起手來傳遞溫暖。團結就是力量,那我們的社會處處充滿正能量,那我們在這種和諧、互助、友愛的環境中生活、工作、學習是多么的幸福與快樂!
中國家風代表著國人的精神面貌,一個民族的文明體現,我們一定要把中國式家風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從自身做起,做一個家風優良的好少年!
讀中國家風心得體會范文 篇5
我們中國是傳統的禮儀之邦,做一個彬彬有禮之人,是我們的準則。我家的傳統美德是尊老愛幼。爸爸經常告訴我孟子的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還給我講“孔融讓梨”、“子路尊老愛幼“、”黃香暖席”的故事,所以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早已經種下了尊老愛幼的種子。在平時的生活中,我經常幫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摘菜、掃地、擦桌子等等;我還幫助媽媽收拾碗筷,鋪床疊被,收拾房間……雖然都是些小事,但是我覺得奶奶和媽媽還是很高興的,我也感覺自己長大了,我自己也很開心。
好的家風家訓,對子孫有很大的幫助。像諸葛亮,他是浙江蘭溪人,他的子孫里,沒有一個人是做過壞事的,而且還幫助一些貧困山區、小鎮渡過難關,這是在歷史上很少出現的;鄭義門被清朝開國皇帝封為“江南第一家”……這些名人,都是因為有好的'家風,才會有輝煌的人生。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上街。外面有好多乞丐,我對他們產生了厭惡,看見他們就惡心。這時,又有一個乞丐來到我旁邊,還向我乞討。我心想:惡心死了,給他一毛錢吧。我便把錢投到他的碗中,不想搭理他,可他竟然死不要臉地還向我要錢,我氣憤極了大聲說:“滾開!”媽媽看見了說:“注意禮貌。”我想一個乞丐而已,可媽媽卻把5塊錢給了他,我大吃一驚。生氣地對媽媽說:“媽媽,你干嘛給他,五塊錢可以買一根夢龍耶。”媽媽和藹對我說:“他是真的需要幫助的人,幫助他就是獻出自己的愛心啊。孩子,記住啊,一定要有愛心和幫助他人的一顆心,多少錢也買不回來的東西,就是那金子般的那顆心。”這番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告訴我一定要有愛心,有一顆幫助他人的心。
《浙江好家風》這一本書,讓我看了感觸很深,好的家風,造就后人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