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師道:為師亦有道》心得體會(通用3篇)
讀《師道:為師亦有道》心得體會 篇1
暑假,認真學習了馬朝宏老師主編的《師道:為師亦有道》,這本書收錄了《中國教師報》“新觀察”版發表的一線教師所撰寫的評論和教學隨筆。所收錄文章雖歷時六年,但仔細體會發現這些文章都倡導和追求一個信念,那就是:尊重生命、以生為本。 正像這本書在序言中說:學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學生,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尊重生命以生為本”就是在 “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下,強調教師要心系學生,把學生的事情、利益,尤其是學生的成長發展時刻放在心上,努力引導、培養學生,竭力關愛、服務學生。
一、充分尊重,信任學生
“以人為本”理念,要求把學生當作有思想、有感情、有權利、有尊嚴、正在成長中的活生生的人來看待,對學生應多有信任、理解和寬容,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師生關系。
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學生呢?
(一)教師要平等友好地對待學生,教師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家長式的作風對學生發號施令,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要耐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有時甚至是錯誤的意見。
(二)教師要由衷的信任學生,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信任是培養學生自尊心的一個原則,當然,信任不等于放縱。
(三)教師要善于自我克制,特別是在盛怒和暴躁的情緒下,要沉著、冷靜,不能意氣用事,更不能遷怒于學生。
二、全面了解,關愛學生
要做到以生為本,全面促進學生成長發展,還得要全面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方方面面。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文化成績,而不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只關注自己的課堂,而不關注學生的課外;只關注學生對自己如何,而不關注學生對他人怎樣;教師教書育人,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育人為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盡心盡職,服務學生
安心本職工作,做好本職工作,這是各行各業職業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作為“塑造靈魂”的教師更應如此。在倡導以人為本的今天,教師更要心系學生、服務學生,要有誨人不倦、無私奉獻的精神,努力提高職業道德。
四、堅持依法教育學生
教師教育學生的行為、舉止、內容、權益等不得與國家各種法律相沖突、相違背。然而在強調依法治國的今天,一部分教師的法律意識卻很淡薄,甚至知法犯法。在這些教師面前,學生最基本的一些權益,如受教育權、人格權、人身權等都得不到應有的保護,何談得上以生為本、全面發展學生? 所以遵守師道就要就要尊重學生人格,不侮辱學生,不體罰變相體罰學生;遵守師道就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究、去質疑甚至去異想天開;遵守師道就要要大教育胸懷,關注一切學生,關注學生的一切(學習成績、身體健康、心里健康、道德養成等)。
讀《師道:為師亦有道》心得體會 篇2
今年暑假,領導為我們全體教師推薦了《師道:為師亦有道》這本書,借到這本書仔細看看封面,便勾起了我閱讀與求知的欲望,為師有道,道在何方?
本書立足教師成長,薈萃一線教師精彩評論和教學隨筆,審視教育本真,解讀教師生命狀態,分享教師成長策略,明晰教師立場,重塑教師信仰。做人有人德,為師有師德。做一個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師,為學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賦予學生生命以意義和價值,就是最高尚師德的具體體現!這本書是一本教育教師讀物,其主旨正如書的封皮上所寫:“審視教育本真,傾聽教師憂思,分享成長策略,明晰教師立場,重塑教師信仰。”這也是為師之道,更是為師之德!通過細細的揣摩,有了以下的一些思考,愿與大家一同分享:這本書在序言中說:學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學生,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教育的實質在于開啟智慧、健全人格,塑造心靈,培養自主性、創造力,我覺得要想給孩子們一個健全的人格,一個健康的心靈,和我們老師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所以,一個老師的師德是十分重要的,做人有人德,為師有師德。做一個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師,為學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賦予學生生命以意義和價值,就是最高尚師德的具體體現!這本書為我今后如何更好地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指明了方向。
做為教師,應該為適應飛速發展的時代,不斷地學習儲備各種知識,時時提高自身的素質。我們首先得使我們的知識不老化,所以得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能滿足已有的那點滴學問。因為學生可以原諒一個吹毛求疵的老師,但不能原諒一個無知無能的老師。所以,由一桶水到一條源遠流長的河的演變,是我們做為教師的知識追求的覺醒。只要還在教學崗位上,就要不斷地追求。讀書,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有思想;有思想,才會有追求。因此,教師要學會“教書”,首先應該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學會思想。
教師讀書是關系教育成敗的大事。讀書的人是天上的星星,明亮中多了一份深邃。要想做一個有主見有內涵的現代人,讀書仍然是必由之路。只有讀書,才能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淵博自己的學識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養、升華自己的教育追求、積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煉成為值得學生終身閱讀的書。
讀《師道:為師亦有道》心得體會 篇3
暑假期間,教委辦分發了《師道, 為師亦有道》這本書,安排我們拜讀,我感到很幸運。讀完之后,感觸也很深。這 雖然是一本其貌不揚的書,但卻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暢銷的讀物之一,也許你只需要喝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能把它讀完,但它傳遞給你的理念卻讓你掩卷深思 , 它教會我們獨立思考 , 且思且行 , 不斷認識自己 , 認識教師這個職業, 教育學生成為一個智慧有加、人格健全的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的品質的人,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
或許有人說,唐朝詩人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寫的不就是老師嗎?很傷感,很凄涼啊!是的,辛苦勞累,嘔心瀝血,正是教師職業的特點。一堂堂人生課,教師循循誘導,諄諄教誨;一冊冊作業簿,教師要輕輕展開,細細品評;一個個疑問,教師苦苦思索,耐心解答……教師之苦在于勞心。但是,教師職業又可以作另外的詮釋。年輕的教育家袁衛星老師說:“對于幸福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師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它應當如百合,展開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應當如星辰,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 ” 有一句歌詞唱的好:“平平淡淡才最真!”我認為我們教師要以關懷學生的幸福為原則。幸福有多遠,我們為師者要像對待一個人一樣的給予學生幸福,給予學生幸福從被愛、接納、欣賞開始,讓學生感受到師者的愛,接納學生的個體差異,欣賞學生的個性。
有人說,做為一名教師是無尚光榮的,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因為我們面對的不只是一名學生,而是他的整個家庭、你要操心的不只是他們的學習,還有他們的精神。于是,我們就在這樣一種平凡與平淡中用自己的良心去付出,實實在在、默默無聞、不求索取 —— 這,有誰說不是一種高尚的奉獻呢?沒有奉獻,何來愛的回報?就是這種平靜的奉獻,這種源自良心的付出讓我們活得更加充實,更加幸福!
教師這個職業雖是平淡的,但有真情在,是幸福的。作為一個普通教師,面對的是天真無邪學生,只要你拿出真心對待他們,他們就會認為你是一個好老師。在年復一年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把滿腔的熱情和真摯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學生,將他們送到了理想的彼岸,使他們在浩瀚的大洋中馳騁。學生們是一定不會忘記這份情感的,無論在學校里,還是今后走上社會,都會一直表達著這份敬意。公式定理可能已經淡忘,但師生之間培養起來的那份情誼卻永遠難以忘記。當 每天清晨,迎著那一路的風景,走進熟悉的校園時,孩子們的聲聲真情問候便會縈繞在我的耳際;課堂上,看那踴躍舉起的小手,聽那生生交流,感受學生智慧的魅力;下課了,他們會像一只快樂的小鳥,飛到你的面前,快活地說:“老師,我能去辦公室給你倒水。”每逢佳節,一張張飽含深情的賀卡紛紛而至,一聲聲溫馨祝福久久回蕩在我的耳際:“老師節日快樂!”……聽著孩子們的真情話語,溫暖溢滿全身, 這時,我們就會感覺到做一輩子教師,是多么幸福啊! 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詩人臧克家說:“一個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他的心靈永遠活潑如清泉;一個用心靈溫暖別人的人,他自己的心必然感到溫暖。”尊重、信任、關愛、寬容、賞識每一位學生,播撒愛的陽光,收獲被愛的幸福,在平淡中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教師職業的幸福。 幸福,離我們很遠;但幸福,又離我們很近。 我們要感激學生使自己擁有了第二個青春,促進了自己生命意義的升華。教師應該慶幸,在教育中享受著生命,和學生一起成長,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體驗。幸福應成為我們教師追求的重要目標。
總之,為師亦有道,根本在于尊重生命,以生為本,讓學生都能在在快樂中學習、健康成長,我想是我們心中最美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