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制作室心得體會(精選5篇)
參加制作室心得體會 篇1
這是準備在黑屁股項目使用的3D模型微縮技術,這些用實際比例縮小制作的叫做模型微縮。如果3D動畫和電影只是使用3D技術制作,在質感和光感上與真實的有一定的差別,所以對一些室內場景利用3D模型微縮技術來制作。
要開始制作微縮模型之前,首先需要確定好比例問題,如果太大,制作過程會延長,如果太小,那么攝像機就會不太好拍攝。
接著是美術風格的確定,比如有中式的、歐式的、卡通的、科幻的或是后現代風格的?確定好了風格就可以開始制作了。
微縮模型的制作材料大致上可以分為軟材料和硬材料兩種。軟材料如布、海綿、紙等等,可以制作例如窗簾、燈罩;硬材料如石膏、木頭、金屬類等等,可以制作例如墻皮、家具。這些
為了拍攝的方便和順利取景,微縮模型會制作成活動式的墻體,這樣就可以拍攝很多角度。在制作的過程中,多一點的觀察力,注重細節的部分,才能讓模型更加真實。
參加制作室心得體會 篇2
模型的制作越來受到各企業單位的重視,這不僅能讓真實的建筑、機械設備等眾多的實物以微縮的方式展現給大家,更能讓企業在自身的宣傳中占到獨特的優勢。
但是企業往往在選擇模型制作公司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有時會在價格上輪番比較,最終選擇價格低廉的制作公司,然而最后制作的效果不盡人意。其實說句真心話,模型可能人人都能做,但是絕不可能人人都能做的好。科技發展到今天,人們的工作過多的依賴于機械設備,本是無可厚非,然而過于的程序化,使眾多的模型制作人員在模型制作方面領悟不到它的精髓,做出的模型經不起考驗,更不要提在模型制作理念上的開發設計,這是很可悲的事情。
所以需要制作模型的企業,要有一雙慧眼,正確思考,模型的制作不在于規模化,把模型制作造就成為流水作業線,公司沒有真正的核心人才,這是模型發展的倒退。
參加制作室心得體會 篇3
星期三一大早我就爬起來到制圖室做模型去了,由于剛繪完大學生活動中心方案的圖紙,各層平面的圖紙尺寸都有備份直接貼到ABS板上做就行了!如果有窄地或縫要粘的話可以用針管,唯一難處理得就是我那個地下舞廳。由于我這個舞廳的上面是個一米半深的水池,水池是室外的,所以要在模型上表現陽光透過水池在舞廳里產生的光影效果,就得把水池做的既能承受水的壓力有不漏水。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詢問了一些人總結了他們的意見最終我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于是開始著手做,說得到做不到在我這有應驗了,當初想的、認為能做出來的卻在一開始就陷入僵局之中!因為是地下的舞廳,要想做出來的模型看到地下的空間就得把地下沒挖到的空間做成透明的,所以這部分應該用有機玻璃來做。實踐證明這個方法是可行的,就這樣我的負一層終于在接近正午的時候做完了。
接下來的模型制作得還算順利,除了要考慮怎么做出天窗的層次(為了不突兀的抬頭就能看到天,所以要給天窗做層次)其它的按照“真經”、“秘笈”上所講的都能做出來。蒼天不負有心人,足足一個下午啊,我終于解決了這個難題!看著我的模型雛形乍現,我抑制不住的興奮總得找個地方爆發一下,都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我覺得早做完的蟲兒,不應該被吃!本來想得瑟一把的我,卻成了鳥群的攻擊對象。隨他們去吧,反正我做完了。
一周的時間過得很快,雖然很短,但我還是從這次的模型制作中有了很多心得。通過這次的大學生活動中心模型制作,讓我深刻的了解到模型制作在建筑設計中的重要作用。
模型制作可以訓練設計者的設計意向、培養設計者的空間感更能在模型制作過程中總結經驗、認識不足、開拓創新。模型制作使創作構思獲得一種具體形象化的表現,它比圖紙更具有空間感,更具有表現感。歐洲、美國的一些建筑學科和其他科系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它與圖紙的設計表現融為一體,同時還可以做為你方案設計的補充說名。
設計不是單純的設計,設計需要一些技術來表達!對于建筑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最簡單、方便具有可行性表達自己設計作品的方法就是制作模型。模型制作需要足夠的耐心、細心及高漲的熱忱。雖然此次的大學生活動中心模型制作很辛苦,但完工后那種愉悅,那種成就感是無法言喻的。
參加制作室心得體會 篇4
對于模型的制作,也有好幾次的經歷了,但印象最深的就是大二時的吸塵器的模型制作與這次大三的展示設計的模型制作。
回想起之前吸塵器的模型制作,記憶歷歷在目。從方案的確定到材料的收集,包括泡沫的搜尋,油泥的購買等我們小組的成員都非常積極認真。從粗刮到精刮油泥,都很細心,因為一旦刮不好,整個造型就會受損。特別是精刮的時候,如果刮不好或偷工減料,或刮得粗糙,最后噴漆的效果就會變差,影響整體效果。回想起來,當時最受挫折的就是模型的定型與粗刮。因為那時候由于模型的定型沒做好,吸塵器的左右兩邊不對稱,導致粗刮時要用大量的油泥來補救,既浪費了不少時間,又浪費了油泥。然而到了噴漆階段時,由于性子比較急,所以在噴漆時沒等第一層干就噴第二層,最終導致噴漆下滴,影響了美觀度。但是總體來說這一次的模型制作是成功的、開心愉快的。
而這次的展示設計的模型,是我們小組五人花了近兩周的時間完成,可說得算是大制作了,不僅時間花得多,金錢也多,總共花了500多元。在這次的模型制作上,要做的精細活很多,譬如說墻壁上的衣柜、衣架、衣服、地板上的裝飾等,都得我們小組每人逐個地做出了,雖然期間也有不少意見的分歧,但最終也能做出一個精致的模型,并得到老師與同學的好評。
總體來說,在這兩次的模型制作上除了培養我做事要耐心與細心外,更培養了我的團體合作能力,獲益良多。
參加制作室心得體會 篇5
第一,是思路!其實做任何事情都要求思路先行,至少心里有個底,做PPT最需要的就是思路,包括架構,版面,色調,詳略,圖片等等。
第二是根據思路,來整理PPT的流程。流程的大致內容是:
1、用筆在紙上寫出提綱,我這里推薦用邏輯樹圖的方法會讓你效率倍增。
2、打開PPT,不要用任何模板,將你的提綱按一個標題一頁整出來。
3、有了整篇結構性的PPT(底版/內容都是空白的,只是每頁有一個標題而已),就可以開始去查資料了,將適合標題表達的內容寫出來或從網上拷貝進來,稍微修整一下文字,每頁的內容做成帶"項目編號"的要點。當然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新的資料,非常有用,卻不在你的提綱范圍中,則可以進行調整,在合適的位置增加新的頁面。
4、看看PPT中的內容哪些是可以做成圖的,如其中中帶有數字、流程、因果關系、障礙、趨勢、時間、并列、順序等等內容的,全都考慮用圖畫的方式來表現。如果有時候內容過多或實在是用圖無法表現的時候,就用“表格”來表現。實在實在是不行了,才用文字說明。所以,最好的表現順序是:圖――表――字。這個過程中圖是否漂亮不要在意,“糙”點沒關系,關鍵是你用的圖是否準確。
5、選用合適的母版,根據你的PPT呈現出的情緒選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如果覺得office自帶的母版不合適,自己在母版視圖中進行調整,自己加背景圖、Logo、裝飾圖等。當然,如果是有公司自己的標準模版,就不用費這些工夫了,直接用之。
6、在母版視圖中調整標題、文字的大小和自體,以及合適的位置。
7、根據母版的色調,將圖進行美化,調整顏色、陰影、立體、線條,美化表格、突出文字等。注意在此過程中,把握整個PPT的顏色不要超過3個色系!否則你的PPT就顯得特別亂而且“土”!
8、美化頁面,看看哪里應該放個裝飾圖,圖片可以從網上找,建議用GOOGLE的圖片搜索(用英文最好),裝飾圖的使用原則是“符合當頁主題,大小、顏色不能喧賓奪主!”
9、最后在放映狀態下,自己通讀一遍,哪里不合適或不滿意就調整一下,修改錯別字!
10、你以為這就完了嗎?沒有!注意錯別字!你知道吃飯的'時候,飯里有只蒼蠅是什么感覺嗎?就是看PPT時看到錯別字時的感覺!而且讀者一般是老板或客戶,會非常懷疑的專業精神和工作態度,前面99%的工作已經做的非常不錯了,但你的給讀者印象卻可能毀于這1%的失誤上!因此,將PPT給你的同事或者朋友檢查一下,如果文件很重要,建議給2―3個同事檢查。
總結:
盡量用1種字體,最好不要超過3種
PPT的靈魂――“邏輯!”
PPT的惡心――“錯別字等于蒼蠅”
3色原則:“不要超過3種色系”
6字解碼:“大化小,小化圖”――提綱時,用邏輯樹盡量將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小問題用圖表現。
12字真言:“能用圖,不用表;能用表,不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