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心得(精選3篇)
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心得 篇1
昨天,市委書記徐立毅主持召開市委會議,傳達學習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xx屆五次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重要講話,研究部署我市貫徹落實意見。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重要講話精神實質,把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提升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城市轉型和社會轉型,全力打造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標桿城市。
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耕,市委副書記錢三雄以及其他市委參加會議。市領導葛益平、余梅生等列席會議。
會議指出,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聯系理論和實踐、縱觀歷史和現實,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深刻闡述,對我們深化對新常態下發展規律的認識,推動新發展理念深入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各地各部門和各級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更好地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會議強調,要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深入理解經濟發展面臨的速度換擋節點、結構調整節點、動力轉換節點,深刻認識溫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努力實現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會議強調,要切實把“五大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要在思想上確立新發展理念,切實破除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老舊做法,真正來一次思想大轉變。要在謀劃上堅持高標準,對照先進地區,提升工作標桿,改變安于現狀的心態,打造一批發展亮點,真正來一次理念大提升。要在推進上堅持問題導向,從解決“短板”問題入手,找到結合點、切入點、突破口,完善一系列政策和機制,真正來一次工作大突破。
會議強調,要深刻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加快實現產品從中低端轉向中高端、企業從小而多轉向精而強、平臺從低小散轉向高大聚、方式從單純制造轉向制造服務化、動力從側重管理控制轉向依靠創新驅動。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切實加強制度供給,提高公共產品供給能力,持續提升人居環境供給質量。
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學習貫徹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與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做到全面把握、正確理解。要始終保持本領恐慌的緊迫感,加大新發展理念學習教育培訓力度,更加注重實踐、勇于實踐,切實提升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心得 篇2
一、新常態下的中高速有利于向更高發展水平躍升
中國6.9%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領跑世界主要經濟體。20xx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在發達國家中,英美復蘇相對強勁,但經濟增長基礎并不牢固;歐元區和日本的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生產率和經濟增長表現均不盡如人意。在新興經濟體中,巴西和俄羅斯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經濟嚴重下滑,呈現滯脹特征;印度開始享受人口紅利,增長率逐漸高企?梢姡趪H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長周期影響下,世界經濟整體表現出一種“新平庸”,但不同國家面臨的制約因素各異,呈現“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當前,中國經濟增速與前幾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不同于世界經濟“新平庸”,不僅呈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化的特征,而且經濟新常態下的中高速在世界上仍是較高增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xx年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為3.1%,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5%,歐元區為1.5%,日本為0.6%。顯而易見,中國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經濟發展新常態是中國經濟向更高發展水平躍升的必經階段。從長期看,一個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呈現出一定規律性,即隨著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助推經濟較快增長的“低垂的果子”會逐漸減少,經濟發展在更高階段上只能取得相對較低的增長速度。從世界上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增速對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規律。按照20xx年美元價格,20xx年世界銀行所界定的低收入國家(人均國民總收入低于1035美元)GDP平均增長率達到6.3%,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人均國民總收入在1035—4086美元之間)為5.7%,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人均國民總收入在4086—12616美元之間)為4.6%,而高收入國家(人均國民總收入高于120xx美元)僅為1.7%。這組數據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當前中國經濟增速出現變化,說明中國已進入從中高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通道;二是20xx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7.3%,明顯高出與我國同等發展階段國家4.6%的平均增速,即使與低收入國家平均6.3%的增速相比依然較高。所以,我們自己不必在速度問題上過分焦慮,國際社會也沒有指責中國增速不夠高的理由。
新常態下的中高速有利于推動生產力水平整體躍升、實現各項既定目標。中高增長速度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提供了前提,也為當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大舉措奠定了基礎。粗放型發展方式受到資源環境制約已難以為繼,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經濟增速太高,就難以遏制各方面大干快上的沖動,經濟體系和生態系統都將付出沉重代價;如果增速太低,則會影響就業,妨礙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所以,應用積極心態看待新常態下的速度變化,采取積極行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中國經濟始終沿著增速合理、動力強勁、結構優化的軌道前行。
處大事貴乎明而能斷,臨大勢貴在順而有為。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是我們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關鍵就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重大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遵循大邏輯,順應大趨勢,不斷增強和發揮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一了千明,一迷萬惑”。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首先要解決“怎么看”的問題。“物之所在,道則在焉。”我國經濟正從粗放向集約、從簡單分工向復雜分工的高級形態演進,這是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再按照過去那種粗放型發展方式來做,總有一天會走進死胡同。面對比較嚴重的結構性產能過剩這個繞不過去的歷史關口,抓住時機進行戰略性調整就能順利過關。面對深刻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就能有效化解。只有徹底拋棄用舊的思維邏輯和方式方法再現高增長的想法,擺脫“速度情結”“換擋焦慮”的思維定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發揮我國經濟巨大潛能和強大優勢,引領我國經濟邁上新臺階。
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重心是解決“怎么干”的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實現多方面工作重點轉變的“十個更加注重”,可以說是引領新常態的方法論、實踐論。比如,過去主要看增速有多快,現在就要看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多好;過去有的城鎮化“見物不見人”,現在就要注重以人為核心、回到讓更多人口融入城鎮這個本源上來。這樣的轉變中,蘊含的是思維和方法的轉換。再比如,供給側矛盾突出,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這樣的轉變,是工作要求和側重點的變化?傊,順應新常態這個大勢,做到“十個更加注重”,就能有力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會不會遵循大邏輯,能不能有新作為,是對各級干部的重大考驗。進入新常態,不少同志認識逐步深入、適應更加主動、引領已經開始。但也有一些同志不知道怎么干為好,正所謂“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的確,對新常態有一個深化認識和逐步適應的過程,但適應一定要雷厲風行、殫思極慮,適應得越快越好,不能坐著等、站著看。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深入回答了對新常態怎么看、新常態下怎么干的問題。結合本地實際深刻領會、認真貫徹,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就能在引領新常態中有所作為、大有作為,使我國經濟增長巨大潛力轉變為現實,讓“中國號”巨輪行穩致遠。
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心得 篇3
對當前經濟形勢總的看法是: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基本平穩,在平穩中還保持了較快增長,總體形勢良好;第二,世界經濟增速減緩對我國的負面影響有所顯現,進入第二季度以來,經濟運行出現了一定的減緩;第三,下半年外需繼續減弱,發展前景不盡明朗,但內需有保持較快增長的趨勢。
一、國民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走勢,國家以擴大內需為主的宏觀調控政策,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從今年以來經濟增長的情況看,有這樣三個特點。
第一、從生產角度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主要是由工業增長所推動。從今年工業走勢看,相對比較穩定,總體上已增長的趨勢發展,
第二、從需求角度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主要靠內需增長所拉動。從今年需求變化情況看,投資增幅提高比較明顯,一開局就比較高,增速逐月加快,表明國有及其他投資是相當活躍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是一樣,從內需的角度看,都是兩位數的增長,表明內需增長機制有所改善。與此同時,進口和出口增幅都出現了下滑的趨勢進,出口相抵,出現順差,表明外需出現明顯的回落。
第三、從運行過程看,整體經濟呈現較快增長、較低通脹和較高經濟效益的良好運行態勢,表明國民經濟繼續沿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從效益看,財政收入,工業企業利潤都曾增長趨勢。農民收入和城鎮居民收入也保持增長。由此,宏觀效益和通貨膨脹都在良性循環區間內。
但從發展趨勢看,國民經濟增長出現了減緩的苗頭。呈現逐月大幅回落走勢。
二、社會總需求適度增長,今年以來,社會總需求在宏觀調控政策的積極作用下,保持了適度增長,滿足了國民經濟穩定較快增長的需要,內需增長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外需的減弱,因而支持了當前經濟的增長。而外需,由于國際形勢不好以及我們出口政策和工作方面的一些問題,出口增幅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落。
需要指出的是,內需增長的加快,無論是從投資還是從消費看,都顯示出政府主導的特征。在投資領域,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比集體和個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快。在消費領域,城鎮居民消費增長比農村居民消費增長快很多。
三、結構調整是今年經濟工作的主旋律,各方面都比較關注。存量和增量調整都有新的進展,農業和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有所改善,但經濟結構調整中出現的`反復苗頭和收入分配問題的日益突出應引起高度關注。
在存量調整方面。農業結構調整比較理想。種植業結構繼續向優質、高效方向發展。一是品種優化。二是布局優化。東部沿海較大幅度調減了糧食面積,集中發展優勢經濟作物和出口創匯農業;中部地區也加大了優質專用糧開發步伐。
工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煤炭行業在鞏固近兩年成果基礎上,繼續實施關井壓產,企業產品平均售價上升,煤炭行業整體上扭虧為盈。冶金行業在繼續做好“關小、淘汰落后”工作的同時,加快了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步伐,寶鋼、首鋼、武鋼宣布戰略結盟,市場銷售較好的產品增長較快,產品價格穩中有升。
在增量調整方面。從投資角度來說,第三產業投資快速增長,西部地區投資也明顯加快。其中運輸、郵電、通信業投資科教、文化投資增長都很快,從收入角度來說,國家提高了國家機關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及離退休人員的收入標準,對特殊地區實施特殊崗位津貼,這必然增加低階層的收入,“兩個確保”工作也得到了強化,下崗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的收入保證率上升。這都是一個良好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