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學生考證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對大學生考證的心得體會 篇1
同學們經常會看到各類證書考試的培訓廣告布滿大學校園:英語四六級、雅思、注冊會計師、駕駛證、軟件工程師……各類證書培訓,花樣繁多。繼考級熱、考研熱之后,大學生考取各類職業能力的資格證書又一次熱了起來。對于大學生考證,首先,考證是有必要的。對于現代大學生,手中多了一個證書,就意味著自己多了一項謀生的資本。大學生主動去考一些資格證書,是一種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下,只有擁有更多的技能,更多的證書才會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從長遠來看,積極考證,也是應對找工作的積極舉措。其次,大學生考證更需要明白考證和培養專業動手的綜合能力的關系。我們選擇考證時要明白,“應該考,但不濫考。證不在多,有用則靈”。考生無非是為了就業,而學好專業就是就業的基礎,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專業學習上,更有利于就業。在考證之前一定要想好了以下問題: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行業。這是必須考慮的。而且最近竟然有人是為了拿到證書,只是拿錢買證,那樣的話,幾百甚至幾千的花費不值得啊,所以要有方向如此多的職業資格證書是考試不完的。僅僅有了證書是不夠的,因為單位需要的是真才實學的人才,而不是證書可以說明的。所以當你知道了自己的方向的話,考證書是可以的,畢竟增加了就業砝碼;一定要把握自己的專業學習。為了證書荒廢學業是大大的錯誤。專業知識是大學四年的系統學習而只是今天的培訓就得到的證書只是敲門磚。另外,在熱衷考證的同時,建議各位大學生應該保持一分清醒和冷靜,考證不能是跟風走,選個適合自己的認證,不要盲目報名,自己選擇的認證考試,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幫助。而且,目前存在很多同學亂報培訓班,只求證書數量,不求“證書”質量的問題。歐陽潤說,本來大學生考證是一種積極地追求進步和自我提升的表現,但是盲目考證,一方面反映大學生自我認知程度較低,另一方面也反映省城部分高校在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上存在欠缺。考證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符合自身特點和職業追求。我們要知道,“背”出來的證書是沒有用的,有些人迫于工作壓力,在大學只是片面地去追求一紙證書,而根本就不會把認證考試和自己的特長以及未來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更要明白三分學七分用,認證證書與學歷證書最大的不同,是其對實際操作技能的重視。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注重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要在考證的同時要注重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讓考證這件事來的更加實在,更加有意義。所以,扎扎實實投入學習,先認真學習認證培訓所要求的理論知識,按照老師制定的各項考核任務來指導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步驟。
現在,我們也可以看看各方面人士對大學生考證的認識:許多大學生認為考證有利于就業,所以要考;教師們認為考證可以理解,但不應影響專業學習;用人單位卻說,重證書,但更重實際能力;專家評價說,職業資格證是“就業通行證”,但不可盲目跟風。“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前景下,職業資格證書是就業的通行證。職業資格證書將在就業中占有相當大的地位。但是,目前認證市場機制并不完善,一些社會機構與個人趁機“渾水摸魚”。所以,參加認證考試時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要一味跟風。盲目考證,不僅浪費金錢和時間,而且影響專業學習。因此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而且,從學校方面來講,學校應教育學生把學習重點放在專業學習上,要在提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上下功夫。幫助學生正確選擇考證對象,應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重要內容。
對大學生考證的心得體會 篇2
滬粵三城市的調查顯示,在相同條件下,有資格證者的就業機會是沒有資格證的2至3倍,工資收入前者高出后者60%甚至還要多。職業資格證在就業中的份量如此之重,學生們當然趨之若騖。
位大學生說:“找工作時靠什么證明你的實力?顯然不能單憑每人10分鐘的面試以及裝幀精美的求職材料。我的經驗是多一張證書就比別人多一次機會。”以考證增加就業砝碼,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心態。一些大學生認為,能給用人單位留下直觀印象的',無非是畢業的院校和所持有的證書。無論能力怎樣,院校有名自然會得到認可,而證書則是越多、范圍越廣越好。有的大學生則把考證當作拓展自己能力的機會。李楊讀的是國際貿易專業,目前他已經獲得英語六級證書,但他還打算考計算機等級證書和駕駛證。他說:“為了拓展自己的能力,班里同學都在考證,各種能力具備了,才能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工作。”持同樣觀點的學生還認為,只要時間安排得當,考證其實是給自己多設置一個目標,多添加一種動力。有的學生是看到其他同學熱衷考證才加入進來的。“總不能落在別人后面吧”,溫州醫學院信息管理專業20xx級學生楊繼委起初對考證并無太多興趣,但看到同學們紛紛報名,覺得自己不參加也會掉隊,他于是報名參加溫州市計算機等級考試。大學生中也有對考證說“不”的。某大學園林設計專業學生劉強,因專業課成績優秀被一家設計公司錄用做景觀設計。他說:“除了英語六級,我沒考過其他證書。我的設計作品和專業成績能證明我的能力,我相信用人單位能夠慧眼識才。”
對大學生考證的心得體會 篇3
大學生是一個高素質的群體,是我黨應重點培養、發展的對象。積極慎重地吸收優秀大學生入黨,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情況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校黨建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在更廣泛更深刻的意義上認識做好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全球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在挑戰中尋求發展機遇
當今世界時代的主題是雖和平與發展,但充滿著更為激烈的新一輪的競爭。我國在挑戰中尋求發展的機遇,但可能受到外部敵對勢力的阻撓。加強黨的建設,尤其是培養年輕一代具有堅定政治信仰和現代知識的共產黨人,是強國富民的重要基石。
(二)信息技術高度發展,黨的傳統工作方式受到沖擊
信息時代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和全球交互性。高校在某種意義上是各種信息,包括“中西文化”的交匯中心。這使黨建工作所處的環境更為復雜。過去的自上而下以集中宣講為主的黨內學習等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滿足黨員的需求。傳統的教育系統和手段面對挑戰。在高校中,部分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對黨內學習教育活動興趣不高,無不與此有關。因此,需要尋找新的途徑和方法,將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灌輸給學生,用鄧小平理論武裝他們的頭腦,使他們成為黨的事業的接班人。
(三)高教改革進一步深化,傳統教學組織模式面臨新的挑戰
正在深入的高等教育改革突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1.隨著學分制的逐步推行和后勤社會化,按班級、年級開展活動的傳統組織形式日趨松散,導致學生的校園意識、班級概念淡化。學生社團等活動可能成為學生學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場所和方式。
2.經濟因素日趨突出。學生繳費上大學且學習費用逐漸增加,學生生活壓力加大,導致物質利益的誘惑力增加。為誰而學和如何學習的問題擺到了學生面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如何培養人才,成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必需考慮的重要問題。
3.畢業擇業更為實際。學生畢業擇業的市場化,使學生黨員的就業也同樣走向自主之路。如何使黨員畢業生進入到社會繼續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是高校黨建工作的新課題。
4.高等教育規模擴大,導致學生群體的異質性增加和交流范圍的擴大。如何讓青年學生在大學階段受到共產主義理想的熏陶健康成長,是高校黨組織肩負的重要使命。
二、目前高校學生黨建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工作狀況與新形勢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要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必須認真研究面臨的新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條塊分割,黨建工作缺少有力的抓手和工作載體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基本上是由系黨總支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負責,黨員輔導員參與,形成院系和班級一條線的工作體系。但現在各種學生社團群體的影響和作用進一步強化,使得現有的學生工作管理體制中思政與黨建之間、學工部和團委(學生會)之間條塊分割的缺陷進一步突出。分管副書記和輔導員忙于日常事務,難以把學生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學生工作部門作有機聯系的思考和安排;基層黨組織對學生黨建缺乏指導和幫助。安排黨員教師擔任的學生入黨聯系人,有些工作不到位。
(三)黨建內容不夠明確,實際工作定位較低
黨建工作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有其自身的重點和特點。但現在學生黨員的活動與黨外活動脫節,與團組織、學生社團群體的活動缺少聯系;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定位于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基層黨組織活動內容貧乏,多半是用來解決新黨員發展問題或讀報念文件,而思想的交鋒、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增強黨性修養的活動較少。
(四)黨員模范作用發揮不夠,整體影響尚不明顯
學生黨員應該在群眾和集體活動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但總體上看高校學生黨建在“進口”上把握較嚴,但有些學生入黨后在群眾和集體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不夠;學生黨組織的整體影響也不明顯。在校園中活躍的各種群眾性社團活動中,學生黨組織的聲音較為低沉,學生黨員在各種學生活動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五)工作方式和觀念陳舊,對培養現代型優秀人才思考不夠
黨組織應該吸引現代型的優秀人才入黨。但部分黨建工作者思想觀念陳舊,對主動適應社會、社會活動能力強的學生往往抱有成見。他們的“優秀學生”標準仍然是考試成績優秀、聽老師話、樸實穩重等。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化。許多人不再把入黨、提干等看作是自身發展的唯一選擇。不少優秀大學生認為,只要勤奮刻苦掌握現代科技知識,仍能有良好的發展機會。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在培養創新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方面,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
(六)考察重點把握不準,發展導向存在偏差,發展數量偏低
在校園生活中,較少有機會考驗發展對象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的黨性表現。大學生入黨的考察較多集中在學習成績和社會公德等方面。但考試成績排名和生活小節上的要求與思想信仰不屬于同一層面的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黨員身份對大學生的擇業會有某些影響。現有學生黨員比例過低產生了一個后果,即學生黨員在畢業后相當一部分會應聘或被推薦到各級黨政機關,而到新經濟組織中去的黨員數量越來越少。
三、面向21世紀學生黨建工作的對策
(一)建立推優、育優的體系
1.推優就是推選出各方面表現都較優秀的學生作為黨組織發展的重點培養對象。在校黨委組織部和校團委主持下,形成團組織推優,黨支部培養,黨總支把關的工作體系。團支部定期組織討論并向黨支部提交推優名單,經過征求黨內外群眾及輔導員的意見確定重點培養對象。
2.育優是工作的關鍵。推優選出的對象還存在著某些缺點和不足。育優就是黨組織以黨員標準對他們嚴格要求和進行再教育,使他們能不斷地進步,達到黨員的標準。育優需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首先,建立一支以輔導員、入黨聯系人、黨員教師為主的育優隊伍。他們可以從各自的不同方面給入黨積極分子以指導,幫助他們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思想、專業及理論水平上不斷提高。
其次,不斷完善育優機制。可采取點面結合、多方位培養的方法。面上培養以黨章學習小組為主體,指導學生學習黨的基礎知識以及如何寫入黨申請書、思想小結等,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端正入黨動機,并聯系實際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時推薦優秀學生參加學院業余黨校學習,提高政治理論水平;要求入黨積極分子參加院、系、班的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接受實踐的考驗。
(二)辨證掌握入黨條件
要提高高校學生黨員的比例,必須辨證地掌握學生黨員的標準。長時期來,學生入黨條件過嚴,但入黨后缺乏持續培養手段。我們主張:(1)對學生的入黨條件應抓住主流,不必等學生各方面表現都完美后才發展入黨。(2)重視入黨后的持續教育培養,使他們將入黨作為按黨的要求奮斗終身的起點;(3)對學生黨員要給任務、壓擔子,讓他們在學生工作中鍛煉自己、示范他人、服務群眾。
(三)充分重視黨員的繼續教育工作
第一,要切實抓好組織生活。過去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主題往往是發展工作,較少靜心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交流。這樣學生黨員的思想理論水平難以進一步提高,還可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定期地進行有質量的組織生活,是提高學生黨支部戰斗力的基本保證。
第二,要在學生黨員中樹立良好的黨風。現在學生黨員中存在一團和氣現象,很少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通過對學生黨員的培訓以及對發展工作中有關問題的嚴格把關,逐漸扭轉這一風氣。
第三,要接受群眾的監督。新生進校后,要把學生黨員介紹給系里的廣大師生,以便接受群眾監督,也提醒學生黨員時時記住自己是一名黨員,在學習生活中真正起到模范帶頭作用。